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国民党老兵两次拒去台湾生活 现在上海住废弃厂房

原标题:范振:抗战老兵上海郊区“深藏功与名”

人民网上海8月14日电 在关爱抗战老兵网志愿者的陪同下,人民网上海频道记者在上海嘉定区江桥镇的农舍中找到了抗战老兵中的一位。范振,又称范正吾,湖南邵阳人,曾参加抗日战争,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军人。

范老没有退休工资、没有医保,仅有黄埔同学会的补助和高龄补贴,经济十分拮据。两年前,范老因为身体原因,被女儿从湖南老家接来上海照顾。如今,范老和女儿住在江桥一幢废弃的厂房里。绕过门口的池塘和藤蔓,是一条漆黑狭窄、仅容一人通行的小道。穿过小道,眼前是一幢土坯房,旁边的厂房经历了两次火灾,房屋一角已经塌陷,泥墙砖瓦散落在地,无人打理。

记者到达时正值中午。范老的女儿正在帮范老换洗被褥。范老和他的女儿得知志愿者来了,颇为兴奋。范老四月下旬住过院,身体还很虚弱。和我们聊了不了几句,便觉得乏了。

抗战岁月父子皆有功于国

1936年,17岁的范振在国家危亡之际,高中未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范振辗转江浙沪一带,参加了淞沪、鄂西、石牌会战等多次大战,无数小战。

范老出生于邵阳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范老的父亲,曾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员,在掩护朱德去井冈山时英勇就义。1968年朱德曾派人来湖南寻找范老父亲的家属,但由于是特殊时期,范老及其家人的身份被隐瞒。

1937年淞沪会战,范老跟随着28军62师从湘西驰援上海。淞沪战役之后,部队由钱塘江北渡,进入平湖嘉地区。在江浙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

1939年范老离开部队,报考了黄埔军校二分校(即武冈分校)第十七期。毕业后,范正被分配至六战区185师,并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当时,范正是进攻宜昌殷家坪杉木尖敢死队中的一员,战斗异常惨烈,随同作战的连队战士仅存二十余人。

据范老回忆,当时他被几个敌人围困在在山间,他想这“杀死一个扯平,杀死两个还赚”和敌人拼刺刀,杀死三名日本士兵后侥幸活了下来。至今,其右手臂上还能看见当时拼刺刀时留下的伤痕。因为作战英勇,范老受到蒋介石的亲自嘉奖,并且三次同蒋介石进餐。

1942年,范正回到二分校,担任黄埔第十九期的新学员队长直至抗战胜利。

战后生活曾两次拒绝去台湾生活

1949年解放前夕,早已退伍的范老在桂林担任铁路局湘桂地区段长。国民党希望范老能随他们一同退守台湾。然而范老念及家中老父,遂将原本就已上飞机的妻儿拉了下来,回湖南老家侍奉长辈。

新中国成立后,范老被认定为反革命并实行劳改。一晃就是30多年。直到1983年才被平反。在这三十多年里,范老吃了许多苦,连带家人也饱受歧视,妻子也因生活困苦早早离世。改革开放后,范老曾在老家遇见了当年黄埔十九期的学生。学生希望能带他去台湾生活,但范老还是故土难离。

现如今,范老卧病在床,下床对于他来说已经变得很困难了。年老的他口齿不清,精力也极为有限。但平静的生活偶尔也会起波澜。范老曾经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拿到抗日胜利纪念章。为此,支援者们特地为他带来了民间自制的抗日胜利纪念章。老人拿到后视如珍宝。每当志愿者们来看望的时候,老人都会戴起这枚纪念章。

无论曾经经历了什么,范老始终坚持认为,当初为国而战是正确选择。老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re_520c7488145f9.jp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