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佛教科学观 - 伟大的愿望 - 尢智表居士著 (十七)

1已有 11783 次阅读  2012-01-16 10:29   标签佛法 

佛教科学观

 

尢智表居士著

 
续 ...
 

(二)伟大的愿望

 

上列种种自由,如没有得到的理由,当然不可强求,如果理论上可以得到,但实际上没有得到的方法,也只能望洋兴叹。但按佛教教义,此种自由乃人人本具,不从外得,只因妄想执著,迷失本性,遂起种种烦恼,如春蚕之作茧自缚,无由摆脱,枉受诸苦;如能依教修行,断尽烦恼惑业,则本性朗然,原无缠缚。故知绝对自由有可得之理,亦有可得之道,如有人对此能生信心,能发大愿,能切实去做,不怕难,不退却,自然有获得的一天。

 

故佛教对于已生信心者,教发大愿,然后能行。信心是航行的罗盘,使有定向,不致迷乱;愿力是原动机,能生动力,方能使行者前进不停。故凡佛教徒必须发左列的四宏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从此四宏誓愿中可以看出佛教徒的积极精神,远在其他宗教徒之上。一、佛教徒的信佛修行不为自己谋利益,不想自己生天堂享福,是要救度一切众生,连动物天神都在内,使其离苦得乐,永断烦恼。二、努力求知宇宙人生的真理,求得无上正等正觉。三、明知众生无边,烦恼无尽,法门无量,佛道无上,而并不畏难退缩。以这样大雄无畏的精神,而称之为消极,则我不知积极二字将作何解?

 

一切菩萨各有其殊胜超特的愿力,兹就佛教中宣传最广的三种大愿,略为叙述,以介绍于读者。一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二是法藏比丘(即现在的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三是文殊菩萨所说的一百四十一愿。兹摘录普贤十大愿中的恒顺众生一愿如左: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表示普贤菩萨对众生服务的伟大而积极的精神。世间只知为社会服务为人群服务,对象甚小;我们应该效法普贤,扩大服务的对象以至于无限。世间只知对于与我有关的集团服务,有亲疏之分;普贤则是以平等心饶益众生,不分冤亲。世间宗教只知崇奉教主,普贤则以承事众生为承事如来,以供养众生为供养如来。世间只知尽此一世服务人群,普贤则以无穷长久的时间服务众生,永无疲厌。佛教之绝非厌世,观此益信。

 

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也是极伟大的,他发愿要造成一个极乐国土,国内的物质文明可以说是发达到极点,国内的人民个个生得端庄美丽,而且个个都获上述的种种自由,个个都站在绝对平等的地位。他当初向世自在王佛发此愿时,佛保证他如此大愿一定成就,对法藏说:‘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后来法藏比丘果然全部修满这样的大愿,成佛号阿弥陀佛。现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已成为佛教中宣传最广的标语,虽穷乡僻壤的妇孺,亦无不知之。

 

华严经净行品文殊菩萨所说一百四十一愿,亦颇有深意。他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作一事即发一愿,每一愿都是‘当愿众生’,而不说‘愿我怎么’。这说明佛教的人生观,是处处为人著想,事事愿人家好,把我也看成众生之一,所以不从我的立场来看,正合著上文所讲平等客观的道理。从上三种伟大的愿望,可以窥见佛教的大雄大力大慈悲,决非世界上任何宗教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所能摹拟其万一!

 

 

待续 ...

 

来源:http://bookgb.bfnn.org/books/0336.htm

佛教科学观

尢智表居士著

绪说

一、佛教是纯理智的宗教

二、佛教的研究精神

三、佛教的平等观

四、佛教的缘生观

五、佛教的积极精神

六、佛教的入世应用

结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