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分享] 《白话佛法》无所住心,修行修心

本帖最后由 紫莲alice 于 2025-4-24 14:51 编辑

(一)
很多夫妻在吵架的时候有一句口头禅:“我当他是死人一样。我做我的,理都不理他。”这句话不好听,实际上也是一个方法啊。就是说你不要去管他,不要对他寄予希望,你就不会得到失望了。如果你寄予希望,觉得你老公应该怎样怎样,你就会带来失望。什么叫应该啊?你认为他是我的孩子,我生养他多么不容易啊,他必须对我怎么样。其实当你晚年躺下来又能怎么样?等你死掉了又怎么样?他马上拿你的遗产呢。有你不多,没你不少。如果你学佛之后这么想:“我本身对你不抱任何希望,我活得很好。”他又能怎么样?他也怎么样不起来。母亲对孩子越好,孩子的要求越多。这就叫宠。如果你把他扔在边上不管,他就自己做自己的事了。人就是这样的。不要对人家寄予太高的希望。师父对你们徒弟也是这样的,不对你们寄予太多的希望。你们每个人愿意做功德就做,你们不做功德,师父不求你。功德是抢着做的。  


(二)
师父给观世音菩萨许过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菩萨,献给众生,救度全世界的有缘人。师父开始走自己的路,所以观世音菩萨很关心师父。新南威尔士州佛教协会会长明天来看师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师父名正言顺地救度全世界佛教的有缘众生,把这么好的法门传到印度、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要记住,用心灵和人沟通那才是真正的沟通,用语言沟通只是身体上的沟通。

很多人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被人骂了就很生气,就是因为有“我”,有自尊心存在。师父告诉你们,凡是有自尊心在的人,他一定有自卑感。他的自尊心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他觉得自己很自卑,他不如人家。越是有自尊心的人自卑感越强,而自卑感越强的人越是有自尊心。如果证悟到“无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我,连我自己都没了,也不存在自尊心和自卑感,有什么不能忍的?连忍都不要忍了。所以 无所谓就是“无所住心”。我的心没有地方放了,我没有恨人的心,我没有愚痴的心,我没有欲望之心,我什么心都没有了--这就是菩萨境界。然而人的毛病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三)
“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没有什么得到得不到的。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就是“无智亦无得”, 师父给你们讲到《心经》了。“无生”就是没有生出我,也就是无我。师父讲给你们听:忍辱的果位很高,相当于八地菩萨。一个能够很有忍耐的人,不发脾气,永远笑嘻嘻的,这就是境界很高的人。一个人要忍耐,要有心理调节剂。我们人的毛病就是忍不住,忍不住才会出洋相。要克制啊!年龄大不一定忍得住,年龄轻也不一定忍得住,它要有一定的心境,就是说要能够克制、要忍。是师父更要学会忍,师父比你们还要学会忍耐,要“无生法忍”。你们徒弟对师父不好,做错事情了,师父虽然忍耐,但师父也有义务要规劝你们。忍耐了之后你们还不改,对不起,师父就无生法忍。你们再打电话给师父,再跟师父讲,师父不理了,因为师父放下了。一个人的毛病不能经常来。发脾气、不懂事情、不学会忍辱精进,师父的有些徒弟不懂得应该怎么样做人,结果惹事了,把师父惹得担心,过一会儿又说对不起。这种徒弟已经太没智慧了。他不能学会忍耐,他就没有菩萨的境界。


(四)
要修到无生法忍,人其实就是无所住。就是说什么都无所谓了,到哪里都一样。和尚就叫挂单,走到哪里所有的庙都会接待他。和尚、尼姑把家都放下了,走到哪里都可以住,实际上就是无所住--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居住。想想每个人一生搬过多少次家。今天你住在这里,说不定过几天就搬走了。你们今天住在这个人间,很快你们死掉了,你们又搬到另外一个道上去住了。犹如一个电视荧光屏,我们现在住的是第7频道,我们死掉后去了好地方就是第9频道或者第10频道,去不好的地方就是第2频道。都是在这个荧光屏里,逃不出六道轮回啊。要跳出这个电视机谈何容易。想想一个人搬过多少次家,很多人结过多少次婚,很多人生过多少次孩子……过了,没了。还去执著干嘛呢?过了就算了,好好修心吧。珍惜这个时代,好好地多救人。今天能混,大家就混混。实际上人间讲的这个“混”字虽然不好听,在佛法界讲起来就是“随缘吧”。你就是这个缘,你还要怎么样啊?师父说个笑话:有一位农村老人到城里后第一次见到电梯。他看见一个小房间门开了,一位老太太走了进去,过一会儿这个小房间的门又开了,出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这个老人就很后悔,心想早知道这样我应该把我农村的老伴带到这个小房子里走一走。这就是人的无知造成自己的痛苦。当一个人无知、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才会痛苦,懂了就不痛苦了。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跟着师父学修佛法之后,他觉得想开了就不痛苦了?因为他明白道理了。过去他不懂,他才痛苦。“为什么他欺负我呀?为什么我对他好,他却对我不好?”他没有想到他前世害人家很惨啊。你们听到广播里一位听众说一个灵性附在他身上不走就是因为前世的冤结。灵性不愿意走,要在他身上把他弄死。所以报应是居无定所,即没有固定的场所居住。


摘自《白话佛法》第三册35.无所住心,修行修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