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能歌能哭真豪杰

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但这也是西风东渐,知识分子上下求索,探寻救国之路的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学者、大教育家。在这个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年代,我觉得职业教育家黄炎培(1878-1965)个性卓然,格外可敬可爱。

最初接触到这个名字,是因为黄炎培的女儿黄学潮曾经是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我研究金女大时一查资料,才知道乃父鼎鼎大名,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黄炎培是上海川沙县的第一位秀才,也曾中过举人。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后,早在民国建立以前就开始办学,且卓有成绩。但他起初办学,走的还是当时新式学堂的常规路线。学生入学,除了国文,更多强调的是新学,如外文、算术之类。

可是,当时学生“毕业即失业”,社会上“高等游民”充斥。曾有家长抱怨说,家里花费不赀,孩子也学了半天,可是外文没法开口交流,国文不能提笔写文,数学还不如算盘打得飞快的账房,简直就是一无是处的“废柴”。同时,社会上的贫困家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孩子根本没法接受教育。黄炎培曾回忆说在上海街头见到已沦为乞丐的童年时代的川沙小伙伴,不由痛哭失声。于是,深受刺激之下,他决定改弦易辙,另辟蹊径,去日本、美国等各地考察,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游学归来,黄炎培在上海建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始在中国推行职业教育。他在城市创办职业学校,为的是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寒素子弟提供学手艺的机会。他仔细翻看了中国40年的海关通商记录,有的放矢,在学校建立木工、铁工、珐琅等各种“校办”工厂,不仅让学生通过动手学习技能,而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此举改革了中国陈旧的学徒制度,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甚至为日后的科学大家如华罗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舞台。在推行农村教育的过程中,他又认识到要先“先致富,再教育”,“富教合一”,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和教育的作用,才能推行新的教育理念,传播新的学问。

黄炎培是个孤儿,从小是村里人共同抚育长大的。成年以后,他终身茹素,克勤克俭,家无恒产,身无长物,却在中国各地奔走、建立了许多职业学校。他又是个能哭能歌的真性情汉子。“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前,他正在日本考察,觉察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蠢蠢欲动,要对中国不利,马上结束旅程,赶回国内警告国民。可惜当权者置若罔闻,普通人醉生梦死,他曾经气愤地掀翻朋友的麻将桌,大吼“中国就要灭亡了!”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时常在家痛哭,不愿做“亡国奴”,而且每日佩带黑纱,发誓要等抗战胜利后才摘下。

黄炎培就是这样一个既菩萨心肠,关爱民生,又怒目金刚,指斥不义的真豪杰。这样的教育家,是长者也是英雄。流风余响,永垂不朽。
好吧,教育家啊,挺好的,为人民服务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