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她为何感到“气窜”?

文发布者:菜来源:寻医问药社区

冬季的一个下午,一位50岁左右的母亲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医生的诊室。患者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落座后便向医生倾诉自己的苦恼。“大夫啊,我麻烦,总觉得身上有‘气’窜来窜去的,到处做检查,啥都没查出来,这可咋办呢?”

医生询问了患者生病前后的近况和以往的生活经历,特别是有没有发生过很重大的生活事件。还没等患者说完,快人快语的女儿就说了,“我妈年轻的时候处过一个对象,后来人家不同意,提出来和我妈分手了,她心里就窝了一股火。现在我谈朋友呢,我妈不同意,看不上人家。和我正闹着别扭呢。”

医生闻言立刻问患者道:“您现在还生女儿的气吗?”

患者回答:“现在管不了她了,我自己病得这么厉害。”

接下来医生详细地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并做了精神检查。很快,医生就有诊断的印象:躯体化障碍。这种心理疾病的一个特点是,当事人遇到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冲突、生活变故或亲人离去等,会产生一些负性的情绪,如不满、愤怒、悲伤等。但这类人识别情绪、体验情绪、表述情绪的能力比较差,或者在意识中拒绝接受自己产生这样的情绪,进而在潜意识中通过转化,将不良情绪用另外一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来表达:即躯体症状。通过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感,如头疼,胃疼,恶心,两肋涨痛等方式来向外界传递信息:我现在很不舒服;或者是你让我很不舒服。

那么本例中的母亲,为什么会在和女儿争执后,出现“气窜”呢?

我们知道,发生不快时人会“生气”,而“生气”就是产生愤怒情绪。这在我们的文化中多有体现。比如说,“咽不下这口气”,就是不能接受引起愤怒情绪的这个事件。而“出气”呢,就是解决了问题,宣泄了情绪。本例中的母亲,产生了愤怒情绪,但没有得到化解,患者自己也不善表达和处理,于是这种负性情绪,也就是“气”,便以一种躯体化的形式出现了,让患者感到有“气”在身上“乱窜”,让自己很烦恼。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呈一种慢性状态迁延下去,遇到类似的情境,会再次诱发出“气窜”的感觉。经询问,果然不出医生所料,患者从年轻时和那个对象分手后,就出现过“气窜”,以后生气后也多次出现过“气窜”的感觉。

明确了发病的心理机制,医生通过一些心理和药物的治疗手段,一段时间后,患者的“气窜”就消失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