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暖锅为媒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2-12-6 03:48     标题: 暖锅为媒

苏州评弹《描金凤》成于清代,讲书生徐惠兰家道中落,又被诬陷杀人入狱,历尽坎坷,最后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和江湖术士钱志节的女儿玉翠终成眷属。故事曲折,有死牢掉包、劫法场等情节,但总体不脱“落难公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的套路。从小听来,我觉得最有趣味的不是爱情故事,倒是以铜钱“笃筊”、算命为生的“老江湖”钱志节。他本市井中人,三餐难继,却爱杯中物,时常要通过坑蒙拐骗的小“花头”谋生。不料因缘际会,他居然求雨成功,进宫面圣,被封为“仙人”。

这样一个草根“英雄”身上,寄托了民间百姓的理想和想象,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更容易引起共鸣。他尚未飞黄腾达时和地方土豪斗智斗勇的故事,也很受追捧。他和当铺老板徽州人汪宣的纠葛,更独立成篇,被艺人改编为《暖锅为媒》的中篇弹词,广为流传。这部书主要说汪看中了钱的女儿,希望娶她做个“两头大”的外室,钱不愿意,但不能明着回绝,又想占便宜,吃顿老酒,于是在酒席上谎称以暖锅为媒,答应汪的求亲,以便今后赖账。

他忽悠汪朝奉的原话说,指物为媒有古礼,用暖锅口彩特别好:锅子烧得火旺旺,是发发达达,锅子圆圆是团团圆圆,鸡是“泼泼涨”,笋是节节高,粉丝没下锅之前是“银链条”,烧进汤里发黄了,就是“金链条”,富贵吉祥 。两人在酒席上来回问答的这回书,把钱的言语机智、“酒水糊涂”都描绘得很传神,更提供了关于姑苏饮食风俗的有关信息。例如,汪宣为了讨好,特地置办“九盘一锅”、“十全十美”,招待父母长辈的上等酒席。九只盘子包括风鸡、酱鸭、火腿等荤菜,一只暖锅里加了蛋饺、肉圆、笋片、海参等,餐具是象牙筷子,喝的是陈年绍酒。

暖锅是过去冬至后,苏州人家的饭桌上就会出现的独特菜品。它是火锅的一种,旧称边炉、仆憎,历史已经很悠久了。记得祖父家的暖锅用黄铜制作,形状如高脚盘,上面是直径大约二三十公分的圆锅,有个雕花的锅盖,两边是叮当作响的铜环把手。下面衬着高约三十公分的中空圆柱形底座,用来烧炭。暖锅中间有烟囱状、五六公分高的突起,这是拔风,点燃后可看到烧红的木炭,拔风四周有时分格放置各种菜色,有时不分格。

包天笑在《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中描绘暖锅是“鱼肉虾菜,集于一炉”。吃暖锅讲究荤素搭配,苏人一般放白菜、黄豆芽、豆腐、百页、冬笋、香菇、鱼丸、肉圆、咸肉、蛋饺、虾、爆鱼等,加鸡汤或骨头汤。《暖锅为媒》中提到钱志节从暖锅中夹海参,称“海参怕难为情,滑进喉咙,不知滋味”,一来是语气诙谐,增添一点笑料;二来也是参、翅等菜色豪门才能置办,平常人不易识荆,所以他“露怯”了。

祖父家烧暖锅,先要“孵炭”,把木炭放到煤球炉上烧红,然后加入暖锅底座。吃的时候,把原本烧熟的荤菜放入锅中,与素菜同煮。例如“爆汆”,就是把预先做好的卤制熏鱼放进高汤氽热。吃暖锅的尾声,加菠菜、粉丝,烫一下,捞到碗里,舀点汤,哧溜哧溜吃下去,就算“包圆”结束,垫实胃囊了。

冬季天气寒冷,年节时迎来送往事务忙,当初的菜市春节还要停业几天。这时食用暖锅,火热,方便,营养滋补,别有滋味。因此,苏人对暖锅十分称赏。袁景澜《咏暖锅》道:“嘘寒变燠妙和羹,镕锡装成馔具精。五味盐梅资兽炭,一炉水火配侯鲭。肉屏围席欣颐养,蜡炬炊厨熟鼎烹。夜饮不须愁冻脯,丹田暖气就中生”。如今烧炭的“古董版”厨具虽然少见,但冬日围炉,家人团聚吃火锅,是人生一大乐趣。作为联络亲情的媒介,暖锅可不就象征了团圆、发达、兴旺的好意头嘛。
作者: ranchgirl    时间: 2012-12-7 15:25

great....................
作者: powercar    时间: 2012-12-10 16:35

写得好!

不知道滑头的钱志节后来是如何赖账的,盼后续。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2-12-12 06:04

回复 3# powercar

后来打官司上堂,汪宣说“暖锅为媒”,果然遭到大家嘲笑。钱又让情人许卖婆帮腔,说女儿早就定亲,许给县官的老师的儿子徐惠兰。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