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国内独生子女 断不了奶

假装是你唯一儿子 8岁男孩写给妈妈的信令人心碎(组图)
文章来源: 新闻晨报 于 2018-08-21 21:55: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6539 次)
最近,一封沈阳8岁男孩写给妈妈的信,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热转。孩子稚嫩的话语,委屈的心声,令不少家长心酸……

妈妈,单独陪我玩会儿

妈妈,自从有了弟弟

四年来你从来没有单独陪我玩一会儿

我常常想

是你不爱我了吗?

可我看到你的辛苦与忙碌

你上班很累

回来还要给我们洗澡、讲故事

周末带我们补课

节日带我们旅游

过年给我们做好吃的

过生日给我们订蛋糕

小弟弟不听话你要哄

我不好好学习你要骂

我怎么看你都是一个好妈妈

可是,妈妈

我就想你能单独陪我玩一会儿

假装没有弟弟

假装我是你唯一的儿子

让我回味下没有小弟弟的时光
“放假了,孩子考得不错,就问孩子假期想去哪里玩。不过没想到,孩子写了这么一封信给我。”陈女士说:“当时我差点哭了。孩子这是心里委屈啊!肯定是我们平时对弟弟过于关注,忽视了锦麟的感受。”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假装是你唯一儿子 8岁男孩写给妈妈的信令人心碎(组图)
假装是你唯一儿子 8岁男孩写给妈妈的信令人心碎(组图)
文章来源: 新闻晨报 于 2018-08-21 21:55: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6539 次)
最近,一封沈阳8岁男孩写给妈妈的信,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热转。孩子稚嫩的话语,委屈的心声,令不少家长心酸……

妈妈,单独陪我玩会儿

妈妈,自从有了弟弟

四年来你从来没有单独陪我玩一会儿

我常常想

是你不爱我了吗?

可我看到你的辛苦与忙碌

你上班很累

回来还要给我们洗澡、讲故事

周末带我们补课

节日带我们旅游

过年给我们做好吃的

过生日给我们订蛋糕

小弟弟不听话你要哄

我不好好学习你要骂

我怎么看你都是一个好妈妈

可是,妈妈

我就想你能单独陪我玩一会儿

假装没有弟弟

假装我是你唯一的儿子

让我回味下没有小弟弟的时光





这封信的作者,是沈阳8岁男孩杨锦麟,就读于沈阳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小学二年一班。





“放假了,孩子考得不错,就问孩子假期想去哪里玩。不过没想到,孩子写了这么一封信给我。”陈女士说:“当时我差点哭了。孩子这是心里委屈啊!肯定是我们平时对弟弟过于关注,忽视了锦麟的感受。”





锦麟妈妈 陈萍女士


陈女士又想起锦麟还曾写过一首《我有一个可怕的念头》。

可怕的念头





我曾想杀死弟弟

他动不动就哭泣

还总抢我的吃喝与玩具

我只想得到妈妈单独的宠溺

奇怪的是

妈妈总说我不让着他

我三岁的时候也会发脾气

更奇怪的是

别人一说我弟弟坏话

我就开始不乐意

谁敢欺负他

我们两兄弟一定会

“为战而生,至死方休”打回去

谁要不怕那就来吧

搂着锦麟,陈女士决定:每周就算再忙,也一定要抽出点时间,单独陪大儿子玩会儿。






说起来,这一切其实源自锦麟四岁那年,妈妈给锦麟生了一个弟弟。

锦麟妈妈在采访中介绍,生弟弟之前,她将邻居家迷路的一条小狗接回家养了一天,小锦麟非常喜欢。后来当锦麟发现妈妈怀孕后,陈女士还特意问他:“要小弟弟还是要小狗?”锦麟当时犹豫了好一会,最终还是决定——“要小弟弟”。

陈女士说,后来锦麟还全程参与了二胎怀孕的胎教、产检、生产的过程。

“为了等着看小弟弟第一眼,锦麟在医院的走廊里站了半天”,陈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觉得很温馨,“看见锦麟小心翼翼地摸着弟弟的小脸,真的很幸福”。

而如今,八岁的小锦麟在校那么努力那么优秀,最大的心愿竟仅仅是想让妈妈单独陪他玩一会儿。好在陈女士发现孩子心理变化尚早,也意识到真的应该多花时间陪陪小锦麟。正如陈女士所说,平时注意力过多放在老二身上,可能就忽视了老大的感受。

其实,在二胎家庭中,家长都知道:老二更需要被照顾,但大家却总是忽视,老大更需要被关爱。

“老大”在大部分二胎家庭的生活中,都被家长不自觉地想象成半个大人的角色。他们要与家长一同照顾老二的饮食起居、忍让老二的任性小脾气…还有部分二胎家庭中,每天“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不许和妹妹抢!”“你是哥哥,就不能让着点弟弟吗?”。。。这些都充斥着老大的耳膜。但家长们却忘记了老大本应得到的那几句“你真棒!”“真乖!”“表现真好!”

于是,同样还是个孩子的老大,总是被迫成熟懂事、被迫耐心忍让、被迫“长大”。是那些二胎家庭中家长们不正确的言辞和行为让他们渐渐觉得:我与老二不能一同分享的,是不是除了最爱的玩具,还有爸爸妈妈的爱?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8/21/socialnews-162222.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