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博客书架

人气与人缘

8已有 4553 次阅读  2017-11-26 12:25

什么比肥胖、不运动、酗酒更易致死?研究证明, “不讨人喜欢”居然是和吸烟同样严重的健康风险。美国教会山北卡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普林斯坦(Mitch Prinstein)在新著《人气》(PopularThe Power of Likability In A StatusObsessed World)中坦言,讨人喜欢(likability)能帮助我们在当今痴迷于权势、地位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他指出,从小讨喜的孩子大了功课更好,人际关系更顺,赚钱更多;讨嫌的孩子则日后多半工作不顺、吸毒、焦虑、忧郁、犯罪、受伤、生病甚至自杀。

 

听来太过耸人听闻,难以置信?作者却说,从小是否受同伴追捧不但影响我们成年后的情感生活(他就一直对中学时因家贫、好学被排挤耿耿于怀)、对人际关系的解读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甚至会改变我们的DNA。心理学实验发现,被人讨厌和身体疼痛在脑部引起相同的化学反应,而且只要想象受他人中伤就会引发此类反应。神经科学还发现,人体的DNA会根据自我是否被接受做出调整。“讨厌鬼”易发炎,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被群体抛弃者更易受伤,负责治愈外伤或防止细菌感染的DNA随即自发启动,而对抗病毒的DNA则暂时休眠,因为无人搭理者少受病毒传染。

 

此说是否够“科学”且不论,但我们的亲身经历的确显示了他人反馈对个人心情、行动的深刻影响。早晨出门,熟人的微笑、问好让我们一天心情愉快,服务员态度恶劣则可能惹得大家回家后对家人发脾气。为什么人人都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帖子、上传照片?因为即便素昧平生者的点赞都让人觉得被关注,被认可,其鼓舞士气的威力不啻于注射强心针。周围专业水平一般,但社交能力超群,在职场上左右逢源,比“高分低能”者成功的同事更屡见不鲜。

 

然而,人气高不等于人缘好。声名显赫的明星、大款、政要身为媒体的宠儿,大众关注的焦点,可能负面新闻不断,人品常遭诟病。作者也承认人气有两种。美国中学里人气高的足球队长、啦啦队长尽管追随者众多,却粗鲁、刻薄,捧高踩低、作践同学,根本不讨人喜欢。真正人缘好的是那些耐心体贴,乐于助人者。前者毕业后不免众叛亲离,人生坎坷。后者才会成长为职场高手,人生赢家。所以,他提倡人缘而非人气,认为一时盛名只是泡沫,盲目追星,轻信“名人”只会造成悲剧。

 

怎么才能结下好人缘呢?作者说,部分是先天条件决定。尽管没研究能证明父母遗传讨喜基因,但生来长相好显然是优势。另外,言传身教也很重要。父母为孩子提供待人接物、解决矛盾的榜样,也通过和孩子的游戏、互动教会儿女如何管理自身情感。更重要的是,与人相处都是有来有往的,自身行动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善解人意,与人为善自然会获得相应回报。哪怕童年、少年时代有遭受同侪欺负、排斥的惨痛过往,只要认识到当年遭遇对当下行为的影响,就有可能拨乱反正,重新起航。

 

以上听来可能像老生常谈,因为如今中国父母对“情商”的重视可不亚于智商。但此书另有三大看点。一是各种案例接地气,可帮读者了解美国文化。二是书中描述人性弱点极为中肯。人类是社会动物,依靠群体才能生存、发展。从青少年时期就养成靠别人为自己定位、用他人眼光鉴别自身价值的习惯,也许可提高鉴貌辨色的水平,但也可能带来心理创伤。

 

更有趣的是,“人气”、“人缘”都有特定的文化支撑。作者的团队在中国调研时发现,英语“popular”一词没有中文同义词,必须详加描述才能涵盖其意义。而且,中国中学里人气与人缘的重合度远远高于美国,好学生也讨人喜欢,受人崇拜,被人模仿。作者认为,青少年更重视同龄人的意见,而对父母的管束抱叛逆心理,这也就是美国中学里成人心目中的“好学生”被排斥的原因。这样看来,中国学生莫不是更听从大人意见,遵循成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 小马 2017-11-27 01:49
    感觉太轻易下决断了。。。情商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也一样啊。。我初中班长年轻时人气非常高,现在只是一个惨淡的小花店店主,而另一个比较粗鲁没人气的男生现在做了大老板。。。
  • 张豆豆 2017-11-27 03:23
    小马: 感觉太轻易下决断了。。。情商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也一样啊。。我初中班长年轻时人气非常高,现在只是一个惨淡的小花店店主,而另一个比较粗鲁没人气的男生现在做
    有道理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