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推荐] (五)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系列21) [打印本页]

作者: 恐慌小猪    时间: 2010-1-26 19:28     标题: (五)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系列21)

净空法师讲述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全部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才叫学佛,才是学菩萨,才有一点像菩萨。菩萨修行,单单修六度还不能成佛,要念佛求生净土。念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我们是达不到。换句话说,在六波罗蜜的基础上,再往上提升一层,那是什么法门呢?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成佛的法门,是理一心不乱的法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这是最后修学的,是不能躐(越)等的。假使六波罗蜜没有修成功的话,这十大愿王实在讲连边都沾不上。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的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第一、‘礼敬诸佛’。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就是一切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所以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把我们对佛的那种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跟一般菩萨的心不一样。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其实这个恭敬、虔诚,还不是真的。为什么呢?诸位想想,你在听经时,如果遇到一个更重要的人,一件更重要的事,听经就变成次要的,佛也不要了。可见得,这种虔诚、恭敬还是不真纯,要是真正至诚恭敬,听经闻法便是人生第一大事。但就事实而言,假如有一个人在你听闻佛法的时候告诉你:‘现在有一笔生意,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险你掉头就走,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见得,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是禁不起考验的。一面对考验,才晓得这个恭敬心、虔诚心,一文不值!一点都不真实。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啊,就是对佛不敬啊。对人要敬,那对桌椅板凳呢?它也是众生哪!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那对它怎么恭敬呢?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呢?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你把它摆得整齐,把它保养得干干净净的,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摆在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是对书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得很好,做得很圆满,这是对事的恭敬。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的恭敬,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六度菩萨行扩大、圆满了,就叫做普贤行。因此,普贤行是最圆满、最殊胜的修行方法。

  第二、‘称赞如来’。第一礼敬诸佛,为什么第二句讲‘称赞如来’,他不叫‘称赞诸佛’呢?这里用意很深!‘礼敬诸佛’是从形像上说的。从相上来讲,一律要‘恭敬’。见到善人恭敬,见到恶人也要恭敬;不分善恶、不分邪正;正法恭敬、邪法也恭敬,没有不恭敬的。‘称赞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这里就有差别了,善的,我们称赞他;不是善的,我们不称赞他——恭敬而不称赞——差别就在这里。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里,就有这样的典范:他对每一位善知识都是礼敬、赞叹,唯独三个人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第一、是胜热婆罗门。这个人是个外道,代表愚疑。所以善财童子只有恭敬而不赞叹他。第二、是甘露火王。代表嗔恚。此人脾气很大,稍微得罪了他,马上就治罪——下油锅、上刀山,就这样整人。善财去了,有礼敬没有赞叹。第三位是筏苏蜜多。是个淫女,善财也只恭敬而不赞叹。这三个人代表贪、嗔、疑(三毒烦恼),他恭敬而不赞叹。所以赞叹是以性德为标准,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才赞叹;如果不是善法,不是正法就不赞叹,仍然是要恭敬。因为恭敬是清净心、平等心,即使对于其他一般宗教我们也要恭敬;如果是正法、正教,我们也要赞叹。像天主教是正教,他帮助人生天,当然那不是究竟,但是,能生天总比在三恶道强得多吧!所以我们也赞叹他。如果是叫人造罪业堕三途的邪教,我们绝对不赞叹。所以这十愿的第二愿跟第一愿,就有这么大的差别,但是二者的心地绝对是清净圆满。

  第三、‘广修供养’。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是无比的广大。在大乘佛法里,就是圆满的性德起用。一般菩萨,虽然是见性(明心见性),但并不圆满,所以性德的作用是部份的。唯独普贤菩萨性德的起用是圆满的,所以愿愿都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跟六度菩萨不同的地方。因此,他的供养,一供一切供,供一尊佛就是供一切诸佛——不是单指已经成佛的这些诸佛;是情与无情全部包括在其中,没有成佛的所有众生,乃至于无情众生,全部都是。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菩萨的修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华严境界。这个心量才真正是圆满的脱开了局限与分别。普贤菩萨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因为唯有佛法能够教人破迷开悟,教人恢复、证得圆满的自性,这是其他一切供养布施,都不能达到的。法供养中,是‘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所以在此特别提醒诸位同学,佛法是师道,一定要尊师重道,依照老师的教导去修学,我们才能够获得究竟圆满不思议的功德利益。

  谈到佛法,那一部经是第一呢?隋唐时代,中国、日本、韩国的高僧大德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作个比较。他们几乎一致公认华严经是第一经。可见华严经是究竟圆满的教学,这是举世公认的。这些大德们,再将‘无量寿经’跟‘华严经’作一个比较,他们说无量寿经是第一经,把华严经比下去了。为什么呢?古德曾经说过:华严、法华是最重要的两部大经,在中国佛法称为‘一乘圆教’。一乘圆教只有这两部经,而这两部经都是‘无量寿经’的导引,都是引导我们入无量寿经的。所以无量寿经才是真正第一中的第一。读到古人这个说法,我是无比的欢喜,因为我自己有深刻的体验,我之所以入净宗就是华严经的引导。在过去,我讲华严十七年,现在依然没有中断,目前只讲普贤行愿品。在十七年当中,我是从华严经入净土的。因为我深入体会普贤菩萨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意味。极乐就是无量寿经的胜境。从这里真正体验到:无量寿经是整个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精华。才晓得古人所讲的话,是绝对的正确。

  由此,释迦牟尼佛寺十九年所讲的经,最好的、最殊胜的,已经找到,提拈出来了。但是,如果不是夏莲居老居士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善本,我们也得不到圆满、殊胜的法益。从会集工作的伟大程度来看,确知夏老居士也是佛菩萨再来,绝不是普通人。实在是菩萨怜愍这一代众生,也是这一代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所以感得大菩萨降临世间,为我们做好整理的工作,使这个法门,能在末法九千年当中大弘其道,广度无量众生。我到北京,夏老居士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送我一张照片。我带回台湾之后,把它放大,印出来了,供给大家供养。这张照片虽然翻印多次,不是很清楚,但是仍然可以从这照片上看到不可思议的感应:夏老居士的后面是屏风,他头顶上有佛像,而佛放光,他的鞋子也放光。虽然是屡次的翻印,还是能看得很清楚——头顶上有一尊佛坐著,底下还有莲花座。我们供养他,表示我们不忘这位大菩萨的恩德,感念他替我们会集了这样完善的经本,作为我们专修专弘的依据。

  无量寿经共有四十八品,那一品是第一呢?我们要追根究柢,把第一的第一找出来。

  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现在我们晓得无量寿经是一切经中第一,一切诸佛如来都是弘扬这个法门。换句话说,这部经是诸佛度众生最主要的一部经典,其他各经都是辅助这部经的。在本经四十八品中,第六品最为重要。第六品就是阿弥陀佛所说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释迦牟尼佛转述的,所谓佛佛道同,世尊转说,就等于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我们展开无量寿经全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没有一句是违背四十八愿的;句句、字字与四十八愿相应。这四十八愿,那一愿是第一呢?古来所有高僧大德们共同认定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愿呢?是十念往生——十念、一念决定往生。这才显示出佛法,真正圆满、殊胜、不可思议的境界。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心里有一个疑问:假如有人造极重的罪业,立刻要堕阿鼻地狱,佛有没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佛没有这种能力,那佛的智慧、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赞叹佛‘万德万能’,那只是赞美而已,不是事实!反之,假如造极重罪业,马上就要堕地狱的人,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那佛的智慧、神通才真的是圆满了,我们不能不五体投地的佩服。等我念到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心中的疑惑才扫除,这才晓得佛的智慧、德能,真的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佛确实有能力叫极重罪人立刻成佛,问题在人相不相信?接不接受?要是不相信、不接受,过失是在受罪这个人,不是佛菩萨没有能力。所以我们读了无量寿经,才知道佛‘万德万能’是事实,不是夸张,也不是虚赞。从这里,我们的确把十方诸佛如来度众生的妙法,真正找出来了,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前面举谛闲老法师那位徒弟,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就预知时至,站著往生,那往生是上品上生,不是普通的。他站著走,而且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要知他一句佛号就是第十八愿,所以他的成就,就是第十八愿的证明;这个法门谁能相信,此人必定是大善根、大福德。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能信受奉行;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劝他也不相信。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含有无量义,也就是虚空法界的一个名号,所以它无所不包。我们要能够明白这个名号的含义,那整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个名号的注解。如果要想了解无量寿经,那么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说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再要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整部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这样慢慢去体会,便能知道这个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句名号,就是全部的佛教;这一个名号,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无法不包。所以念这一句名号,一切都念到了。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有一位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有名气的法师——慈云灌顶法师——他的著作很多。他在‘观无量寿经直指’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求消灾、求免难,用经、用咒,或者是用种种忏法,都有效。假如是极重罪障,所有的忏法、经法,都没效,都不起作用时,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能除。我们才晓得,消灾灭罪,这一句佛号是第一功德啦!很多人不知道,而舍此他求!所以生病了,要去念药师经;有灾难了,去念普门品,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是远远超过所有一切经咒。那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呢?何必还要说许许多多经咒、忏法呢?实在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不能接受!这才把最好的、第一等的货作压轴。这就像我们在台湾逛故宫一样。故宫里面最宝贵的是什么东西?是商周的铜器。但一般人看来,是破铜烂铁,没什么兴趣。再看看明、清的玉器。哎哟!那宝贵得不得了!其实那些玉器怎能跟破铜烂铁(商周铜器)比,那破铜烂铁是真的无价之宝啊!相同的,世人不识货,不认识‘阿弥陀佛’的功德,佛不得已讲一切经,以便引导众生归向极乐。所以善导大师讲的那句话没错。我们真正认识了,也能专修、专弘净宗,实在讲,这是三宝加持,也是这个时代众生的机缘成熟。在最近这五、六年当中,各种不同本子的无量寿经,大概总共印了几百万册,流通到全世界。我在世界各地极力的介绍、推荐,欢喜、接受的人,也是非常非常之多。我看到大家这么用功、认真的去修学,实在是感到非常的安慰,也充满了法喜。所有一切的辛劳统统都忘掉了。所以说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推广这个法门,‘广修供养’,我们就圆圆满满的做到了。

  诸佛菩萨接引众生的方便(方法手段)是无量无边的,这是大慈悲的展现,最后统统都是引导归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以密教而言,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了金刚萨埵上师(始祖),金刚萨埵将密法传给龙树,由龙树传到人间。金刚萨埵也叫金刚手菩萨,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就是普贤菩萨。另一位准提菩萨是密宗了不起的大德,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就是观音菩萨。在我们凡夫分别心里有显、有密,在佛菩萨则是完全圆满、自在、平等、无有分别,懂得这一层才知道八万四千法真的是殊途同归啊!佛为接引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最后回到本家,大家都见到阿弥陀佛,才晓得原来统统是一样的。明白了这个事实,对任何宗派、任何法门,我们都要真诚恭敬——因为我们修学的方法虽然不一样,我们要到达之目的地却完全相同!

  第四、‘忏悔业障’。业障是所有的人都有。人,起心动念就造业;一定就产生障碍。障什么呢?障了我们的本性。我们真心本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德能;现在智慧、德能、神通都不能起作用。什么原因呢?就是有障碍。障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另一类是所知障。这二种障碍,我们没把它消除,反而天天都在造。诸位想想,你什么时候不执著?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说一切众生跟佛本来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这就好像医生一下子就把病人生病的根源诊断出来一样。‘妄想’就是所知障的根;‘执著’是烦恼障的根。因此,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无量的法门、方法、手段,无非是要把我们妄想、执著打掉,一旦破二障就见佛性。因此‘忏悔业障’在佛法修学里,是关键、是枢纽,所有一切修学法,都是忏悔业障的。但是业障真的不容易断啊!有业障,修行是决定不能成就啊!在无量无边的法门里,只有净土法门最殊特,即使我们带了极重罪业的业障,乃至造五逆罪业,要堕阿鼻地狱,业障还没有忏除,只要真正发愿改过自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求生净土,业障就消除掉了,马上就能够成佛,就能够做主。所以慈云大师说: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一切经咒消不了的业障。这话不是随便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可以在大经上得到证明!

  在过去几年,有人提出来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这话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无论是台湾或是美国念佛的人心都慌了。一九八四年我到达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在飞机场接我,一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法师啊,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我们这一生念佛,不就白念了!不能往生,这不就完了!这怎么办啦?’

  我听了笑一笑,然后告诉他:‘老居士啊!带业不能往生,不去也罢!’

  他听了很迷惑:‘那!那!那是怎么啦!’

  我说:‘如果带业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

  他说:‘为什么呢?’

  我说:‘你老人家想一想,西方世界有没有说四土、三辈、九品。’

  他说:‘这个有,这个经上有的。’

  我说:‘假如不带业,这四土、三辈、九品从那里来的。’

  他这一听,就明白了。四土、三辈、九品就是带业多少而分的嘛!带得多,品位就低一点;带得少,品位就高一点。我说:‘你再想想,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是等觉菩萨,经上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有破,那是不是业?’他听了就笑起来了。那是业啊!等觉菩萨也是带业去的。要不带业,就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不带业,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不带业的。我说:‘谁说带业不能往生呀?’他这才恍然大悟,这才笑了起来——极乐世界统统是带业往生的。

  佛法讲的是圆满,不与人结怨。所以我后头补充说一句话:‘说消业也没有错。为什么呢?希望现前多消一点,少带一点,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一点,这也是好事情。’我到纽约一下飞机,沈家桢老居士来接我,也问我这个问题。可见确实是有很多人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而受了影响,在了解之后,就知道:‘带业’一点没错,‘消业’也是一句好话,这是忏悔业障。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忏悔啊。但是,念的时候:心,要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愿,要与阿弥陀佛的愿相应;解行,也要跟阿弥陀佛的解行相应。如何做到相应呢?我们念无量寿经,要能圆圆满满地把无量寿经的道理、教训,认真努力的做到,这就相应了。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念佛人绝对不是有口无心——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那一点用处都没有!一定要做到念这一句佛号时,我心跟佛心一样;愿,跟佛愿一样;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这才是真正念佛,才能消除一切罪障。

  第五、‘随喜功德’。是对治凡夫很重的一个烦恼——嫉妒。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婴儿几个月大,或是一岁大的,给他吃糖的时候,别人多拿一点,他心中的嫉妒就自然表现出来!嫉妒心对于修学是很大的障碍,所以普贤菩萨特别提出这一愿,教我们要修‘随喜功德’。不但不嫉妒人,更进一步知道别人的好处,就是自己的好处,一定要成人之美。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助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如果我们自己能力不够,无法帮忙,我们有个欢喜心赞叹,那也是随喜功德。随喜的时候,不仅是不嫉妒,还要发心成就,并且尽心尽力帮人,才是真正随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尽力帮忙,或是单单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的随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欢喜容忍别人超过自己,那随喜的功德就殊胜了。

  中国自古的教学,都是希望下一代的成就超过自己,如果不能超越,那教育就完全失败了。不像现在人,有嫉妒、障碍心,唯恐别人超过自己。教别人,自己也要留一手,不肯尽心教授,这叫吝法。吝法,得愚疑的果报;吝财,得贫穷果报;这种人,不晓得果报之可怕!从前中国,做官的人戴的帽子叫进贤冠。这个官帽是表法的,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它两层像楼梯一样,前面一层低,后面一层高;低的是代表自己,高的是代表后人;做大臣的念念当中都希望后人能够高过自己。无论在德行、学问、能力,乃至于生活水平上,都要不断求进步,不断提升,这才是教学成功——社会全体都在进步,不是在倒退啊!皇帝戴的帽子,上面是平的,表示心要平等。皇帝和大臣穿戴的冠服,是代表他们应有的义务与责任,时时警示他们要认真去做。

  下一个时代,是我们教学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德行、学问、能力,不能够有相当的成就,那么下一代的众生,我们就度不了。为什么呢?你看看现在的小孩,他们所受的教育愈来愈偏重科技,而他们所处的社会愈来愈复杂。所以要度化他们的人,心要愈来愈清净、智慧要愈来愈高、德行要愈来愈厚,才能够应付下一代的时代和时机。因此,‘随喜功德’显得非常重要。总之,嫉妒、嗔恨是严重伤害自性的,必须连根拔除,拔除的方法就是‘随喜功德’。

  第六、‘请转法錀’。我们佛弟子,受佛的教育,得到真实的利益,要用什么方法回报老师——佛——。我们供奉佛菩萨的形像,每天给他上供,这能报答吗?不能报答。供养佛像,在佛前大供,这种仪式是提醒我们念念不忘报恩。真正能够报答的,就是我们要怎样把佛的愿望实现。佛的心愿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闻到正法、依照佛法修学、早日圆成佛道。满他的心愿,以佛心为己心,才是真正报佛恩啊!所以真正报佛恩就是请转法錀。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礼请法师大德来讲经说法、来弘法利生。这也是最大的福德。为什么呢?这是对一个地区法供养。虽然说法的是法师,但是没有礼请的助缘,他不会自己来啊!所以礼请的人福报是很大的。一般讲修福,不管是为自己修福、为大众修福、为亡人(祖先或亲人)修福,念经的功德就很大了;如果讲经,那功德就更大了。念经,有许多人只种一点善根,实际的教理并不明了。但是请法师讲解,对经典就完全理解了,便能欢喜读诵、依教奉行。如此,讲经的福德不知道比诵经增加多少倍啊!

  现在能讲经的法师少了,想请也请不到了。我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听众都反应:‘现在要请法师来弘法很困难!’我笑著说:‘请法师来弘法,讲经给你们听,这是果报啊!有果必有因,你们不修因,就想现成的果报,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呢?’什么是修因呢?‘修因’,是要栽培法师啊!老法师或有名气的法师来讲经,欢喜得不得了,大家都争著要供养。初学的人,讲得不好,就不去听、也不理他。那初学的人气都泄了:‘唉!讲经太难了!算了,我不学了,我还是赶紧念经吧。’怎么栽培法师呢?愈是年轻、愈是讲不好的,我们愈要去捧场啊!捧场,让他觉得还有这么多人听,大概我还可以,能学得成。给他鼓励!给他奖励啊!再者,不要轻慢初学的法师,对初学的法师要特别小心谨慎,听经,要堂堂都去——我来听你的经,但我不赞叹你。诸位要晓得赞叹害人比诽谤还大!人受到诽谤,虽然很生气;但真有志气的人,愈是受辱愈要争一口气,愈能努力、精进,以高超的成就,令人另眼相待。诽谤,对他反而是一种逆增上缘。要是歌颂、赞叹!他会想:这么多人赞叹,我大概不错了。那他的境界就到此为止,不会再往上提升了。为什么呢?自满了。所以赞叹害人不浅!因此,对年轻人、初学的人,绝对不要赞叹。还有,不要供养——财多了、知名度高了,马上就堕落了。年轻法师发菩萨心出家,被信众赞叹、供养而堕落。谁叫他堕落的,是信徒把他推堕的。他堕落,将来受果报,你们一个个都逃不了,都有连带关系。所以对什么人我们才大力的供养呢?对八风吹不动的人。这种人赞叹他,他不生欢喜心;诽谤他,他没有懊恼心,他的心永远保持平静,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赞叹。为什么呢?赞叹,不会害他。所以要帮他宣扬,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他、能够相信他,他就能度更多的众生。供养!接受供养,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佛门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以供养怎么能接受呢?怎么能拿去享受呢?人,有多大的福报?实在讲,连诸佛菩萨都不享受这个供养。如果供养者是来种福报的,应当要接受,接受之后一定要转供养。

  近代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印祖的归依徒弟多到没有法子计算!他老人家接受的钱财供养全部印经。苏州弘化社就是他自己办的印经机构(流通经书)。我学佛之后,就完全学印光法师,将弟子所有一切供养统统印书,分送给大家。我心里想:如此,我要是不了道,我不会披毛戴角还。为什么呢?每一个拿到经书的人都要替我还债。这就是把布施的福,辗转布施、辗转供养,如此,大家的福报是无量无边的;接受信众供养,这样做才如法,如果自己拿去享受,是绝对不如法的。纵然盖庙建道场,庙里要真正弘法利生,这样布施、供养者才真正有功德。假如庙里没有弘法、也没有修行,这个庙就会变成斗争道场,所以建道场要特别小心!从前李炳南老师说:‘在建立道场的时候,人人都是菩萨——尽心尽力把这个道场建成——,建好了之后,都变成罗刹!’为什么呢?争权夺利!变质啦!建道场的初心抛到九霄云外啦!

  供养法师也要特别小心,佛教我们供养法师要四事供养。那四事呢?饮食,他是人,生在世间不能不吃饭,所以供养法师饮食以维持生命。衣服,法师也需要穿衣服,如果他衣服破了(他还有就不必了),供养他一件衣服。生病的时候,供养他医药。睡觉的时候,供养他卧具。现在有信徒供养房屋,又有什么好的都拿去供养法师,供养得法师生活太舒服了,西方极乐世界都不想去了——这里不错嘛!为什么还去西方?成佛道、了生死的道心都没有了。这对于栽培法师、成就法师,实在是大损害啊!法师出家,就没有家了,再送他一栋房子,又叫他入家了,这就把他害死了。他有所有权,又有财产,完了!退回去了。谁害了他呢?信徒害死法师!这种人不知道自己天天在破坏佛法、损害三宝,还认为自己做了好多功德、许多好事啊。命终后,堕地狱见阎王,辩都辩不清——事实俱在,你辩什么?

  在佛门里面修福,要有真正的智慧,这是应该要说明的。很多法师不愿意说明,因为说明白了信徒便不供养了,跑掉了。那我呢?我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不想在这里受罪,所以我跟大家讲真话,我不怕你不供养,你们不供养最好,我省事啊。为此,我办了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专门印经,赠送经书。我告诉负责的简居士一个原则:‘供养多,多印;供养少,少印;没有供养,不印,最好!’大家供养多了,还得要费心选择那几种书先印,怎么个印法。没有供养,多清净!多省事啊!所以大家一定要晓得:不求供养、不求道场、什么都不求,心就清净,这就是道心。自己修清净心,帮助别人修清净心,绝对远离名闻利养,这才是真正的佛法。要成就年轻的法师,要照顾他们,就要让他们吃点苦头,不要说看到他们吃苦就不忍心,那就害死他(他是要吃苦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有的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那么清苦的生活,你看了不忍心,都把他们拉回来,他们怎么能成道呢?佛在经上教我们‘以苦为师’。常常生活在痛苦当中,他才有真正的道心,才有坚定的念头要超越这个世间。所以苦是好的!自己不愿意吃苦,看到别人吃苦要生恭敬心,不要障碍他把他拉回来。能够真诚、踏实的栽培法师、成就法师,才能请得到法,才有真正好法师来弘法利生。

  第七、‘请佛住世’。‘请转法錀’主要的目的是宣传佛教——把佛教普遍、广泛的介绍给大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学想要得到真正的成就,请转法錀还是不够的。诸位想想:那一个人一生之中听一次经、二次经就开悟、证果了呢?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佛灭以后就没有了,所以必须要‘请佛住世’。就是要请好老师常住,以便天天教导我们,使我们接受长期的薰陶,才能够得到成就。

  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炳南老师有一天问我们:‘各言尔志。’就像孔老夫子一样:‘你们每一个人的志向、愿望,都说来我听听。’他问到我,我就向他老人家报告:‘我希望将来能够到处去弘法利生。’他听了之后点点头:‘很好!但是你不能成就人。’他说:‘你自己成就可以,你不能成就别人。’我说:‘为什么呢?’‘你只能做到宣传的效果。’他再进一步告诉我,他老人家住在台中,三十多年,因此,台中有不少人成就了。他说:‘如果在台中,一年来讲个一天、二天,就没有一个能够成就——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我听了,明白这道理,确实是如此。但是,佛家讲缘分——‘佛不度无缘之人’。到处去宣扬,这个缘浅;容易。住在一个地方教化众生,那个缘要很深。所以我这么多年来,统统都在外面游化!对自己真的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家’(一般人有家的观念)完全冷淡了。天天旅行,天天住旅馆,那个地方有家?没有!确实没有!虽然自己有个道场,一年也不过住十几天又要走了,统统像住旅馆。‘家’的观念打破了,对自己是一种解脱!这是很不容易的,如今我真正体验到了。

  大众想要成就,一定要请佛住世。佛灭了,佛的弟子,无论是出家,或是在家弟子(居士),只要是真正有修、有学、有德行,能够给我们作榜样,能够指导我们修学,都应该请他在此地常住。使这一个地方得他长期的薰陶,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所以要想成就,‘请转法錀’之外,一定要真正发心‘请佛住世’。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真正得到佛法利益,我们自己要带头,礼请法师大德常住在这个地方,并且尽心尽力供养。真正的大德,生活都非常简单,很容易照顾,这是一定的道理。再者,道场的庄严是为了接引大众。道场要是不庄严,人家一看:这个道场大概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道场富丽堂皇,他们就会想:这地方大概是不错,欢喜心、恭敬心油然而生。因为一般人只看外表,不知道内涵。所以外表也要做得像个样子,才能够接引广大的众生。虽然说:真正识货的人,是不讲求外表的;但是接引一般大众,庄严的道场是有必要的。道场虽然庄严,但在道场里面,出家人住的很简陋。这情形到大陆去看就晓得了——大陆的寺庙,宫殿式的、飞檐重阁,非常庄严,但是出家人的寮房就很简陋。方丈和尚住的房子,也很简单、很朴素,由此可见庄严的场面其目的是为了接引大众。这些我们都要细心的观察,然后才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仪式,来请佛住世,使佛法真正在一个地方生根、茁壮、开花、结果。

  普贤十愿,前面七愿是菩萨的愿行,后面三愿是菩萨的回向行。所以第八愿‘常随佛学’,是给我们说出以佛为修学榜样、学习的典范。佛今天不在世,佛的经典还留在世间,依照经典修行,就是常随佛学。这是修学佛法所要取的最高标准。

  第九、‘恒顺众生’。这是指面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一定要顺。‘顺’是非常难做到的,所以中国人讲‘孝’,底下接著讲‘顺’;不顺就不孝了。学佛是尽大孝、顺众生;在恒顺当中观察机缘,诱导众生断恶修善,助他破迷开悟。这一定要知道时节因缘,什么时候我该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收到圆满的效果。所以要有智慧、善巧、方便,才能够恒顺。

  最后第十、‘普皆回向’。是把我们自己所修、所学的功德,毫发都不保留的,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把自己的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到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大圆满。

  总之,我们修学净宗所依据的经典是净土五经一论。修行的方法,有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非常的简单,非常的明了,一点都不复杂。我们一生遵守这个原则来修学,决定成就,真是古德所说:‘万修万人去。’我们有了理论的依据,有了修行的方法。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态度,对人、对事、对物?遵守这五个科目就绝对不会错;然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