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FW: 少给宝宝吃哦 [打印本页]

作者: 新鲜柠檬    时间: 2009-3-10 00:51     标题: FW: 少给宝宝吃哦

主题: FW: 少给宝宝吃哦

>
> > 书的作者是安部司,从事食品添加剂工作20多年,人称“添加剂活辞典”、“食品添加剂之神”。他不仅熟知各种添加剂的作用的用法,并亲眼见证了食品加工生产的“幕后”。
> >
> > 安部司曾受食品加工厂委托,用二三十种添加剂把黏糊糊的废肉制成好吃的肉丸。该产品上市后,大受孩子和妈妈的欢迎,销售很好。他一度为此骄傲,而当他亲眼见到女儿也在吃这种肉丸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家人也是自己开发的食品的消费者。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于是从食品添加剂公司辞职。本书中,安部司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己的经验,带领消费者深入食品加工的“背后”,让你了解根本想象不到的真相。
> >
> > 看完这本书,我不由得惊讶于食品安全方面已经做得不错的日本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似乎都不可以放心大胆购买各种快捷方便的精加工食物,很多食物肯定不会把我们当时吃出问题来,但是长此以往会不会在我们体内积累毒素造成病变,都是不可知的因素。
> >
> > 就象书中特意提到,发达国家生产商所有的添加剂使用都是在国家限度范围内使用,但是国家的考核是单种添加剂的用量是否超标,多种添加剂混合使用对人体的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在混合时应当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这些问题都是科研的盲区。当我们一口吃下有20多种添加剂的肉丸子时,我们已经成为了这个盲区的试验小白鼠。
> >
> > 书中还提到,包装上的很多字样有误导作用,“不含任何防腐剂”不等于没有香味添加剂,“不含色素”不等于不含防腐剂...
> >
> > 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看完这本书后明白营养和口味未必成正比,营养也不等于热量。远离那些高热量/高盐分/含多种添加剂的精度加工食物。让更多的主妇走进厨房,用新鲜天然的原料和浓浓的爱心为家人做上一顿朴素可口的家常菜,而不要仅仅为了追求口味和方便,买回现成的副食品及加工食品来搪塞自己和家人。我们的小小选择会对我们自己、我们家人的身体和健康意识带来深远的影响。
> >
> > 下面转载书中的部分内容:
> >
> >
> > 改变我人生的“肉丸事件”
> >
> > 那天是我女儿的三岁生日。
> >
> > 当时我就像拼命三郎那样工作,很少在家里吃饭,半夜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女儿过生日我必须要补偿一下,那天早早就结束工作回家了。
> >
> > 餐桌上摆满了妻子准备的饭菜。其中,有一个盘子装着肉丸,上面插着可爱的米老鼠牙签。我随手拿起一个扔进嘴里,顿时僵住了。
> >
> > 那不是别的,正是我开发的肉丸。
> >
> > 只要是纯的添加剂,即便是混在食品里,哪怕有100多种,我也可以用舌头一一分辨出来。
> >
> > 可以说,我是“添加剂品尝师”(只是,和品酒师不同,应该没有人想要做这种工作吧)。
> >
> > 甚至在外吃快餐的时候,我也会一一评点。
> >
> > “这个火腿磷酸盐太重了点。”
> >
> >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使用甘氨酸呢?”
> >
> > 那个肉丸就是我调配的化学调味料、黏着剂、乳化剂的味道。
> >
> > 我急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买来的吗?××生产的吗?袋子给我看看。”
> >
> > 妻子若无其事地回答我“是啊,××生产的啊”,说着便拿出袋子给我看。
> >
> > 没错。的确是我自己开发的商品,只是因为上面插着米老鼠牙签,又浇上了妻子做的汤汁,所以竟疏忽得没有一下子看出来。
> >
> > “这种肉丸很便宜,孩子又喜欢,所以经常买。一端出这个来,孩子们就会抢。”
> >
> > 我抬头一看,女儿、儿子都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那种肉丸。
> >
> > “等、等、等等!”
> >
> > 我慌忙用两只手捂住了盛着肉丸的盘子。
> >
> > 身为父亲的我做出这种慌张的举动,家里人都愣住了
> >
> >
> > 用黏糊糊的废肉和二三十种添加剂制成的肉丸
> >
> > 那种肉丸作为超市的特卖商品,是一个制造商委托我们开发的。
> >
> > 那个制造商采购了大量便宜的肉碎。肉碎就是从牛骨头上剔下来的几乎不能称之为肉的那部分,一般用来制作宠物饲料。
> >
> > 这些肉碎既不能做成肉馅,又没有什么味道,可确实是牛肉,而且很便宜。
> >
> > 于是他来找我商量,看看用这些肉碎能做什么。
> >
> > 这些肉黏糊糊的,水分多,又没味道,根本不能吃。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能够吃的东西呢?
> >
> > 首先,加进一些不能下蛋的鸡的肉馅,以增加分量。养殖的鸡有蛋鸡、有肉鸡。肉鸡主要是吃肉的,而蛋鸡主要是吃它下的蛋的。蛋鸡和肉鸡的肉差别就很大,价格也不一样。而且这里用的是已经不能再下蛋的鸡的肉,价格就更便宜了。
> >
> > 接着加进一种叫做组织状大豆蛋白的东西,以便制作出柔软的感觉。这种大豆蛋白也叫做
> >
> > “人造肉”,现在还被用于制作便宜的汉堡。
> >
> > 这样,总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仅仅这样还是没有什么味道,于是我便使用了大量的牛肉浓汁、化学调味料等来增加味道。同时为了使口感嫩滑,还加入了猪油、加工淀粉等。
> >
> > 另外,还加进了黏着剂、乳化剂等。由于是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所以作业起来也容易了许多。
> >
> > 为了使颜色好看,我还使用了着色剂;为了延长保质期,使用了防腐剂、pH 调整剂;为了防止退色,使用了抗氧化剂。
> >
> > 这样,肉丸就基本上做好了。
> >
> > 最后,再往里混入调味汁和调味番茄酱就大功告成了。但是如果使用市售的调味汁和调味番茄酱,价格较贵就不合算了。因此为了控制价格,就要使用添加剂来做出“具有那种味道的东西”。
> >
> > 首先把冰醋酸兑水稀释,用焦糖色素使其变黑,然后再加入化学调味料,做成“仿调味汁”。把番茄酱用着色剂上色,加入酸味剂,用增稠多糖类增加其黏度,就做出“仿调味番茄酱”。
> >
> > 把这种汤汁浇在肉丸上,放入真空袋子里加热杀菌,商品就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大概使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真可称得上是“添加剂堆”了。
> >
> > 这样,本来是毫无用处的肉碎,在加入各种添加剂后,被制成了“食品”——我们吃进的肉丸。
> >
> >
> > 奶精的真面目
> >
> > 我曾看到这样的情景。
> >
> > 在某个可以外带的咖啡店,一个年轻女子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几杯刚买的咖啡,同时在用手机打电话。
> >
> > “咖啡买了,大家需要牛奶吗?”
> >
> > 大概受同事或朋友所托,她来给大家买咖啡。
> >
> > “××和××不在?是吗,算了,随便拿几个吧。反正免费的。”
> >
> > 她面前放着一堆免费的小份装奶精。她随手拿了五六袋,潇洒地走了出去。
> >
> > 我不禁要问读者一个问题。
> >
> > “为什么奶精是免费取用的,你想过吗?”
> >
> > 我在演讲的时候,经常会问:“你觉得奶精是用什么制成的?”大家都稍有困惑,“哎,这个问题没想过”,之后大部分的人会回答“牛奶”、“鲜奶油”。
> >
> > 但事实是,奶精不是由牛奶或鲜奶油做的,而是在植物油(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其中含“反式脂肪酸”,是不健康成分)里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做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这就是奶精的真面目。使用植物油,比用牛奶和鲜奶油要便宜得多。因此,才可以免费取用。
> >
> > 而且,如果看看“背面”的话,就会明白。
> >
> > “植物油、乳化剂、增稠多糖类、pH 调整剂、着色剂、香料”,上面写着这些成分,“牛奶(鲜牛奶)”却只字未提。容器包装上也没有“牛奶”的字样,而是用“咖啡用奶油”、奶精”表示的。
> >
> > 虽说看了配料表就会明白,但往往配料表只在总包装上才注明,而小包装本身并没有写。
> >
> > 食品卫生法规定,小包装(表面积在30平方厘米以下)上可以不用标示配料。所以在咖啡店及餐厅里,我们无法看到其“背面”。
> >
> >
> > 用水、油和白色粉末做成的奶精
> >
> > 在植物油里加水搅拌,就能做成“牛奶式”的东西,但大家都知道,普通状态下水和油是不能互溶的。
> >
> > 这样就需要用到添加剂了。
> >
> > 首先,使用乳化剂。乳化剂就是界面活性剂,可以使油和水混到一起,乳化成像牛奶一样的白色。
> >
> > 但还不像牛奶那样黏稠,所以要用增稠多糖类使其黏稠。乳化剂和增稠多糖类可以“合并标示”(后面会提到),所以用多少种都没关系。
> >
> > 然后要用到焦糖色素,将其着色成极淡的茶色,使之看上去就像奶油的颜色。为了长时间保存,还要加入pH 调整剂。另外再加进具有奶油香味的香料。
> >
> > 所以你经常加进咖啡里的那种奶精,是用水、油和若干种添加剂做成的“牛奶式植物油”。
> >
> > 我在演讲的时候,经常在现场演示奶精的做法,每次会场都会响起惊讶声。
> >
> > 谁也不知道这幕后的故事。
> >
> > 的确,没有法律规定不能用植物油做奶精。
> >
> > 但是,这些难道不都是些仿冒商品、假冒商品吗?
> >
> > 这种仿冒、假冒商品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 >
> > 我们消费者也应该反省。奶精为什么会在咖啡店里码放成堆、随便取用呢?有多少人能抱着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想一想其中的理由呢?(当然,并不是说所有随便取用的都是不好的。)
> >
> > 不仅是奶精,如果没有怀疑精神的话,不管什么时候,都易中制造商的下怀。
> >
> > 在这种仿冒食品、假冒食品横行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具有一双鉴别真假的慧眼。
> >
> > 方便面汤料也是用白色粉末调和的
> >
> > 现在,方便面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被称为“国民食品”。但是,方便面的汤料是怎么制作的呢?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 >
> > 很多人认为肯定是先做好酱油汤、味噌汤或猪骨汤,然后再把汤浓缩加工成粉末。
> >
> > 但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根本不可能以低价出售。汤料就是用白色粉末(添加剂)调和而成的。
> >
> > 我以前开发过很多方便面的汤料,比如猪骨汤就是这样制作的:
> >
> > 首先准备2.5~3.5克便宜的焙制盐,然后加进化学调味料、猪骨提取物、鸡肉粉等蛋白水解物,再适量地加进白胡椒等香辣料、芝麻和干葱。另外,为了做出余味十足的清爽口味,还要加酸味剂;为了增添黏稠的感觉,还要加进增稠多糖类。
> >
> > 这样,猪骨汤就做好了。没有使用一滴骨头汤。
> >
> > 与其说它是食品,不如说它是工业化学制品。
> >
> > 制造商通过将白色粉末微妙地调和在一起做出独特的味道。这就是制造商所说的“味道的探索”、“秘诀”。
> >
> > 100千克的猪肉能做出130千克的火腿
> >
> > “妈妈,好多好吃的火腿啊,我想吃。”
> >
> > A女士(42岁)和10岁的女儿一起买东西,女儿这样央求,A女士便拿起了特价火腿。
> >
> > 500克的火腿只卖498日元,“这个价钱可真便宜啊”,虽然她也感到一丝怪异和惊讶,但还是想“算了”,就把它放进了购物筐。
> >
> > “哇,今天晚饭就可以吃了。”
> >
> > 孩子很高兴。
> >
> > 食品业界有“注水火腿”这种说法。
> >
> > 这种火腿看上去很可爱,但实际上是把水注入肉中凝固而成的。
> >
> > 因为能挤得出水来,所以也被称为“抹布火腿”。
> >
> > 不管名字如何,本质都是一样的。
> >
> > 火腿的原料当然是猪肉,但100千克的猪肉怎么能做出120~130千克的火腿?
> >
> > 多出来的是什么呢?
> >
> > 当然是来增加分量的黏性材料。
> >
> > 要增加分量,花费不多、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加“水”。但是,如果直接把水加进去的话,肉就会变得稀烂,不成样子。因此,要使用加热后会变硬的胶状物。
> >
> > 用100多支注射器同时往猪肉里注入专门的肉用胶状液体,那场景见过一次就不会忘记,太让人吃惊了。
> >
> > 接下来便是滚揉,使注入猪肉的胶状液体均匀地扩散到肉的组织中去。注入的肉用胶状物的重量相当于肉总重量的20%~30%。滚揉后肉变得鼓鼓的,然后经过成形、加热(使胶状液体凝固)等工序,最终变成了市场上销售的火腿。
> >
> > 这就是“注水火腿”的制作方法。
> >
> > 这种肉用胶状物的原料主要是大豆、蛋清,也使用了乳蛋白、海藻提取物。也就是说,只要能凝固,什么都OK。
> >
> > 为了使增加的部分保持色泽和弹性,还必须注入其他添加剂。
> >
> > 这是一种为了在价格战中生存下来而采取的增量作战法,其中没有丝毫值得食品加工业者骄傲的地方。
> >
> > 让人恐惧的果葡糖浆
> >
> > 但是,果葡糖浆也存在着让人恐惧的地方。那就是热量过量摄取的问题。
> >
> > 果葡糖浆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
> >
> > 葡萄糖是人体最基本的能量源,身体弱的时候最需要,我们生病时打的点滴里就有葡萄糖等营养成分。
> >
> > 但是,点滴里的葡萄糖浓度不足0.5%。而刚才介绍的粉末制成的饮料,500毫升里含有的果葡糖浆就超过60毫升。也就是说,大家平常喝的500毫升的饮料里,10%以上都是糖汁(糖分)。若转换成固体粉末,含有的葡萄糖超过25克,果糖超过20克,盛在盘子里会满满的。
> > 如果把满满一盘子的固体粉末给妈妈们看的话,她们一定会大吃一惊。
> >
> > “光一瓶饮料,就含有这么多的糖分?!”
> >
> > 而且,喝了富含果葡糖浆的饮料之后,大脑得不到饱的信息,仍然和没喝饮料之前一样想吃东西。
> >
> > 一瓶(500毫升)饮料里,含有相当于50克砂糖所含的热量,也就是200千卡(半袋薯片所含的量)。可是,人喝了之后却觉得跟没喝一样!显然就会引发热量的过量摄取。
> >
> > 光吃这些大量含有果葡糖浆的饮料和零食,就已经摄取了一天所需热量的一大半———现在,这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
> >
> > 多伦多大学进行的实验证明,高果糖膳食可能引起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经常饮用清凉饮料,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最近,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每个孩子平均每天喝一罐碳酸饮料,体重超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60%。
> >
> > 近年来,肥胖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中小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 >
> > 作为甜味剂使用的糖精被怀疑具有致癌性,据说阿斯巴甜也有引起苯丙酮尿症等问题。从毒性的角度来说,此类添加剂也许毒性更强一些,但果葡糖浆在缓慢而切实地侵蚀着孩子们的身体。
> >
> > 除了氨基酸饮料、罐装咖啡等之外,还有柠檬汽水、冰激凌、糖果……孩子们喜欢的食品里面,可以说基本上都大量使用了果葡糖浆。
> >
> > “甜的东西吃多了,会长蛀牙,不能多吃。”
> >
> > 现在问题已经不是这么简单了。
> >
> > 蛋白水解物———用盐酸分解大豆
> >
> >
> > “蛋白水解物是什么?”
> >
> > 有很多人会这样问。
> >
> > 蛋白水解物是把肉、大豆等所含的蛋白质进行分解而制成的氨基酸。这种氨基酸的味道是我们最喜欢的。
> >
> > 但实际上,这种蛋白水解物存在很大的问题。
> >
> > 准确来说,它不是添加剂,所以有关添加剂的书很少会提到蛋白水解物,即便提到,也没有进行很深的分析。但从调整食品味道这一作用上来说,蛋白水解物又非常类似于添加剂。因此,我将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看待。
> >
> > 蛋白水解物有两种制作方法。
> >
> > 一种是用酶分解蛋白质的方法。另一种是盐酸处理法,即用盐酸分解蛋白质,比前一种方法更快、更容易。
> >
> > 常用的蛋白质分植物性和动物性两种。
> >
> > 在植物性蛋白质中,最常用的原料是大豆和小麦。由于只需要蛋白质,所以使用的大豆是被榨过油的渣滓(脱脂加工大豆)。
> >
> > 把大豆放入盐酸中,使大豆分解,这个过程叫做“水解”,然后将盐酸加以中和就成了复杂的氨基酸溶液。这就是美味的基础。
> >
> > 常用的动物性蛋白的原料是鱼粉或动物的凝胶等。
> >
> > 这样做出来的就是蛋白水解物。
> >
> > 它带有一种可能大家都没闻过的奇怪臭味,根本谈不上什么风味。
> >
> > 我演讲的时候,会拿着这个在会场上转一圈,经常引起大家一阵骚动。
> >
> > “哇,真臭!”
> >
> > “奇怪的臭味!”
> >
> > 但是,在这里面混进猪骨粉、松鱼提取物后,那种臭味就会消失,只产生好的味道。
> >
> > 这种蛋白水解物的普及,是从30多年前开始的。那正是鱼糕、速食食品等加工食品开始急速增长的时候。与此同时,一些制造商开始致力于做出更加复杂的味道。
> >
> > 化学调味料曾是各种美味的基础,但它的味道比较单调,用得太多就烦了。
> >
> > 于是,蛋白水解物代替了化学调味料,开始被用于各种食品的加工。
> >
> > 蛋白水解物损害了孩子们的舌头
> >
> > 比起安全性,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由蛋白水解物引起的味觉破坏。
> >
> > 蛋白水解物有着非常浓郁的味道,而孩子们把这种味道当成了“好吃”的味道。
> >
> > 我在添加剂公司工作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 >
> > 在开发鸡骨头汤期间,有一次我周末加班。属下过来帮忙,因为是周日,他把自己4岁左右的孩子也带来了。
> >
> > 骨头汤当然要用到盐、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以这“三件套”为基础,然后再加入各种
> > 各样的提取物,我边尝边加,“嗯,这个还要再来点”。
> >
> > 调味的过程中,盛着实验用粉末的容器被打翻了,粉末撒在桌子上。
> >
> > 那个4岁的小孩子跑了过来。
> >
> > 看到我在尝味道,他可能觉得这个可以吃。于是,他用手指蘸着撒在桌子上的蛋白水解物舔了舔说:
> >
> > “叔叔,这个真好吃,再多撒点。”
> >
> > 那就是他经常吃的零食的味道。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