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其他]
不动产登记试点城市确定 无一线城市
[打印本页]
作者:
nancyxlx99
时间:
2014-3-12 23:10
标题:
不动产登记试点城市确定 无一线城市
不动产登记迎百日大限 试点城市确定,或致房价下跌。
被认为是降房价利器的不动产登记再一次确定了时间表。
3月1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要建立不动产部际联席制度,编制统一调剂。 6月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
从目前至6月底仅有3个多月,也就是说,距离该条例出台的大限只有100多天。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介绍,目前国土部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推进进行了规划,将成立协调委员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将相关部门集合到一起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建立不动产登记平台和网络登记平台。
此前,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公开表示,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将使房价大跌。
业内人士分析,不动产登记尽管可以挤出部分二手房,降低二手房价,其降房价作用可能被高估。
试点城市确定
“目前,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部里一直在推进,现在条例还在完善中,关于统一登记的试点已经确定并安排下去了。”国土部一位官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记者调查了解,国土部已选择了南京、宁波、郑州等几个城市作为试点。今年年初,上述试点城市已经将试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
“住房财产登记肯定是不动产登记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先期启动的也主要是这一部分,”一试点城市国土局官员对记者表示,“住房登记只是不动产登记的一小部分,此外需进行登记的还有土地、林地、海域等。”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国土部承担。
国务院同时规定,行业管理和不动产交易监管等职责继续由相关部门承担。这也意味着,国土部门将负责指导房屋登记,对交易进行监管的职责还是由住建部门来负责。
“实际上,不动产统一登记并不会直接作用于房价。条例出台后引发的后续调控动作将有可能增加业主的持有成本。”北京一位房企高层对记者表示。
“《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后,手握多套房的业主一般会先考虑未来持有成本是否会增加,如果后期对持有多套房源的业主征税,业主将会抛出多余的房子。因此,二手房供给量会相应增加。”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初,国务院发文首次明确将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时,上海当月二手房存量就从131869套跃升至133073套,挤出作用明显。
“二手房源的增加,对于二手房价格肯定会起到平抑的作用。房源增加提供了购房者的选择面,同时会促使业主主动降价。”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严跃进说。
“这要看其他政策的配合度,从目前来看,房产税的试点并不成功,因此即便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房产税等相关税收政策也未必会马上跟进。”陈国强说。
将解决空置难题?
业内人士分析,不动产统一登记一旦实行,住宅空置率将有权威数据。
2013年底,一则关于房地产业供应过剩的“猛料”再次引发了大众对空置商品房的关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主席杜猛表示,“全国有6800万套空置商品房,中国住房市场总量已经过剩。”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国土部门都没有公布过空置房数据。类似的全国性数据近几年只出现过一次,即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
北京,在2010年前后也有出租车司机一度大晒小区的“黑灯照”,让购房者对北京的空置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据记者了解,北京楼市的空置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且该数据仍在上升。
“北京的空置房主要来源于投资性二手房和投资性商品房,投资业主无意经营,进而空置。”链家地产置业顾问告诉记者,“这两种情况既是空置房的主要来源,也是当前北京剩余租赁房源中难以盘活的一类。”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近些年随着经济适用房转商品房性质的5年期限渐渐满足,很多经转商的政策性住房也进入二手房销售市场,这其中甚至有5年内都没人住过的房子。
政府似乎对“空置房”显得“有心无力”。
此前北京市也曾经试图查清全市的住宅空置情况。2010年,北京市住建委要求全面调查统计2000年后交付使用且由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商品住宅小区内每套住宅入住情况。
按照北京市住建委的要求,统计由各小区的物业公司入户执行,闲置住房的判断标准则是该套住房办理入住手续后一直无人居住,或最近连续半年无人居住。
尽管这一统计方案当时就已经表明“数据只限内部使用,不得对外公开”,但据记者了解,这项工作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实际上,政府主管部门也了解空置房对市场的影响,”北京市房协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空置的概念各界目前也没有统一,这也影响了这方面数据的调查和统计,如果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对摸清住房空置情况是有利的。”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