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李鸿章 vs翁同龢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附和慈禧太后割让台湾给日本,而翁同龢则认为宁愿多赔银子也不能割地。李鸿章一意孤行,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还挨了一枪,几乎丧命。条约签成,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恭维道“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就是中堂”。李鸿章听了苦笑,连回国都不敢让老百姓知道登陆的地方。
所以台湾被日本强占后,刘永福大骂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是有理有据的。现代很多人说卖国的是慈禧太后,但是要知道,如果李鸿章不同意割地的话,慈禧根本就不可能同意。李鸿章就是吃准了慈禧太后怕事的心理,得了便宜还卖乖,结果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一个人生性过于狡诈,虽然做事滴水不漏,但为人却只能让人敬而远之,身边人耻与为伍,这其实是人生的一种悲哀。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247204.html
=====咸丰八年,安徽巡抚翁同书在对太平天国战争中弃城逃跑,曾国藩上疏弹劾翁同书,正是采用的李鸿章起草的手稿。正是因为朝廷罢了翁同书,安徽防务乱成一锅浆糊,而李鸿章作为安徽望族,才迎来了组建淮军的机会。但是也正因他和曾国藩一同弹劾了翁同书,也就得罪了翁同书的胞弟——翁同龢。日后北洋水师的覆灭和洋务运动的破产都跟翁同龢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41882/answer/319617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41882/answer/319617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人与日本的战争,此话确实不假。之前说过左宗棠主张联日抗俄,加上他在西北的威望和派系势力,他确实有必要和李鸿章争一争这捉襟见肘的防务经费。而张之洞,本来就是慈禧扶植起来对抗湘淮系汉人的请流派。虽然张之洞对西方的政体、精神文明有更加深刻的见解,日后的立宪派、革命党也与他活动颇深,但很可惜张之洞并不是个实干家。此人先是请流派健将,后支持李鸿章的洋务派,晚年策划东南互保给革命党开后门,基本上晚晴末年能站的队就差太平天国没他份了。张之洞毁誉参半,绝对是个沽名钓誉之人,政治智慧足够,可惜不是扶大厦之将倾的料。
之前说过翁同龢是李鸿章最大的宿敌,翁这个人基本上没起过啥好作用,但他老爸位极人臣,一家子都是达官显贵,就是比李鸿章有势力。北洋水师看似规模庞大,但在甲午之战前已经多年没有换新装备了。自从1891年户部驳了北洋水师购置英国新式铁甲舰的要求后,北洋水师到被全灭已经三年没买过一件装备了。定远、镇远虽然比日本军舰强了不止一个级别,但是日本联合舰队在航速和速射炮的数量上均甩了北洋一个级别。北洋水师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海战炮弹以迎敌,射中吉野号舰首的是一枚训练用的穿甲弹,而造成这番困局的最大原因就是户部各种拖沓、克扣北洋水师的经费。此事并非朝廷不拨款,朝廷在1891年准了李鸿章购置两艘英国新式战舰的折子,但是户部以修颐和园为由一拖再拖就是不给钱,而事实上颐和园盖了10年才花了500万两,平摊到每年才50万两,颐和园根本就不足以拖延北洋水师的换装速度。户部之所以不停地找茬、拖沓,因为时任户部尚书乃是翁同龢,此人就是见不得李鸿章好,小鬼难缠,说的就是这种人。
在甲午海战前,丁汝昌已经意识到日本海军有极大的射速优势,整个北洋水师实际上只有定远和镇远可以凭火力和吨位优势与日本一战,丁汝昌提议换速射炮的请求,需要60万的经费,李鸿章东拼西凑也就凑了20万,买了12尊次等速射炮,可惜海战开打了还没运到
=====================
作者:大螃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41882/answer/1208069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过错很多,说出来题主自行百度。
首先烟台条约,给了英国进入西藏的权力,当时局势不必如此。
主张出卖新疆,息事宁人,不是左宗棠据理力争,俄属新疆斯坦就诞生了。
中法战争主张议和了事,被法国人当傻子骗,丢了清朝的人,不是镇南关大捷,估计清朝要沦为笑柄。
中俄密约,俄国许诺三百万两,让他出卖路权,他一力达成,后来俄国只给五十万,李大怒,拒绝签字。
洋务运动,假公济私,与盛宣怀狼狈为奸,疯狂敛财,强买强卖,四川保路运动天下人请杀盛宣怀,盛逃去日本,病死于彼,千古骂名,对中国当时民间经济干扰很大,宰相合肥天下瘦,遗产四千万两,慈禧就是一分钱不给他,这么多钱也够北洋舰队撑很多年。
1885年形势一片大好,却允许日本驻军朝鲜,为甲午埋下隐患。
翁同龢等人以李鸿章拥兵自重为名,掣肘北洋,李鸿章如果此时激流勇退,或是让出部分权力,也许北洋不会遭受制裁,导致大败。
治军任人唯亲,出了一些丑闻。
避战保船,没有常识,导致舰队竟然被极小代价全歼于港内,与昏庸的俄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俄国没人洗,他有人洗,避战保船也导致,丁汝昌气愤自杀。
派系斗争,淮系集团劣币驱逐良币,对清末官场的黑暗起到促进作用,没有曾国藩正义。
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我觉得英雄也可以造时势,李鸿章只是不愿意而已,他没有决心和毅力,也没有舍己为人的思想去力挽狂澜,在这点来看,与承担天津教案的恩师曾国藩相比,并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不如曾国藩。
说他算是晚清重臣我没意见,比张之洞,翁同龢之流,确实动作比较多,也时常老泪纵横一下子,不过称不上英雄,东方俾斯麦更是名不副实,说是东方张伯伦有些相似了。
当时清朝并非软弱可欺,惧怕列强而已,日本国力不足以与清朝抗衡,只是李鸿章,慈禧等人各自心怀鬼胎,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李鸿章对太平天国就没有一丝怀柔之念,滥杀无辜,丧心病狂。
话说也有人说慈禧才华横溢,以老旧之帝国,与列强并驾齐驱,也是十九世纪杰出之人,可在今天来说,慈禧做的比李鸿章明智,也有效的多,温和变法,慈溪新政,君主立宪,组建两洋,平定太平天国,收复新疆,组建北洋新军,却没有李鸿章那样的美名。
发布于 2016-09-0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