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比利时游记

本帖最后由 yeyeshengge 于 2010-9-12 14:04 编辑

三天的密集型会议,早出晚归,没有时间旅游,好在离开布鲁塞尔前还有一天空余。周五我让宾馆帮忙安排最后一天的旅游行程,定为周日上午布鲁塞尔城区游,下午布路日之行,一共50欧元。说好上午9:30旅游车来接人,晚上七点左右再送回来。前一晚开完大会,整理好随身要带的物品(干粮、水瓶、现金、伞、相机等),周日早上饱餐一顿早饭,就准备出发了。不过,接人的车9:50才姗姗来迟,原来是辆小面包车,负责把游人送到市内游的两层敞蓬大巴上。

这种大巴在18个景区设有站点,买票(18欧元)后24小时之内都有效,可以随上随下,每处爱逗留多久就多久,非常适合希望自由行动、机动安排的单人游和家庭游 。不过,我因为下午另有安排,在布鲁塞尔的每个景点也只能蜻蜓点水,无法下车。观光大巴有两层,大多数游客愿意坐顶层,因为上面是露天,视野广,照相效果好。不过也有缺点:风吹日晒不说,下雨就更有点麻烦了。上车后可以自行挑选车内提供的地图和车次时刻表,每位游客还发一副耳机,每个座位前方装有广播设备,插孔、语言选择和音量调节的旋钮等一应俱全。这是为各国游客服务,提供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的导游说明。

大巴开动,首先经过比利时国家银行、比利时漫画中心(外面还有一个著名动画人物、比利时记者丁丁的雕像)。远远地可以看见圣心大教堂金碧辉煌的绿色圆顶和镏金的圆柱。这座教堂于1905年开始建造,最初是为了纪念比利时独立75周年。它是公认的世界第四大教堂,也是世界上现有的最大的艺术装饰建筑。接着,我们经过市内著名的商业区——有个著名的六层楼大百货商店叫“城市二号购物中心”(City2 Shopping Mall),解说人说下雨天非常适合在里面逗留。但与许多国家的商业区不同,购物中心在小小的斜街上,门窗漆成深绿色,并不光彩夺目,倒象是二战时期的产物。欧洲国家,包括前几年去过的英国,好像都以保留古旧建筑为荣,并不是中国人想象的房子越新越好。

大巴离开市中心时,天上突然开始下雨。司机的助手跑到顶层来,摇动手柄,使用竹竿,拉上黄色油布的顶棚。这下子,照相受到影响了,不过广播中的解说词照旧进行,告诉我们比利时的历史: 1830年比利时独立建国;二战时期当时的国王对德国不战而降,和王室成员被软禁于王宫;目前比利时只有2%的人口从事农业,大部分从事工业和服务业;民众生活水平高,不但基础教育一直延续到18周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很多。

出了市中心,公路两边浓荫夹道,大树参天,估计不少在百岁以上,有的树叶一直垂到大巴二层的顶上。我们先开到比利时1958世博会的旧址,当年的建筑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两个:一是比利时人设计建造、代表原子解构的不锈钢雕塑(atomium),虽然天空还下着小雨,还是能清清楚楚看到亮晶晶的雕塑。另外就是“美国剧场”,现在还作为音乐厅使用,坐落在世博旧址的边缘。从世博旧址往回开,经过比利时国王的居住的宅邸,可惜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对着宫殿、铁栅栏和纪念碑从车上照了几张相。比利时国王当年建造的中国亭和日本亭,因为没下车也没看到。连著名的圣麦克尔大教堂也只能从窗户里照了张相片,教堂正面墙上精美的浮雕、哥特式的巍峨尖顶都只能是惊鸿一瞥了。

幸好一会儿雨止,太阳在云层背后若隐若现,于是顶棚又被打开。我们开过运河边的仓库地区,解说词说比利时是个人口和商品集散、流通的国家(“transit country”),是拉丁裔和日耳曼裔文化在欧洲的分界点。法国、荷兰、德国等地的商品多半从这里中转再外销 。此时大巴正经过布鲁塞尔的钻石商店、金融行业、精品店集中的地方,周围有不少“新艺术”(Art Noveau)风格的建筑,即用色调淡雅的砖块建造的、线条自然流畅的房屋。我们又从小街上穿过,解说词介绍说这里是著名的比利时建筑家荷塔(Victor Horta)的故居,现在已经是个博物馆。荷顿是把“新艺术” 风格介绍到比利时的大家,以后又设计建造了“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的建筑。不过,他一反“装饰艺术”建筑强调几何对称的习惯,别具匠心地用各种金属、玻璃材质装点房子的外部,在严整中凸现华丽热烈。再往前,就到了欧盟议会、欧盟部长会议(Council of Ministers)所在的大楼,与周围传统风格的建筑不同,这是玻璃钢筋的现代大楼,线条流畅纤细,和周边的古老建筑相映成趣。

最后到了为庆祝比利时独立50周年而建于1880年的“胜利门”博物馆区。“胜利门”类似于法国巴黎著名的凯旋门,也是一个拱门上方雕刻有象征胜利的战车。如今这里的大片绿地早被开辟成公园,因为是周末,居民扶老偕幼,牵着小狗、提着野餐来这里休闲的很不少。灿烂的阳光下,远方的喷泉熠熠生辉,树荫婆娑,的确是个好去处。最后一站是比利时王室的“大宫”(grand palace),实际上王室成员并不住在这里,而是开放为免费的博物馆,让游客欣赏:很遗憾,我得赶着去布路日,没法逗留。

两个小时的布鲁塞尔市内游,虽然走马看花,但多少得以了解比利时的历史文化掌故,欣赏到风格迥异的各色建筑。下次再来的话,大皇宫、胜利门之类的地方一定要多做停留,这次可惜时间不够。为日后留些念想也好,就算是缺憾美吧。

DSC01570.JPG (643.48 KB)

DSC01570.JPG

本帖最后由 yeyeshengge 于 2010-9-12 14:07 编辑

1# yeyeshengge

布路日是比利时北部通行荷兰语的福兰德斯(Flanders)地区的大城市之一,另一个大城市是甘特;比利时的南部则是通行法语的瓦罗尼亚(Wallonia)地区。中午从布鲁塞尔市出发,原本说开车一小时就能到布路日,不料因为高速公路上交通比较拥堵,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目的地。在迷迷糊糊的瞌睡间隙,瞥见窗外农田里的景象。小块小块的田亩,种的似乎是玉米。还有五六成群的奶牛,大多却不是美国常见的棕黑色,而是奶白色、奶黄色的,好像体格也更苗条些,也有少量的羊和马。到得布路日,大巴停在一个大公园的外头,导游出来迎接。后来才知道,这位导游一早已经陪着全天游的旅客在在甘特旅游了半天了,趁他们中午在布路日的小饭馆吃饭时,导游来迎接我们这些半日游的客人。我对比利时的导游最佩服的地方是他们无一不是粗通数国外文,导游时同样的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说几遍。比方我们这位导游就要用英文、西班牙文、法文解说,不用说,他也能说比利时通用的荷兰文。

导游先把我们领到 “爱之桥”(Bridge of Love)上,指给我们看远方树荫掩映中的圣母大教堂的尖顶,这是布路日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经常印在明信片上的。耳边忽然传来响亮尖锐的叫声,原来是几只白天鹅从桥下施施然游过。少顷,又有游艇经过,船上的游客兴高采烈地对我们招手。导游说,布路日通过运河与海连接,离海岸线只有18公里,离荷兰20公里。传说,如果在桥上扔一个硬币就会结婚,扔两个则会离婚,“因为离婚比结婚更贵,”导游一本正经地说。

在大家的哄笑声中,我们走近一小片树林。树林这边是红砖砌成的教堂似的建筑,那边则是红砖尖顶和白色围墙的一排平房,这就是欧洲的“贝瑰那吉” (Béguinage),即俗家的天主教女教徒“贝瑰那” (Beguines)居住修行的地方。甘特的“贝瑰那吉”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路日的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也很有风味。导游说,现在此地住了一些天主教的修女。虽然我们没见到任何袍服俨然的宗教人士,但树林里气氛幽静,红砖白墙衬在多云的天幕下,别有一番肃穆庄严的味道。

导游带着我们前去和吃饭的游客会合,我们一路又见到不少天鹅、野鸭、鸽子和不知名的水鸟,都是自顾自地觅食、游水、嬉闹,很有“得食阶除”、恬不惧人的态度。布路日的小街都用长三寸宽两寸的石条铺成,街道狭窄,两边的房屋很多都已经有年头了。有少量黑色出租车,不过因为街道狭窄、游客如云,速度开得很慢,倒是骑着自行车的游客更为自在。石头路上滴滴笃笃的清脆蹄声响起,带来的是棕色的高头大马。它们拉着可以坐三四个人的敞篷车,不紧不慢地载着游客在小街上四处转悠。每个车座的靠背后面必然装有一个柳条箱,里面放着饲料和装水的塑料桶。我们经过镇上的一个小广场,看到自来水的接水口还特地做成马头的形状,为车夫饮马提供方便。当然,走路也要小心,地上不仅有散落的饲料,偶尔还有马儿留下的“纪念品。”

等到了上午的游客后,我们首先一起出发去看圣母大教堂。导游说在里面不能讲话,但可以照相。天主教的教堂我还是第一次进,貌似比一般新教教会的建筑、装修都要富丽考究得多。 七彩玻璃的窗户、高大的祭坛和烛台、各种圣像和油画随处可见。这个教堂著名的展品一是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圣母怀抱圣婴的石雕,高约一米,和其他几个雕像一起,供在一个圣龛中。这是米开朗琪罗留在意大利之外的唯一一件真迹。另外就是木制的一个宣教台,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台阶,据说当年凡有传教的场合,都要鸣钟宣告四方,然后才由修士登台传教。这个木台漆成深棕色,木工和雕琢都很精细。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人手的摩挲,木台散发出安详温润的光泽。在靠近教堂进门处的墙上,还悬挂有一位当地比利时画家的油画,主题是东方的四位智者(magi)在耶稣诞生时前往朝贡献礼。画风深受卢本斯(Rubens)影响,纵然年代久远,色彩依旧绚丽,人物形象依旧丰满鲜活。

出了教堂,我们步行去坐小艇水上游。布路日号称“北方的威尼斯”,可以想见运河如织,小桥处处。开船的是位英国人,但娶的是本地姑娘,在此地生活不少年了。我看他的肤色经过风吹日晒,已经变成了粗砺的深红色,象煮熟的大虾一样。 马达一响,小船离开悬挂着缤纷的樱草花小盆的木码头,荡向河心。大树参差,树叶把河面遮挡得仿佛只剩中间一条窄窄的水路似的。两岸大多是砖砌的建筑,有些还是16、17世纪留下的古建筑。船长介绍说,这里的砖头什么颜色、形状、大小都有,落水管上的龙头、打在房子外部的十字形、星形的黑色铁钉不只是装饰用的,也有实际的结构方面的功能。那些门面宽敞的人家,两幅开间的,一般过去都是拥有马车的住户。

现在布路日的老城区还有部分私人宅第,不过很多都开辟为博物馆。而开发商也希望来分一杯羹,在这里购买旧宅,翻新建造公寓、旅馆等,企图赚游客的钱。船在运河中行驶,经过许多小桥,有的桥拱离水面只有一米左右,所以船长要我们“保持低调”(keep a low profile),以免碰头。出得桥洞,眼前豁然开朗,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婆娑的大树绿意可人,再加上远处巍峨的建筑、身边游弋的天鹅,真是世外桃源一般。特别有趣的是,小船经过一座桥,桥上有位老太太用法文大声跟我们的船长打招呼,还非常花哨地虚拟脱帽行礼。船长说,是他多年的邻居。

下了船我们去看布路日著名的钟楼,导游说里面共有46座大钟。钟楼建筑的右翼是音乐厅,左翼是商店和博物馆,不过现在钟楼也在整修,不能登楼参观,我们只能在外面照相,又去院子里转了一下。钟楼所在的广场也很精彩,四面都是高大的建筑,年代包括17、18、19世纪的不等,离此不远另有市政大厅,也有不少吸引游客的小店,出售蕾丝、巧克力、甜点和其他纪念品。路边的小餐车卖的是比利时著名的炸薯条,游客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蘸酱,也有卖“比利时华芙”(Belgian waffle)这种甜点的,比美国的华芙要厚实,一般一整块有21个方格。游客到此,纷纷解囊,坐在路边晒着太阳快乐地大嚼。

这个大广场就是我们在布路日的最后一个景点了,回车的路上,导游带我们去当地小店购买手工巧克力,这是比利时的特产。与国内的“购物旅游”不同,这位导游并没有强迫购买的意思。不过此地的巧克力的确比布鲁塞尔的便宜。我买了三小盒各种风味的巧克力球(Truffles),一共10欧元,另买了什锦手工巧克力糖 (praline)一小包,三块半欧元,包括白巧克力、黑巧克力块,上面还镶嵌有葡萄干、杏仁、榛子等,品尝了一下,的确不凡,巧克力味道极其浓郁香醇。

回布鲁塞尔的路上,大家插着耳机听介绍,原来布路日和甘特14、15世纪以毛纺织工业称霸欧洲。布路日虽然离海有段距离,可是起初大船还可以通过运河开到市中心的大仓库,所以这里一度是热闹的商品集散地。可惜好景不长,首先是淤泥堆积,运河无法再用作大船通道,之后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发展羊毛纺织业,以价格低廉胜出,布路日的经济遂告式微。后来,又由于王室的横征暴敛、残酷镇压,布路日和甘特变得死气沉沉,繁华不再。最近几十年来,布路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旅游业,经济渐渐复苏,不少古迹也开始修复。

布路日半日游以“少而精”见长,遗憾的还是时间太短。我想,要是有一天时间在这个小镇四处逛逛,那一定很惬意。那些举家骑车出游、野餐的游人,真让我艳羡不已。
2# yeyeshengge

在比利时四天, 住宿是早就安排好的宾馆,早餐宾馆包,中饭在开会的地方吃,到了晚上常常精疲力尽,吃得比较简单。总体来说,布鲁塞尔的食品价格大概是美国的中等城市的两倍,然而口味也远胜美国同样档次的食品。

我住的宾馆号称布鲁塞尔第一家被认可的五星级宾馆。只是坐落在一条小街上,大门前还搭着脚手架在整修,外表并不起眼,所以自诩为“布鲁塞尔尚未被发现的宝藏“。宾馆装修的细节还是很精细的,大厅和房间也设计得很华丽。大厅里是大理石地面,木桌上的大瓷瓶里插着盛开的鲜花。走廊里挂有英国国王乔治四世的画像,据说是为了纪念他在布鲁塞尔修建了布莱顿宫(Briton Pavilion),其中收藏有很多中国(清朝)人物肖像和古董——宾馆的附设餐厅就叫布莱顿饭馆。我住的单人房,除了大屏幕平面电视、保险柜、小冰箱、写字台以外,硬木地板光可鉴人,家具也比美国宾馆的秀气别致。浴室宽敞洁净,厕所另有一小间,用门和浴室隔开。大浴缸边上的金属毛巾架金光锃亮,而且每根金属杆都加热,保证毛巾的干爽温暖。和美国同类宾馆不同的是,床是两张小床(twins)拼在一起,而不是一张大床,也没有烧水煮咖啡的设施。我疑惑地想:欧洲人难道早晚都不喝咖啡或茶?

不过,这也许是宾馆促使客人到餐厅消费的生意经吧。宾馆的餐厅正对着一个小花园,里面撑着大阳伞,摆着十几张小方桌,天气好时,顾客都愿意在院子里用餐、喝酒。餐厅内部,墙上挂的就是布莱顿宫的中国人物画的复制品。每张餐桌上除了盐瓶、胡椒磨、盛着糖块的小碗和装有牛奶的小壶,还有一小杯鲜花。每天的早餐是自助餐,品种丰富,营养也好,而且包在房费中。饮料包括橙汁、牛奶、咖啡、茶;水果有切好的西瓜、哈密瓜、菠萝块、 橙子和柚子的圆片以及混合的水果小块;凉菜包括腌制的三文鱼片、番茄片;热菜包括炒鸡蛋、烧蘑菇、烤番茄、煎香肠;另有麦片、酸奶、新烤的四种小餐包和四种酥皮点心,适合英式、法式、德式、美式各种早餐习惯,可谓丰盛而周到。每天的这一餐,我吃得最为扎实满足。

开会时,每天中午吃三明治,但面包风味绝佳。新烤的餐包,外皮松脆,内里筋道,夹着三文鱼、金枪鱼、鸡蛋或鸡肉沙拉,或者牛肉、腌肉、蔬菜,味道着实不错。晚上多半吃沙拉,但营养口味都好。我的感觉是用料时鲜,比起美国菜,盐和油都放得少,可以说是反朴归真、化腐朽为神奇的烹调风格。对我而言,一个额外的乐趣是每天去宾馆拐角处的小食品店逛逛,买点水果、点心,还在这里学会使用了比利时人的面包切割机。一位友好的老人教我当地人操作的一套规矩:先把整个大面包放进机器,然后把切好的面包片放到木架上摆放整齐,最后才用店里的油纸专用袋装好。

与此相比,我们的会议晚餐就有点令人失望了。主持人选的是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的餐厅,在顶楼露天吃饭,正对着他们纪念十字军东征的著名大教堂的彩钟,风景倒是很好,可惜菜肴太一般了。我们中的素食者一律都吃素千层面(lasagna),不知味道如何。其余人则每人一盘 :两个浸泡在番茄调料酱中的大肉圆外加一份炸薯条,连蔬菜沙拉都没有,让我怀疑比利时人的饮食方式是否健康。当然,炸薯条是比利时的代表菜 (通常说的“法式炸薯条”,French fries,就是比利时人发明的,“法式”指的是切成细长条状的刀法),可是我吃着味道实在一般,肉圆也没什么出色之处。这一餐唯一的亮点是最后的巧克力蛋糕,每人一小三角,巧克力味道浓郁不说,而且口感很象布郎尼,不是美式蛋糕的那种松散。

说起来,我觉得比利时最好吃的还是烘焙食品。面包就不说了,这里的酥皮点心,包括杏味、苹果味、杏仁味、和巧克力味的各种羊角包,真是味道好极了!美国常见的所谓“丹麦甜点”(Danish)往往酥皮不脆,内容太甜,比利时的点心绝对没有这个问题。想到小时候看阿加莎克莉斯蒂的小说,其中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特别爱吃羊角包配牛奶咖啡,果然是有道理的。

布鲁塞尔是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区面积不大,名胜古迹也很集中,步行游览完全可行。比方我们开会的“学术宫”,就是比利时国家科学院、人文院集中的地方,附近就是比利时皇室的“大宫”和一个大公园。 另外,公共交通也很发达。布鲁塞尔除了公交车,还有6条轻轨线从市中心向外辐射,机场离市中心只有二十公里左右,可以先坐轻轨,再坐火车到达。火车除了机场专线,还有通往郊区和比利时其他大城市、乃至欧洲其他城市的火车。这次从伦敦来的人就说,火车速度很快,两个小时就到了。

公共交通虽然发达,但外来者也要学会看地图和列车时刻表,因为同一站台有不同的列车通过,很容易搞错。回程时,从宾馆到机场的路上,我就犯了个错误。我从轻轨换乘的不是机场专线,而是一辆通往北方安图瓦普(Antwerp)的火车。问了列车上的检票员之后,我再下车坐回去,耽误了半小时。幸好比利时机场规模不大,边防检查和安全检查都进行得很快,总算有惊无险。

顺便提一句,比利时人大多会几国语言,但不一定精通英文。可是人们普遍比较友好,愿意为游客提供方便。象我问路的时候,不论男女老少都很热情。
攒够了钱,我也去欧洲看看。
4# opossum

現在國內有什麼“十國遊”之類,不算貴。就是人比較累。
belgium's expense is so high... dun dare to eat or buy things there..!
--lasagna
--两个浸泡在番茄调料酱中的大肉圆外加一份炸薯条,
这两样都是意大利菜式啊。第2个就是sphaghetti with meatball。
Brugge可以在晚上, 遊客都散去的時候, 細細體味另一番小鎮的靜謐~~
'ALWAYS BE YOURSELF
UNLESS YOU CAN BE A UNICORN,
THEN ALWAYS BE A UNICORN'.
阴天啊,有阳光的时候,欧洲的小镇挺美的
人生是只能向前的单行道!
欧洲的小镇,向往呀!
好像吃的不错啊
呵呵比国的啤酒好,酒精度高,随便就high了、
巧克力呀巧克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