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xxxs 于 2018-1-28 03:49 编辑
如今经常听到的一个论调是:毛泽东时代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基础。这话好比在说,我留级是打基础,二年级读了三年,基础扎实。基础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地方,后人总是在前人基础上进步的。所以你说留级是打基础也不能说错。单单说基础,谁都留下基础的,蒋介石慈禧太后隋炀帝唐明皇,谁敢说他们没有留下基础?但问题是这基础怎么样,还有,你花了多少时间。接近三十年和平时期,留下的是怎么一个烂摊子,在基础实在不怎么样。
not4weak 发表于 2018-1-27 12:23


吐槽下又一位不慎暴露的穿越者:

1、三十年和平时期——朝鲜战争这种地球人都知道的不提,对印自卫反击战这种中国人都知道也不提,东南沿海可不是一直海清河晏,风平浪静



2、蒋介石的基础——买办政权存在越久,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水平和能力破坏越严重。典型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后方大型铁厂居然还会破产。满清和北洋好歹能造千吨级的战舰 ,新中国已经要从头发展了。记得以前看到某果粉列举民国的工业成就,重工业方面都是直接绑架“满清和北洋”,提“民国”的基础还有日据东北可以遮羞(尽管是以破坏性掠夺资源为主的矿业,侵华战争中为了前线后勤方便建设了初级的军工工业),提蒋介石——这不是“留级打基础”,是“小学毕业生返校进扫盲班”。

3、留下的是怎么一个烂摊子——1976年以前中国的工业企业就已经涵盖了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领域,什么样的工业企业都有,没有什么大的缺门,也没有什么关键性的行业缺乏。或许产品技术算不上先进,产品质量算不上突出,品牌可能压根没有,产量产能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用的上的东西都能产,生产这些东西的原料都能产,生产这些东西的机器都能产,生产“生产这些东西的机器”的机器也能产。这就叫比较完整的工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格承接西方的产业转移,改革开放才能经济起飞。

没有这个基础会怎么样呢?

远的满清和民国就是了,近的印度就是了。

这个"基础"跨度有多大呢?

从“进口子弹”到“自产核弹”这么大。

这个"基础"含金量有多高呢?

世界第六那么高。

这个"基础"换现在打怎么样?

新中国建立后,在毛泽东的时代,28年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立方米以下);总库容4千多亿立方米。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立方米,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2008年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中国所有gdp总和。令人惊异的是,如此巨大的水利建设投入还只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