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王琳:“死囚复生”案亟待正义的复生

王琳:“死囚复生”案亟待正义的复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09:47  南方都市报

  6年前的湖北京山,一宗杀人案里的被害人居然“死而复生”回到了老家。这个戏剧化的情节揭开了当地一起惊天冤狱。苦主佘祥林借助偶然的被害人归来而洗刷了自身的清白。

  有一起案中案,几与佘祥林案一样传奇。现在看来,它甚至比佘祥林案还要复杂。那是9年前的夏天,一名已被法院执行了死刑的“死囚”回到了家乡,他叫“唐建敏”。根据公开的资料,宜昌市中院是在2002年6月6日对“唐建敏”执行的死刑。

  佘祥林案中的被害人并非“死而复生”,而是一直活着;唐建敏也是一样,在外打工谋生的他根本没去过宜昌,更谈何“被枪决”。宜昌中院的执行对象实则另有其人,现在我们知道,冒名顶替者叫张文华。

  别看错,这并不是一起“顶包案”,而是一起案外案———“侵犯他人姓名权”案,张文华确实是作案人,但他借用了唐建敏之名。从结果上看,张文华的确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似乎合乎实体正义。但问题在于,张文华所犯的案,并非法院在死刑判决中所认定的那几项。他还涉嫌一宗故意杀人案,在张被执行死刑后,这宗杀人案如今已成“悬案”。

  受此案拖累,另一名被张举报的“同案犯”徐浩至今仍在狱中。徐认为自己是被张文华陷害,多年来他一直在喊冤,却已经失去了与张文华当面对质的机会。而湖北省襄樊市中级法院认定:1997年7月24日晚,张文华与襄樊市传染病医院职工李峻为嫖娼产生矛盾,张文华遂生杀李之心。7月25日上午8时许,张文华邀约徐浩共同杀李。法院还认定了张徐两人共同杀李并抛尸的具体经过。

  以旁观的法律人视角来看徐浩案,我无法确认徐浩未参与杀人。但刑事案件的定案标准,并不是被告有可能犯了案,而是要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里的“确实、充分”,具体来说,首先要求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其次要求每个证据必须和待证的犯罪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具有证明力;再次,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均有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最后,所有证据在总体上已足以对所要证明的犯罪事实得出确实无疑的结论,即排除其他一切可能性而得出惟一结论。

  从报道中看,指控徐浩杀人的证据似乎远未达到“确实、充分”。一是没有直接证据,二是所有间接证据并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三是现有证据存在多处瑕疵。依“疑点归于被告”的原则,疑罪应当从无。

  佘祥林案当年也是一样,本应“疑罪从无”,法院却来了个“疑罪从轻”。对故意杀人犯无其他可以减轻的情节,法院本可直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法院基于疑点而故意判处死缓或更轻的刑罚,以便留有余地。佘祥林和徐浩都是这一特殊的境遇中,被“轻判”送入监狱——— 他们本不该被判处任何刑罚。

  和佘祥林案一样,张文华案和徐浩案也给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在张文华案中,为何张冒用他人姓名走完了整个刑事诉讼流程也没被发现?张文华并不是“顶包者”,但如果真有顶包者前来冒名受罚,公安司法机关又如何保证在执行死刑之前能够发现顶包的事实?

  在徐浩案中,警方并未找到能够证明徐浩作案的直接证据,仅有一把刀鞘但上面并无徐的指纹,其他作案凶器如锤子、绳索等,以及血衣均无一找到。同案犯未抓获,现有证据又不能排除合理怀疑,这样的案子缘何能诉得出去还判得下来?根据报道,本案中的证人在辨认程序中,也明显违背了程序正义。

  最近北京披露的一起“无尸不起诉案”,恰可作为上述冤狱的一个注脚。一名后妈承认因家庭矛盾,伙同另一男子杀死了继女,并将尸体掩埋。然而时隔9年后,警方仍然没有在嫌疑人指认的埋尸地点发现被害人遗骸。由于缺乏必要的证据,去年10月18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决定对两人做出不起诉决定。这起“无尸不起诉”的个案,尽管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在平面媒体上,却是赞誉多过批评。媒体更愿强调该案的不起诉合乎“以证据为根据”的正当程序。

  正当程序不该成为“特供品”,张文华案已然随着他的死而终结,但徐浩案仍在等待司法机关一个说法。这不只关乎徐浩一个人的正义,更关乎社会对司法的信心。(作者系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

湖北一“死囚”枪决后“复生”

2011年09月21日 09:15:35 文章来源:新快报 编辑:崇珅 星评

提要:多年前,罪犯唐建敏在当地4次抢劫独行女市民,并将其中两位捅成重伤。这个曾经由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由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的死刑犯,如今娶妻生子。

  在落网前大约一年的时间里,这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在当地4次抢劫独行女市民,并将其中两位捅成重伤。但若仅是如此,还不足以为我们所关注。

  我们要告诉您的事实是:真正的唐建敏在死囚被枪决九年之后,到记者发稿前,依然活着。

  这个曾经由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认定、由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的死刑犯,已然娶妻生子,一家人常年在北京打工。

  死囚为什么“复活”了?

  2009年,湖北省检察院启动调查。后查明:在湖北宜昌,抢劫犯“唐建敏”从被抓获、羁押、审查起诉、审判,直至最终被验明正身、明正典刑,司法机关都没有发现他原来并不是唐建敏,而是名叫张文华。

  枪毙了一个“冒牌”的唐建敏,自然不妨碍真正的唐建敏好好活着。

  可是,张文华又是谁?他何以能够一路通行无阻,以唐建敏之名受审领死?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至死也不肯表露自己真实的身份?

  日前,新快报记者北上前往河南淅川,湖北襄阳、宜昌、武汉四地调查,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记者发现,张文华曾于1997年在襄阳犯下另一起谋杀案,其在逃亡路上还书信“举报”了“同伙”徐浩。

  当地监狱里,至今还关押着这名已喊冤14年的“同伙”徐浩,他还苦苦等待着,那已被枪决的张文华有朝一日能够“落网”,以查清这起谋杀案,还自己一个清白。

  张文华说他叫唐建敏,警察就记录他是唐建敏。

  案子就这么办下去了。

  如今,随着张文华“冒名”死亡被发现,有关徐浩杀人的案子也成了说不清的“死囚遗案”。

  这也引起了湖北省检察院的高度关注。该院目前正着手重新梳理此案。

  我们相信:只要回归常识,注重证据,还原事实真相并不困难。

  9月16日,“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旁的河南省淅川县厚坡镇。连续数日的阴雨后,天气放晴,一些人甚至重新穿回了短袖。

  地里空着,还不到种麦的季节,65岁的前河村老支书李明占也就闲在家里,没有出门。

  向新快报记者提起村民唐殿忠家九年前的一桩遭遇,李明占至今还记忆犹新,同时哭笑不得,“因为这事实在是太离谱了!”

  九年前的夏天,李明占受托转交村民唐殿忠家一份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通知,称唐的儿子唐建敏因犯抢劫罪,被执行死刑,让家人前去领尸。

  “当时唐家没人,也就无人去领尸。”李明占说。

  不料,一个多月后,已经“死”在宜昌的唐建敏居然回家了。当时,这位刚从北京打工回来的青年搞不懂:乡亲们为何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他。

  死囚“复活”

  唐建敏是唐殿忠的二子,时年30岁,常年在外打工。

  由于平素里父子关系很不好,他去到哪儿也不告诉家里,甚至不留联系方式。法院的通知,让村里人很是吃惊:这小子在外面违法犯罪,被枪毙啦!

  一个多月后,村里人再次大吃一惊:已经“被枪毙”了的唐建敏活生生地走回来了,“正在村口晃荡呢”。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年的刑事裁定书中写道:“1972年8月21日,出生于河南省淅川县的唐建敏,于2000年9月30日晚,穿夹克、戴帽子跟踪女子黄娅,在宜昌市珍珠路实施抢劫,抢走黄娅身上的一部手机及钱包。此后,唐建敏又连续作案,抢劫三名女子,并将其中两人捅成重伤。2001年8月19 日,唐建敏被警方擒获。”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判处“唐建敏”死刑。“唐建敏”认为量刑过重,提起上诉。

  湖北省高院二审维持原判,并由院长吴家友签发了执行死刑命令。

  宜昌市中院于2002年6月6日对“唐建敏”执行了死刑。

  可是,既然唐建敏还活着,而且并未到过宜昌,那么,被处死的人又是谁呢?

  “唐建敏今年过春节还回来过,他带着老婆、孩子在北京打工。”李明占说,“我们到现在都纳闷:法院是如何判刑,又如何验明正身的?”

  关于在宜昌被处死的罪犯“唐建敏”的真实身份,多年以后才为前河村人所知晓。

  2008年8月,一名从北京来的律师找到唐殿忠,询问张文华与他家有何关系。

  唐殿忠告诉远道而来的律师,张文华是唐建敏的表弟,家住湖北襄樊(今襄阳),是姐姐唐殿荣的儿子,但已经很久不来往了,他和姐姐家也多年没走动。

  律师告诉他:张文华就是死在宜昌的“唐建敏”。

  在逃犯说:“我已跳江而亡”

  张文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冒用表哥的身份,直至最后被处决?

  襄阳市政法机关给出的问题答案是:张文华是一名一直未能抓获的杀人在逃犯。

  1997年7月26日,襄阳县(今襄州区)襄东加油站门口花池内发现一具身长170厘米、长发的年轻无名男尸,经法医鉴定为勒死。

  同年7月30日,马东、郑卫东、韩静、王静分别到派出所报案及认尸,确认死者为襄樊市传染病医院保卫科科员、23岁的李峻。

  几人的报案均称:张文华逃走前曾告知他们、并且逃走后也从外地打来电话说,他和迎旭小学教师徐浩因练胆量,把李峻杀害,并抛尸。

  张文华时年25岁,初中文化,未婚,做纸品生意,父母为退休工人。

  死者李峻是张文华的朋友,双方还是传销上下线的关系。徐浩则是张文华的初中同学,迎旭小学音乐教师。张文华曾数次提出将其销售的纸品送到学校代销,被徐浩谢绝。

  此后,张湾派出所又接连收到张文华的两封“举报信”。

  “举报信”称:7月24日晚9点多钟,他和徐浩、李峻三人在他家喝酒,徐浩用绳子勒李的脖子,他则抱住李。过了20分钟,徐浩用锤子砸李的头部。然后,他们开雄风摩托车抛尸。徐浩把李拖下来,放在路边,并用尖刀戳尸体的脸、颈、腹部。他们把血衣、刀子等扔在路边,将车放在枣阳市的一家摩托车修理铺,后搭乘公车回家。

  两封“举报信”均是用空白信用社储蓄存款凭条写的,还画图标明了抛尸地及存放摩托车的位置。在信中,张文华将杀人和毁尸的主要责任都推给了徐浩。

  对于自己的去处,张文华做了这样的交代:“我罪大恶极,几天晚上睡不着,良心吃不消。你们看到我时,已跳汉江而亡,或吃安眠药死在山里。”

  当然,后来发生的事实是,张文华既没有“跳汉江而亡”,也没有“吃安眠药死在山里”。虚晃一枪后,他到了邻近的宜昌市,继续作恶,直至被当地警方擒获,被法院判处极刑。

  死囚遗罪

  张文华以表哥唐建敏之名作别了人世,并且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讲出自己的真名。

  这让他的杀人罪行未得到法律上的追究,成为漏罪。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死,让其“举报”的“徐浩杀人”难以对质,成为一桩身后疑案。在他逃亡期间,徐浩被抓,并被认定有罪,判处死缓。

  但十多年来,徐浩一直喊冤。

  根据湖北省襄樊市中级法院的认定:1997年7月24日晚,张文华与襄樊市传染病医院职工李峻为嫖娼产生矛盾,张文华遂生杀李之心。

  7月25日上午8时许,张文华邀约徐浩共同杀李,徐当即同意。二人商定用酒将李灌醉后杀死。

  当晚9时许,张、徐二人将李骗至张家,张文华以比赛力气为名,从李峻背后把李抱住,徐浩见状,即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绳一根,把李峻颈部套定,猛勒。

  张文华用一铁锤猛击李峻头部后,也用绳索紧勒李颈部。见李死亡后,二人方才罢休。而后,二人骑摩托车抛尸,并用尖刀乱刺李峻的脸、颈、腹部等。

  很明显,法院最终认定的事实与张文华的“举报”有出入。在法院认定的事实中,用铁锤猛击李峻头部的是张文华,而非张文华所“举报”的徐浩。毁尸也是二人的共同行为,并非徐浩一人所为。

  张文华一死,徐浩的案子也成了死无对证的疑案。

  举报信还是陷害信?

  新快报记者在襄阳市二十中教师宿舍找到徐浩家时,看到的景象堪称惨淡:法院判决、律师辩护词、证人证言、申诉材料,铺满了客厅,外加茶几。当时是下午1点,徐的母亲、退休教师赵克凤连早饭都没吃上。沙发上摆着徐父的遗像。

  赵克凤以“真凶举报在逃,无辜替罪坐牢,真凶落网已毙,无辜仍押牢内”二十四字来形容这起案件。

  她说,自己整天沉溺于案情之中,根本无心收拾。

  徐浩的父亲徐新玉2002年过年前,因儿子在狱中无法团圆,心情激动,突发脑溢血。2004年去世,死时65岁。

  “以前是我们夫妻俩一起为儿子跑各个司法机关,要求再审,他走以后,就是我一个人在跑。”

  赵克凤认为,公安机关完全采信了杀人真凶张文华在逃时写的陷害信,立即对徐浩刑拘调查,并完全按照在逃凶手的意图,对徐浩刑讯逼供,用残暴的手段,获取了徐浩“参与杀人”的口供。

  随后检察机关、法院也同样采信了在逃凶手的陷害信,给徐浩认定了杀人罪。

  拿到减刑裁定,就撕了

  从襄阳城区以西约10公里的梁坡,是湖北省襄樊监狱所在地。徐浩在这里服刑。
  监狱狱政科曾科长向新快报证实,徐浩进入监狱以后,就一直不认罪,状态非常不好,不与任何人交流。“他说自己心已死,就是块‘行尸走肉’。”

  “从管教到监狱长,在他身上耗费的精力是最多的,尽量给他做工作,开导他。”曾科长说,徐浩最严重的时候是在父亲去世以后,一度出现了精神病的“亚木僵”状态。近两年情况好转,徐浩开始参加一些劳动,并且愿意在监所健身文化活动时为大家弹奏电子琴。“他的电子琴弹得非常不错!”

  曾科长承认,徐浩至今仍然不认罪,一直要求案件重审。而管教干部则不主动提起,以免给他造成刺激。

  据徐母说,徐浩入狱后,没有主动申请减刑,在服刑9年后,监狱很关心他,主动申请为徐浩减刑到有期徒刑20年。徐浩在拿到减刑裁定后,就撕了。

  “我没有杀人”,“我知道我的案子不大好改,我也不想给法官添麻烦。请尊敬的省高院法官判我立即执行死刑,这样,我母亲就用不着鸣冤了。”在2009年8月24日的信函上,徐浩这样写道。

  据悉,在徐浩杀人案的办理过程中,曾因证据不足,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1999年3月19日裁定,准予襄樊市检察院撤诉。

  但仅仅一个月之后,1999年4月19日,检方未补充任何新的证据,法院却判决徐浩死缓。

  而根据最高法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院裁定准许检察院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检察院重新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死无对证的“遗案”

  湖北真武律师事务所主任董文高在10多年前是徐浩的辩护律师,从一审到终审,他至今持徐浩“无罪”的观点。

  “公诉人认为,被告人不能证明他没有实施犯罪,因此,公诉方提出的大量证据就证明了被告人有罪。”董文高律师说,这真是荒唐可笑。

  他认为,判决徐浩犯故意杀人罪“既缺乏直接证据,间接证据也不能形成证据链条”。

  在当时的辩护词中,董文高律师即直指,张文华在逃亡途中连写两封信“检举”徐浩,行为违反常理。

  “张文华是这起杀人案的主犯,按照杀人犯的一般行为心理,要么是害怕,销毁证据,畏罪潜逃;要么约上同伙,继续作恶。但张文华则不然,说他害怕,他却能在犯罪后找来好友马东、郑卫东,不厌其烦地把他和徐浩如何犯罪讲给他们听,连细节也不放过;说他继续作恶,那么徐浩帮他杀了人,他们的关系应该更亲近,他有必要马上出卖徐浩吗?”

  已去世的徐父为儿子书写的申诉材料里,也有类似的分析。
  徐父设问:张文华起了杀人之心后,就“邀约徐浩一同杀人”,事后,又是告诉“朋友”,又是写“检举信”,他是怕自己的罪行不被别人知道?还是怕公安机关不知道?为何不投案自首?这是明显的栽赃陷害。

  董文高说,该案甚至没有物证。仅找到一把刀鞘,还没有徐浩的指纹;在抛尸现场提取到脚印,并非徐浩的;作案用的凶器锤子、绳子,以及血衣,无一提取到。

  此外,法院认定,张文华和徐浩将运送尸体的摩托车丢在了摩托车修理铺。而在摩托车修理铺李峰的证人证言上,也显得超越了常理。

  案发后的7月31日,办案民警带着徐浩到枣阳市的李峰摩托车修理铺,但李峰没有认出徐浩。8月3日,民警拿着张文华和徐浩的照片给李峰辨认,李峰认出了张文华是送摩托车修理的两个人之一,并没有认出徐浩。但在案发五个月后的当年12月31日,李峰辨认照片,反而准确认出了徐浩。

  民警是如何让李峰辨认的呢?

  案卷显示,民警一共出示了6张照片,其中有4张是明显的囚犯照片,另有1张上的男子有30来岁,剩下的1张就是20岁时的徐浩照片。

  徐母认为,李峰先前已得到过“疑犯20来岁”的信息。这些因素,都直接诱导他选择了徐浩的照片。

  徐母还称,据李峰母亲说,民警直接指着徐浩的照片,让李峰辨认签名。“这种行为明显是公安局为了尽快结案,做出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张文华冒用他人名义被处死。经查实后,其“遗案”蹊跷之处愈显突出,引起了湖北省检察院的重视。

  9月16日,湖北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新闻发言人徐汉明称,该院已着手重新梳理该案,如确有重大疑问,将进行再审抗诉,要求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再审。

  我国知名法律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徐昕认为,此案非常离奇,也称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

  不能说的“秘密”?

  张文华“冒名”被枪决是谁发现的,何时发现的?新快报记者来到宜昌,未得到理想答案。

  根据湖北省检察院鄂检控申回复[2009]23号回复函,是徐浩母亲赵克凤去信反映“唐建敏实际未执行死刑”后,该院才指派宜昌市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开展调查的。

  经查阅卷宗,走访办案人员、照片对比、文检鉴定,后确认:因犯抢劫罪被执行枪决的实为冒唐建敏之名的杀人犯张文华。

  也就是说,死囚张文华被执行枪决七年之后,2009年,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出具的官方回复函,才最终确认了他的真实身份。

  记者前往宜昌市检察院监所处,处长赵青表示,未听闻过该起调查。

  而在“唐建敏”四次抢劫案发地的宜昌市西陵区公安分局,其政工科科长胡绍红也表示,未对此案有任何印象。

  那么,徐浩母亲赵克凤是如何得知张文华冒名被处决一事的呢?

  赵克凤告诉新快报记者,张文华被处决,是2008年自己从襄樊市政法委副书记姚家联处听说。或许是姚体恤她为儿子跑了10多年,加上其时姚已接近退休,就告诉了她这个“秘密”。

  姚家联是何时得知张文华已冒名他人被执行枪决?难道襄阳市政法机关早已知道,却秘而不宣?

  新快报记者联系上姚家联,姚称已退休,无意再提起此事,刻意回避了记者的提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