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2已有 956 次阅读  2023-02-27 21:30
我不是从事文学的。但是写这样一个题目也是成立的,因为在我看来,魏晋尤其是南北朝没有什么文学,我相信很多中国人也有这种感觉,当然更多人对文学没有任何感觉。魏国,我们知道有曹家父子,晋国有陶渊明,除此之外,很难听到什么大家的名字,听过谢灵运但是仅仅把他看作旅游家,至于王曦之,书法有名,但是没有印象他是哪个朝代的,王的外孙女是谢灵运的太太。
总的来说,大多数时候,中国是个文化土壤贫瘠的国家,思想必言孔孟,诗词前有屈原后有唐宋,魏晋南北朝的大家就被忽略了。
研究魏晋南北朝的一些现象其实很有趣,比如什么门阀制度,士族,寒士的概念,在这个时代特别分明。谢灵运的家族是大士族,而很多寒士,其实也没有那么寒酸,如果某某才子的父亲是个县令,这位才子便被称为寒士了。看看写“文心雕龙”的刘勰(约公元465年~?,他的父亲是“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宋越骑校尉刘尚”,而他竟然被说成“少时家贫笃志好学,依靠名僧僧祐,学习儒家和佛家理论”,因此也是寒士。这样的人都是寒士,可见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凄惨。无论如何,寒士也是小官,并不寒碜,若有文才,在那个时代也能呼风唤雨,比明清时的吴敬梓曹雪芹宽裕多了。

因为中国是个文化土壤贫瘠的国家,所以对很多古人是有眼不识泰山,专业学者的敷衍研究文字既无趣又了无新意。比如我写的那篇“江郎才尽”的评论,应该算是比较正确理解古人,后来发现,专门论述“江郎才尽”的文章在国内还是有很多人写过,无非是要证明江淹真的才尽,这种论述真是南辕北辙,在国内还能发表在社会科学之类的刊物上。所以说江郎才尽是一种误人子弟的成语,中国的教育更是误人子弟。

话说“江淹才尽” 始出于南朝的钟嵘的“诗品”。《诗品·齐光禄江淹》中记载:“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这段话我在“江郎才尽”中分析过。这里我感兴趣的是钟嵘。
“锺嵘出身于颍川锺氏,在他的祖先中包括了汉魏之际的书法家锺繇、官拜侍中而显赫一时的锺毓、率军灭蜀且精研《易》理的锺会、永嘉南渡后官至侍中的锺雅,以及擅长创作而名列《诗品》之中的锺宪等。悠久深厚的家族文化传统,为锺嵘撰写《诗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齐永明初,锺嵘入学为国子生,历仕三朝的文士江淹当时兼领国子博士,算是他的老师。”

《诗品》一书专论五言诗,当时盛行吧。取梁代以前五言诗作者一百二十馀人,分为上、中、下三品,逐一品题。其中大部分人属于魏晋南朝(当时还没到北朝)。他把江淹的诗划为中品,已经很不错了。曹操的诗也只是被他列为下品。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还是璀璨夺目的。

很明显的是,我猜测,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繁荣跟汉代之后的独尊儒术的衰落直接相关。在此我不详加说明,引用别人的话:“汉魏六朝是儒学衰微、文学勃兴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学术思想发生了大的转变。”   毕竟,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繁荣,到了魏晋南北朝又是社会动乱,既没有秦朝的焚书坑儒又没有汉朝的独尊儒术,文人们又可以自由思想了,而大大小小的皇帝军阀们又喜欢用才学之士,所以才有此文学勃兴。当然,虽然可以有自由思想,但是传统已经被秦汉破坏,新思想没有多少,陶渊明的思想是什么?这个社会太坏太乱,我要回家种田躺平去。

但是,这些文人雅士(他们真的做官,像江淹那样)很自信,生活恣意,免不得在乱世中常常遭到杀身之祸,不说曹操手下的文人,就算谢灵运也是被诬为叛乱分子而处死。

我没有详细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只是凭感觉梗概性地写一写,想说明很值得学。我想,唐宋的诗词家明清的小说家应该是熟读了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2/27/2023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