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特朗普时代”的中美新局

特朗普强势当选美国总统,给全市场留下了一个费解的难题:到底这位特立独行的美国白人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而未来世界格局中,中美两大经济体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互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通过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的讲话,部分了解未来美国政策的走向。比如说,特朗普反对TPP,认为目前的全球化策略并没有能够解决美国企业的困境,并表示要对中国商品征收45%的关税,同时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建造“长城”来防止非法移民。特朗普也反对美国目前的世界警察角色,认为这给美国普通家庭带来了负担和悲痛,这意味着美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中将更多采取收缩策略。此外,特朗普认为美国的能源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是个灾难,认为政府插手太多,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从这些细节中,市场给予了特朗普当选不同的解读。从外部来看,特朗普的政策似乎更加接近于二战之前的“孤立主义”,但伴随着美国的自身发展和纳粹势力的崛起,美国最终放弃“孤立主义”,并逐步成为超级霸权。而从本轮金融危机开始,美国自身的力量被削弱,同时其主导的金融体系也开始被质疑,这也是特朗普政府最为重要的时代背景之一。

  尽管美国经济在“量化宽松”的推动下相对复苏较快,但从普通民众来说,似乎并没有从中受益很多。这导致了对全球化的质疑,理论上来说,美国的人工成本太高,应该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上游”角色,提供服务但将基础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这样可以带来全球性的效率提高。但在现实中,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国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产业空心化,高端产业的聚集效应也导致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而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比在电视上天天鼓吹全球化重要得多。从这样的角度出发,特朗普提出的让制造业重回美国以及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的政策,代表了这样的一种思潮。因此,这样的一种看似反全球化的“孤立主义”政策,实际上是对中下层民众积累的怨怼的一种反馈。

  为了重振制造业,特朗普最重要的经济改革策略就是“小政府”,他表示将采取里根总统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并提出要废除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的奥巴马医改法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税负和保险支出是影响其生产的重要成本,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美国企业的积极性,特朗普意在创造更多的稳定就业岗位。

  从时代背景上来看,里根在1981年接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经济陷入萧条,苏联的日益崛起,也让很多人开始怀疑自由主义经济能否指引美国的前进道路。这样的状况与特朗普崛起的国际形势有类似之处。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与里根有些许相似之处,比如说里根曾经在好莱坞闯荡,是一个半红不紫的演员,最终登上美国总统之位颇有戏剧性,但最终里根给全球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之大,远超过很多科班出身的政治家。

  里根当年的减税计划,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提升企业的活力来改善经济,里根认为企业而不是政府为普通民众创造工作机会,因此政府不应该“越俎代庖”,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减轻企业的负担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这样的一套想法固然是有道理的,但特朗普的这套自由经济体系仍将面临考验,其中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从“世界工厂”中国手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加关税、指控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是可能的举措,但问题是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梯度,美国希望获得产品竞争力,必须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并重建很多已经消失的基础产业。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因为短期之内难以看到实际收益,政府难以通过鼓励私人部门实现这些投资,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政府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这又不完全符合其“小政府”的经济主张。美国长期存在经常项目逆差,如果既减税,又搞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的债务问题则又会浮出水面。所以,这样的一套仍然自相矛盾的体系,需要进一步的梳理。但无论如何,在经济议题上,美国更倾向于把中国看作是对手,而非是可以互相配合的伙伴。

  美国在经济上的强势却可能带来外交上的相对弱势——美国可能给予中国在亚太地区更大的主动权,以为经济发展蓄势。说到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保证自身的经济增长,对任何国家来说,都必须是政策的核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