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矛盾的天津人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0-2-5 19:54
标题:
矛盾的天津人
林希所著《老天津:津门旧事》(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是图文并茂的 “老城市”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我饶有兴味地看完了。我从没去过天津,和天津的联系,一是父亲有位舅舅住那里,小时候他来访,我曾经偷偷打量过:眉目之间和我过世多年的祖母相似,不过脸庞紫红,侉腔侉调,完全是我们江南人心目中的北方人形象。另外就是去年学校来了位天津同事,送我一盒天津特产大麻花。我尝了半根,只觉得很硬很甜,对我的牙齿是个大考验。
林希笔下的天津当然不是我这个外乡人脑海中的肤浅印象。作者土生土长,对于天津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埠成为通商口岸以后的种种变迁娓娓道来。书中谈到“天津三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也谈到庙会盛况和类似于北京王府井的劝业场、八大天,一个市民消费娱乐的场所。他也说到天津多次饱经水患兵隳的种种悲惨往事。不过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写的天津租界,那些“万国建筑博览”式的小洋楼,不仅为洋人,也为过气的军阀政客和文人,乃至为洋行效力的买办提供了住处。比方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赶出北京紫禁城以后曾住在张园,而我才知道梁启超的饮冰室原来也在天津。
据作者说,小洋楼文化的根本内容“就是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价值观念”(97),并且根据他自身住四合院与小洋楼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住进小洋楼之后,果然感觉就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四合院里正房得老祖宗只要咳嗽一声,全四合院上上下下一切人等就全要一起随着惊动,四合院永远是最高权威行使权力最理想的地方。四合院时时提醒你不要忘了自己的地位,而小洋楼却给了你一种平等的感觉,使个人受到尊重,这就是小洋楼文化的根本特点”(99)。
有意思的是,作者尽管对小洋楼式的良好居住环境大为青睐,却还要批判租界是西方生活方式 “腐朽糜烂的大本营”(67),提到其中赌博,娼妓,毒品的三大毒瘤。一方面他为天津首批开埠,兴建铁路,拥有德国俄国流浪汉开办的正宗西餐馆,比中国其它地方更早拥有沥青马路,电灯电车及其它现代设施(自行车等等)颇感自豪。另一方面他也要谴责西方列强入侵,对于“义和拳”烧毁教堂,杀死教徒表示理解和支持。这让我想起他提到的天津人的一种有意思的本土情结。
据林希说,天津人卖货都爱强调是天津“本地”生产的。可是,除了“本地带鱼”之类的明显谬误(带鱼产于黄海),即使众所周知的“天津鸭梨”(原产于泊镇)和天津甘栗(山地货)也不是天津生产的,只是运到天津集中发卖而已。作者将这种天津人的矛盾归结为他们对于家乡的无比热爱,我却疑惑是否因为天津“一没有多少良田,二没有一座矿山,就是靠着九条大河”(3)成为交通枢纽,贸易通衢,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不安全感呢?作者本人也承认天津的文化根基比起其它老城市来要浅得多。可是天津人的心理又不象干脆西化的上海人了。难道是因为天津靠近京畿,还是感受到帝国之都的文化辐射,所以无法无忧无虑,全心全意地抛弃古国文化吗?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