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ying 于 2009-8-27 18:57 编辑
俺是湖南常德人哈,说前家乡美食就想起这几样
1、常德米粉(不说地球人,湖南人应该都知道地)

常德米粉是全省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常德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粉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烧、红油、三鲜、炸酱、菌油、酸辣、卤汁、酱汁、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10多种。回族油码更为丰富,主要有牛肉丝、牛杂、羊肉片、卤蛋、羊肚片、鸡丝、鸭条、卤汁、三鲜、炖牛肉、牛排、牛筋、红烧牛肉等10多种。米粉汤好装碗后,调以各种佐料,再盖上油码,餐食时,味美可口,独具风味。历史上常德以三种牛肉油码最为有名:一是大西门百年老店——回族黄宪记粉馆的小坨牛肉粉;一是东门回族黄珍记的清炖牛肉粉;一是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红烧牛肉粉,其中尤以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更为著名。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选用上等半瘦半肥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人公丁、母丁、山奈、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这样烧者出来的牛肉油码,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与米粉一起食用,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2、酱板鸭(在外面也经常吃,但还是觉得咱们常德的最有味)

 
整个城区无处不在美食:酱板牛肉,酱板鸭掌。酱板鸭舌,好吃好吃·······其实最开始做酱板鸭的是金丹,也就是一开始在中药厂旁边的一家小店子,当年生意真是好得难以形容,现在人家可是修了一栋楼了,还开了N个分店。然后童胖子呢,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牌子,也有很多连锁店。但是本地的常德人都普遍认为金丹的要比童胖子的好吃,但是金丹的发挥不是很稳定,有时候味道一般,童胖子就一直是一个味道,不是特别好,也差不到哪里去。童胖子在外地的名气还是要大得多。
如果不是送人或者是带到外地,推荐买散装的吃,味道比真空包装的要好得多哦~~~~~~~~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期7天,也就是说一周内必须得解决掉它,当然有条件放冰箱冷藏的话,可以放1个月也没有问题
3、桃花源擂茶(擂茶应该是源于客家,但这里只说常德地啊)



喝擂茶,是桃花源独有的风俗。用生姜、生米、生茶叶擂制而成,所以擂茶又名“三生汤”。做押茶的时候,先将上述3种原料(米必须用水泡胀)放在擂钵中用木棒擂制成桨,称“擂茶脚子”。这木棒非山楂木不可。用山楂木擂捣,可以在擂茶中留下一股淡淡的持久的香味,也可使“脚子”日久不腐。
冲擂茶、喝擂茶也有许多讲究。入席之后,总在每个人面前放上一只小碗,碗中放上一团“脚子”。“脚子”以半调羹为宜。“脚子”调入碗中后,再用煨壶冲下一碗老开水。壶要提得高,水要冲得快,让水在碗里冲成漩窝,使“脚子”在洲转的水中自然冲匀。壶停水住,随着碗里冒出的氤氲热气,飘散出一股股特有的香气。擂茶必须趁热而喝,最好是开水刚刚冲下,热气来不及散开的时候喝上一口这时顿觉心胸开郎,肝脾舒适,肚里留下一股消散不尽的香气。然后再细品慢咽,辣辣的,咸咸的,涩涩的,渐渐尝出其中的滋味。等到一碗擂茶落肚,您已是筋骨舒适,神情悠然了。
读书时有一年暑假,跟着同学回了她家,同学是桃源人,就是有着《桃花源记》里面的桃花源的桃源(绕晕了。。。)。夜色来临时,到处都是一边喝着擂茶一边吃着小吃,然后一边乖凉的人们。那里的习惯是喝擂茶的时候配点心,满满当当地摆满一桌,光看着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后来在常德市区,我在柳叶湖还有小圆盘附近看到过,确实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