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联德还是联英美?二战时中国差点与希特勒结盟 [打印本页]

作者: misusanso    时间: 2010-3-22 23:00     标题: 联德还是联英美?二战时中国差点与希特勒结盟

文章作者: 杨天石
  联德还是联英美?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抉择

  抗战关键阶段,孙科、白崇禧迷惑于希特勒的一时胜利,主张中国应该“联德”。
试想,如果蒋介石采纳孙、白等人意见,中国的命运将与希特勒绑在一起,那么二战结
束,中国将会有什么样的可怕命运?

  孙科、白崇禧等人主张“联德、绝英”

  1940年7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七中全会。2日,讨论外交问题,首由外交
部长王宠惠报告国际形势,谈到日本逼迫法国政府关闭滇越铁路,断绝中国对外通道,
成功后又逼迫英国断绝中国通过香港和缅甸的对外交通,英国正在考虑中,等等。孙科
听后起立“放炮”说:“以英国目前之态度,香港且将放弃,势将屈服,亦无疑义。唯
吾人应明白表示,如缅甸方面亦允敌请,吾人只有取西北路线,积极联络苏、德。德在
欧洲已稳操胜券,吾人更应派特使前往。除外交外,并应发生党的关系。英国在欧已无
能力,必将失败也。”(《王子壮日记》第6册,《王世杰日记》第2册)

  抗战初期,中国政府将香港作为与欧美各国进行贸易,特别是军火贸易的中心,大
量战略物资通过香港运入内地。据统计,1938年6月前,通过香港运进中国的军需物
资,每月约6万吨,主要有炸弹、飞机、机枪、雷管、导火线、炸药、火药、子弹、高
射炮、防毒面具等。日本力谋截断这一通道,英国政府则不惮牺牲中国利益,曲意迎合
日本要求。自 1939年1月起,港英当局禁止经香港陆路边界对华出口武器和弹药。1940
年6月24日,日方向英国政府提出,关闭滇缅公路和香港边界,不仅要停止运输武器和
弹药,其他如燃油(特别是汽油)、卡车、铁路物资等,也均在禁运之列。6月28日,
日军宣布封锁香港。孙科在五届七中全会的发言正反映了对英国和港英当局有关政策的
强烈不满。

  王宠惠的报告还谈到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政府投降一事对远东的影响。1939年9月1
日,德军突然进攻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次年4月至5月,德军陆续攻占丹麦、
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6月,法国和英国的军队前往比利时抗击德军。德
军绕过英法军队主力,侵入法国,英法军队急忙南撤,遭德军包围。英军33.6万人几乎
丢弃了全部武器装备,于5月底、6月初撤回英国,英国随即遭到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
孙科所称,“英国在欧已无能力”、“德在欧洲已稳操胜券”,指此。在此情况下,孙
科建议中国政府派“特使”前往德国,加强和德国政府及希特勒掌权的民族社会主义工
人党(纳粹党)的联系。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后,认为德国的“物质”和“人才”均可借用,因此实
行“联德”方针。 “九一八”事变后,蒋筹划“对日秘密国防”,一面让德国顾问参
与整理兵工厂计划;一面派人赴德,接洽经济合作,以货易货,从德国取得军火供应。
之后,德日、德意先后结盟,蒋介石逐渐改变对德态度。1938年2 月,德国承认伪满洲
国,国民党内部要求对德绝交的呼声日渐增强。3月,蒋介石本拟派朱家骅赴德,因欧
局紧张,决定缓行,但仍不同意与德绝交。同年5月,德国政府下令召回德籍顾问,停
止向中国发卖武器之后,蒋介石决定“对德应不即不离”。11月24日,德国延迟中国驻
德大使陈介呈递国书日期,蒋介石认为 “实我莫大之耻辱”,致电行政院长孔祥熙及
外交部长王宠惠,命陈介托辞离德,或正式召其回国,电称:“否则国家与政府威信与
体统全失,此种耻辱将无法湔雪矣。”此后,中德关系即处于冷冻状态。孙科在五届七
中全会上的发言,实际上是在要求国民政府“联德”,重建中德之间的热络关系。孙科
的发言得到了许多国民党高层人员的支持。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后,国际局势对中国愈加不利。6月29日,日本外相有田发表
包括南洋在内的“东亚门罗主义”声明。7月6日,罗斯福总统授权秘书欧尔利发表谈
话,声言“美国无意干涉欧亚两洲之领土问题,美政府希望并认为应当实现者,即世界
各部分及各洲实行门罗主义”。这份声明给世人的感觉是美国只关心美洲的事情,不关
心亚洲正在发生的战争。7月17日,英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抗议和声明,在东京签订
《封锁滇缅路运输的协定》,缅甸国防部随即布告,禁止摩托、汽油、汽车、军火及铁
路材料经缅甸运往中国。18日,国防最高委员会召开第38次常务会议,孙科再次发言,
要求改变此前的外交路线。他说:

  我国外交政策日趋困境,似不能再以不变应万变之方法应付危局,因法既屈服,英
又将失败,美为保持西半球,亦无余力他顾,势必退出太平洋,放弃远东。我之外交路
线,昔为英、美、法、苏,现在英、美、法方面,均已无能为力。苏虽友好,尚不密
切。

  今后外交,应以利害关系一变而为亲苏联德,再进而谋取与意友好之工作,务必彻
底进行。

  美国与英国关系密切,在德军攻陷巴黎后,罗斯福立即向英国保证,将以美国的资
源帮助英国。孙科认为,美国援助英国,自然无暇顾及亚洲,因此美国也靠不住。他主
张,在英、法助日,中断运输线,已妨害我国之后,中国应即采取激烈行动,召回驻
英、法大使,退出国际联盟。“藉以对美表示民主国家辜负中国,使中国迫于生存,改
走他道”。发言最后,孙科要求主持会议的孔祥熙以及王宠惠部长和张群秘书长向蒋介
石报告,从速决定方策。

  自1934年之后,中国政府即企图联合苏联,抗衡日本。1937年8月,两国签订互不
侵犯条约,实际形成了战略上的对日同盟关系。孙科要求“亲苏”,有其正确性,但要
求“绝英、疏美,联德、联意”,这就是在要求和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决
裂,转而投向法西斯阵营了。

  讨论中,邓家彦表示:“亲苏联德,极端赞同。”张厉生表示:“亲苏联德,应如
何进行,希望彻底检讨,获得共同意见……”孔祥熙是会议代主席,他说: “我国外
交政策,现在应予检讨,改走有利途径。”1938年5月3日,英国与日本签订协定,承认
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内所有海关税收,一律存放日本正金银行。 1940年1月,日本为攫取
中国存放于天津英租界交通银行的白银,封锁天津英租界,日方加紧压迫,英国遂与日
妥协。孔祥熙主管财政,因上述二事也对英国强烈不满,并且不看好英国与德作战的前
途。他支持孙科的意见,声称“英对我关税及天津存银问题处处出卖中国,当不能再事
虚与委蛇。德国军人尤其国防部中人有许多做过我国顾问,对我颇有好感,要做联络工
作,似亦不难。德英战事,英虽不屈服,恐亦难免失败。”

  抗战爆发,英国为保护它在远东的利益,处处迁就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普遍愤
怒。王子壮在日记中愤愤地写道:“最可恨者,英人以缓和日人,免攫夺其远东殖民
地,则以吾国为牺牲,断我交通以制我,希望在此时期以与日本议和,狡诈险恶,何以
如此!”王只是国民党中央的一个小秘书,他的这页日记反映出当时许多普通中国人的
情绪。

  除孙科等人外,作为军事家的白崇禧也主张联德,并与蒋介石辩论。关于此,蒋介
石在1941年1月13日回忆说:“当此之时,我中央外交方针,几乎全体主张联德,而孙
哲生、白健生等为尤烈。”一时间,国民党中央几乎一片“联德”声。

  蒋介石坚持中国外交政策不变

  怎么办?是与军事上处于颓势的英、法站在一起,还是与正在侵略欧洲、军事上不
可一世的德国站在一起?这取决于当时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蒋介石。

  7月5日,蒋介石在七中全会讲话,阐明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广泛团结友好国家,孤立
日本。他说:“我国现行之外交政策,大致仍遵一贯之抗战到底方针,友好各邦,以对
暴日。”接着,蒋介石分析,英法虽然失败,但不足以撼动太平洋形势。在蒋介石看
来,太平洋形势决定于美苏两大国。两大国不变,则太平洋形势如旧。他说:“现在美
国已实行扩军,较我们所料增加三倍,及太平洋设防等,均足以威胁日本,所以我们预
定的目标依旧,不过因此时间要延长些罢了。”

  美国长期实行门罗主义和中立主义、孤立主义政策,标榜不过问美洲以外的事情,
尤其不愿卷入中日战争,但是,罗斯福总统已在做加强太平洋防务的准备。6 月30日,
美国舰队调回夏威夷。7月4日,中央社自华盛顿报道,罗斯福将于下周提交新国防计
划,咨请国会追加国防预算50亿美元,其中40亿用于陆军,10亿用于海军。蒋介石由此
看出,美国和日本有利益冲突,不可能长期听任日本侵略势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所
欲为。美国扩军、增防等行为,均足以威胁日本,有助于中国抗日。8日,蒋介石应美
国全国广播公司之邀,对美演说,宣称中美两大民族利害相关,美国应迅即采取行动,
援华制日。

  尽管英国和法国长期侵略中国,蒋介石个人极端不喜欢英国,但是,在反对德国侵
略欧洲这一点上,英法是站在正义方面,蒋介石表示要“一本立国仁厚的精神”,在可
能范围内“还要帮助他”。蒋介石相信,英国由于其远东利益所关,在世界反侵略战争
中,必将对中国“亲善”。蒋介石的这一估计是正确的。后来英国虽然仍轻视中国,排
挤中国,但还是和中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关于对德,蒋介石说:“德国的友好关系我们始终保持。他虽然对不起我,但我们
依然派大使前往。欧战起时,有人主张对德绝交,我认为与我们以日本为唯一敌人之方
针有违。我们现在证明了我们方针的正确。现在也不必着急。德国实际上已倾向我国。
以前有戈林及里本特罗夫亲日,现在戈林的态度也转变了。”蒋不赞成派“特使”赴
德,认为在大战之际,德国“实际上对我们是不能援助的”。

  由于蒋介石坚持外交方针不变,7月6日,七中全会通过的《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
中称:“美与苏均超然欧战之外,我自当本一贯之方针加紧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合作;
对于英、法,尽力维持固有之关系;对德、意等国不仅以维持现存友谊为满足,更宜积
极改善邦交,以孤敌势,并打破敌之阴谋,以期有裨我抗战建国之前途。”这一决议,
将中美、中苏关系作为中国外交重心,表示将“本一贯之方针加紧努力”,对英、法,
表示“尽力维持固有之关系”;对德、意,表示将“积极改善邦交”,其目的在于“孤
敌势”,最大限度地孤立正在侵略中国的敌人——日本。

  7月9日,蒋介石致闭会词: “我们常有国际环境之变化,即思改变政策以资应
付,殊不知今日各国均有国策,决不能如古人效秦廷之哭,即可实际助我。我唯有从自
强不息中使世界认识我之实力,始能活用外交于国际。”公元前506年,吴楚相争,楚
国危殆,申包胥到秦国向秦哀公求援。秦哀公一时拿不定主意是出兵还是不出兵,申包
胥在秦廷痛哭七日,终于感动秦哀公,出兵援楚。蒋介石这里借申包胥的故事批评孙
科,向德国求救行不通,必须“自强不息”,靠自己的“实力”才能站住脚跟。

  这一时期,蒋介石曾认真思考、研究过对德关系。他的决定是维持现状。在与白崇
禧辩论时,蒋介石坚决表示:“此次则决不能因德大胜而更求交好,徒为人所鄙视
也。”又称:“此时亲德,决不能由我强求而得亲也。国际大势莫测,当暂处静观,以
待其定。”他决定对德外交仅限于经济、军学、文化等方面,“不用正面外交,亦不积
极,以免英、美、苏俄之顾忌”。(《蒋介石日记》手稿本,1940年7月10日)

  这时,蒋介石虽然还没有决定对德绝交,但他的外交天平明显地倒向“英、美、苏
俄”。他对美国的要求是:一、支持英国,迅速在远东合作,反对日本侵略。二、美国
长期以战略物资供应日本,在日本向中国宣战时,美国必须禁止向日本供应战略物资。
蒋介石的结论是:“我们的政策还是依太平洋上主要的国家来决定我们的外交方针。我
们在国内是坚持抗战到底的国策,对外是按照九国公约美、英诸国的意向来解决远东问
题。”

  蒋介石的决定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7月6日,钱昌照致电正在美国的宋子文:“哲
生主张联德后,颇多响应。幸介公昨说明外交方针不变。”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决定也
得到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等人的支持。7月10日,王世杰专门到蒋介石的黄
山官邸表示,外交政策不可改变,“联德”等于放弃立场,没有任何实际好处。在场的
王宠惠、张群则主张对德“敷衍”,事实上反对孙科、白崇禧的主张。

  中国避免了二战后沦为战败国的噩运

  蒋介石否决了孙科、白崇禧等人的意见后,继续推进联络英美的外交方针。

  7月28日,蒋介石致电英国首相丘吉尔,声明“唯有中国战胜并保持其独立,英国
远东利益方能保存”。他要求英方为两国利益计,从速恢复缅甸运输线。9 月27日,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缔结同盟条约。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驻华大使卡尔,
商谈中、英、美合作问题。蒋介石表示,“中国人为具有自尊心之民族”,英美必须
“以平等待我”,在此基础上才能讨论军事、经济与政治合作。卡尔询问前一时期国民
政府内部“倾向德国”的情况,蒋介石坦率相告:

  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
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
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

  卡尔再问,中、英、美联合对日作战时,中国是否对德宣战,蒋介石明确答复:
“我自应对德宣战。”这就将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的抉择正式通知了英国政府。

  美国长期奉行不与其他国家建立同盟的国策。10月31日,蒋介石再见卡尔,提出中
英两国先订同盟,而仅与美国成立“绅士协定”,内容为:在战争中,美国担任空军,
中、英担任陆军。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美英三国
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规定:一、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亦即太平
洋整个秩序建立之基础。二、坚持九国公约门户开放与维护中国主权、领土、行政完整
之原则。三、反对日本建设东亚新秩序或大东亚新秩序。方案提出相互协助的具体条目
四项:甲、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乙、
英美两国共同或个别借款给中国,总数为美金二万万至三万万元。丙、美国每年借给中
国战斗机500至1000架。丁、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
机构。18日,蒋介石再次召见卡尔,提议立即开始中英军事合作谈判。同日,又约见詹
森,表示“不论将来之发展如何,敝国必与英美合作到底”,“在中、英、美之合作
中,我人当随美国之领导”。次年2月21日,蒋介石甚至向卡尔表示,倘战事在新加坡
发生,中国愿派15万人至30万人赴新助战。

  英美此时仍不愿意卷入对日作战,蒋介石的《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遭到拒绝,但
他坚持联合英美的方针却逐渐发生良好作用。9月26日,罗斯福下令自10 月16日起对日
禁运一切废铁,走出了制裁日本的重要一步。10月17日,美国复兴银行董事长琼斯表示
:中国可接受美国1亿元之借款。22日,《中美钨砂借款合同》签订,贷款额2500万美
元。2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演说,表示将继续援助中国。11月30日,美国政府声
明,不承认汪伪南京政府。次日,罗斯福立即宣布予中国1亿美元贷款。12月29日,罗
斯福发表《炉边谈话》,宣称“任何国家都不能对纳粹姑息纵容”,“现在就要不遗余
力地支持那些正在保卫自己并抗击轴心国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巨大兵
工厂”。1941年1月5日,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向记者宣告,中国平准基金谈判即可签
字,将以 5000万元贷给中国,协助中国稳定法币。10日,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军火租
借法案》,为打破中立主义、孤立主义,从军事上援助中国等反侵略国家提供了法律依
据 。

  美国援华态度日益明朗,英国随之跟进。在美国鼓励下,10月8日,丘吉尔宣布,
自10月18日起重新开放滇缅路。11月 14日,英国成立紧急救济会,以英镑100万元救济
中国难民。11月30日,英国和美国同时声明,不承认汪伪南京政府。12月10日,英国政
府宣布,贷予中国“平准基金借款”及“信用借款”各500万英镑。虽然后来的历史证
明,道路曲折,阻碍尚多,但是,中国仍然和英美等国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
终取得了对轴心国的完全胜利。

  当时,英、美援助中国的姿态和表现虽然是初步的,但蒋介石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前
景,他觉得,当初拒绝孙科、白崇禧的“联德”意见完全正确。蒋于1941 年1月13日的
笔记云:“若余当时不坚持,听健生等之言而违美、联德,则英、美今日不仅不愿与我
合作,其必联倭以害我,我处极不利之地矣。抚今追往,思健生等之幼稚如故,实不胜
为国家前途忧也。”

  在“联德”还是坚持“联英美”的选择上,孙科、白崇禧迷惑于希特勒的一时胜
利,确实幼稚、荒唐,而蒋介石的选择则是明智、正确的。试想,如果孙、白等人的意
见被采纳,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希特勒绑在一起,那么二战结束,中国将不是战胜
国,而是战败国,那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来源: 《同舟共进》
作者: 狐狸修成精    时间: 2011-5-23 03:15

如果,就等于白说。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