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無定價權 中國淪為「賣碳翁」 zt

[2009-12-11]

氣候形勢和生態環境惡化近來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日前就承諾2020年較2005年至少減排40%。但聯合國近日卻拒絕了中國的10個風電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給中國碳交易市場敲響了警鐘。調查發現,中國碳交易市場潛力雖大,卻仍以CDM項目的場外交易為主,且欠缺定價權。

目前,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EB)掌握了CDM項目的裁決權。就在近日,EB以中國調低風電上網電價可能導致投資者改變投資動機為由,拒絕了中國的10個風電CDM項目,其餘項目進入復審或修改階段。《每日經濟新聞》援引某外資CDM諮詢公司負責人張明指出,在碳交易上,最難的程式在EB那邊,「三天兩頭改規則,讓CDM項目的申請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他稱,現在的CDM市場步入了十字路口,《京都議定書》2012年結束後將形成怎樣的新的碳交易規則,誰都無法確定。而且新的規則肯定需要長時間磋商,「現在中國的很多企業已開始考慮是否要退出這一行業,因為前景十分不明朗。」
正是意識到標準的重要性,北京環境交易所於9月推出了中國首個自願減排「熊貓標準」,並擬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正式推出標準的公測版。北交所希望在未來兩年內,使「熊貓標準」得到國內外廣泛認可。

對此,專注於CDM清潔發展機制的惠誠律師事務所田丹宇律師表示,中國已成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權供應國之一,卻沒有一個像歐美那樣的國際碳交易市場,不利於爭奪碳交易的定價權。

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的清潔排放減量權證(CER)供應量佔全球比重大升,到去年已達84%。同年,發達國家減排近4億噸碳量,其中中國的供應量超過3億噸。但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朱家賢稱,中國處於整個碳交易產業鏈的最低端。由於碳交易的市場和標準都在國外,中國為全球碳市場創造的巨大減排量,被發達國家以低價購買後,包裝、開發成價格更高的金融產品在國外進行交易。

對於未來的碳交易市場,張明表示,最重要的還是進一步確定市場秩序,要靠市場的自身來完善,有關部門只需給予一定的政策、資金扶持,將國內的碳交易市場平台完全打造起來。

由於中國已承諾到2020年時單位GDP碳排放將比2005年減少40%到45%,有專家稱,明年啟動中國碳交易市場的可能性將非常大。


首筆碳中和交易完成


中國首筆碳中和交易已在上月中旬悄然完成,上海濟豐紙業包裝公司向廈門赫仕環境工程公司購買了6266噸的碳排放量。目前中國市場上每噸碳的交易價在1至3歐元,碳檢測費、交易費是購買費用的2倍以上,因此上海濟豐大約花費了2萬至6萬歐元。

由於在國外,行業標準掌握在10%的企業手中,一旦它們建立起「低碳」標準,其他不能達標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因此上海濟豐人士透露,已有更大的計劃,明年起每年拿出150萬至200萬元人民幣,為各子公司碳排放埋單。
1

评分人数

哇,那些企業可以打著碳減排的名義,大行寡佔市場之實,龐大的壟斷利益啊,實在是高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