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电影】《云下的日子》 歌颂改革开放30年以及对城市文明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拉面乌冬
时间:
2016-11-17 21:09
标题:
【电影】《云下的日子》 歌颂改革开放30年以及对城市文明的思考
【电影简介】改革开放之初,一辆卡车开进与世隔绝的山寨,带来了关于山那边的消息。一份印满城市照片的画报,点燃了两个少年对于美丽城市的憧憬。短暂的假期,强生和福来两个少年决定要翻过大山,去看看山外面美丽的城市,自此他们开始了一段神奇之旅。
途中,他们遇到了逃婚的女人晓娅(于娜 饰),三人一起上路。经历重重阻隔,他们终于到达了城市,晓娅也要坐火车回遥远的北京去了,这时晓娅的丈夫却突然出现要抓她回去。原来晓娅是从北京来的知青,迫于生活嫁给了村寨的农民。可是晓娅却始终不能忘记遥远的北京,在拿到返乡证离掉婚之后,她义无反顾的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城市里的生活总是那么光怪陆离,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俩遇到了从村寨出来的青年龙建国(张涵予 饰),戴墨镜穿风衣的龙哥看起来不像个好人,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显露出不易觉察的惆怅。龙哥对他们很好,不仅给他俩买了新书包,还要送他俩回家。后来,福来留在了城里的孤儿院,强生回到了美丽的村寨……
[youtube]J3jQcGv9CKM[/youtube]
【精彩影评】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 by sisii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我真的很喜欢,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给差评呢。一个时代呈现在我们眼前,两个纯真的孩子,以进城为线索,像迷一样的城市生活,让两个不谙世事小孩捉摸不透,什么都不明白,一直在说,城市人的游戏,我看不懂。。。电影一直给我们一条线,就是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走进城市,当孩子憧憬的时候,是多么的幸福。。。当诗人念着诗歌寻找钥匙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明白那是首什么诗,诗的予以是什么呢??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可能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吧,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__^) 嘻嘻…… 被阉割的回忆录 by 孙衍 看此片时,就想到要写写这部电影,当电影镜头推向当年的贵阳城时,我甚至想起一首童谣:大雨哗哗下呀,北京来电话呀,叫我去当兵呀,我还没长大呀。然后随着剧情的推进,还想出了好多的影评名字,比如《回到了小时候》、《远方有希望,也有悲伤》之类,都快赶上看励志片了。 但看到后来越觉得剧情太和谐了,人性的善与恶在银幕上不妨更戏剧化一点,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的不就是那种极端的仇与爱么?! 开头的包田到户完全可以忽略,就算现在,要整合农村,解放三农,书记小舅子比别人过得好的情况仍然存在。 于娜演的晓娅算是影片中比较真实的人物了,下乡知青,为了能恢复身份,或者说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更恶心一点说是为了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她义无反顾地要回北京,当她举着火车票45度角仰望天空时的眼神,就像《立春》里的王彩铃。但于娜终究不是蒋雯丽,演技上稍逊了些,没有把一个舍子弃家,坚决回城的下乡女知青的味道演出来。 张涵予演的龙哥实在太不适合他了,原本以为开头的情节,张涵予回乡与家人团聚,一年一次,有点像北京回家探亲的军人,我都替他设置好了后续情节了,比如他会在贵阳与两毛头孩子重逢,会告诉孩子们铁路的尽头就是北京,已经非常罗曼蒂克了。但出门时的决绝让人觉得远不止那么简单。果然,龙哥并不是一个年年获先进工作者的劳动模范,而是一个造反派的头头,荒芜的岁月和畸形的社会现状,让其混到了小偷一族的“大佬”。这种剧情太狗血了,我想编剧是想造成一种反差,但显然有些南辕北辙。龙哥心存的那点善良多少有些矫揉造作,如果他变本加厉,恶性不改,或许更恰当一点,毕竟十余年的洗脑,让很多人顽固了那么久,断然是一时半回儿不会说出:你还是回厂接你爸班儿吧。更要命的是,贵州的山娃子一口京片子,让人情何以堪? 最出彩的可能就是小六子了,“燕小六”果然不同凡响,喜剧色彩彰显,一个没文化的造反派跟班,也就是这个样子吧,他永远不明白面对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他只知道当下,这是多少人当年的写照。 最后说说两个山娃子,成人化的对白,让人想把编剧揪出来K一顿,就不能童真一点么?本色化表演也不能那么僵硬,那么话剧吧? 好歹影片还原了80年代初的种种景象,拥挤不堪的街道、国营服装店、脚踏车、电影《小花》、街上流窜的穿喇叭裤的青年、双卡收录机、花衬衫、日本风衣、收音机里传来的杜丘低沉的声音,还有街上飘荡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样的怀旧歌曲,多少让人还有些欣慰,起码导演的初衷是好的,他想还原一个年代,还原一段现实,还原一批被毁掉又欲重树的人生。只是,因为种种原因,那种可以肆意发挥的空间被肢解了,那种可以更灰色更写实一点的回忆录彻头彻尾地被阉割了。而我们看到的就像晓娅在火车驶离时抛下来的相册,碎了一地。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