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实证佛教

佛学研究不是佛法实证、佛学教育不是佛法实修。佛法的修学就是要实证八识心——亦即整个
佛教的修学就是要透过实证的方法把八个心全部找出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实证的方法。譬如,有一种水果,它的甜度很高,如果有人想知
道这个水果有多甜?那很简单,只要去买一个来吃就知道了,这就是实证的方法。实证佛教讨论
八个识,或说是八个心,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直接把祂找出来。但是,要找出这八个心,首先要相
信有这八个心,同时要皈依三宝,具足福德、慧力、定力,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实证。


八个识中的第八识如来藏,好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明珠,非常的珍贵,但是用肉眼看不见;要
实证祂,需要福德、慧力、定力种种的因缘具足,才可能实证而看见祂。但不能因为看不见祂,
就否定祂的存在。譬如细菌的体积非常小,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必须要借助于显微镜;如果没有
显微镜而看不见,就不相信有细菌存在,这样就不符合道理了。


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要具足法界实相的知识和智慧。在《增一阿含经》中 佛
陀开示︰「如来于六法无有厌足。」其中第五个︰将护众生无有厌足。就是说,佛陀保护众生,
使众生离开邪见而不会沦堕恶道;让众生修学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迈向成佛之道
,永远不会厌倦、满足!第六个︰追求无上正真之道无有厌足。就是说,佛陀追求法界实相,永
远不会厌倦、满足。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不会容忍、包容任何的邪
见。如果 佛陀包容邪见,就表示 佛陀还有这个邪见、还有无明,这样就无法成为佛陀了,因为
佛陀有个称号,叫作「正遍知」!正遍知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所有的内容完全了知,只要有任
何一法不能了知,就不能成就佛道。


在《长阿含经》卷十四的〈梵动经〉中说到,在当时古印度有沙门、婆罗门,修学四禅八定及
五神通,可以看到自己在前一世,乃至多劫之前与许多众生一起生、一起死,常常聚会在一起;
所以就认为:「我的意识可以跟过去世联结在一起,我的色身一直都存在!」因此起了一种邪见
:「我的意识、我的色身是永恆存在的。」释迦牟尼佛如何破斥这种邪见呢?佛陀就帮助已经具
足四禅八定的外道断我见,而成为阿罗汉。当这位阿罗汉命终时,佛陀授记阿罗汉命终之后不会
在三界中出现。于是这些有四禅八定五神通的沙门、婆罗门,就观察阿罗汉命终之后,是不是会
在三界六道中出现?观察之后,确实在三界六道中找不到!佛陀用这个事实来证明,声闻菩提确
实可以让众生解脱,不在三界六道中继续出生轮转生死。


《长阿含经》卷三〈游行经〉中,佛陀说四大教法︰如果有比丘说,他是亲从 佛陀、或是亲从
僧团或多闻长老、或是亲从众多比丘、或是亲从一位比丘听受教法,听他说法的人不应该不信或


毁谤,但要依诸经来推求其虚实;依律、依法来穷究其本末。也就是要验证它所说的内容是不是
真实、是不是符合法界的实相?这就是实证的方法,也是佛教最核心的方法。因此,一切有志于
佛道修学的人,都应该以智慧来探究、观察,要以实证的方法自己去体验和证实,千万不可人云
亦云,误入歧途难以救转.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实证的方法。譬如,有一种水果,它的甜度很高,如果有人想知
道这个水果有多甜?那很简单,只要去买一个来吃就知道了,这就是实证的方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