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仙乡何处?宝宅何方?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09-10-3 12:42     标题: 仙乡何处?宝宅何方?

在美国教中文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文化差异问题。二年级课上刚学了一个生词“祖籍”,是课文中一位美籍华裔的学生自我介绍时说的。下了课就有美国学生跑来问我:我的祖父来自中国,父亲出生在马来西亚,我出生在阿曼,现在全家住在美国加州,我的祖籍应该是哪里?又有人问:我的曾祖父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父亲出生在美国,母亲出生在比利时,我出生在爱荷华,三岁时全家搬到纽约,我的老家该算哪里?

中国人的惯例是以父系祖籍为依据,哪怕你从没回过老家,哪怕你的父母从没去过祖籍,你的祖籍老家都是家谱上的那个地方。古人的“郡望”之说,什么“河东” 啦,“昌黎”啦,多半就是这个意思。父亲曾看过我们的家谱,上头说我们是汉朝某位大将军的后人云云。可惜我没看到,因为曾祖父在文革“破四旧”时期已经将其付之一炬,以免给家人带来麻烦。所以现在我还是拎不清我家的祖籍该是哪里,反正不是现在说的老家就是了。不过家谱这种东西,每每“不靠谱”,祖先们喜欢编织些美丽的传说,和历史上的大人物拉上关系。所以就算真有了家谱,多半也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的。这种谱系的最大作用就是“骗骗外国人”吧:上次偶然向美国邻居提起我的家族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就让他“肃然起敬”,神往久之。和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当然是个年轻的民族。美国人又都是移民后代,祖上不知和多少不同民族和种族的人接触过,追根溯源确实有难度。更何况,近年来女权思潮兴起,人们也不见得愿意以父系族谱为依据。

那么有祖籍好不好呢?当然好,因为它为个人身份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基石。试想一下,哪怕对“祖籍”一无所知,光是想象一下自己与千年之前人类的联系就能让人惊叹生命之頑強和奇妙。 另外,緬懷祖籍的本意可能也有让人慎终追远,不堕家声的意思, 雖然沈湎於往日的(可能是虛幻的)榮耀中難免讓人想起阿Q的名言:“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但我最欣賞的不是這些,而是“祖籍”之說崇尚的那種人與人、個人與環境水乳交融的關係。古人第一次見面都要相互詢問的:“仙鄉何處?寶宅何方?” 可以歸結到他們對於親族血緣關係的尊奉,對於故土的深刻眷戀,和對於自然環境的未可言傳的敬畏。也許他們是在含蓄地探究你的社會地位和權勢背景,但我更願意想像他們真的是在乎你家臨河還是見山,門前種了幾棵柳樹還是杏樹, 你的鄰居是張三還是李四。 詩人約翰鄧恩(John Donne)說,“沒有人是一個孤零零的島嶼,每一個死亡都會削弱我的存在”(Every death diminishes me),我們都彼此依賴也依賴於自然。那句過去告別時的老生常談:“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後會有期”在現代的情境下不是理所當然的-要是我們永遠能擁有綠水青山,而不是煙霧和沙塵暴,那就是無上的福祉了。同樣,我也希望現在詢問祖籍何方, 是在追懷人類的足跡如何從遠古緩緩走來,是在反思我們自己在對我們的生存環境做了些什麼正在做些什麼。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