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论开悟 - 贾题韬居士主讲 - 第五讲 唯识学的开悟(上) (十一)

1已有 13280 次阅读  2013-01-31 10:57   标签论开悟  唯识论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主讲

续 ...

  ‘唯识’就是说只有‘识’,离开了‘识’就再也没有什么存在了。宇宙人生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识’。 宇宙人生到底包含著什么?在《百法明门论》里有详尽的注解。‘百法’共分为五类即‘五位百法’。

 

一、心法:即是思想上的认识作用,共有八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未那识、阿赖耶识现在的心理学仅仅才研究到第六位,对后两位尚无触及,而这恰好是唯识学的精髓所在。前六识小乘佛教也讲,中观也讲,而七、八二识则为唯识学所特有。 

 

眼、耳等前六识所缘的境界分别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即所谓‘六识缘六尘’。 这一点是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是人们都易于感觉和得到的。这里面有一个‘能认识’与‘所认识’的问题。

 

‘六识’即是‘能认识’,‘六尘’为‘所认识’。‘能’‘所’本为一体,绝没有单一的能起认识作用的能认识  没有离开能认识而独立存在的所认识,这是佛教的唯识学所特别强调的一点, 这和唯物论者们强调的  所谓离开人的意识之外  另有一个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 所转移的独立的客观实在的 观点是根本不同的。

 

搞学问不能含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老实说,什么是唯物论? 什么是唯心论? 这个问题并不是易于搞清楚的。我们不要回避问题,而要认真地解决问题。有人说:佛教是有神论!这一点我们是绝对不能承认的。也有人说:佛教是唯物论!这仍然是我们所不能承认的

 

虽然把佛教看作唯心论的人较多,但佛教与西洋的唯心论又有所不同,毫厘千里,不容不辨!因为唯识学并不是不承认客观的存在,而是说,绝没有离开人们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也就是说,客观存在之事事物物不但依赖于人们的认识,而且有其规律性。  就现代心理学来谈,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先有外境刺激,再又传人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然后由中枢神经对传入神经所外递来的资讯进行‘加工’,‘加工’后由传出神经传递出应作适当之动作,又立即传入,再经‘加工’又传出,由此而形成连续不断的活动。我们的认识就这样往复循环,反馈更新。

 

 

待续 ...

来源:  http://bookgb.bfnn.org/books/0276.htm

 

图片来源:其他网站.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