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历史人文] 紅色恐怖下 30萬華人「蒸發」

[2009-11-07]


在波爾布特大屠殺的年代中,柬埔寨的華僑和越僑遭受了比柬埔寨人民更大的苦難。在柬的大約2萬名越南僑民幾乎被斬盡殺絕,這是1978年越南大舉入侵的最直接的理由。柬埔寨的華人在1975年赤柬上台之初大約有60萬,而在1979年暴政結束時只剩下了30萬。

朗諾政變之初,中國大使館曾通知華僑官員去「解放區」參加柬埔寨革命,組織關係留待中柬兩黨日後協商解決。1000多僑幹和男女青年慷慨激昂奔向「解放區」,加入柬人民抗美鬥爭。但實際上柬共並不歡迎這些華僑官員。

《揚子晚報》報道指出,因此北京方面決定並宣布,中國共產黨和柬埔寨共產黨已取得協議,決定將柬埔寨華運組織的全體成員移交給柬方,「中共已經把你們全交給我們了!」而赤柬掌握政權後立即開始宣傳,「華僑都是資產階級,有史以來都是吸柬埔寨人血的。」

自此,貢布、波蘿勉、柴楨、磅湛等省發生逮捕從城市來的華人或生長在農村的僑胞及華僑教師的「紅色恐怖」,許多人被處以死刑或苦刑。而早在1974年4月28日就曾發生過著名的「桔井事件」:大批從前線回來的赤柬戰士開進桔井市中心,把輕重機槍擺在街上,對準華人的住宅,限令全市華人立即到農村種田,並拘捕了罪名是煽動華人回國的嫌疑分子100多人,這些人大部分都在受盡酷刑後被處決。

槍逼市民變農民 馬德望成華人塚

[2009-11-07]


1975年4月17日,以柬埔寨民族解放軍佔領金邊市為標誌,波爾布特領導的赤柬力量奪取全國政權。直到1979年1月7日金邊被侵柬越軍攻佔時止,在赤柬執政的三年零八個月中,柬埔寨民眾經歷了一場慘絕人寰的空前劫難,約百萬人喪命。華人社會更是首當其衝。有數字顯示,在這場人為的災難中,43萬華裔死了21.5萬。

當時,華人在柬埔寨全國人口中雖僅佔極少部分,但大多在經濟上比較富裕。赤柬上台後,擁有商人身分的華人被都劃入「資產階級」陣營,從而面臨著比高棉民族更為嚴峻的階級鬥爭壓力。赤柬接管城市、奪取政權後做出的第一項重大舉措,就是立即強行將城市居民全部「疏散」到農村去,以徹底剝奪「資產階級」的財富,消滅城鄉差別,實現「波爾布特式的高度純潔的社會主義社會」。這項措施因其涉及人口之廣、破壞之烈,成為波爾布特集團暴政的正式開場。

藉口美機轟炸 疏散200萬金邊人

在金邊,被「疏散」的城市居民主要是200萬市民和難民,其中有華人約40餘萬。1975年4月17日,身著黑衣的赤柬軍隊(俗稱「烏衫兵」)進入金邊之初,還受到包括華人在內的市民熱烈歡迎,可不久,軍隊便藉口「美國飛機要來轟炸」,通過廣播喇叭要求人們立即疏散到農村去。

據柬埔寨人Loung Ung在她的英文自傳《他們先殺死我父親》裏提到,當天,柬共軍隊開進金邊,對老百姓大喊:「不准攜帶行李,你們用不著帶城市的東西!三天之內就回家,誰也不准留下!美國人要轟炸金邊!美國人要轟炸城市了!」開始,一些居民不肯離開家園,取觀望態度。軍隊便全城鳴槍,用武力威逼市民按指定路線立即撤出城裏。4天內,金邊所有居民被強制離開,金邊成為一座死城。

但大部分金邊人並未料到,此行竟是一條不歸之路。在撤出金邊的過程中,演出了無數人間慘劇,如有的家庭因等外出未歸的親人,便遭殺害;有的闔家不願離城而躲在房內,竟遭炮擊;正在搶救病人的醫生、護士只因延誤了撤離時間,也死於槍口之下。因出城匆忙,所帶食品、行囊不多,百萬市民在炎炎烈日下顛沛流離,忍饑受累,被驅往遙遠未知的他鄉,許多人染病倒斃途中。平日不幹重體力活的華僑商人和家庭主婦(尤其是纏過小腳的老婦人),更經受不住旅途的折磨,死亡比例更大。

據柬籍華人江女士回憶,她母親不僅攜帶了金銀首飾,還臨時縫製了一條條細長米袋,讓他們纏在身上,沒想到這點米日後成了她全家的救命糧,使他們與死神擦身而過。那些只帶了貨幣的人沒多久就發現,一夜間這些鈔票變成了廢紙,在趕往鄉下的長途跋涉中只能做手紙用

這次「疏散」行動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月,疲憊不堪的金邊市民才先後到達各自的目的地,被指定在偏僻閉塞的鄉村中或荒蕪人煙的深山密林裏安家落戶,開始農墾生活。但他們缺乏起碼的工具去搭建賴以寄身的茅柵,「安卡」(柬語「組織上」之意)分配的口糧又嚴重不足,加之醫藥奇缺,結果許多人又死於霍亂、水土不服和瘧疾。

除金邊外,馬德望、磅湛、貢布、柴楨、實居、菩薩、磅清揚、茶膠、磅同、磅遜等其他大、中、小城市的居民,也被迫向農村和深山密林地區遷移。只有少數城裏必需的車床技工、紡織技工、華語翻譯、廚師等,才得以回城工作。

自1976年起,為進一步取締「資本家」的財產,加強人口控制,赤柬還對從城市轉入農村居住的華人進行再次遷移。遷往馬德望省各處農村去的華人甚多。該省原是魚米之鄉,但遭連年戰火的破壞,加之外來人口太多,竟成為全國糧荒最嚴重的地區,華人死亡率高達80%以上。

「肅反」後 全國僅剩10名專業人才

而到1977年,柬共又於6月間下達文件指出,國內外公開的敵人已被消滅,但出現「階級鬥爭的新動向」,要特別注意兩種人:散布反對黨和社會主義言論的人,他們是反革命的後備軍;懶惰的人,他們是剝削分子的根苗。同年柬越交戰及翌年湄公河以東地區發生「三.二三」兵變後,波爾布特集團隨即在全柬反復展開殘酷的「肅反」大屠殺。廣泛的人群被禍及:資本家、商人、知識分子、醫生、教師,凡戴眼鏡的人都不放過;一切患有不治之症者;幹不了繁重的體力勞動或經常請假被認為懶惰怠工者;在日常生活中敢於流露對官員或現實不滿、意見稍有不同或不服領導者。最後,在暹粒省和菩沙省等地,還發展到屠殺一切城市移民的空前嚴重程度。最後全國只剩下不到10個包括醫生、技術工人在內的專業人才。

華人因多屬商人,且知識分子比例較大,受害程度尤深。即便是柬共內部的上層華裔官員,最終也遭「清洗」。全國各部門、工廠的華裔官員、黨員以至翻譯員都一批批地失蹤,遇害。更有甚者,華人在家中講華語,亦會被疑為搞特務活動而被捕。

「組織勝列寧 超過毛澤東」

[2009-11-07]


對於柬埔寨在1975至1979年這段歷史,後人判斷其為「一場以社會重構為目的的民族和種族大屠殺」。千龍網引述資料報道,幾年間,柬埔寨死亡人口100萬,對於一個當時人口在700萬到800萬之間的小國來說,難以想像,因此法國學者拉古特法國學者拉古特稱之為「自我滅絕的屠殺」;種族屠殺則是指在柬埔寨的2萬越南裔全部死亡,43萬華裔死了21.5萬,1萬老撾裔死了4000,2萬泰裔死了8000,25萬回教徒死了9萬,這些數字都超出高棉人死亡的相應比例。

身在美國的歷史學家陳映虹指出,4年中之所以出現如此規模的殺戮,是因為大規模的強制性人口遷移,政治清算和鎮壓,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還有一遍又一遍的內部清洗。這些,似乎都有中國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子。

不過,相對於俄國革命到1930年代末為止,中國革命到1970年代末為止,和古巴革命到1960年代末為止,赤柬是它們的縮微版和強化版:它幾乎沒有土地改革,直接進入了集體化;它開始實行「四年計劃」也比這三個國家早得多;在這三個國家內,大規模的黨內鬥爭和清洗是奪權政權十多年後才有的,而赤柬則幾乎是一進城就展開了。

的確,波爾布特在柬埔寨推行了一條比「文化大革命」更為左傾的路線。說服、教育、限制、利用、改造和贖買等等這些具有「過渡時期」特徵政策在民柬基本看不到,它唯一的手段就是「組織」指令和AK47衝鋒槍。

當1975年9月份一些在國外學習的柬埔寨知識分子回國時,看到的口號是「組織勝過了列寧,超過了毛澤東」。負責接待他們的高級官員介紹說,柬革命的特殊性就是撤空城市和廢除貨幣。他特別提到中國還在用錢,私人還能養家禽,這些在柬埔寨是看不到的。根據這些對比,柬官員認為:「我們的制度比中國人的優越。」

1977年,波爾布特政府開始實施「四年計劃」,其核心就是走農業集體化、合作化道路,並比照中國1960年代的「大躍進」,提出「超大躍進」口號。8月,波爾布特在柬共中央會議上指出:只要實行了這個計劃,我們就能通過集體化運動在4年之內實現大規模的糧食出口,從而進一步發展農業、輕工業甚至重工業。為實現柬共領導人所描繪的「到1977年,人們每星期可以吃兩個水果。到1978年,將會是每兩天一個水果。到1979年,大家每天都可以吃到水果了。越往後走,情況會越變越好」的美麗前景,但等待人民的卻是無止境的屠殺。

二戰後四年內華人猛增十幾萬

[2009-11-07]


柬埔寨是一個承載著歷史上強盛繁榮的扶南、真臘、吳哥王朝的國度。稱霸一方的扶南古國,首先在西元初將東南亞帶入古代文明社會;富貴真臘,就連遠在數千里之外的盛唐帝國也為之讚歎;輝煌的吳哥王朝,其光彩因吳哥窟的重見天日而更加炫目。

對中國移民而言,柬埔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米糧易求、婦女易得、屋室易辦、器用易足、買賣易為」的世外桃源。早在西元11世紀左右,華人便開始移居於此地。至19 世紀末,柬埔寨已有華僑華人13 萬人,其中金邊有2 萬人。20世紀二三十年代和二戰後,又先後出現三次中國人移居柬埔寨的高潮;特別是在二戰後的1946年到1949年期間,華人由30萬猛增到42萬,佔全柬574萬人口的7.4%;1975年赤柬領導柬埔寨民族解放軍,建立民主柬埔寨國前夕,則達60萬之眾。

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學者莊國土在《二戰以來柬埔寨華人社會地位的變化》一文中寫到。法國殖民時期,對華僑實行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根據1906 年法國殖民當局關於華僑分區居住的命令,柬埔寨華僑與其他法屬印度支那地區的華僑一樣,必須按潮州幫、廣府幫、福建幫、海南幫、客家幫分區居住,由殖民當局認可的各幫幫長擔任各幫區的行政首領,負責本區的戶籍、稅收、治安、普通民事糾紛的處理等事宜。1948 年,法國殖民當局應中國政府要求,取消由幫長治理華僑社區的規定,改為由中華理事會館治理華僑社區,而會館的正副理事長任免必須經過中國駐柬埔寨領事館的同意。

西哈努克時期華人掌七成商店

[2009-11-07]


在1950至60年代,中國與柬埔寨關係良好,柬埔寨國內政治、經濟局面穩定,政府對華僑的政策也相當平和。

1954年9月,西哈努克國王頒布有關外僑歸化的法令,規定凡在柬埔寨國內出生,或妻子為柬埔寨人並在柬埔寨有固定地址和居住兩年以上,或入籍前本人在柬埔寨居住滿5年且行為良好與會運用當地語言者,可以申請入籍。1954年11月,柬埔寨政府又頒布新國籍法,以血統主義為原則,規定父母一方為柬埔寨人者,其子女不論在何地出生,均為柬籍;父母一方在柬出生,其1954年11月以後在柬所生子女,也均為柬籍。

由於柬埔寨華人大多居住在鄉村和小城鎮,與當地人通婚的比例高,所以第二、三代華人可以順利入籍。

時至1956年,柬政府又頒布新移民法,規定禁止外僑從事的18種職業,違令者將被遣送出境。其中,華僑擅長並長期經營的糧食交易行、理髮業、鹽業、金銀首飾加工業、貸款業、無線電業、機器業等,都在所禁之列。一時間,不少華僑因此失業。1957年,柬埔寨再頒對外僑匯款額度的限令,規定外僑匯回祖籍國的匯款,最高不得超過本人在柬埔寨月收入的30%。1958年,柬政府又規定外僑的不動產的所有權年限為99年,外僑不動產只能以成本價或免費轉移給具有柬埔寨國籍的個人或團體,並下令取消華人會館。但這些規定的主要目的是引導華僑入籍,所以實施比較平和,對華僑衝擊不大。一般的華僑持中國護照也能謀生,所以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數量仍然很多。

莊國土指出,一般而言,西哈努克領導下的柬政府並不排斥華僑華人,入籍問題也非柬埔寨華人面臨的迫切問題,華人加入柬埔寨國籍的要求基本上能夠實現,然而更多的華人則仍然保持僑民身分。在西哈努克時期,據說柬埔寨70%的商店是由華人經營的,80%的對外貿易業務由華僑掌握,金邊3000多家商店中的2000家屬於華人。

不過西哈努克政府嚴禁華人進行政治活動。1958年,政府下令關閉中華理事會,限制華人從事與經濟無關的社會活動。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金邊的華人青年和學生曾經組織政治示威遊行,柬埔寨政府為此向北京提出嚴重抗議,並且將煽動遊行的主謀驅逐出境。

1970 年,柬埔寨郎諾集團掌權,華人被當作西哈努克和越共的支持者而受迫害。當年,郎諾政府發布停辦華文學校的命令,封閉全柬華文學校,並禁止商店懸掛華文招牌。此後,柬埔寨戰亂不斷,百業凋敝,以工商業為主的柬埔寨華人深受其害。
好可怜的同胞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