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那年庐山(四),彭总这个人,总结 [
[打印本页]
作者:
山东大汉
时间:
2012-9-10 11:58
标题:
那年庐山(四),彭总这个人,总结 [
那年庐山(四),彭总这个人,总结 [ 史文恭 ] 于:2008-10-14 11:37:53 复:1831515
好了,最后给彭总下一个俺个人的结论吧。在下结论之前,再一次向参与的同学们致谢,因为大家都在就事论事,这就使我们在一个互相学习的进程里继续提高,网络的力量和魅力,就在于此。
其实,关于彭总,如果我们用一个广角的镜头,把他和同时代,同地位的将领比较,那么有一些他的缺点实际上算不上缺点,比如山头主义,-----这一点,其实贺老总也有,东哥夸奖“厚道人”的聂老总也有,一个例子,文革的时候,聂老总的自留地就提出了“以聂老总为核心”的口号…(具体情况,请同学们自己查)所以,俺对彭总的这个缺点,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彭总有几个缺点,却是比较严重的。
第一点, 就是他过于敏感的自卑引起的自傲。关于彭总的自卑感,他老人家自己曾说过两次,一次是在批斗刘帅的会上,一次是在庐山会议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所以,彭总的自卑不是俺在心理分析,而是事实。他在朝鲜战场上,斥骂二野部队的话,就是这种自卑感的一个体现。而因为这个自卑感,彭总的自尊心也特别强,----这就导致了他在和他人沟通上的障碍,以及对上级批评的抵触。----而这些障碍和抵触反过来会促使彭总和他人的“疙瘩”越结越深。这一点,应该认同。
第二点, 彭总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人,讲究雷厉风行。但雷厉风行这种工作方法是有局限的。在对同志,对复杂的情况下,雷厉风行就转化为一种急躁。---这一点,彭总自己也认同的。庐山会议,他原本想和东哥谈话,但后来想他和东哥俩都是急性子,怕说着说着,就吵起来,所以就写信了。
第三点, 说话的措辞不讲究,很粗鲁。-----这一点,虽然是军人的通病,但如果班长,排长骂新兵蛋子,是可以的。元帅,政治局常委对部下,同志破口大骂就很容易出问题。再加上急躁的毛病,彭总有时候说话更到了伤人的层次,很容易结怨。
而比较麻烦的是,在紧要关头,彭总这三个缺点会集中一切爆发,使他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发生严重问题。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少的。--------网络也罢,庐山会议也罢,在本质上,是一个人与人沟通的过程,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人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就说明了,在很多时候,说服他人是一种高明的技术或艺术,相应的,忽视了沟通,则必然导致很多问题。-----而沟通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对沟通对象的深入了解和对沟通目标的透彻认识。-----接下来,俺准备进入庐山会议的本题了。
-------华丽的分割线-----------
课间休息小笑话。
俺上面说过彭总的私心,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是TG的大佬们,私心也是免不了的。党史上很多事情,如果拿“共产党员的修养”去衡量,则必然难以自圆其说,而如果拿人之常情去推想,反而会畅通的多。
举个例子,彭总的传记,把彭总在抗战时的领导说了很长一段篇幅,以至于让读者奇怪,因为彭总毕竟是八路军副司令员,怎么所有抗战大的决策都是他做的呢?-----因此,我们必然要回头看看八路军司令员在哪里?答案是,朱老总在延安。----所以那时候会有朱彭联名的电报,但收件人里却有“报送朱总”的字样。-----一言以蔽之,朱总的八路军总司令空心化了。--------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彭总的错,俺这里也不是说彭总。-----而是说朱老总,虽然号称“红军之父”,但其实由于种种因素,很早就被挂起来了。----对于这一点,朱老总表现的似乎“毫无怨言”,但康大姐比他年轻多了,所以城府没有那么深。有一次忍不住就爱夫心切,发了牢骚,说:“朱老总啊朱老总,你们一说起来,就是朱德的扁担,好像他这辈子就是担粮食一样,其实老总的主要心思是在带兵打仗啊!”
康大姐就是这样爱护朱老总的。----好了,笑话出场了。----说开庐山会议的时候,刚开始时是“神仙会”,主席的两篇名作刚发表,所以唱和作诗的高级干部不少,朱老总的诗词在党内还是属于水平相当高的,这时候兴致也不错,游玩庐山之际,灵感勃发,屡有吟咏,每当这时,随行的康大姐都嘱咐秘书,:“记下来!快记下来!”。-----这一天,朱老总老当益壮,登上了庐山的五老峰,看天地壮观,心情浩荡,不觉吟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康大姐在旁听到,忙招呼秘书说:“记下来!快记下来!”。。。。。。。。
作者:
山东大汉
时间:
2012-9-10 11:59
所以彭德怀此人宜高爵厚禄释兵权以全之 [ 任爱杰 ] 于:2012-09-09 23:17:30 复:1837326
彭这人的性格缺陷在战争年代可以让人忍受,毕竟战争中胜利高于一切。但到了和平年代,这种性格就容易被人利用。即使不被利用,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所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太祖当时面临的问题其实和刘邦面临的问题一模一样。大家都是战争年代里拼出来的。虽说有上下级,但毕竟问候对方女性家属的时候也不少。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彭作为打败了世界第一强国的主帅,其实已经到了功高不赏的地步了。
当此时也,对彭来说,像朱、林那样退居二线才是正理。但他偏偏要做那个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做那第二人。做了也罢,没事搞“军事俱乐部”斗粟裕作啥?这么一搞,往小里说是山头主义,往大里说就是要架空太祖了。
以太祖对兵权之敏感,彭总黄泥巴掉裤裆里,根本解释不清的。而在庐山上的发难,并不仅仅是批评大跃进,而是明确说了“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
呵呵,说的是谁?该如何解决?如此情况下,太祖还能任他下去才怪。当然要把他当出头椽子弄掉啊。
但看事后的政局变动,很明显彭总是被人阴了,当了枪使了。但若说他不想更进一步,也未必就是他的本心。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