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方方日记:关于痛苦,我们应该怎样记忆

8已有 2640 次阅读  2020-04-09 07:02
方方日记一直很火,以武汉人的视角写震中的疫情,她代表了很多人的愤怒与哀痛,笔触尖锐,言词激烈。她写的每一篇,我都看过,愤怒过,悲伤过,疼痛过,当然,也疑惑过。现在,这本电子的日记在海外出版,我以一个国内非湖北地区被余波撼动的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聊聊这本日记。
每一个人,都有记录世界的方式,改变世界的方式,人人不同。即使是在抗日战争中那个惨烈的年代,有避战祸给国内输血生钱援助物资的人,也有在浴血奋战马革裹尸献出生命的人,有哥哥周树人以笔为刀刀刀见血的笔法,也有弟弟周作人清高淡远自然隽永的笔触。从1920到2020,世界变了,但是记录世界的人,依旧有人愤怒,有人温和,有人写实,有人写意;改变世界的人,仍然有人呼喊,有人实干,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方方日记是记录,也是呼喊,但不是全部。
日记饱含的武汉人的愤怒,尖锐而有感染力,很长一段时间,给处在焦虑和愤怒中的人们强烈的同情和共鸣,人人都愤怒,人人都不知如何复仇,人人都在找一个发泄口。她提出的一些建议,有别于正式的程序,而是直接站在对立面指责或督促,人们敬佩她的勇气,也新奇这样一种方式,或者希望出现一个非官方的英雄。她虽然隔离在家,但是代表着的,却是那部分在震中直接真切遭受切肤之痛的群体,流着血,想叫疼。她也因为自己的影响力,倒逼和促进当地尽快改善工作,这种发声无疑是有意义的。
但是方方日记代表了真实而完整的防疫工作吗?恐怕不是的。如果我每天都呆在家里,对着每天增长的数字疑神疑鬼,我可能会相信她是唯一的可信的,但我真正到了人群中间,看到更多真实的人群真实的故事。方方的故事,只是小小的一角,如果在更宏观的角度,恐怕过度焦聚问题本身,而缺少身居其位的答案。但坦率讲,解决问题本来就不是方方的任务,作家只需要呼吁解决问题,督促尽快解决问题,专业人才需要在现实中科学、有效、平衡的解决好问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校正完善。如果有人解决了问题,但是没有讲好故事,那么也不要怪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抢了风头。
关于痛苦,我们怎样记忆?
要真实吗。肯定要。有人质疑,没有应收尽收。有人质疑,数字造假。质疑的人可能想象不到,除了最初的湖北,中国没有一个地方的确诊或疑似病例是居家隔离的。而方舱医院建立后,最严重的武汉也真正实现了应收尽收,再也没有确诊或疑似居家隔离的。为什么?正是因为武汉前期实行的是居家隔离,而疾病的传染性超出了人们的认知,造成了家人传染家人的悲剧,所以采取了成本最大的方式,确诊病例只能和确诊病例呆在一个空间,切断任何可能的向健康人传播途径。这种方式对城市的考验是巨大的,等同把人麻醉成植物人状态还要保持毛细血管的畅通。为什么"一省包一市",因为上阵的不只是医生护士,还有设备,后勤,物资,经费,对口援助,这不是慈善,而是网格化的行政划分强行分配附加责任的任务。为什么能成功?因为有规划、水电、宽带、基建、环卫等等统一规划、不计成本的投入,有有效调配全国资源的物流,有运作成熟的产业链供应。从增加千人降到2位数,这种掉头向下,居家隔离是做不到的,没有统一资源调配和供应,特别是快速的物流,是做不到甚至不敢想的。效果怎么样?短期来看,真正防住了,不长了,能正常了。长期来看,可能只有疫苗生产出来才能解决国外输入的问题。看到有人说口罩无用论,你以为权威回应不用配戴口罩是口罩没用吗?大错特错,只是真实情况是口罩太有限,没法供应,只好不戴而已。别听广告,看疗效!到底是钱财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到底是一个人的自由重要,还是所有人的安全重要,不同人有不同答案,但是正常人肯定不会愿意等死或陪葬。
要反省吗?肯定要。公开、透明、群防群控,恐怕是这次疫情最大的特点了。非典催生了新闻发布部门,应急管理成为行政必修课。一个患者的行动轨迹能详细到什么程度:几点几分通过什么交通工具与什么人到了哪里干了什么时呆了多久,在网上、微信群里流传。这是好事吗?也许能给人们敲醒警钟,但是这种过度反应其实没有必要,即使有擦肩而过被传染的,也是少部分。那种公布到几点几分坐了几路公交的,恐怕是徒增恐慌了吧。其实看官方的发布会,流调包含确诊人的性别、年龄、居住小区、染病原因、密接人员情况,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在群防群控方面,可以说风声鹤唳来形容了吧。好处是,如果一个小区有人感染了,那么所在社区会直接公布致居民的一封信,告知情况、社区采取的措施,让人安心,社区舆论倒逼人们老实在家。坏处是,有些人破坏规则后没有二次救赎的机会,有些事错了6分面临网络12分一边倒的攻击,网上有些人说话真难听啊,键盘党成了主流,让舆论有时候很脏。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境况,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被不同的舆论影响,就像管中窥豹,只能看到花纹,而不见全貌。当然可以描述管中花纹的样子,并且认为那就是豹子原始的模样。只是,无论那片花纹有多触动人心,也只是一个切片而已。如果读者因为一个切片的故事就相信那片花纹就是豹子,他就再也看不到那头豹子的肌肉、奔跑和力量了。只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疫情面前,只有人和非人的区别,没有欧美人亚非拉人的区别。如果有人看到了那片花纹,不去总结教训和反省,而是轻飘飘忽视了或者只看到花纹了,那恐怕也是一种错失。而做一个指出远处有个花纹的人,总比沉默着什么也不做的人,更有价值。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 彭丽芳 2020-04-09 10:19
    你自己写的?[rose]
  • 夜夜笙歌 2020-04-09 16:59
    说得公允。
  • leino 2020-04-09 20:26
    彭丽芳: 你自己写的?[rose]
  • leino 2020-04-09 20:30
    夜夜笙歌: 说得公允。
    希望后人能长链条、全面的审视这场人类的灾难中,什么才是有力且有利的力量。
  • 颜小火 2020-04-10 04:23
    管中窥豹
    哈哈,我居然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成语
    写得真好
  • 许许 2020-04-10 09:31
    我不知道她的以什么目的在国外出售的,本来日记只是写给我们国内自己看的,现在才过多久就在国外售出,我很讨厌这样的,而且她在微博里一直说骂她的人都是极左,感觉很不可思议!
  • leino 2020-04-10 10:25
    许许: 我不知道她的以什么目的在国外出售的,本来日记只是写给我们国内自己看的,现在才过多久就在国外售出,我很讨厌这样的,而且她在微博里一直说骂她的人都是极左,
    极左极右什么的,这种言辞好像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这事儿,让很多支持她的人分道扬镳。
  • leino 2020-04-10 10:30
    buttery: 管中窥豹
    哈哈,我居然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成语
    写得真好
    觉得这个词很形象。
    谢谢鼓励。
  • 许许 2020-04-10 22:17
    leino: 极左极右什么的,这种言辞好像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这事儿,让很多支持她的人分道扬镳。
    典型的吃人血馒头,而且还吃相难看。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