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闻人生] 香港还是中国的下蛋金鹅吗?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410/0037925.shtml


2014年10月08日
David Eldon

再一次地,媒体专家又来大谈特谈香港问题了。上周六,英国的《泰晤士报》(Times)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准备杀死金鹅》的评论文章,其中提到,为了防止民主运动波及内地,中国会毫不犹豫地镇压香港的抗议活动。

文章作者认为,香港一直是只能让中国受益的下蛋金鹅,但由于中国自身现在已经变得足够富强,它已经不再需要香港。

我会恭敬地建议这位作者,好好考察一下中国经济当前的状态。尽管在中国内地有一些个人展示出惊人的财富,但中国经济眼下非但并未处于最佳状态,反而是如履薄冰。随着中国试图实施一种更有中国特色的治理风格和反腐理念(西方眼中的中国特色),中国不仅需要担心内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香港一些举行抗议的学生),还要应对发展问题。

我通常认为,比之中国的经济,我更关注中国潜在的社会动荡。不过,毫无疑问,目前经济在整个局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且,顺便提一句,我实在看不出香港哪点像是能为中国下金蛋的鹅。香港到底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呢?通过特殊经济伙伴关系协定(Special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香港无疑获得了特殊待遇:香港一直身处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阵线;香港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内地进行投资并且享受到了先发者的红利;香港一直受益于内地公司的对内投资;而且蜂拥而来的内地游客也促进了香港某些产业的持续繁荣。

那么香港又为中国提供了那些同等宝贵的回报呢?

就说旅游业吧,香港倒是出现了一些对内地游客的抵制言行。据香港本地居民称,这是因为内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这挺有意思,如果你在40年前来到香港,就能看到这里到处都有提醒大家不要随处吐痰的标牌。你肯定得小心走路,以防有人把唾沫吐到你的鞋子上。香港确实已今非昔比,但就像所有的宗教皈依一样——他们看上去比所有其他人都要虔诚,很淡定地忘掉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不过,这都是“下蛋金鹅”的题外话。有许多人都表达出了一种观点,希望这些学生抗议活动(活动得到了学生老师的组织和协助)会直接导致中国被迫介入,进而在香港引发一些彻底性改变。

显然,我无法知道当眼前的这一幕接近尾声时,接下来还会发生些什么。不过,要是中国政府真会屈服于这种威胁,我一定会惊讶万分。他们怎么可能会作出让步!那会给未来各种各样的政治诉求打开大门。然而,如果目前的抗议活动继续下去,我也不认为他们会无动于衷。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会谨慎行事,不管媒体和示威者会怎样加以描述。

我之前就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但要获知我这种想法背后的原因,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1898年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让英国获得了九龙以及新界为期99年的租约。中国一直将此形容为一项“不平等”或“不公平”的条约。在这99年的时间里,中国曾有数次机会出兵香港,将它收回。届时全世界最多会为此惊恐上六个月的时间,然后就会忘记这件事。可中国没有选择这样做,如今他们与英国另有协定,就算这看起来有点怪,但我想他们还是会遵守下去的。

啊,你会说,可是中国没有遵守协议啊,此次所有冲突的根源不就是为了让香港人普选自己的行政长官嘛。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藏在香港《基本法》的第四十五条里,其中似乎是这样说的:中国政府可以保留指定供公众普选的行政长官候选人的权力。现在,很明显,如果你是在预先经过审核的候选人中选举行政长官,那么它就算不上普选——不过,如果《基本法》授予中国政府挑选候选人的权力,那么很大程度上错就不在香港政府,而是当初认可了这条规定的法律起草者。

其次,中国一直希望台湾能够回归祖国。虽然我个人认为那希望不大,但如果中国违背了自己跟英国签署的协议,那就真是让回归无望这件事彻底盖棺定论了。

正如本人曾提过的,香港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自卑情结,而我们很多人则一直试图确保香港不会沦为又一座“中国的城市”。不过,随着经济萧条的情绪开始弥漫,香港过去那种萦绕不去的绝望现在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而香港也慢慢变得边缘化。

在不久将来的某个时候,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如果这种事情继续下去,他们会失去自己的未来。当然,他们也许有兴趣考察一下津巴布韦、乌克兰、埃及以及很多其他地方的“民主”——那里的抗议活动到最后都化为了一场徒劳。

至于把香港说成是下蛋金鹅……跛脚鸭可能还更形象些!



图:阻塞交通的示威者
1

评分人数

    • 黑猫一只: 英格兰是不是忘记苏格兰那点事儿了金钱 + 11
David Eldon先生昨天有一篇新的关于香港的文章,也发在福布斯,但是尚未有翻译。其中开头就写道: enough is enough , 即“够了,要适可而止”

英文文章链接: http://www.forbes.com/sites/davi ... -and-the-long-term/
难得糊涂,沉默是金
楼上说的是,这些学生成为香港的灾难,但是偏偏他们还是香港的未来(至少一部分)。香港被少数人绑架拐上歧途。
难得糊涂,沉默是金
本帖最后由 阅读读 于 2014-10-14 20:09 编辑

我还特别注意了文章这一段话,其中微言大义:

“就说旅游业吧,香港倒是出现了一些对内地游客的抵制言行。据香港本地居民称,这是因为内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这挺有意思,如果你在40年前来到香港,就能看到这里到处都有提醒大家不要随处吐痰的标牌。你肯定得小心走路,以防有人把唾沫吐到你的鞋子上。 香港确实已今非昔比,但就像所有的宗教皈依一样——他们看上去比所有其他人都要虔诚,很淡定地忘掉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看到作者特别提及40年,就计算了一下, 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叶。考虑到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可以看到香港走向高度繁荣的过程,或者说开始注意卫生的起点,正是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开放同步,对应了作者上文的香港抢占先机,从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大为受益的论点。

大陆现在也开始注意卫生,大概30年后,会大有不同了。

香港确实已今非昔比,但就像所有的宗教皈依一样——他们看上去比所有其他人都要虔诚,很淡定地忘掉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为这一句话叫绝,典型英伦人的淡定讽刺。自以为高大上的“皿煮”斗士们和港灿的面皮都要被剥掉了,露出其内在的丑陋与浅薄:一旦富起来,就立刻抖得不像样了,既格外哈西方,又格外鄙视尚不富裕的同胞。比之西方更西方,比之西方民众对大陆的偏见要更加偏激。
难得糊涂,沉默是金
回复 16# 目送拂晓

不对大陆交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