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上海最早的西餐(读书笔记)

7已有 5325 次阅读  2016-03-26 18:20

近日读唐艳香与褚晓琦所著《近代上海饭店与菜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其中对西餐进入上海的历史描述颇有趣味。西餐是国人对欧美国家饮食的统称。十九世纪上海开埠之初沿袭广东人的叫法,把西餐称为“番菜”,后来又叫“大菜、大餐”。西餐在上海的流行得益于国人自办西餐馆,“中菜西吃”,“西菜中吃”。中式西餐馆尽管保留了西式的餐具和菜色名目,却改良了西餐口味,而且照样可以猜拳行令、招妓侑酒。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公共租界所在的虹口就有西餐馆,但因口味差异,餐具繁复,既不价廉又不物美在中国人中并不流行,只有少数猎奇的食客光顾。19世纪九十年代后西餐成为时尚,但中国顾客对西餐规矩依旧不太适应,当时的报刊常登载国人吃西餐的笑话。20世纪30年代后,西餐馆越开越多,从福州路、南京路的公共租界扩展到霞飞路的法租界,直至城里其他地方。西餐依然算“高尚的饮食,时髦的举动”,但日趋大众化。中式西餐馆一改西人饮食多生冷的习惯,将牛排等食材按中国人的口味烹饪,又推出“公司菜”之类的商务套餐,惠而不费。除了赶时髦,吃西餐的顾客还贪图餐馆环境好,比中餐馆清洁、卫生、安静,所以他们生意兴隆。

 

西餐流行和当时上海社会的普遍西化有关,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上海的杂志开始介绍西餐食谱,指导家庭主妇如何在家做西餐。西方的物质文明如电话、电扇、电灯,娱乐方式如台球、钢琴也随着西餐馆传入上海。因为中西饮食习惯的明显差异, 比如西人多肉食,讲求营养,国人多米面、素食,“好吃”讲求口味等,还引发了有关中西人种体魄和精神强弱的讨论。

 

总之,西餐在近代上海成为西方生活的一种符号,但也见证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lita 2016-03-28 05:47
    上海的西餐起落很大,曾经只作为象征性的存在。
  • 颜小火 2016-03-28 09:57
    记得作者程珊的小说里的西餐,还有王安忆小说里的西餐,原来都是上海西餐的痕迹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