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闲谈] 泡面

2014年3月10日墙外仙减小字体 / 增大字体发表评论阅读评论
第二十九回 微量民主小试牛刀,太子政系异军突起

13大开幕前,发生了一件小事,不仅成为13大的预演,也成为日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征兆。北京市委常委陈元没有当选中共十三大代表,而这之前,他自己,以及他的团队,都认为他是未来中国可以接班主要领袖的人。当时紫阳的智囊班子在国家体改委体改研究所下面,成立了一个中国青年经济改革研究会,聚集人才。陈元则在北京市成立了一个北京青年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陈任会长。当时的青年才俊,不少人同时参加这两个研究会。陈元当时的主要智囊之一,人大教师吴晓求在为陈招揽人才时这样说,“现在跟着他,相当于延安,等他当了北京市委书记,就进了西柏坡,进了中央后,就等于进了北京城了。早跟回报高。”结果呢,他永远没有进得了“西柏坡”。1987年12月,原定他为北京市委副书记,但他在市委委员差额选举中落选了。一年后做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出了政界,进了金融界。

在陈云的公子陈元想直接突进政界不同,小平的公子邓朴方和姚依林的女婿王岐山当时看重的是公司。前者创办了康华公司,后者创办了中农信(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后来在民众反官倒公司的声讨中,紫阳在政治局会上要求对它们进行清理整顿,邓朴方主动关闭了康华,王岐山离开中农信,去了中国建设银行任副行长,也进入了金融界。不过,这两家公司的主要领导人,现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公司的主要领导人:康华总经理俞正声任政协主席,中农信董事长王岐山任中纪委书记。

这三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说明一个问题,紫阳当时可能没有注意到,中国政治“两系四力”格局初步形成。“两系”是共青团系和太子党系,前者称为“青政系”,后者称为“太政系”。青政系当时的代表人物,显性的有胡耀邦、胡启立、乔石、王兆国等,隐性的有胡锦涛。太政系代表,显性的有上面几位,隐性的有在厦门和大连任职的两位。“四力”是指“兵力”、“财力”、“舆力”和“票力”。前两个不用说,是硬实力,稳定的力,叫“恒力”;后两者指舆论的力量,和选票的力量,是易变的力量,称为“瞬力”。

无论是“沟马”派(后来演变为“毛社派”,信条是只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才是正宗),还是“西马”派(十三大时定型为“特社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条是社会主义与市场及民主相容),只有控制了这“两系四力”,才能控盘政局。可惜当时紫阳最关注的只是票力(差额选举),虽然将要在十三大上获得胜利,但这个胜利潜伏着重大危机,因为真正的胜利者并不是他,是另一个人。

第三十回 新太皇提前加冕,众元老向下移恨

第十二回讲到,因小平要退位,引发太上皇位之争,本来小平要让给胡耀邦,半路杀出杨尚昆。87年1月4日,在决定要搞掉耀邦的会上,元老们决定成立一个5人小组,处理到13大之前的中央日常工作,他们是组长赵紫阳,成员薄一波、杨尚昆、万里、胡启立,原来的书记乔石、习仲勋、王兆国靠边站了。之前,有个13大人事安排小组,7人组成,他们是薄一波、杨尚昆、王震、姚依林、宋任穷、伍修权、高扬。

看看这个名单就知道,只有两个人在这两个组里都傍上有名,那就是薄一波与杨尚昆。薄是很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中顾委常委副主任,杨是现在和13大后的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手握兵权,小平心腹,更重要的是,他还被内定为13大后的国家主席。小平对13大元老的退休安排是:1个(彭真)全退,3个(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半退。所谓半退,就是都退出中央常委,邓做军委主席,让出顾委主任给陈云,李先念做政协主席。当时,彭(1902)最大,85岁,邓(1904)其次,83岁,陈(1905)第三,82岁,李(1909)最小,81岁。这四老,权力全都贬值。全退自不必说,半退的3个都退出中央常委,此外,邓少了一个职务(中顾委主任),陈的职务虚化(从中纪委书记到中顾委主任),李也是(从国家主席到政协主席)。但有一个人,年龄比李先念还大2岁,权力不仅没贬损,还升值了,他就是杨尚昆(1907),不仅保住了军委常委副主席,还取代李先念要做国家主席。说他当时权倾满朝,正在代替四老成为实际上的太上皇,绝不是虚言。这个安排,引起其他几个元老,特别是李先念的强烈不满。这个不满最终都转移到紫阳身上,以为是他与邓、杨的合谋。
wk,人物真多,懒得看了。。。
继续,,好看。。。都是不知道的
签名被屏蔽
从哪儿转来的?
泡面传奇——中国当代政坛的生死对决

吴稼祥/文

引子:朋友们都知道我是很少几个认为周太尉被非正义围剿,且一直安然的不合时宜的人。我的看法,不来自八卦,也不来自深宫秘闻,而来自我对当代中国政治史的理解,以及我对现任老大禀赋的认知。从今天起,我以章回微信方式,向朋友们汇报,这是第一篇。

第一回:周公渡海归国,毛祖占山为王

1924年月,周恩来从巴黎回国,毛泽东回湖南养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失败后流窜;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中国政坛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恩怨情仇拉开序幕。

毛说他领导了10次路线斗争,那其实都权力斗争,真正的路线斗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他代表的山沟马列,与周恩来所代表的西方马列之间的斗争。周恩来一生,只有一个得意门生,也是最疼爱的小弟,还是最坚定的政治盟友,那就是邓小平。毛祖周公去世后,他们之间的过节,被邓与他的对手继承。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同房情深非基友,一生道合真兄弟

先说说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情缘。

1922年6月,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廉价旅馆的一个小房间里,住着周恩来,他在主编《少年》(后改为《赤光》)半月刊,邓与其同房,负责刻字并油印,被称为“油印博士”。邓此生有两次与周“同房”的机遇,一次在巴黎,另一次在上海。没有巴黎同房,邓这一辈子,顶多是个自食其力的海归。周1924年回国任职黄埔军校和中共两广区委,邓接替周主编《赤光》,并于1926年1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儿遇到他终身爱人张锡媛。周1926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邓于27年春受命回国到冯玉祥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任中共组织书记。27年8月周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28年1月任中央常委兼组织局主任,邓同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并跟随周到上海,在那里与张结婚,与周住楼上楼下。

周与邓,如双子星座,轨迹先后相随,人生荣枯与共。(2月23日)

泡面传奇第三回:相对无言不弹儿女泪,当面交接定下英雄策

1973年4月9日下午,历尽磨难的邓小平夫妇到西郊玉泉山,看望确诊患癌症的周恩来和夫人。看着周消瘦憔悴面容,邓悲从中来,与周相对无言。长久沉默后,他们交谈很久,周向经自己艰难斡旋刚刚复出的邓交待自己的后事。4月12日,周抱病携同邓设宴招待西哈努克,向世界宣告邓正式复出,并代替自己主持工作,他本人将病退二线。

周一生免于被毛祖清除,一得益于他的背景,留法、黄埔和南昌起义,党内军内根基极深;二得益于深厚政治功底,早已看出中共这样的组织,顽固地存在着“第二把手更换率”,毛所谓十次路线斗争,干掉的大多是第二把手,因为第二把手要干事,威望就上升,让第一把手毛祖寝食难安,周一生不做第二把手,只呆在第三把手位置上,毛朱周,毛刘周,毛林周,毛华周……故幸免。

76年1月8日,周去世,失去周的保护,邓再次罹祸。(1月24日)

第四回:携手联袂做掉华统帅,分道扬镳各表现代化

1978年11月中旬,戏剧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背景召开。此时,元老陈云要弄掉华国锋的心情,可能被邓小平更迫切:邓已经官复原职,陈的复出则一直受到华等人的阻挠。11月12日,陈在分组会上发难,批评不平反冤假错案。最终迫使叶剑英去做华的工作,让出领导权。陈在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委和党的副主席,与邓平起平坐,成为新中华帝国两大巨头。

可惜蜜月期不长。1980年2月,邓推荐胡耀邦做了总书记,这破灭了一个人的皇帝梦,新一轮政治战争开打。这场战争在名义上,是现代化要走什么道路的问题,陈主张毛祖山沟马列的升级版——苏联模式,邓,特别是胡,主张改革和市场化道路。那个要与胡争夺皇位的人,则全力支持陈。要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2月24日)

第五回:怜香喜获心上人,顶风敢做排头兵

上回讲到一人,要做当今“皇上”,不是别人,正是我等大师兄邓力群。

大师兄1915年生人,1936年考入北大经济系,未毕业投身革命,实乃一时英豪,花见花开。话说当年延安四大美女之一范元甄,毛祖周公都很关心她,嫁给李锐。1943年,延安搞抢救运动,李锐夫妇被“抢救”,抢救者就是大师兄,范元甄被他“抢”到了窑洞里的床上。结果,甄一辈子都爱着邓。只要有人提及大师兄,范美人都会激动得像一片树叶。

1975年,大师兄协助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起草一系列重要文件。被四人帮批为三株“大毒草”,胡乔木告发邓小平,大师兄受牵连,但没有屈服,为《论总纲》主动承担责任。据传,邓小平事后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一个半人顶住了,半个刘仰峤,一个邓力群。

大师兄壮举美名传,他本家大哥第三次复出后心有所想,想的是什么呢?(2月24日)

第六回:倡商品经济开风气之先,整思想战线展腾挪身手

“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现在听到这句话,陈词滥调;在1979年早春听到这句话,绝对是春天的风声。这春风是从大师兄邓力群口中吹出来的。

1978年底,大师兄作为中国经济代表团顾问访日。归来不久,到北大做报告,会场不够大,拉广播到各个教室,作为分会场。演讲者口若悬河,条理清晰,思想前卫,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当时,他的公子邓英淘就在我们班上,还有一个思想解放、文笔极好的理论家李洪林的公子李少民也在我们班上。而且李在中宣部理论局工作,1982年邓做了中宣部长:老子同衙,儿子同窗。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纳闷了许多年。1981年8月,中宣部召开思想战线座谈会,开始整肃思想界,邓力群成为幕后推手,并因此代替王任重执掌中宣部;一到中宣部,就开始批判李,李最后被赶到福建。大师兄从旗手到“杀手”,为何有如此惊人转变呢?(2月24日)

第七回:抱腿攀龙非吾技,倚天屠蛟是宝典

1988年某月某日,邓力群公子英淘(愿他安息)和我应北大经济院系师弟师妹之邀,参加《学友》杂志10周年纪念会,该杂志是我们77级创办,邓主编,我副主编。会上英淘说:“有人说我父亲左,错了,我父亲连私有制都不反对。”

我相信英淘说的实话。问题是,一个思想如此解放的人,为何要扮演那么左的角色?这就回到前回问题,邓力群对本家大哥忠心耿耿,有何期望?答案是:登顶。问题是,邓小平把胡耀邦看成弟子,小邓却未享受此等待遇。故1980年2月胡做了总书记,就成了大师兄人生的转折点。年龄是个关键,他与胡同龄(1915),不可能通过为胡牵马随镫而成为胡的接班人。要想登顶,只能取而代之。要取代,就要和胡采取截然相反的政纲:你改革,我保守。这就要倚天屠龙。原道的天是“沟马”(山沟马列),肉身的天是陈云。他要改换门庭,从邓门到陈廷。大师兄策略极为成功,差一点在3年后如愿。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第八回:《苦恋》风波开启新朝第一战,屠龙秘技成为旧派传家宝

有个叫白桦的作家,肯定没有想到此生有机会进入历史的聚焦点。1979年9月《十月》第3期发表他的电影剧本《苦恋》;1980年底,长春电影厂将其拍成电影,改名《太阳和人》。故事说有个少年,受国民党迫害,出国成画家,共产党执政后回国,文革中历尽磨难,女儿要出国,他反对,女儿问:“你苦恋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爱您吗?”

电影从未公开放映,但在党内军内引发内战。王震领导的军方有关部门,陈云领导的中纪委都以批判姿态介入。这场内战的直接结果,对《苦恋》持柔性立场的中宣部部长王任重让位给邓力群;间接结果,大师兄邓力群开发出了新红朝屠龙术:宣传口进行高空轰炸,纪检委开展地面进攻。这就要求自己人要同时控制这两个部门,当时就做到了:天君陈云1978年12月执掌中纪委,屠龙者邓力群1982年4月到任中宣部。

从此,有分教:守道派高居审判席,改革者均成嫌疑人。(2月25日)

第九回:新君垂泪询良策,老帅杖北上救危驾

1983年2月中旬某日,刚在12大当选总书记几个月的胡耀邦在京西宾馆电梯里,电梯下行,同梯的还有乔石。胡眼中含泪,政治局书记处联席会议刚刚结束,陈云在会上严厉批评胡耀邦,并与胡乔木、邓力群、姚依林、宋平会商后,发出通知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要胡耀邦下台,拟议邓力群取代。胡的“罪行”是1月20日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四化建设和改革问题》,陈指责说,一切都要改,连“一五”都要改?还批评发展速度定高了,7%,他主张4%。后来实际增长7%以上。

“怎么办?”胡泪眼模糊地问乔石。

“找下小平同志吧?”后者建议道。

小平建议胡找下叶帅。叶帅对胡一直很宠爱,邓与叶在其他事情上有分歧,推举胡登位意见一致。叶帅当时在广东养病,立即北上找陈云,这场危机被化解。这正是,直捣黄龙志未酬,要出妙计清君侧。

第十回拔龙鳞满朝文官丧胆,断虎爪天下督抚寒心

上回说到邓力群等人直捣黄龙未果,于是祭出屠龙秘笈:清君侧。1983年3月7日,也就是京西宾馆事变之后一周,周扬发表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主要谈人道主义与异化,讲话人和起草人都是胡耀邦的文胆:周扬、王若水、王元化和顾骧。中宣部要求会议延长两天,组织专人对周扬进行批判。之后,进一步上纲上线。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陈云发表“不搞精神污染”的讲话,逼着邓小平接受。10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李先念讲话,要抵制和克服各种精神污染。在此气氛下,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李洪林受到批判,原因其实是胡耀邦决定用他做秘书,这一批,不仅没有当成秘书,还被赶出中宣部。在朝廷拔龙鳞的同时,中纪委借广东海陆丰走私和所谓晋江假药案,罢黜两大改革先锋总督:广督任仲夷,闽督项南。在宗教裁判所成为嫌疑人的邓小平与胡耀邦,有点自顾不暇,无力施救。不过,邓胡也非软柿子,开始酝酿反击。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以退为进邓公要破屠龙阵,逼收成命陈君痛下杀手锏

1984年夏季北戴河海边,邓小平80岁华诞,在临时度假别墅宴请满朝文武,宣布自己将在13大彻底退休,胡耀邦将接替自己出任军委主席和中顾委书记。这是要与陈云、李先念等老同志同归于尽,他退出中顾委,陈必定退出中纪委,中宣部与中纪委联动的屠龙阵不攻自破。

胡耀邦受到鼓舞,对屠龙阵的中军元帅邓力群先行下手,先是于1985年7月免去其中宣部部长职务,由贵州总督朱厚泽接任;接着于10月前后,他主持书记处会议,在常务书记习仲勋和书记万里支持下,免去邓力群书记处研究室主任职务,形成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各大军委党委,各部委党组。看似木已成舟,米已成饭,谁承想,江水居然可以倒流。小邓找到陈云控诉,陈当即用红机子给胡耀邦打电话,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命令他立即收回成命,宣布那份中央文件作废。胡当时不知道,后来赵紫阳也没想到,陈不会让任何人动邓力群的书记处研究,它不只是奶酪。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第十二回  太上将退位旧伤未愈新伤又发,三代出水面你怀你胎我怀我儿

1985年是决定中国后30年命运的一年,核心人物悉数登场。这主要是因为邓公要退休,必然牵出两个问题:第一,谁接总书记的班?第二,谁填补邓陈留下的太上皇空白?对这两个问题,胡耀邦都有自己的答案:王兆国接他,他接邓。为此,他于85年调来温家宝做中办副主任,86年4月接替王兆国做主任,让王分管组织,积累资历,好在13大上接班。

这年,还有两个调动,具有历史意义,一是前回提到的朱厚泽进京,二是胡锦涛入贵。谁都知道,王兆国是邓小平发现的人才,1982年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而胡锦涛是陈云系大将宋平在甘肃发现的人才,也是1982年调到团中央,1984年接替王任团第一书记,被当做该系接班人培养。

胡的答案,并非当时党内共识,这就引发了两场战争:接班人之战,和太上皇之战,加上已有的在任皇位之争,以及元老是否全退之争,使中国突然陷入多事之秋。此中有一人,最不能接受胡接邓,加入战团,中国从此危矣。

第十三回  打虎亲兄弟,倒胡结敌营

前回说到一人,最不能接受胡接邓,此人非他,杨尚昆是也。原因很简单,胡耀邦如果接替邓任军委主席,他和弟弟杨白冰对军队的控制将化为泡影,胡肯定要用更年轻的将领做军委副主席,主持工作。1985年,他自己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白冰刚刚被提拔为北京军区政委,进入升官图的快车道。他不能冒这个险,让前途渺茫。他深知,在一个非民主国家,军队就是力量,是权力的黄金储备,谁控制军队,谁就控制天下。他想让弟弟掌管军队,自己做太上皇。

此人有此梦想并不稀奇,玩弄君王是他的专业爱好。做毛泽东时代的中办主任,就敢太岁头上动土,窃听毛的电话。本来罗瑞卿被邓挑选来掌管军队,但他1978年8月在德国看病时突然神秘死亡,杨才填补了这个空白。

得知邓将让胡接替军委主席、中顾委主任后,杨与陈云体系就有了一个共同目标:绝不能让胡平安到位。后来的事实证明,杨从邓系内部倒胡,比陈系从外部倒胡更容易奏效。

第十四回  两军对垒耀邦紫阳联手,曹营通汉尚昆乔木过从

85年底,陈云逼胡耀邦收回成命(罢邓力群书记处研究室主任)之后,作为对等措施,邓小平让胡乔木赋闲,要他少管闲事,去修养。86年初,乔木到上海,陈云则到了杭州。

为了夺回守道派占据的宗教裁判席,反过来审判他们,胡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做一个精神文明决定,如同让“两个凡是”破产那样,让清除精神污染和反自由化破产,争夺十三大前的思想高地。对方洞悉玄机,先是薄一波出面,说没有必要搞这个东西。胡坚持搞。北戴河书记处开会,讨论稿子,李鹏、姚依林都基本肯定,邓力群发言基本否定,说没有连续性,没有反映以前全会反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污染内容。紫阳发言驳斥了他的说法。赵后来还与胡联名给中央常委写信,要求删除邓力群坚持要在决议稿上附加的“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

杨尚昆呢,则很微妙。这次书记处开会前,说请假不参加会议的胡乔木请他带话,看法是这个文件不成熟,建议下午的书记处会议不要开了,给胡出幺蛾子。你以为这过了吗?才不呢,致命招法还在后面。

第十五回  求全胜功亏一篑,遭暗算变生肘腋

1986年9月上旬,六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接到前回提到的耀邦紫阳联名信,拒绝邓力群的修改,批示说:“耀邦、紫阳意见很好。我完全赞成。”李先念批示:“同意小平同志意见。”陈云没有表态。9月中旬,耀邦向小平汇报全会准备情况:“会上可能有人发难,可能挑明。”小平说:“挑明好,表决嘛。”他还说:“邓力群在修改稿里多处引用我的话,想把我拉向左转。”当时,邓力群也给5名常委写信,告耀邦的状。小平对耀邦说,13大陈云等人要退,班子由耀邦主持搞。

看样子要大获全胜,事实上全会开得相当不错,“共产主义”云云没有写进决议,但还留了一句反自由化,胡大概不爽。28日上午9时闭幕式,5个常委坐台上,耀邦主持,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陆定一说,把决议稿上反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删掉。万里发言说,赞成删掉,没有资产阶级自由化,也没有无产阶级自由化,只有民主法治。中央委员席掌声雷动。接下的事情有如惊雷:杨尚昆表态说,不能删。更热烈的掌声来自中纪委和中顾委席。余秋里发言也说要保留。邓小平不能等,不然场面不可收拾:“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我提的,将来二、三十年都要保留……”李先念说:“几十年都要用……”陈云发言:“不能取消,几十年都不能取消。”紫阳也表了态:要搞改革开放,不搞自由化。

前后30分钟,决定中国未来30年命运。我相信,那天晚上,那边的人喝空了所有储备的茅台酒。耀邦背后被深深插了一刀,但还没有倒,两个月后,杨又补上一脚。

第十六回  秘不发旨太上震怒,主动揽过天颜喜开

在杨尚昆给胡耀邦踹上最后一脚之前,有一件事,使邓小平最终松开了独立扶持胡的手,那就是在他做总书记最后的3个半月里,始终没有向全党下发邓小平在六中全会闭幕式上反自由化的讲话。许多年后,温家宝夫人张蓓莉垂泪谈到此事:“我们家宝为耀邦承担了责任啊……”胡不下发此讲话,可以理解,他知道那不是邓的本心,如果下发,不仅损害邓的声誉,刚刚好转的形势也会急转直下。但邓可能有别的想法。因此当他从杨那儿得知此事后,很是震怒,要追查。

温家宝知道不下发邓的讲话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所以主动给邓的大秘书王瑞林打电话,说总书记经过通盘考虑,暂时不发小平那篇讲话,是否合适。王说可以。得知小平追查此事后,温主动承认错误,说是自己工作的疏忽,没有及时落实总书记下发小平讲话的指示。当王瑞林向邓汇报此事经过后,增加了对温的好感。

有人认为1985年5月10日胡与陆铿的谈话最终导致他下台,值得商榷。那个谈话的核心,不是说了保守系的坏话,而是泄露了邓要全退。所有人都在劝邓不退,胡不会说假话,不仅不劝,还为邓的高风亮节高兴。杨尚昆则将其解读为胡要逼邓退,向老同志,包括紫阳传播。但这并没有使小平彻底丧失对耀邦的信赖,否则就不可能有六中全会前小平对他的全力支持,还要他主持十三大人事安排。

让小平不满耀邦不下发自己讲话后,杨兵部知道最后一击的时机到来了。

第十七回  高天吹暖气高祖频发变法诏,大地封寒冰小鬼屡出连环计

杨太尉的最后一脚也是顺势而为。顺什么势?外顺学潮,内顺争嫡。

先说学潮。小平放风全退同时,他意识到时间对自己紧迫。他已高龄80,从84到87年,在位时间也只有3年。他知道,仅仅和自己的老对手同归于尽,解决不了体制问题,他希望将来有一种体制,可以抗中宣部与纪检委合谋屠龙。他知道,这是经济改革做不到的,涉及政治体制。政治改革,比经济改革难度大很多,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很快提出并推动此事。于是,他从1986年5月20日接见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开始,不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中央书记处因此于5月初专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7月17日,书记处办公室“政治体制改革资料编辑组成立”。这一年,邓先后10次在党内外强调政治改革。

保守派知道直接阻止政改不可能,可能的是煽动闹事,然后让改革派承担责任,归责于不反自由化。11月份,有14所大学因伙食或学生被打上街请愿。上海高校也出现“民主热”。1986年12月,中国科技大学学生对本校所在的西市区等额选举人大代表不满,张贴大字报,要求竞选,但他们的要求被拒绝。从当时的省委书记李贵鲜后来被提拔为人行行长看,他逼学生闹事有功,获得奖励。12月5日,合肥数所大学4000余名学生上街游行。到9日,全国有15个省33所大学闹事,书记处会上,紫阳和万里都认为这很正常。到27日,全国学潮基本平息。

事情本来不大,但如果把扣发小平反自由化讲话与学潮联系起来,并且被定性为反邓小平,后果可想而知。杨太尉和老人帮要利用的就是这个事态。这一天终于来临了,但第一个发难的人,你绝对想不到。

第十八回  出师未捷成众矢之的,争储失礼留一生悔恨​


要知道谁公开带头向耀邦发难,先要回顾下第十二回书。那回书说到,太上宣布退隐引发两场战争:接班人之战,太上皇位之战,加上已有的在任皇位之争,以及元老是否全退之争。其实,四场战争的焦点,都集中在耀邦身上。太上皇位之战,在耀邦与杨尚昆之间。在任皇位之争,在耀邦与邓力群之间。小平是否全退较量,在耀邦与所有元老之间。他们不敢直接攻击小平,拿耀邦当靶子,说他要逼退小平。薄一波一边骂耀邦,一边纵容中顾委所有老同志,找小平劝留,骂耀邦不是人。王震甚至说,谁要小平退,谁就是三种人。彭真在人大常委会上也直接贬损耀邦。​

接班人之战稍微复杂些,候选人有四个:胡启立、王兆国、乔石、胡锦涛。这四个人,有一个特点,均出身于共青团,前三个有一个特点,都在改革派阵营(邓与胡),胡锦涛属于陈云系,但他离马上接班还有一段距离。于是,为了阻止前三位接班,保守派为耀邦私人定制了一条罪状:重用共青团。不过,当本回剧情发生时,当事人并不知情。第十二回书还讲到,耀邦明确要让王兆国接班,本来是胡启立,但他软弱摇摆,耀邦失去了对他的兴趣。​

这些事,早已看在杨尚昆眼里。元老对耀邦围攻之势形成,还需要一个从内部动手的人,杨选择了胡启立。启立以为杨代表的是小平,认为翻盘的机会来了。12月中下旬之交的一次书记处会议上,中午12点,耀邦宣布散会。“等一下,我有句话要说,”有个声音传来,大家循声一看,是胡启立。他接着说:“当前学潮,是很多年来不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结果,耀邦同志要承担主要责任……”想必事后启立悔断了肠子,耀邦89年去世后,他是最悲痛的人之一,也是最坚决站在哀悼者一边的人之一。他如此,另一个接班人又如何呢?​

第十九回  老将砥柱中流,新储临阵倒戈​


胡启立的发言,只是投了一颗炸弹,冲击波在与会者心中。散会后,忙坏了一个人,他就是被耀邦定为接班人的王兆国。王在1980年时,还在山沟里,是位于湖北武当山北麓的第二汽车制造长副厂长。邓小平视察该厂,听说王在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期间,顶住压力,照样抓生产。邓很感兴趣,对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表扬了王。1982年7月,在一次军委会议上,谈到接班人,邓又提起王。当时的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杨尚昆马上落实。几个月后,王进京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杨晋升为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

这回,他与胡启立都愚蠢地以为,倒胡是邓的本心,而不是被逼宫。要想争夺接班人优势地位,就要比赛谁揭发并伤害耀邦最深。于是,从启立放炮,到87年1月16日倒胡会议,半个多月时间,王找来以前秘书,闭门不出,准备秘密武器。当然,指导教师是杨,他落实邓的指示,把王弄到北京,王以为,他还在落实邓的指示,把自己扶上龙椅。​

薄一波主持的胡耀邦生活会上,没有揭发批评耀邦的,只有一人,温家宝;愤怒谴责倒胡行为的,也只有一人,习仲勋。他认为这样对待胡,是不公正的。据说,王兆国发言后,邓小平嘀咕了一句:此人不可大用。​

激战至此,邓系几乎崩盘,耀邦没有善终,两个候选接班人启立与兆国不仅丢人还丢了未来。当然,贡献最大的,则是邓小平最倚重的心腹杨太尉,当然他也获利颇丰,获利最大的是赵紫阳,他是不争之争,是为上争。还有一个人和他的团队,也深得其中奥妙,下回分解。​

第二十回  鹬蚌相争两翁得利,父子情缘余生同体​


87年1月事变,是两场鹬蚌相争。一场是胡耀邦与得到杨尚昆暗中支持的邓力群之间的皇位之争,得利的是赵紫阳,如果胡耀邦不提前下台,接班人应该在胡启立与王兆国之间产生,赵紫阳(1919)只比胡耀邦(1915)小4岁,不大可能在正常权力更迭下成为胡的接班人,他临时受命,且在13大上连任,得益于另一场胡启立与王兆国之间的接班人之争,他们两败俱伤,乔石(1924)受胡“重用团派”牵连,也被排除。从第二场争夺中受益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潜在的接班人胡锦涛,在他恩师宋平的看护下,不仅没有受损,还得了分。​

耀邦刚离职,陈云就打电话给中办,为宋平准备办公室,就任13大人事安排副组长。宋刚到任,就向贵州派出中组部、中纪委调查组,了解省委书记胡锦涛。调查报告上来,结论是,胡是贵州建省以来最好的省委书记。宋为何如此青睐胡?他们在甘肃共同度过了难忘岁月,情同父子。胡(1942)1968年到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劳动,宋平(1917)1962年任职西北局,1972年任甘肃省委书记,且宋平、陈舜瑶夫妇,与胡锦涛、刘永清夫妇,两对夫妻,4个清华,胡1959年考入清华时,陈舜瑶还是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有师生之谊。因此,容易理解的是,在宋任职甘肃书记8年期间,胡从劳动者到副处长,直接到建委副主任,团省委书记。1981年宋回京工作,1982年胡就进京任团中央书记,全国青联主席,正部。​

但就在决定紫阳代理总书记的会上,一个站出来公开挑战紫阳,形势又骤然紧张起来。​

第二十一回  唇亡齿寒偏啃硬骨头,兔死狐悲又惹老猎手​
  ​
话说上回,在杨尚昆纠结起来的老人逼迫下,小平通过薄一波做中间人,与陈系团队谈判,以紫阳做代理总书记为条件,罢免耀邦。就在那个会上,邓力群突然发言,说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深入,必须拆除党内保护伞。比如严家其就是严重的自由化分子,紫阳同志却很重用。这是破釜沉舟的节奏。小平没说话,面无表情地看着紫阳。紫阳这时候应该感受到齿寒,耀邦在他前面,可以为他抵挡箭镞,这回,他必须披挂上阵,迎刃而上。​

大师兄之所以提出严家其问题,因为紫阳大秘书鲍彤做组长的政治改革研讨小组请严家其做了副秘书长。把严定性为自由化分子,紫阳代总书记的身份立即可疑。​

“严家其同志,”紫阳用还很浓重的河南口音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学研究卓有成果。”事情暂时被敷衍过去了。但大师兄不会轻易放弃,事后,他又让胡乔木给紫阳写信,要求把严搞出政治改革小组。这是为了取证,好将来算账。​

当时党内传言,谁要想当稳总书记,必须搞掂邓力群,这激起了紫阳的斗志。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耀邦说会议发的他的检查,不是他原文,有人做了恶意改动。紫阳知道是大师兄那个书记处研究室搞的,于是批示说:“谁改的,要一查到底。”大师兄用抖抖索索的大字圈阅道:“此事系我交办,有问题我一人承担。”​

这批示大概让紫阳情绪失控,不久,他做出一件事来,惹怒了一批老猎手,从而注定了他此后被追猎的命运。(3月4日)​


第二十二回  捅马蜂窝被蜇只是早晚的事,挡别人路遭害绝非偶然的果​
  ​
第十一回讲到,85年10月耀邦主持书记处会议,解除邓力群书记处研究室主任职务,文件发到全党,被陈云勒令收回。这一回紫阳决定干票更大的,有为耀邦出气的意思,也有显示自己与邓力群所在团队一刀两断的决心与魄力。他代理总书记8个月,中共十三大开幕前1个月,也就是87年9月,紫阳作出决定,撤销书记处研究室,邓力群失业了。​

同时失业的,还有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她当时任该室营养组组长,科技组顾问,宋平的夫人陈舜瑶,任室务委员,毛泽东的女儿李娜,邓小平大秘王瑞林的女儿……除了失业的,还有失去娘家的,比如薄熙来,他就是从这个研究室到大连金县挂职副书记的,等他回到北京,想去看看原来的单位,找不到了。这一下,无异于捅了马蜂窝,所有与它血肉相连的人和群体,想必都有要蜇紫阳的冲动。这一次,陈云没有让紫阳收回成命,但紫阳用来取代这个研究室的政治改革小组(13大后升格为政治改革研究室)应该是成了他老人家的眼中钉肉中刺。第一,这个研究室从诞生到结束,都没有进入中南海,一直窝在中办厂桥招待所,第二,室主任鲍彤最后锒铛入狱。紫阳本人呢,自然被列入围猎名单。​

这个深刻教训应该已被当今皇上汲取。已有的权力结构,是“存量政治”,不能轻举妄动,你不知道其中连着谁的筋结着谁的骨,伤筋动骨,必遭报复。可以选择“增量政治”,比如不动原来的机构,新设自己指挥得动的机构,小组啊,委员会啊,都可以。​
千万不要以为致紫阳于死命的,只是与被撤销的研究室有关的人,耀邦倒下,紫阳仍然挡着某个人的路,那哥们正在家里磨刀呢。​

第二十三回  三箭齐发趁新君立足未稳,左右开弓挟上皇犹豫不决​
  ​
87年1月22日中午,152餐厅,邓力群的秘书王怀臣一手端着盘子,一手拈着警卫局王副局长的衣服说,“不花钱的吧?”王大怒,一甩手:“少他妈来这一套!”王不是别人,是紫阳的卫队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个人首长之间的紧张关系。​
紫阳代替耀邦主政,杨太尉、元老派与“沟马”派并未达到目的。紫阳如果接班成功,杨家将在军队的统治地位仍然不保,如果小平退,紫阳接军委主席,必然更换主持军委工作的人,这是杨绝对不愿意看到的。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上策是让赵接不成班,中策是不让小平退。后者也正是元老们要达到的目的。“沟马”派也知道,在市场经济和政治改革方面,紫阳是耀邦真正的同志,在他们看来,紫阳代替耀邦,是前门拒狼,后门入虎。​
这样,通过劝留小平达到自己不退目的的元老派们,以中顾委为大本营集结起来,首领是常务副主任薄一波;劝留小平保住自己军中位置的军方,以中央军委为大本营集结起来,首领是常务副主席杨尚昆;重开反自由化宗教裁判所的沟马派,以撤销前的书记处研究室为中心,首领是邓力群。​
三军并不各自为战,杨薄支持力群,书记处会议上,一唱一和,以邓小平左右手自居,要各省领导班子到中央党校学习,不反自由化,不能进13大班子,而他们都是人事安排小组副组长。杨也支持薄。“那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小平退啊,”薄后来在十三大主席团会上表功说,“我们中顾委各小组负责人对小平进行车轮战术,呵呵,小平就是不松口,没办法,请尚昆帮忙,他一句话,小平就半退了。”究竟这权谋大师说出何等话来,下回再说。​

第二十四回  上皇为储君站台两肋插刀,太尉陷儿主可疑祸根深种​
  ​
受薄一波之托,杨太尉亲自出马,要劝小平不退,或半退。他能成功吗?​

一见面,杨说明来意,受老同志之托,劝您老人家继续为大家掌舵。邓沉默不语,表明自己要全退的毫不妥协态度。太尉于是祭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以退为进:​

“其实,您全退,我赞成,您老高风亮节,大局出发,”杨略停顿了一下,“但还有一个大局,您老深思过吗?”​

“哦?”上皇停住送到嘴边的烟卷。​

“三军统帅谁来做?”天下兵马第一副元帅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

大元帅抽了口烟,缓缓吐出,凝眉思索。​

这时,展现杨太尉一生功力的一句话慢慢从他开始萎缩的嘴唇里挤了出来,似乎很不情愿:“您放心,我还不放心呢。”​
只有主语,没有宾语。放心谁?不放心谁?外人自然不知道,两个谈话的人都知道在谈论谁:赵紫阳。只要上皇全退,军委主席非总书记莫属。​

“好吧,”沉默了1分钟后,太上终于开口,“我有一个条件,你们答应,我半退,不答应,我全退。”​

杨某抑制住内心激动,十分恭肃谦卑地佝下身子,“听您吩咐。”​

“我提议一个人,做军委第一副主席,我随时把军委主席的位子让给他,这个人,就是赵紫阳。”​

于是,13大上,中共军事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军委第一副主席(赵)与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并存的局面。​

在后来的13大主席团会议上,当薄要杨自己讲讲如何让小平半退的,他得意洋洋,说了上面的故事。​

此策一定,紫阳自此危矣。要扳倒赵,杨太尉只需要不断设局并论证赵不让邓放心的地方足矣。​

第二十五回  儿皇被清上皇虎落平阳,兵部受宠孙辈龙攀凤附​
  ​
先按下紫阳险情不表,谈谈小平地位不稳。耀邦被废后,“沟马”派在党内的政治实力大增,其首领陈云在李先念、邓力群等帮助下开始与小平争夺一号领袖地位。87年2月14日前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突然转载《国际金融研究》杂志陈云在1973年的谈话,当年就提出80%对资本主义贸易,20%对社会主义国家贸易,与小平争夺对外开放的首倡权与权威性。与此同时,“沟马”派还乘机批评邓小平独裁,破坏民主集中制。小平立即给予回击,发表陈云文章的次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邓1962年2月7000人大会上讲话,提倡民主集中制。意思是,我才是民主集中制的倡导者。​

2月底,陈云要求发表他在1983年2月倒胡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那个讲话批评胡耀邦,表扬邓力群,表明自己一直是正确的,有预见,错的是你邓小平,耀邦下台就是证明。邓小平不同意,陈云坚持要发。小平无奈,让薄一波决定是否发表,邓谅薄不敢发。李先念也参与围攻邓。他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西方要我们放弃计划经济,搞全盘西化的希望要落空,还说,中国是集体领导,不是一个人领导。这针对的都是邓,邓刚刚找13大报告起草组说,不要再提什么计划经济。邓也被指责破坏集体领导。邓力群则通过中央8号文件,批判了整个书记处,从思想上否定邓的所有人马。​

这时候,军方的支持就特别重要。杨虽然利用邓不断清除邓的接班人,但他知道,只有靠邓,才能达到他做太上皇的目标。他知道,这时候公开支持邓,才最被珍爱。他支持的方式有点特殊。4月5日清明节,邓小平在京的文武大臣到天坛植树。电视上,观众看到,杨尚昆指着邓小平孙女羊羊对自己的孙女靓妹说:“快去同你的好朋友合作一起栽树,去年你们俩在这里配合得很好。”这时,陈云在哪儿呢?在杭州市郊,也在植树。​
邓的地位一稳,在杨的关照下,邓与赵之间的嫌隙就开始了。​

第二十六回  一仆二主寻求平衡点,单箭双雕显示王霸气​
  ​
作为与邓小平争夺领袖地位的组织措施,陈云4月初提出让宋平出任中组部部长,小平否决。作为折衷,紫阳在书记处设了干部领导小组,乔石牵头,兆国、宋平、尉健行参加,如此,宋平获得的权力不比中组部部长小,甚至派宋平作为自己的代表看望途经中国的某非洲领导人。另外,紫阳还推荐姚依林做常务副总理人选。​

他这样做,可以理解。他与小平之间的关系,远不及耀邦与小平。小平在1942年就是耀邦的上级,49年底,更是追随小平到四川,任川北区委书记。这样的关系,耀邦尚且不保,表明邓不是一个死保部下的人,邓玩的不是帮派政治,是桥牌政治。他用一个人,就像抓一张牌一样,有随机性,比如用王兆国,以前并不认识,抓的是牌,不是古董,不会珍藏,目的是打出去,为了战胜对手。紫阳大概悟到这点,汲取耀邦教训,不想吊在一棵树上,不想与陈云系成为死敌。他让小平与陈云在自己上面,一仆二主,自己成为平衡点。​

大概基于此考虑,5月底陈云从杭州回京,姚依林突然被任命为计委主任,宋平被任命为中组部部长,这是小平坚决不能同意的。同时,原中组部三位部长(尉健行、曹志、何勇)全被调走。这些事,被杨尚昆传到小平的耳朵里,只能证明他老杨之前的怀疑是多么正确。小平自然要给紫阳点颜色看看。一日,紫阳向邓汇报13大报告的起草情况,邓一改过去满口称赞的语气,严厉地说了4点意见:一是太粗,二是太沉闷,三是政治改革部分有三权分立嫌疑,四是在反倾向问题上,克服“左”说得不够。没有一点肯定,可见他老人家多么生气。第三点是打紫阳的,第四点是打陈云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让小平不高兴的事情外,紫阳还做了一件事,让邓不快,邓要让他干点脏活。究是何事,下回说来。​

第二十七回  功高不可盖主要喜干脏活,位卑切忌妄想请各安天意​
  ​
耀邦被定性为不反自由化下台,邓系及整个书记处成员实际上都成了待审理的嫌疑人,但有三个人除外,第一个是杨尚昆,他在六中全会上首先发言反对删除反自由化表述,第二是邓小平,他在六中全会上就反自由化做了主题讲话,最牛的是第三个人,邓力群,他成了首席审判官,可以用不反自由化罪攻击任何人(事实上已经在这么做了,把紫阳重用的许多思想界人士都说成自由化分子),因此他成了紫阳在13大上获选总书记的最直接挑战者,必须排除,事实上,薄一波确实向小平建议过邓力群在13大做总书记。​

紫阳选择的策略是,背靠小平,手拉陈云,脚踢邓力群。背靠不用说,手拉,就是上回提到的,重用陈云系大佬姚依林、宋平,脚踢,就是借邓小平反左的旨意,将邓力群作为左的主要代表,向其宣战。5月13日,紫阳向力群下了战书。这天下午,中共中央在怀仁堂召开党政军群负责人会议,紫阳做报告,全体在京政治家委员、书记处书记、中顾委副主任和常委都出席了会议,似乎没有中纪委。万里主持。讲话不点名地批评力群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的说法,那个说法是:说自由化的挨批了,干自由化的没事儿,暗指紫阳干自由化。5.13讲话在全国引起欢呼。这篇讲话最终导致力群被禁止插手意识形态工作,以及书记处研究室的解散(7月7日正式决定)。​

痛击力群,邓是欣慰的,但紫阳手拉陈云,且获得如此大声誉,反而显得自己反自由化不得人心,因此有必要让紫阳干点脏活。7月上旬,邓力群让王震送一份材料给小平,关于上海交大前党委书记支持学生闹事,小平看后大怒,说,像这样的人要开始党籍。并责问,不是要开除一批搞自由化头面人物党籍的名单吗,为何到今天开不上来?紫阳知道后,不得不要求中纪委牵头开名单,一直开到各省,甚至机关、学校。​

紫阳虽然把邓力群的树砍了,但他的部下,树倒猢狲不散,这得益他高超的政治手法,也得益于一位贵人。何法何人?且听下回。

第二十八回  上天入地败也英雄,生逢其时其奈命何​
  ​
上回说到大师兄邓力群的部队——书记处研究室树倒猢狲不散,首先得益于他的独门武功——“上天入地”功。上天,就是像抱天根一样抱腿,一定要抱住最大最牢靠的腿。他试图抱过他本家小平的腿,发现小平不玩腿,玩桥牌。于是抱陈云。陈太皇兄弟4人,陈云、李先念、姚依林、宋平,大嫂(于若木)、四弟妹(陈舜瑶)都被他请进自己麾下。​

入地,就是栽培部下。邓式栽培法,有4条秘诀:1,用小人不用君子。君子容易牛B,不听话,小人百依百顺。2,从不逐级提拔,只越级提拔。逐级提的是干将,越级提的是死党,比如卢之超,本来是个编辑,处长,调到书记处研究室,一步提到正局,政治组组长;3,投靠者昌,背叛者亡。有个说法,投靠大师兄者,4年内心想事成。有个何新,野狐禅学问,想入紫阳班子,太差,不成,投靠大师兄,很快成为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分得豪宅,做了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且被捧为当代宗师。如果不能跟大师兄一路走下去,下场会很惨,有个贾春峰,原来是大师兄部下,后背书改革,参加莫干山会议,一直挨整。4,提供安全感。跟着师兄干,安全有保障,这是邓胡赵体系所没有的。谁动大师兄部下,等于动大师兄自己,自己在兄弟你在,自己不在兄弟你还在,因为有别的兄弟帮你。​

这不,书记处研究室被撤,自己不在岗了,别怕,兄弟,有别人帮你们。这“别人”不是别人,就是5月底刚刚被提拔为中组部部长的宋平。为了救援,宋在中组部专门成立党建研究所,30多人被收编到此。89年7月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要骨干调了过去,在90年代初逼得小平不得不南巡这件事上,作出突出贡献。大师兄因此感叹说:“在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是至关重要的。”(《12个春秋》)难怪陈云系那么在意中央组织部部长职位。​

大师兄即将彻底谢幕,平心而论,他不愧为一代英豪,即使他在中共13大上被迫谢幕的方式,也让他所在的团队从此视选举如猛兽。13大即将召开,有一场好戏在等着我们。​​

后面的章回目前未知能否继续。。。敬请看官耐心期待。。。。。
帮忙补全前段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