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正在经历第四次单身潮,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

中国正在经历第四次单身潮,一半男女不主动恋爱(组图)
文章来源: 一条 于 2019-05-19 18:38:2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6866 次)

2018年,民政部的数据显示,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

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

我们正在经历中国第四次单身潮。

某婚恋网站曾经做过调查,

指有近五成单身男女陷入“追爱被动症”,

面对心仪的对象,

超过七成人处于被动和观望状态,

恋爱欲望持续降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男生都不追女生了?

最近我们发布了一项问卷调查,

访问了几位单身男士的恋爱故事,

“面对异性我宁愿先把自己做好,

养女朋友还不如养条狗。”

===================
现在收入越来越好,

反而认识女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Steven,31岁,外贸公司职员

我是北方人,在老家念的大学。大四的时候,因为快毕业了,学分也已经修满,就去报名参加了一个雅思的培训,在课堂上认识了我第一个女朋友。但只是跟她交往了几个月,因为她决定去英国留学,离开了中国,这段感情就无疾而终了。

2011年大学毕业后来了上海,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一开始我还是个实习生,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一点。后来转正了,扣完五险一金到手也就两三千,勉强超过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线。那时候光房租一个月就1800,水电费、吃喝一刨掉,月光族都不够,是负数的。虽然那时候生活很拮据,但还是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了我第二个女朋友。为什么用交友软件?是因为公司有规定,不可以在内部交往。其次我个人也觉得跟身边的人谈恋爱,并不是最优选择。

在一起的时候,她说过一句话,我特别感动。她说:不行我养你呗。实不相瞒,我一直对自己是没什么自信,比较自卑。突然有一个人向你抛橄榄枝,那个瞬间会突然肯定自己:原来我还可以,我没有那么糟糕。这种感觉对我来说真的是很重要的。

可是最终还是因为我一切的不稳定,加上自己的不太成熟,我和她不到一年就分开了。
后来我做对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学习,考各种证。基本节奏是每年一个,每考一个证我的收入就涨一块,一点一点地涨。这让我特别自豪,很有成就感。

现在我工作了八年,在公司也有一定的职级,薪资比之前也有很大的增长。今年终于在上海落户,也有了自己的房子,算是熬出头了。

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我现在接触女孩子的机会反而变少了。我们这种上班族,朝八晚五,还经常加班。平时疲于工作,休息的时候只想在家里宅着。说白了就是年轻的时候穷,反而有时间,现在有钱了,可是忙得要死,哪里还有时间和闲心去追女生?
现在我会去相亲,或者参加联谊会。这样可以一次性接触好几个女孩子,效率高很多。这几年来我参加过的相亲和联谊活动一共有5、6次吧。

相亲有点像快餐,合则来不合则去。如果有一个好的结果,其实追不追这个过程也无所谓了。大家认识了,加个微信聊一聊,如果觉得合适的话就出来接触一下,如果不合适也就算了,不要浪费时间。

我自己从建立朋友关系到发展成恋人,一般也就一到三个月。女孩的反馈是否积极,很快就能知道。比如分开之后还会主动给你发消息,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如果完全是那种问一句答一句的:在干嘛呢?吃饭。睡觉了吗?睡了。忙吗?洗澡。那这种就肯定没戏。

有一次家里介绍了一个女孩,我约了她吃饭,那女孩一坐下来就说很饿,让我多点几个菜。于是我俩大概点了快十个菜,满满一桌子,最后其实也没吃多少。吃完之后,她和我说了一句:“其实我现在还不太想找男朋友。”

我当时直接感到被羞辱了。心里骂了一句脏话。你何必浪费我的时间呢?当然,表面上我对着她,还是保持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
此前,中国曾经历过三次单身潮。

第一次是在1950年。

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后,出现了全国性的离婚热潮。很多人因为这部法律,解除了父母之命的形式婚姻;

第二次单身潮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

大批“知青”返城,尤其是当时很多从大城市下乡的女性,他们宁愿保持单身,也不愿“下嫁”给当地男子。所以城市里迅速集中了一批大龄单身青年。这个现象到1985年才得以缓解;

第三次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引发传统观念的改变,因为晚婚晚育、性取向自由等,单身人士日益增多;

到了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单身浪潮。

男生本来被认为在爱情里应该处于主动位置,然而他们当中的一大批人现在对恋爱望而生畏,逐渐不愿意去追求女生了。



我们的调查收到了600多份反馈,其中80%是90后。超过六成人对“男生不追女生”的现象表示肯定,认为确实有越来越多的男生在恋爱中变得被动。

八成人的恋爱次数都在三次以下,五分之一的人一次恋爱都没有谈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5/19/socialnews-175259.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