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
大胆跨界结缘 李亦非的对冲人生
[打印本页]
作者:
aimei
时间:
2015-9-1 17:22
标题:
大胆跨界结缘 李亦非的对冲人生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又有着传奇的经历。年少时获全国武术青少年组冠军,参演过新中国第一部武打片《神秘的大佛》的拍摄,也演过《火烧圆明园》冯婉贞一角。如今,她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集团——英仕曼(Man Group)中国区主席。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李亦非[微博]。
从传媒“跨界”进入英仕曼这家顶级对冲基金,毫无疑问,李亦非吸引了人们无数关注的目光。历经几次大的并购之后,如今的英仕曼,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集团,管理着近730亿美元的资产。
冬日里一个周六的上午,香格里拉23楼,一缕斜阳透过窗户映照进来,品味着香浓的卡布奇诺,李亦非谈起了如何与“对冲”结缘……
“我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开端,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就像当年进入传媒集团viacom,娱乐与音乐,也是充满创意和刺激的产业,而对冲基金,亦是一个变幻莫测、充满挑战的行业,不同的行业都推动我带着无尽的好奇心探索求解。”
大胆跨界结缘对冲基金
与对冲基金“结缘”,是一个相当偶然的机会。
这个美妙的开始,源于一次午餐。
李亦非回忆说,当时她与对冲基金GLG的创始人共进午餐,这位以色列裔美国人曾是特种兵。
一个是曾经的武术冠军,一个是特种兵出身。他们都曾经历过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对压力、竞争、失败、成功的理解是相通的。“在这点上,我们产生了高度的共鸣。有过如此经历的人,心智都能够忍受大起大落,这种相互理解,让我们彼此欣赏。”
李亦非欣然受邀加入了高雷GLG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进入GLG后,李亦非和业内有识之士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国际另类投资协会,搭建交流平台并以期推动对冲基金行业发展并增加与海外对冲基金业的对话交流。
2011年,GLG已与英仕曼集团合并,成为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李亦非旋即挑起了英仕曼(Man Group)中国区主席的重任。
在经历几次大的并购之后,如今的英仕曼,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集团,管理着近730亿美元的资产。AHL、GLG、FRM以及Numeric,构成了英仕曼的四大业务。
其中,王牌对冲基金AHL(管理期货基金CTA),是“无人驾驶”的基金,主要透过精密的电脑化程序,以识别全球市场趋势及其他投资机会。
创立于1995年的GLG是一家多策略另类投资公司,由近40个策略的基金组成,于2010年第四季度被英仕曼收购。
2012年5月,英仕曼收购FRM(对冲基金的基金),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对冲基金研究和投资专业机构,收购整合后的FRM成为英仕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李亦非看来,FRM负责为机构投资者度身定制对冲基金及超额回报投资方案,包括对冲基金中的基金、客户顾问方案及外包的研究及咨询服务,这恰恰是中国市场基金管理及选择投资组合时最为需要的“一站式服务”。
面对中国这个有着巨大潜力但又没有完全开放的市场,英仕曼需要一个具有突破性思维,可以释放巨大影响力的人,来开拓这片市场。
被称为“打工皇后”的李亦非,此前已在多家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一职上历练多年,进入对冲基金,对她而言,寻求突破与创新,并不是挑战。唯一要做的,就是迅速熟悉这个行业。短短3个月,她足足看了40本涉及金融史、对冲基金、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并同时向熟知这个行业的专家和基金管理人请教学习,讨论,思考。
如今,从对冲基金的起源、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甚至到各种类别、策略,她都能如数家珍。
“选择对冲基金,需要看其长期的业绩,尤其要看风险调整后的回报。”李亦非强调,由于对冲基金有不同的策略,需要按策略划分并参照相关指数。
“时至今日,对冲基金已经发展成为海外成熟主流的投资品种,一直受到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的青睐,成为个人和机构资产配置中必不可少的资产类别。”李亦非介绍道,“目前对冲基金的投资人涵盖了大学捐赠基金、慈善基金、养老金、保险业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家族理财室等等机构,对冲基金行业规模已近3万亿美元。”
自信来自看好中国机遇
就在几年前,国内的阳光私募不过几十家,而如今,在基金业协会注册的阳光私募就已超过了4000家,而其中,私募证券基金达到了1200家。景林、泽熙、重阳等一批私募迅速崛起,管理资产超过百亿。
在李亦非眼中,对冲基金,这个充满“疯狂淘金客”的行业,已经进入爆发增长的前夜。
“中国的金融工具将会更加多元化,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中国市场有了对冲工具,而未来,人们期待股指期权、债券期权、原油期货等更加多元化的交易工具的出台,这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和交易工具。”
放眼看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投资人机构化、产品多元化、市场去监管化、审批备案制、私募证券基金阳光化,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对冲基金“大年”的到来。
英仕曼作为顶级对冲基金,一直关注中国市场,并制定战略计划进入中国市场。据悉,英仕曼已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英仕曼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并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
在李亦非的看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GDP增速即使明年下降至7%,与海外相比依旧是高速增长,且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经济增长质量也会大幅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对冲基金进入中国,面临着三大战略机会。
“中国的资本要走向世界。”随着各项监管“松绑”,“走出去”的机会不断扩展,跨境交流大大加强。从主权财富基金到机构投资者,甚至家族企业、慈善基金,都成为海外基金管理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而英仕曼,作为一家拥有最全策略的对冲基金,将成为各类资金“走出去”的一大选择。
去年9月份,随着QDLP(上海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低调面世,首批试点的境外对冲基金浮出水面。6家境外大型对冲基金公司共计获得3亿美元QDLP额度,其中就包括英仕曼。
此前个人投资者“出海”主要是通过QDII,而未来个人投资者有望通过QDII2制度实现境外市场直投。资本“走出去”的渠道会越来越广泛,这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海外资本进入中国”是李亦非眼中第二大战略机会。此前,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通过QFII以及RQFII,刚刚启动不久的“沪港通”更是打开了双向投资新局面,未来将要开放的沪港基金互认,也将为中国的资本跨境业务带来爆发式成长机会。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英仕曼就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子公司,也在香港发起成立了不少基金,这意味着未来英仕曼拥有许多机会。
“三大战略中,最具有爆发性机会的,就是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增长,投资机会和工具更加多元,我们有机会投资中国的市场与产品,但使用海外成熟市场经过成功试验的工具和算法。”
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国对冲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6150亿元,在去年3200亿元规模基础上,接近翻倍。业内人士预期,未来20年国内对冲基金将超过八千家,管理规模将超过十万亿元。
在李亦非看来,“英仕曼作为海外大型基金公司,可以融合运用在海外成熟市场经过成功试验的方法,从股票多空,到量化对冲和量化多头,各种投资策略尽显其功,尤其是运用海外成熟模型工具、风控以及量化算法,来交易中国市场产品。”
据李亦非透露,“英仕曼获得了为中信证券(15.19, 0.12, 0.80%)第一个种子基金提供投资顾问的机会,在国内发行了第一只基金‘中信宏量一号和二号’产品,从2014年3月14日首发截止到12月19号,中信宏量基金的实际收益为32.9%,投资标的为股指期货和中国大宗商品中具有高流动性的品类,运用AHL量化交易算法,直接交易境内市场品种。”
“我们当时起名的过程也很有意思,宏量名字使用英文版AHL 最后两个字母宏(H) 和量(L) 组成,同时也是grand quant (大量化)的意思。”
“这个策略把海外成熟市场的策略或算法运用于中国市场,进行‘本地化’,是与中信证券合作的首单产品。除了需要输入中国市场的数据,其模型和算法可以直接运用英仕曼海外成熟的量化系统,再把国内的数据输入伦敦的‘黑匣子’里。我们与牛津大学合作专门设立了一个英仕曼—牛津金融量化研究院,里面聚集了一批顶尖的数学、气候、心理学和物理学博士,他们负责开发模型与算法,通过量化的方法考虑各种因素对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影响。近几年,该机构还大量使用行为学对金融的影响,改进算法,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投资回报。”李亦非解释道。
“三大战略方向,都飞速向前发展着。”李亦非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要懂得顺势而为,借势而起。中国市场的机会将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捕捉、不断追逐、不断开发、不断成长……”
亦非的互联网金融梦想
在国内对冲基金迅猛发展的当下,人们寻找金融产品的习惯和渠道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改革开放和技术发展的力量,使得我们眼前的金融世界更加斑斓,也更加富有想象力。
这不禁让人想起英特尔[微博]公司创办人之一的安迪·葛洛夫曾说过的那个经典理论:我们置身于成功与失败都以十倍速进行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混乱与变化加速的时代,机会不断涌现,却又瞬息消失。上一个小时造就你的因素,下一个小时就颠覆你。
在李亦非看来,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其影响将是深刻的。
其一,大数据的运算高速,由于大数据的大而全,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投资模型的前瞻性和预测性难题。李亦非认为,随着机器学习和智能计算的发展,未来计算机甚至能够取代基金经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罗闻全有个著名的论断,“可能在某一天,科学家将利用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向人们提供有价值的金融建议。使用这种计算机程序,人们只需将诸如家庭状况、生活目标、在退休时可以接受的生活标准及能够和不能够容忍的风险类型等基本数据输入,就会帮助人们回避不希望的风险,如失业或减薪等。”
现在,这一理论听起来似乎像是科幻小说,但李亦非认为,十年后它将变成一种可以实际操作的手段。
其二,大数据将加快推动互联网的演进,催生出新的业态,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行为全貌,这意味着大数据将带来以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式服务。
在李亦非看来,互联网金融在量化投资这块大有作为,有可能催生出资产管理行业的新模式。
其三,互联网不仅是用户与服务商的链接平台,更是交易的促成者。中国有“屌丝逆袭”,而美国的金融圈则开始谈论“肥尾”。在李亦非看来,中国有5亿多互联网用户,有8.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这些人将会使曾经的“长尾”变得更加肥硕。“肥尾”迅猛发展,最得益的行业之一,就是金融,虽然金融的属性未变,但却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透明、便捷、广泛的渠道进行宣传和推介。
“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和金融的对接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BAT等公司渠道优势非常明显。”据李亦非透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英仕曼作为老牌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做好准备迎接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英仕曼正在探索与BAT以及大型垂直性销售网站进行合作,将金融产品的销售互联网化。
就目前而言,李亦非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各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和dna,众筹、P2P、第三方支付,其金融属性一点也没有变,但是利用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渠道。而银行、信托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其金融属性非常清晰,包括投资、调研、资产配置,尤其是风控,依旧是未来互联网金融里面最重要、最宝贵的专业化知识和优势。
对于未来,李亦非表示,互联网会给金融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在设计结构、投资策略、管理方式等方面,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探索与尝试,包括大数据捕捉的信息将反过来为产品专家提供更加定制式的投资组合”。
人生哲学之“变化”
对李亦非而言,变化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商业的一部分。
她多彩的人生,充满着种种“巨变”……
从少年武术明星、电影演员到成为北京外交学院第一个踏出国门的学子;从联合国[微博]亚洲节目主播到美国博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从美国维亚康姆MTV亚洲资深副总裁到阳狮锐奇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如今,她闯荡金融界,成为世界顶级对冲基金公司英仕曼(Man Group)中国区主席,开启一段新的“对冲”人生。
过去十多年,她在“中美”、“中法”、“中英”等大型上市跨国公司的平台上,游走在中西方文化之间,相信沟通能力和平衡之道。“你需要有同理心,为对方考虑,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是共赢、多赢,这是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
如今,对冲基金行业的变化莫测令她着迷。“我需要关注的是世界上瞬息万变、宏观的市场,掌管着巨大的财富,从国际关系到地缘政治无所不包。”
绝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变化,但变化发生的速度比企业做出反应的速度要快得多。李亦非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她总是不断创新,不断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变化孕育机会,我们要拥抱变化,开拓机会。
回头看自己职场的种种变化,李亦非笑言,“如果你的人生幽静甜美、风平浪静,你习惯于在宁静的河流里顺水行舟,那么变化给你的感觉就是猝不及防,犹如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和万丈升起的海浪。这时中国的古语‘以不变应万变’便是你最好的安慰,你坚持守住本分、超然物外、冷静相对,并惯性地把自己扳回你习惯的航道。但如果你在大海上航行,就要迎面搏击风浪,逆流而上,‘变化’就是你的命运,你要选择经风雨见彩虹,就要拿出这样的勇气,以万变应万变。”
采访的最后,李亦非说,我对人生的丰富和华丽充满感激之情。对人生的变化,充满期待之情,我相信“万变不离其宗”,在那永恒的变化开始之前,我的心已经飞翔。在茫茫的大海上,思绪与海风一起飘荡,我在寻找下一个地平线。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