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obcat 于 2012-5-9 23:33 编辑
会议主题:王亚伟先生媒体恳谈会
会议时间:2012年5月7日下午
会议地点:金融街通泰大厦
王亚伟:首先感谢这么多媒体朋友下午来参加此次的见面会,谢谢大家的关心。今天下午的见面会,我想不是一个记者招待会,因为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大家;也不是新闻发布会,因为也没有什么新闻需要发布,正式公告今天上午已经见报了。我觉得今天应该是一个媒体恳谈会,希望与大家就外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举办这次见面会是我主动提议,但也确实有些顾虑。有顾虑也是有原因的。
三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券商组织的集体调研,到义乌的小商品城,那次活动本来应该没有媒体参加,但后来不知怎么媒体就知道了。恰好也是四月底的时候参加集体调演,五月上旬,报纸就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明星基金经理也逛起小商品市场》。内容有一句话叫做“王亚伟人有一点胖”,这句话让我很郁闷,好几天没敢多吃饭。目前的情况,我前阵子体重又创出历史新高,一直高位盘整,迟迟也不回调,在形象上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敏感时刻,不太适合出来见媒体。缺啥就在乎啥,所以顾虑这方面,恳请各位媒体不要拍照和摄像。我最近看了有些报道附了我的照片,总体看起来没有满意的。现在拍不出好照片也不奇怪,因为确实在这么多年来,我的形象“基本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想在不使用PS的情况下,我上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还要追溯到1994年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拍了第一张工作证的照片,那张照片还是不错的。
我先讲这么多,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大家提问,请大家直接问问题,我逐一回答。
记者:这次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的打算是什么?
王亚伟:这次离职应该说是我个人的原因,我想我说出来,大家是做媒体的都能理解。主要因为外界对我的关注太高,让我感觉压力太大。大家也知道,我平常很少出来和媒体见面和交流,因为我对于和媒体交往的态度,比较纠结和矛盾,用一个成语概括起来就是“叶公好龙”。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我很需要这么一个交流的渠道,大家都知道,因为媒体是无冕之王。我工作中也好,生活中也好,都离不开媒体,现在社会上没有人能离得开媒体。工作中,我需要依赖媒体来获取市场信息,在座的很多媒体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甚至是每天都要依赖的,我从媒体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获得投资上的想法。经常能看到很多及时、专业、深度的报道,让我受益匪浅。而且媒体都非常敬业,追求事实真相的精神也让我非常敬佩。我很希望在工作之余,能和优秀的媒体工作者成为朋友,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是一个工作和生活分得比较开的人,下班之后很少想工作的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优秀的财经记者基本上生活和工作不分,跟他在一起,你会感觉到他随时会从生活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磨合起来很不容易。不管怎么样,我对媒体都很依赖和敬佩。为什么说叶公好龙呢?因为另一方面,我很不情愿成为媒体关注的人物。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不喜欢生活和工作在聚光灯之下;更重要的是,我不希望媒体对于我买的股票进行报道,所谓的“王亚伟概念股”。大家可能想,你买的股票有人追捧不好吗?偷着乐还来不及呢,你还得了便宜卖乖?其实不是这样的,尤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现在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现象让我深感忧虑。中国的老百姓的分辨能力并不成熟,他们有时候会不加辨别地从媒体获得片面的信息。我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的长辈给我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加一个前缀,“报纸上说的”,以此来增加权威性,这说明中国老百姓对媒体是非常信任的。
但是我知道普通投资者这么盲目地做一笔投资,很有可能会赔钱。为什么会赔钱?原因有很多。
第一,他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买这只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买这只股票所看中的理由,是不是发生变化了?什么时候发生变化了?他们没有能力去持续跟踪。发生变化后,他们可能几个月过去后才从媒体上知道,甚至媒体可能不再报道了,老百姓便始终不知道。这样的话普通投资者很难有效地去规避风险。
第二,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弱。因为基金是组合投资,我买一只股票,最多投基金净值的10%。大家报道了很多创业版的股票,可能只占我资产净值的千分之一,对于我来讲是类似于风险投资,基金对这只股票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强,哪怕这只股票下跌了50%,对基金都不会有明显影响。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只是看到了我买了,他跟着去买,可能会占他投资金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这样他就承担了过高的风险。
第三,风险控制手段不同,对于某些股票,我会做风险对冲。例如,我买的某只股票在某些方面有风险暴露,比如在汇率或者是油价等敏感性方面,要承担一定风险;但是,我在组合中另外一只股票上对这种风险进行了对冲,实际上通过组合投资把相关风险对冲掉了。但是普通投资者不做这种对冲,他单独买了某只被报道的股票,就会在汇率或者油价上承担过高的风险,于是赔钱概率大大增加。就好比老中医开药方。一副药里有几十种成分,各种成分之间讲究个搭配和平衡,如果只关注某一种成分,盯着这个成分猛吃,是会出问题的。我不希望散户因为我买了一只股票就跟着投资,他们因此赔了钱会让我感到不安。反过来,这进而对我的投资造成了困扰,因为到后来我发现每次作投资决定前我都得想想:我买了这只股票会不会被广泛报道,如果被广泛报道了,散户跟着买造成误导怎么办,这样就会对我的投资造成约束。有很多机会我是可以把握的,但是我会变得缩手缩脚。往极端说,任何一只股票都有风险,都不适合散户盲目投资,除非他们对这只股票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这样的话是不是我的组合里都得持有现金我才安心,因为买任何一只股票都有可能会使散户赔钱。我不希望这是由于对我所买股票的报道引起的,这是我在这几年的投资中面临的最大的困境,也是促使我下决心要离开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这里建议媒体朋友,以后减少对基金经理买什么股票的关注。只报道基金经理买了某只股票,对于不太懂投资的读者而言是弊大于利的。就像报道老中医今天在药方子里加了什么,明天减了什么,这种报道是毫无意义的。
这就是是我离职的主要原因。
我还面对着很多其他的困惑,像上市公司的调研,你还没有去就已经传开了。对于投资来说就造成了影响。另外还有我在投资圈子里面的交流也受到影响。投资讲究交流和沟通,大家有很多不成熟的观点需要进行碰撞来产生火花。有一些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我只是提出来供探讨,但媒体可能会当成一个重要的观点报道出来。实际上我只是抛块砖,想引出玉来,但结果只是报道了砖,没有报道玉,而且砖还不成熟,报道出来会有可能造成误伤,这样的话久而久之我不敢抛砖了,你不抛砖,就引不出玉来,这样的话交流就不畅了,时间久了会离市场越来越远,与市场隔绝开来。我知道这种状态如果不改变,投资感觉会慢慢消失。去年有一个电影,讲世界范围内爆发一种流行病,先让大家嗅觉消失,然后味觉消失,然后听觉消失,最后视觉消失,世界一片黑暗。对我来说我很担心投资感觉会慢慢消失。我希望对投资保持敏感,最好就像新生儿对于外部世界一样敏感。要做到这一点,我需要远离过度的关注,心无旁骛地思考投资问题。也许以后媒体不再关注我了,即使我实名开个微博也没人加我关注了,也许那时我会很失落,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的关于明星的那个情节一样,巴不得炒作一下自己也说不定,但起码目前,远离关注是我的真实愿望。
第二个问题关于去向。前期由于离职这件事情比较敏感,我没法和外界就此进行沟通和接触,只是自己作决定。所以目前外面所传言的去哪家机构,都是不确切的,可以是说完全没有的。我是想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考虑下一步的去向,至于做什么,目前没有明确的想法。但是既然前面大家都传过各种版本的机构,那么我可以明确的说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另外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对我去哪儿作新的猜测,这样的话会给别的机构增添麻烦。
记者:其实这些年围绕您的报道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很想问您怎么定义自己的投资工作,什么原因?还有偶像方面,您怎么看。
王亚伟:其实让我自己定义我的工作也很难。我不是彼得·林奇的粉丝,不知道他喜欢什么颜色,爱吃什么东西。只是在我接触投资早期,他的书对于我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因为是同行,都是做公募基金的,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的想法,我在后面的工作中也遇到过,容易有共鸣。其他人也是大师,也是很成功,他们做的事和我不一样,他们投资思想里面的闪光点我也能借鉴,但是相对来说可能会少一些。一开始他对我的启发比较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阅历的慢慢丰富,还有投资的日益多元化,我觉得彼得·林奇对我的影响在慢慢减小。我希望从各种成功的投资大师,或者说他们投资的成功经验里面吸取对于我来说有帮助的东西,能够结合我自身对于投资的理解,对于风险的认识,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解,形成一个相对来讲比较适合我个人的投资风格。这种风格没有办法给出准确的定义。
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三十多年后大家开始谈“中国模式”。但是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初期,没有中国模式这个名称存在,当时有西方模式,有东欧模式,也有拉美模式。如果你简单地去模仿任何一个模式,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有很多闪光的指导思想,比如说白猫黑猫理论、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等等,这些在投资中都可以借鉴,因为他们背后遵循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尊重市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对于我来说谈不上某种风格,我比较市场化,不是理想化的人。我投资时喜欢看清楚市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这个阶段有哪些机会,而不是去空谈理念之类的东西。因为市场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历史性的阶段,你用历史的眼光看过去几十年的问题,有一些东西当时的存在和做法是合理的,但是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评判。我觉得市场在发展,人们的做法也在不断的调整。所以投资中尊重市场,与时俱进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当市场发展了,你要能够跟上市场的发展,或者是说领先一步看到市场的发展变化,而不是说你以不变应万变,那样的话市场一变化你就会被淘汰。我觉得投资不在于一时的成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记者:您有什么不同的风格?
王亚伟:不同的风格谈不上,我觉得作为基金经理,独立思考非常重要。要坚持对投资的独立思考。市场环境确实比较浮躁,如果不能坚持独立思考这一点,投资很容易跟着大家跑。一个人活在人群里好像有一种安全感,但其实是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对于投资来讲,躲在人堆里并不一定安全,很可能做错。
独立思考并不是说自己的看法都是对的、排斥外界,我觉得,恰恰相反,独立思考是要尊重市场,只有尊重市场才能保持独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