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欧盟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峰会。在有关援助希腊的问题上,尽管德国和法国之间仍然有分歧,但最终还是妥协通过了一个援助希腊的框架式的计划协议。该框架计划决定欧盟出手援助希腊,并延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
这个框架计划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于希腊有正面作用。希腊终于等来了纸面上的援助承诺,而且可以用“以鼓励希腊能尽快重返市场的优惠利率” 来融资。希腊危机至少在几个月到一年内得到暂时缓和。二是对于欧元区却有负面影响。因为这个援助框架,延请了欧元区和欧盟以外的力量参与,表明欧盟和欧元区都不可完全依靠,因此损耗了欧元区的向心力。所以在欧盟峰会最终协议达成前,法国一直排斥国际货币基金的参与,就是担心这样做会损害欧元区和欧盟的信誉。只是在德国的坚持下,才同意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援助中起重要作用。
这个框架的两个层面的意义实际上是相反的,而且其对于欧盟和欧元区长期的意义更多是负面的,所以市场上的反应证明了这一点。欧盟首脑会议协议的消息公布后,欧元在外汇市场上立即破位下跌,创下10个月来的新低,后来只是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言论,否认自己曾经批评IMF参与对希腊的融资是件坏事、且认为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希腊的援助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后,欧元才得以短线反弹。
虽然欧盟首脑会议援助希腊的计划短期内有助于希腊危机局势的缓和,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于希腊以相对低一些的成本融资,但是却无助于希腊根本问题的解决。因为希腊在2010年需要融资超过500亿欧元来偿还债务,其中在4月和5月就需要融资200亿欧元。而欧盟首脑会议上达成的未来向希腊提供的 “EU-IMF(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版本的援助框架计划,大约贷款额度为230亿欧元,只能解希腊的燃眉之急。而希腊的债务总额约2800亿欧元,欧盟各国极不情愿、挤牙膏式的援助承诺额度,对于希腊长期债务问题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然而,在对于希腊的援助问题上,欧盟内部的矛盾暴露了出来。这次对于希腊的援助,德国主张主要交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做,而英国等非欧元区国家也主张希腊应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但是,法国则从维护欧元区的面子和声誉的角度出发,主张由欧盟包办援助希腊的事务。最后通过的协议,则是一个互相让步的产物。假如未来希腊的债务危机再次激化,或者是欧元区内部包括PIIGS中的其他四国也像希腊那样陷入债务危机的话,可能欧盟很难再通过援助的协议了,其实财力上也承受不起。
以上分析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对于欧盟未来的前途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对于欧盟的经济一体化有很大的阻碍。几十年来,欧洲以德国、法国为首的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虽然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间也经过一些挫折,但是参加欧盟和欧元区的国家在逐渐增多。欧洲各国,特别是边缘国家渴望加入欧盟和欧元区的重要原因,除了政治上的安全考虑外,在经济上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希腊和南欧四国,以及那些有潜在债务危机国家,在这次危机前后遭遇的教训表明,加入欧元区绝对不是万事大吉的。加入欧元区,享受强大的货币带来的好处,但是要付出完全丧失货币政策决定权的代价,甚至要付出赤字和债台高筑,以致发生重大危机的代价。如果说一个国家宁肯付出失去货币独立性的代价,也要享受强大货币带来的融资成本低廉的好处的话,那么在其发生危机后,低廉的融资成本的优势也会最终失去,所以加入欧元区实际上是失大于得的。希腊等已经上了欧元区之“船”的国家虽然可能担心下“船”会遭到很大损失的话,那么尚未上“船”的国家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上“船”了。
欧盟在援助希腊问题上的争吵、拖延、无力,将会破灭许多正欲加入欧元区的国家的幻想。因为在发生危机后,得到欧盟及时的、有效的救助,将是加入和留在欧元区的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信心保障。然而,在希腊危机发生3个月后,欧盟才初步达成了一个协议,希腊得到的援助还只是纸面上的、临时性的、有限度的,而且还是掺杂了IMF财力的援助。这让欧盟的信誉遭到很大的损害,欧元区的魅力也不再绚丽。如果希腊没有加入欧元区,其赤字和债务的规模不一定会累积到目前的水平,在发生危机后,也不一定会手足无措,更甚者,可能也已经得到了IMF等组织或者国家的援助。因此,未来欧盟的一些边缘国家,不一定会再热衷于加入欧元区。而由于欧元区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因此在欧元区魅力不再的时候,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也会停止。所以,欧盟3月底的首脑峰会,其重要意义在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遇到重大的打击。
⊙陈东海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