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七百四十六章 大进军:华南大风暴(完)
  广西桂林,白崇禧很焦虑,非常焦虑,共产黨在广西的地下活动局限于桂西北、左右江一带的山区,是当年百色起义时的遗留问题,他们曾经组织过多次的围剿,但始终无法根除。
  抗战开始之后,果共合作,当地的游击队主动要求改编,他趁机将近3000人的队伍编入桂军,送到淞沪战场当了炮灰,这也是他极为得意的一件事,但是怎么也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年,共产黨就在广西的境内扎下了根,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1940年,白崇禧只是李宗仁这位桂系大佬、第一名将下面的一个影子,虽有个"小诸葛"之称,说得也是参谋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带兵,在桂系中的影响力,可能还不如黄绍竑这个过气大佬。
  他的这个桂林行营主任,能管到的名义上包括第4战区,人家是不是真得听话,只有天知道,因为现在不一样了,失去了抗战这个大义,各个地方实力派的小九九不可避免地浮上来,包括他自己。
  如今的桂林行营,也不过就是个后方编练处罢了,老蒋对他的期望,仅只于此。
  但是他悲哀地发现,这个编练处的活儿,也并不好干,因为共产黨在全省掀起反抗强行征兵拉壮丁的暴动,从滇桂边境一直延伸到左右江,就连南宁这个桂南重镇,都已经岌岌可危了。
  原来人家一直引而不发,并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没有想法而已,他们建设了二十年的"新广西","反共模范省"不过是个笑话,一戳就破的纸飞机。
  桂军主力北上抗日之后,留下来的保安团就是起到的补充团的性质,一旦前线有失,便可以快捷地将这个预备役部补充进去,比如淞沪抗战时有过重大损失的第7军,前前后后补充了四、五次近三万多人,桂军子弟在抗战前期的惨烈战斗中表现英勇,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今好不容易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再去强征家乡子弟打内战,是很没有道理的,所以才会那么难,难也就罢了,你征不到就抢人,抢不到就绑人,岂不是更加火上浇油?
  人家共产黨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广大贫苦农民中赢得了支持,也打破了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保甲制度",这种制度曾经给我党的地下工作带来很大麻烦,乡镇互保、村庄连坐的残酷手段,极大地阻碍了地下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可能性,如今只能眼征征地看着共产黨的游击队在农村到处点火,他们的战斗力更是让白崇禧心惊,广西的保安团是以正规军补充团的标准建立的,其中还有很多都是伤愈老兵,战斗力并不算低,但是很明显,人家更高。
  "健生,怎么办,你要拿个主意才好。"
  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在他回到桂林之前就发电报求过援,现在他人是回来了,可没有带来哪怕一个团的兵力,这要怎么搞?
  "前线的兵力本就不足,若是为了广西之事往回调,蒋委员长肯定不会答应,还得我们自己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
  黄旭初不解,白崇禧接下来的做法出乎他的意料,一方面大力扩编新军,一方面派人与共产黨的游击队接触,希望与他们谈判,结束双方的冲突。
  对此滇桂边游击队的领导人滕静夫、赵世同根本不予理睬,对于他们破坏和谈,挑起内战的指责更是大加反驳,指出正是由于桂系不顾民力,征召农民入伍的行为才导致了这一恶果,他们才是真正破坏和谈,妄图挑起内战的罪魁祸首。
  嘴仗有用,要法律干嘛,双方各干各的,都没有停下动作,我党游击队通过滇越边境和海岸线把大批武器、弹药送上岸,帮助他们建立起正规的部队,又通过派遣军事干部,进一步充实了部队建设,到春节前,更是正式确立了建立华南解放军,把他们改编为一纵三师的决定。
  这个好消息,在游击队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打败桂系军阀,解放广西全省"的口号不径而走,游击队应该说是第三师发展得很快,人员迅速扩大,他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期,抓紧时间练兵熟悉武器,准备迎接更大的战斗。
  广西夹在滇、粤两省之间,发生什么事都瞒不过邻居的眼睛,特别是逃出昆明,回到滇南老家的龙云。
  "云南事变"震惊全国,引起了各地方实力派的联合声讨,蒋某人也不得不暂时停止讨伐的动作,但是设在昆明的后方编练处却加快了步伐,利用从缅甸上岸、又通过滇缅公路运进来的美援武器装备新军,一步步地扩大实力。
  滇军系统的第一集团军取道广西回师,经过一番波折已经全数到达滇南,集结在龙云的麾下,进一步壮大了他的实力。
  只不过,滇军中也并非是铁板一块,蒋某人用上了最为擅长的分化瓦解之策,与共产黨的代表争取这支部队,至少也要让他们分裂,不至于全都站到对立面上去。
  "听说他们找了孙志舟(孙渡),鲁子泉(鲁道源),一个许为第80集团军司令兼滇桂边区剿匪总指挥,一个许为第58军军长,大洋三十万块,手笔不小啊。"
  听到表弟的话,龙云不屑地一撇嘴:"你呢?"
  "云南省政府主席。"
  卢汉老老实实地回答,龙云笑了起来:"蒋某人还是这么小家子气啊。"
  他说这话是有所指的,共产黨的代表给卢汉开出的价码是华南解放军副司令员,要知道,最早投共的傅作义、邓宝珊、于学忠也没混上这么高的职务呢。
  同时,云南部队将改编为二纵和三纵两个纵队,分别以58军和第60军为骨干,这就很有诚意了,因为共产黨的改编不光是个名称问题,而且会为他们进行整体换装,当然了,部队也要进行相应的改编,同样写在明面上。
  龙云这个老长官并没有直接表态,他想再看一看,手下的这些军官,究竟都是什么样的心思。
  3月8日这个最后通碟日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紧张局势,也在各部队指挥官的心里投下了重重的一枚砝码,因为什么钱财、官职,都不如结果来得现实,他们的军阀思想越重,就越看重双方的实力对比。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进军:突击广州市
  叶正鸿把儿子送到海军,自己回到了局里,南海海事局海口救助基地主任何世维召集所有人,向他们传达了省委的最新指示。
  "接到上级指示,我们要马上出发,主要进行远程救助工作,不参与具体战斗,但是靠近战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你们每个人都将配发防弹衣和必要的自卫武器,这些日子你们进行的军事训练,就是为了这一天,别的我不多说,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是军人。"
  他顿了一下,添上一句:"机灵点,活着回来。"
  海口救助基地有救助船和搜救直升机,还有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甚至包括了专业的医护队伍,虽然他们并没有学过战场急救,但是已经在军医的指导下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训练,当时他们就有一种预感,没准有一天就能用得上,现在这一天果然到来了。
  即使有了心理准备,各人的心情还是不一样的,为此局里专门与每个人都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叶正鸿走进主任办公室,何世维点点头让他坐下。
  "老叶,局里决定,这次你就不用去了,留下来训练新人吧,咱们也需要培养人材。"
  叶正鸿一愣:"为什么?"
  何世维点点桌面:"你们家就一个儿子吧,他去了海军对吧,上级有规定,凡是家里有人战斗在第一线的,无论是父子还是兄弟,都要留下一个,这是为你们好。"
  叶正鸿低头想一想:"就是因为叶辰在第一线,我才要求参加行动,万一他出什么事,我相信自己的技术一定能帮上忙,别人我信不过。"
  何世维看着他,对方的眼神很坚定,他无语地拍拍对方的肩膀,什么话也没说。
  叶正鸿是局里的资深师傅,手上的活儿稳,领导能力强,他也很舍不得,既然是人家自己的要求,拒绝了更不好,上级的要求是要求,主要还是看个人意愿。
  海南参与解放战争的人数不会多,主力是警二师改编的华南一纵一师,全师一万二千人,技术装备731台,由武警海南总队整编而来,基本上是按照合成师的模板打造的,由原武警司令员梁其武担任师长,他们的师属火炮是与华中解放军一样的量产型122卡车炮,区别在于增加了数字化指挥系统,在反应和准确性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为了运送这么多人和装备,海南运输集团海峡股份公司所辖的全部船只都用上了,特别是能一次性装载人与装备的滚装船。
  孙守诚站在舰桥上,手里稳稳地把着舵,由他担任船长的"椰香公主"号客货两用船也参与了行动,船上挤满了人,他的船一次就能装上一个合成营的人和部分装备,客房数不足没关系,甲板、走廊上都能挤下人,一千人轻轻松松,1500-2000人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反正整个旅程时间很短,根本不需要过夜那么久。
  "距离多少?"
  "150公里。"
  "放出无人机。"
  "无人机已升空。"
  特战大队大队长韩子烈、教导员尤加在舰桥里临时建立起了指挥部,利用船上的海事雷达和自己人加装的碟形天线,在距离广州还有150公里的海面上,放飞了第一架无人机,一刻钟左右,无人机传回画面,反馈在计算机屏幕上。
  天色渐渐暗下来,距离3月8日凌晨还有6个小时,以他们的船速,刚好能在这个时间点到达攻击地,时间有点紧,不过尚能克服。
  "地面通讯信号加入,已转接。"
  从香港等地进入广州的地下党拥有敌人无法侦知的先进通讯手段,利用无人机做中继,完成实时语音传输,这些同志以工人、商人、公司职员等身份为掩护,甚至不乏打入敌人指挥部的特殊人士,他们并不知道天上有一只眼睛,但是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为无人机指引目标。
  一个小小的通讯器兼具定位功能,很快一个个的重要目标就出现在屏幕上。
  "广州卫戍司令部已标定。"
  "第4战区长官部再核实一遍。"
  "第12集团军司令部标定。"
  "广东省政府标定。"
  "广州市政府标定。"
  "广州警察局标定。"
  "宪兵团团部找到了。"
  ......
  在船队行驶的过程中,目标被反复确认,以避免出现什么错误,有的甚至会进行交叉比对,这是战争,而且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进行的战争,无论多么谨慎都是有必要的。
  原武警总队特勤中队改编为华南解放军第一纵队特战大队,名称换了,部队也扩编了,全大队从连的编制发展到了营编制,800多号人济济一堂,成为全军的先锋。
  纵队领导给他们的任务很简单,拿下第4战区长官部这个最重要的目标。
  目标地点确认之后,教导员尤加又把目标人物的照片打印出来,一一分发下去。
  "重要人物一共有五个,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副司令长官余汉谋、广东省党部主任李汉魂、广东省政府主席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后面三个是兄弟部队的,我们的是前两个,如果余不在长官部,也不归我们管。"
  他拿起一张戎装的半身照:"记住这个人,最好活捉。"
  陈锐只看了一眼就收回视线,他现在也不只是一名单纯的狙击手,而是带着一个战斗小组,以他和吕新民为中心,要承担的任务更多。
  他的记性很好,只一眼就将照片上的人印在了脑海里。
  3月7日晚上10点,凌晨即将到来前的2小时,凌水、乐东等机场灯火通明,一架架战机停在跑道上,它们既不是海航的主力战机歼11BH,也不是更先进的双座型歼16,甚至不是轰6、歼轰7这类的轰炸机,而是有着奇特外形的量产型强一轻型攻击机。
  高云翔和他的搭档武荣浩对此毫不在乎,出击的飞行员中有一大半都还没有毕业,他们既是教官也是带队的指挥员,谁让组织上不给飞先进机型呢。
  "听说,飞研院的专家们在搞反向测绘,不知道是歼7还是歼6。"
  武荣浩一边检查机载武器,一边随意地闲聊。
  "反正不是歼11也不是歼16,都一样,我觉着,明年能把强五弄出来就不错了,这强一吧也就能欺负欺负没有制空权的国党。"
  "五爷就算了吧,还不如这强一呢,至少它飞得远。"
  飞得远是很重要的特性,对于攻击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那就代表它的滞空时间长,海口到广州的直线距离超过500公里,强五的小短腿很难持久,强一虽然只是个电风扇,但是挂上中腹付油箱后,航程大增,再加上低空低速特性,其实是相当理想的舔地机,只是二人开惯了先进战机,一时看不上而已。
  没得开,看不看得上又有什么用,经过半年的系统训练,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机型的特点,并在试飞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改改进意见,最终量产型的下线,有他们的很大贡献,现在玩起真格的来,两人竟然找到了当初第一次飞歼16的感觉。
  "各中队注意,各中队注意,1号、2号跑道已清场,你们可以做好出击准备了,完成准备后依次出发,注意任务目标。"
  "一中队收到,完成出击准备,请求进场。"
  高云翔结束聊天,点火启动,操作座机缓缓前行,当先进入滑行道,他的中队各机依次跟在后头,翅膀上都亮起了一闪一闪的夜航指示灯,"嗡嗡"的划桨声渐渐变大,已经进入主跑道的中队长机率先滑跑起飞,展翅飞向夜空。
  "没有数据链,我们怎么确定目标?"
  武荣浩问道,高云翔打开中队频道,回答他也是解答所有队员的疑问:"从现在开始,我们所有飞机由地面雷达引导。"
  "干嘛不出动一架空警?"
  "已经出动了一架,另一架待命接任,再加上海上的需要,我们这点战斗,没有必要浪费宝贵的预警机飞行小时了,放心吧,组织上考虑得比你周到。"
  高云翔有理由乐观,强一在他们看来比较原始,那是相对而言,放到这个时代妥妥的黑科技,能在夜里到处乱飞不迷路的,这个世界上的战机还真不多。
  很快一个中队的强一在空中结成菱形编队,以经济速度巡航,需要一个半小时到达广州上空,一中队的目标就是这里。
  半个钟头后,他们与海面上的船队取得联系,地面指示信号将同时为他们提供无线电导航,武荣浩将无人机回传的画面放大到数显屏上,虽然这块屏比较糙,感觉是某二手山寨平板的发挥余热,但基本的功能还是有的,他只是担心,地面导航的准确性,想了想还是把火箭巢调出来,同时打开了雷达的下扫模式。
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进军:解放广州市
  广州,第4战区长官部,李章达还在试图做最后的努力,奈何张发奎呵欠连连,就是不给一句准话,他不禁有些气恼。
  "向华,张长官,共产黨究竟有什么不好,你们过去没少打交道,只要站出来保证广东和平转进,一切既往不咎还有功劳,从军从政皆由你选,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待遇啊。"
  "南溟兄,不是兄弟推脱,4战区情况复杂,有粤军有桂军有中央军,岂是兄弟一人招呼得住的?任公好意,张某心领了,只是滋事体大,非从长计议不可,哪有一天两天就能决定的?"
  "扯淡,从年前到现在,一个多月了吧,你们讨论出结果了吗?别以为我不知道,陈伯南(陈济棠)就在这栋楼里吧,他空口白牙能许下什么好处?值得你如此不顾一切,无非又是趁果共在前面打得热闹,你们在后头坐享其成罢了,提醒你们一句,千万不要打这种主意。"
  李章达差点没搂住,把"自作聪明"四个字给露出来了,张发奎还没怎么着,一直躲在内室听他们谈话的陈济棠听到自己的名字,忍不住走出来。
  "想不到,你李南溟浓眉大眼地,也会在背后编排人,不厚道啊。"
  "当着你的面我也这么说,这是玩火自焚。"
  "我也很好奇,共产黨许了你什么好处,值得你这么为他们说话?"
  陈济棠一脸戏谑地说道:"莫非是广东省主席?"
  "冥顽不灵,冥顽不灵。"
  李章达懒得再同他们说,扔下一句话转身出门,他看得很清楚,座钟里的指针已经快要指向零点了。
  "哼,墙头草。"
  陈济棠不屑地说道,张发奎劝他:"各有所向嘛,他也是受任公所托,尽责而已。"
  "任公也是老了,相信什么共产黨,哪有自己人来得好,前头自有蒋某人去同他们打生打死,我们粤人只管治理好这一亩三分地,造福乡梓便是,真到了那一天,无论是哪一边胜出,我们还可以有周旋的余地嘛,最不济跑到香港当个寓公,不比跟着共产黨受穷强?"
  张发奎还是比较认同他的观点的,只是有一事不明:"听说共产黨拿到了赤援,发了横财可是有的?"
  "蒋委员长也有美援加身,谁胜谁负,尚未可知,倒是听闻共产黨占据了海南岛,你没派人过去看看?"
  "这么多事,哪有那功夫,军统倒是派了些人过去,结果不清楚,他们也不会向战区长官部汇报。"
  "海南倒底归你管,还是要过问一下的。"
  不知不觉,陈济棠的语气里带出了一丝赜指气使的味道,那是多年的执掌大权养出来的,"南天王"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张发奎的心里有些不爽利,但是也没说什么,就在这时。
  "铛铛"的钟声敲响了,一连敲了十二下,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陈济棠扯出一个笑容。
  "没事,他们动作再快,也要飞得过来才行......"
  他的话音未落,张发奎就听到了闷雷般的声响,南中国的天空打个雷太正常了,可是他不知道为什么眼皮子一跳,窗外的夜空中出现一道明亮的火光,飞快地向这里冲过来。
  "轰"
  剧烈的爆炸让结实的大楼猛地一颤,两人都是军旅出身,反应相当之快,几乎同时趴到了地上。
  "铛"
  落地大座钟刚好敲完最后一下。
  已经走到大门口的李章达听到动静,一回头就看到大楼的三楼冒出熊熊火光,整个楼层都在燃烧,一些人慌不择路,大叫着往下跳,摔是摔不死的,免不了有个骨折腿断之类的,也好过烧死。
  他不禁摇摇头,共产黨真是一分钟都没耽搁啊,李章达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带子,将它扎到领口,然后又把一条白毛巾捆在左手手臂上。
  "都扎上,一会儿要是碰上解放军,记得口令"南粤",回令是"天明"。"
  他在4战区担任军法总监,手底下有一个执法队,营级编制,好歹几百人呢,其中有很多都是共产黨员,4战区的通共人员里,就属他最有名。
  "命中一号目标。"
  800米左右的天空中,武荣浩偏过头,从发泡玻璃座舱往下看,一瞳大楼正在熊熊燃烧,正是他们要攻击的一号目标,第4战区长官部大楼。
  紧接着,他的僚机也发起了攻击,一发发35毫米火箭飞向这个黑夜中最明显的标志性建筑,把它炸成了一个大火炬。
  与此同时,一中队的其他战机也分别向各自的目标发起了攻击,先打目标比较大的建筑物,再利用火光的照明来打击地面的军事目标,比如各种工事和机枪阵地、火炮阵地等等,很快,广州的上空就响起了连绵不断的枪炮声,引擎的轰鸣声和爆炸声。
  "又让空军抢了先,各小组准备,一定要记住,起义军的标志是胸前扎红巾,左手白毛巾,口号也要记清楚,三码合一才是正品,明白吗?"
  "明白,三码合一保真嘛。"
  一架警用直升机里,陈锐和他的小组默默地整理着武器装备,小组成员都参加了贵州救援和突袭巨港行动,并不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一些队员彼此开着玩笑,打消了心理上的紧张感。
  "发现目标,准备机降。"
  陈锐下令道:"突击手先下,注意警戒,不要急于前进,等人都齐了再行动。"
  他的小组一共6个人,两个狙击手,三个突击手,一个支援,后者是转入军队编制后加入的,负责操作火箭弹。
  他最后补充道:"下面的很多都是敌人,不要紧张,看准了就开枪,受伤的吱一声,咱们有救助队。"
  "陈组,别担心了,我们都知道,这是战争,不是反恐。"
  突击手马达站起身,把95-1挂在胸前,等到机舱门一打开,抓住降索就溜了下去,15米索降,要求7秒落地,他只用了5秒就完成了全部动作,他半蹲于地,手上的95已经对准了四周。
  身后"嗖嗖"地落地声,全组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部署,最后落地的陈锐很快找好了制高点,带着吕新民攀上一户民居的屋顶。
  "目标大楼就在前方路口处,行动!"
  马达个子不小,动作却十分灵活,一听到他的命令马上打出前进的手势,三个突击手呈品字形,支援小胡猫着身跟在后头,背上背了两个长长的圆筒子。
  在他们的周边,特战大队的其他小组也占据了有利地形,把以4战区长官部为中心的这片区域严密包围起来,然后稳步向前推进,被飞机炸得焦头烂额的战区警卫团还在努力救火,不防被他们一顿突袭,顿时就给打垮了。
  就算有那么几个站出来试图恢复指挥的军官,也被不知道从哪里打来的子弹打倒,多来上这么几次,士气便会一落千丈,在特战大队战士们的迅猛突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投降,他们被早有准备的战士用束缚带捆住手脚,扔在一边就不管了。
  地面行动一开始,空中突袭就停止了,马达带着突击队员穿过浓烟滚滚的大楼,一层一层,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清理。
  "死了,这里有个活的,交给后面的人。"
  "都死了,不管,继续搜。"
  "马组,这个个房子里有人。"
  马达把夜视仪推上去,屋子里有火光,这样看得更清楚,屋子里躺着好几个人,他们一个个看过去,一些人已经断气了,当他检查靠近窗边的一具人体时,手突然被抓住。
  "救......救我"
  "重不重,不重等会儿,会有人来救你。"
  "我......我是张......发奎,救我。"
  名字挺熟,他赶紧打开战术手电,照在那人的脸上,虽然对方有些糊,又被强光刺得闭上眼睛,还是一眼就认出来,正是照片上的那位。
  "报告,一组报告,我们找到一号目标,不过他伤势严重,需要紧急救助。"
  珠江口水面上,"南海救117"号轮没有熄灭引擎,后甲板上的空客H175S多用途直升机占据了大部分的位置,叶正鸿和他的组员们身上套着防弹衣,头戴芳纶盔,一名战士将一挺88通机安在舱门口,长长的弹链从箱子里拉出来,"咔嚓"一声按进机匣里。
  就在组员们半是好奇,半是紧张地看着那挺机枪时,叶正鸿的耳机里响起何世维的声音。
  "来活了,老叶,你们组上,地址由地面提供,注意敌情,告诉飞行员,别飞太低,接到人马上返回。"
  "得嘞。"
  他一挥手:"全体上机,准备救人!"
  直升机头顶上的复合材料桨叶开始转动,将10吨重的机身缓缓抬起,搅起的气流让海水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涡流,升上300米高度,飞行员调整机头,朝着广州的方向飞去。
  叶正鸿从窗口往下看,只见我军的船队已经在靠港,大量人员和装备送上岸,在城内起义人员的带领下,一师的上万名战士分头冲向各个市区要地,进一步巩固了对广州市的控制权。
  当他的直升机到达目标大楼上空时,大火已经慢慢熄灭了,楼底的青天白日旗帜被战士们扯下来,一面鲜艳的红旗升上杆顶,在黑暗中顽强地飘扬。
  
        
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一)
  广州我军动手的消息很快传到省内各地,韶关的第26集团军司令部,蔡廷锴站在窗前,身后响起脚步声。
  "司令,消息已经证实,武汉军委会命令我们放下武器,接受改编。"
  他心里一震,这是再也明显不过的信号,要么就是蒋委员长失心疯了,要么就是军委会电讯处已经被共产黨掌握,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共产黨没有说大话,他们的确占领了武汉。
  他看了一下时间,蔡廷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凌晨才刚刚过去不到两个小时。
  一直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蒋光鼐微微一笑,他也不相信,所以才会听任蔡廷锴去电询问,结果居然是真的,他现在更想知道共产黨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而不是对方会怎么做,原因很简单。
  党国完蛋了。
  "再去电广州长官部?"
  他的电讯处长一愣,不由地看了蒋光鼐一眼,小心地问道:"电文怎么说?"
  "就说,第26集团军决意遵循军委会的最高指示,退出内战行列,望诸公思之,不要错过时机,成为国家的罪人。"
  "啊?"
  蒋光鼐也抬起头,蔡廷锴转过身,又说了一遍:"就这么发出去。"
  "是。"
  "想明白了?"
  蒋光鼐以为他是去电求证,没想到是下了决心,蔡廷锴点点头:"形势如此,我也要为下面的弟兄们着想,他们并不想打内战。"
  "那我就放心了。"
  蒋光鼐与他约定好起义的各个事项,虽然解放军没那么快打到韶关,但是一些工作可以做起来,比如联系地下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清除顽固死硬份子,特别是特务组织,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第26集团军中的大部分队伍都表示了愿意听从他的命令,就连第93师这只中央军系统的部队也是一样,师长吕国铨和副师长彭佐熙被方鼎英的代表说服,全师官兵都愿意接受改编,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整个集团军的走向,也让一直提着心的蔡廷锴松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蒋某人被抓对这些黄埔系将领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按照约定,所有起义官兵统一系上红色领带,左臂扎白毛巾,蔡廷锴从落地镜里看到自己的形象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蒋光鼐知道他在想什么,轻轻地拍了一下肩膀。
  "贤初,过去的都过去了,让我们着想将来吧。"
  "你说得不错,就算我知道共产黨会有这么一天,可是回到那个时候,要跟着他们干,经历被剿杀,上山过苦日子,我可能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人与人是不同的。"
  蒋光鼐点点头:"所以我佩服共产黨,他们合该坐天下。"
  既然做出选择,蔡廷锴很快走出心结,在起义大会上宣布第26集团军整体加入华南解放军,拿到了第2纵队这个编号,他也由第26集团军司令改任华南2纵司令,考虑到现实情况,广东省工委只是派出人员帮助他掌握部队,并没有马上实施改编。
  第26集团军的公然表态,一下子成为某种催化剂,第4战区长官部被摧毁,活下来的都成为解放军的俘虏,电台、呼号、密码全部落入人家之手,一下子就使得整个第4战区系统下的部队陷入了失去指挥的境地中,他们与蔡廷锴一样,都不约而同地去电武汉军委会,结果得到了更加令人崩溃的消息,武汉在开战后的两个小时内失守,蒋委员长本人已经被擒。
  一边是广州失陷,一边是武汉失守,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再加上统战人员的游说,又有了第26集团军这样的榜样,各个部队纷纷有样学样,毕竟韶关落入共产黨之手,等于关闭了广东的北大门,他们除了往西跑,只能去跳海了。
  一些桂系的部队见势不妙,连夜溜之大吉,形势像雪崩一样急转直下,等到副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司令余汉谋回过神,发现自己已经在开战后不到两个小时就陷入了包围中,周围不是共产党的部队,就是准备投靠共产黨的部队!
  他的心思,其实和陈济棠、张发奎一样,先观望一阵看看,毕竟谁都知道共产黨的主力部队全在北边,最近的也在上海,离广东远着呢,真要一步一步打过来,哪怕按行军速度来算,也得半年功夫了。
  谁知道,人家直接从海上突袭了珠江口,广州之前的什么虎门炮台,都在抵抗日军的进攻中被炸毁了,珠江口一带的海防还没来得及建立呢。
  第12集团军的司令部放到了离广州城不远的清远县。
  也使得他并没有被我党的第一波空中打击波及,第12集团军原本只下辖62、63、65三个军,每军两个师,乙种军和乙种师,在日军决定登陆大亚湾时,军委会将第64军调入,使其达到了4个军8个师的编制,再加上几个集团军属的独立旅,与其他集团军相比,也相差不是太远,但是战斗力就难说了,只是守卫本乡本土的理念,让他们敢与日军血拼,但是打内战就是另一回事了。
  余汉谋深知肚明,共产黨既然拿下广州城,接着就会一鼓作气来打清远,他的时间不多了。
  反攻广州?
  只要看看手下那些军、师长的表情,就知道不可能,鬼才知道李济深的说客,已经说动了哪些人,至少第64军长邓龙光的样子就很可疑。
  "司令,是打是走,还是别的计划,都要同我们讲嘛,总不好坐在这里什么也不干吧。"
  余汉谋一听就来气,论感情,李济深视他为臂膀,由他的心腹亲信带来的亲笔信此刻就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他并没有说答应或是拒绝,想的是先拖一拖看,现在看来,李济深在信里所说的那些话,不但没有夸大其辞,反而没有把共产黨最厉害的地方说清楚,那就是无孔不入。
  看着手下们的眼神,他心里涌起一个感觉,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诸位,稍安毋燥,我已经派人前往广州接洽,不日便有回音。"
  奶奶的,你们凶,老子比你们更凶,不就是投降嘛,跟我比快?
第七百五十章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二)
  叶挺把华南解放军指挥部建在离香港不远的一个小渔村,有公路直通广州,从这里集结兵力,再向广州进发,按部就班地发起攻击,就是他和他的指挥班子最初的思路。
  原本也没错,因为北边的解放军基本上就是这么干的,他在抗大高级班里学到的合成指挥作战原则是在拥有海空军优势的条件下,充份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压制敌人,摧毁他们的防御体系,这是写在书本上的战法,也很符合当前的战局,毕竟敌人的数量众多,与北方战线不能比。
  华南解放军就是个临时组成的山寨货,只怕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抱多大希望,能够给国府添点堵,让他们的大后方起火,就已经达到目地了。
  但是叶挺不这么想,他的班子也不会这么想,配合他们行动的南洋局就更不会这么想了。
  发动李济深、龙云等国府资深人士、革命元老进行大范围的策反,是南方局早就布好的一枚棋子,现在与军事行动相呼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开战的第一个小时,第4战区长官部就被摧毁了,而在此之前,武汉行动取得了完胜,军委会这个党国最高军事机关失去作用,最高领袖身陷囹圄,党国的整个系统失去作用,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中,更是加剧了这一形势,把危机变成了危局。
  "希夷,前指来电,他们已经控制广州城,活捉张发奎、吴铁城等一干军政要员,城内许多部队起义,需要我们去安置。"
  政委周士第捏着电文走过来,指挥班子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参谋长一职都空缺,军委希望由他们自己提出人选,这也是出于对他们的信任,叶挺接过电文扫了一眼,马上命令转移,于是呆了还不到三天,他们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广州城。
  不得不说,叶挺本人在这里的声望犹在,听到解放军的领导是他,广大市民纷纷大着胆子打开窗户,或是涌上街头,争相目睹"北伐名将"的风采。
  "过来了,注意观察各个临街的窗口,防止敌人搞刺杀,下面的人群犹其要警惕,多加派人手保护。"
  特战大队800多名队员全体出动,加上驻军一起维持秩序,甄别漏网的特务工作还在进行中,由反正的起义部队和相关国府工作人员来完成,但是时间太短了,谁也说不清楚人群里会不会混进去敌人。
  好在天色已经亮了,如果是黑夜里,根本就完不成这一任务,吕新民举着观察镜,一刻不停地扫描人群,他们的位置在一幢3层楼的楼顶上,是附近最高的建筑,足以俯瞰整个街面,他们的战友有的布置在街对面,有的布置在临街的房屋里,相互之间互通信息,像这样的安保工作他们也是做过的,保护政要出行本身就是武警工作的一部分。
  陈锐从狙击镜里看到骑在马上的华南军事最高领导干部的侧影,那是一张十分精神、干练的脸,自信而充满了热情,正在用白话频频向群众示意,赢得了更大的欢呼声,广州被称为"革命的摇篮",人民的记忆可能还停留在第一次果共合作的时期,那时的广州城,一定是红色的,正如他在镜头里看到的那样。
  第4战区长官部大楼被炸毁了,华南解放军指挥部设立在城中的一个大院里,副司令员兼一纵司令员梁其武将他们迎进去,并汇报了广州战斗的经过。
  "空降直接摧毁长官部?黑夜之中,如何找准目标?地面没有实施灯火管制吗?"
  叶挺很好奇,梁其武详细和他们解释了一遍如何在黑夜里,利用地面无线电指示目标,虽然精度达不到一个人或是一扇窗户的地步,一个院子或是一幢楼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也要得益于地面的工作人员能够混进目标地点,才可能足够准确。
  "目前我们使用无人机做定点,地面做导航,采用三角定位法来确定方位,精度只有10-20米,距离精确打击还有相当的差距,无制导武器做面打击,附加伤害不小,下面的战士统计,第4战区长官部的人死了100多,活下来的大部分都带伤,包括张发奎本人。"
  "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啊,我们在武汉的行动是不是也是这样?"
  "差不多,动作更大,范围更精确一点,为此我们动用了一架预警机,因为难度不一样,他们要从400公里外发起空中打击,而我们直接从海上出发,更有突然性。"
  叶挺见识过空中打击的力量,现在又见识了空地一体化作战,对于战争的前景更有信心,他的到来,也加快了这一进程,因为广州城内的战斗差不多已经结束,各地的驻军该表态的都已经表态,不想表态的也有了别的想法,连夜逃离的并不在少数,而剩下来的第12集团军的动向,就是最值得他们关注的事情。
  "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余有起义的决心,我们欢迎,余要顽抗到底,我们也要作出相应的布置,第一师可以抽出来了,第二师要马上集中,准备接管各地的政权,特别是对起义部队进行改编,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才能保证敌人没有多余的心思,才能放心把他们纳入解放军中来。"
  经过抗大的学习,叶挺的认识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特别是我党的政治工作纲领,政委周士第与他的配合也是相得益彰,马上与城内的起义部队进行接洽,李章达等人都愿意马上进行改编,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与其被动执行不如主动配合,在这种形势下,好消息不断传回来。
  "蔡廷锴将军决意响应我党的号召,在韶关举行武装起义,站到人民的一边。"
  "太好了,蔡贤初毅然反正,一下子封住了广东的大门,断了余汉谋北逃的去路,他只有向西或是福建一途。"
  "福建传来消息,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将军决意举行和平起义,归附我党。"
  "哈哈,这下他只能往广西逃了。"
  "他逃不掉,广西的第三师会堵住梧州一线,我们的海空军也会在他逃跑的路线上给他们一个惊喜。"
  虽然没有哪怕是山寨版的战场信息化处理系统,只凭地图作业,叶挺也能得出一个结论,余汉谋部插翅难逃了。
  果然,走投无路的余汉谋派来了谈判代表,要与我军商量反正事宜。
  叶挺看了一下墙上的时间,离发起攻击开始到现在才过去了不到18个小时。
  广东全省基本上就解决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完)
  广东、福建两省军政长官同时发出起义电,第4战区基本上整体倒向共产黨的现实,一下子搅乱了西南各省头面人物的心,而我党适时发出的战情通报,更是让他们明白了一个事实,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武汉、南京两个首都包括最高领袖在内的大批官员全都落入了共产黨的手中,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坐镇桂林的白崇禧一下子抓了瞎,因为从战略态势上看,广西一面是安南一面是广东一面是云南一面是湖南,转眼之间他们就只剩了湖南一条出路,已经处在共产黨的三面包围之中。
  打出华南解放军一纵三师旗号的共产黨部队,悍然占据了广西梧州地区,与广东联成一体,整个桂东北地区都成为红旗的海洋,怎不叫他心惊,战争还没怎么开始呢,滇军公然自立,看样子差不多也就剩下公开声明了,粤军一夜之间全部投共,西南地区三位一体的格局早早被打破,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他不得不承认,共产黨的实力远在他的想像之上。
  一想到就连李济深这样的大佬都甘当说客,他就觉得一阵蛋疼,要知道,这位粤系的领军人物,其实是个广西人,与桂系中的很多实力将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不用说,黄绍竑这位货真价实的桂系大佬,早早就撕掉面具公然站在了共产黨的一边,正在郑州努力游说第5战区整体投共。
  那可是30万大军!
  白崇禧不寒而栗,他想马上打个电话给李宗仁,结果电话不通,又打算发封电报过去,结果联系不上,完了,他顿时有个不好的感觉,不是第5战区完了,就是他这里完了。
  本来他已经准备与共产黨谈了,既是缓兵之计,也是摸底,看看共产黨会给桂系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可是粤系的一系列动作,让他感觉到共产黨只怕根本不会让他拖,时间一到就开打,一分钟也不会耽搁,而且一上来就是直捣要害的狠着,今天是蒋某人,明天焉知不是他白健生,桂林城顿时就不香了。
  "健生,刘为章来了。"
  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带来一个人,桂系出身、很早就进入中央,与他们联系频繁的军令部第一厅(作战厅长)刘斐。
  也是他们的老朋友。
  "健生兄。"
  "为章老弟,你是何时到的?"
  "刚到。"他顿了一下,开诚布公地说道:"我是从武汉汉口机场,坐飞机过来的。"
  两人同现惊愕之情,因为这句话的信息量太大了,现在已经是3月8日的晚上,一天就要过去了,虽然从武汉飞桂林用不了几个小时,但是从共产黨控制的汉口机场起飞,肯定与他们有关,难不成还能偷架飞机跑出来?
  换而言之,他们眼前的这位大佬,是在替共产黨办事。
  "他们派你来,游说白某投降?"
  刘斐摇摇头:"还没打,可以以起义的待遇来安排。"
  "起义。"
  白崇禧苦笑道:"真是承蒙他们看得起。"
  刘斐正色说道:"那边是这么说的,如果李、白在3月8日以前,明确表态愿意站到人民的一边,我党可以答应不改编桂系军队,由二人率领参加对日作战,甚至答应广西省一年内不进行土改,这是前所未有的宽厚条件,对任何一个地方实力派包括云南的龙云都未曾有过,但是很可惜,黄季宽先生带来的条件,被你们拒绝了,现在共产黨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依然愿意再给你们一个机会,第5战区和广西全省起义,你们直接带兵去打鬼子,打完了再改编,但是后一条无效。"
  这就是最后通碟了,不答应,广东就是下场。
  白崇禧颓然坐倒,喃喃说道:"我与德邻联系不上,无法商量出结果。"
  "好办,你说时间,我们开放通道。"
  不知不觉,刘斐已经用上了"我们"而不自知,两人并没有在意这个小细节,但是白崇禧听出了弦外之音,原来通讯中断并不是故障,而是人为。
  这就太可怕了,难怪国军兵败如山倒,被人家搞成了聋子瞎子,这仗还怎么打。
  刘斐只给了他们一周时间,一周之内没有答复,或是拒绝,就视为放弃,将来不再提出同样的条件,只接受投降一途,待遇自然是天差地别。
  中南海,喔不,宝塔山小别墅还是功德林一日游,就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了。
  形势比人强,白崇禧没有资本傲气,更没有时间拖延,马上利用我党开放的通讯频道与郑州那边联系,果然是人为。
  涉及到两个省几十万军队和大量的政府官员,其中还有很多非他们派系的人,协调工作就是个大工程,七天一点也不多,并不是说他俩决定了,通知下面就能成事的。
  我党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也只是因为能少一点死伤,早一点完成解放的任务,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广东、福建两省的突然转向,其实让我党也有些意外,因为没有准备,所以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否则胜利果实就会落入投诚的国党旧人之手,换个旗帜换个门庭,对于国府官员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却是我党的大麻烦。
  历史上,我党为了解放南中国,突击培训和准备了172万干部,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不如此,不足以改变政权的性质,如今可好,拢共只给了我党半年时间,全部解放区拼了命地培养政治干部,连满足解放区自身都有困难。
  要知道,山东是最早解放的地区,但是值到现在,所有的大中城市都还在实行军管,为什么?
  缺干部啊。
  因此,目前来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军管,先实施一段时间的非正常管制,再来培养自己的干部队伍。
  就在广东、福建通电起义的第二天,云南龙云宣布,滇军全部加入华南解放军的序列,接受我党的整体改编。
  谁也想不到,华南地区的解放进程来得如此之快,超过了北线。
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决战:合围顾集团(一)
  杭州西北方向的德清县,顾祝同把他的淞沪前指、第3战区长官部迁到了这里,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
  为了避开空中侦察,他们不敢在比较显眼的建筑落脚,而是特意找了一个不起眼的院子,架起天线、安上电台、布设电话线,联系各个部队,以及与南京、武汉方面的联系。
  没想到,电台怎么也无法一上述部队联系上,更不用提南京、武汉,结果他们还是通过共产黨扔下来的传单,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天功夫,国府已经丢了武汉、南京、太原、西安、广州五个省会城市!
  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都成了共产黨的阶下囚, 国府一夜之间同时失去了最高领袖和最高元首,这个消息让长官部里气氛异常,人人如丧考妣,不敢多说一句话。
  "顾长官。"
  顾祝同呆滞无反应,参谋长黄伯韬接过来一看,脸色更加难看。
  "焕然,又怎么了?"
  "共产黨拿下了杭州。"
  顾祝同赫然站起身,这是第六个。
  问题还不仅如此,黄伯韬走到军事地图面前,用笔在杭州的位置上做了一个标记,顾祝同走到他的身后,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其中代表国军的从太湖到湖州到杭州一线,代表共军的就在他们的对面,都是前线的指挥官和各种地下途径渠道得来的,也是一个挨一个。
  黄伯韬在南京和杭州一上一下两点之间拉了一条横线,这个口子很大,空中直线距离达到了230公里,陆上公路长度是280公里左右,两人越看越是心惊,一个念头不由自主地涌上来,这也太疯狂了。
  但他们不能不做这样的想法,因为用电话线或是骑兵通讯员联系上前面的部队之后,他们的电台也用不了了,又回到了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等到通讯兵把电话线给接上,又不知道要过上多久,但是有些前线的部队已经主动寻找上级,杭州找不到,就找到德清来了。
  "顾长官,共军的传单上说,他们捉到了委员长,是不是真得?"
  第31集团军司令汤恩伯动作最快,很快就找到了这里,第38集团军司令徐庭瑶也只晚了一步,两人都是校长的好学生,手下也是中央军的嫡系精锐,黄埔系将领云集。
  "克勤、月祥,莫要心急,共产黨或许只是夸大其辞,扰我军心而已。"
  "就算不实,这样的传单也很难反驳,你们瞧上面的图片,这么清楚,他们能找到一个相貌与校长相似的不难,但是上哪找到侍从室商主任、陈布雷先生、俞侍卫长、柳团长这么多一模一样的人选?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搞清楚武汉的事情真相,我不相信他们从天而降,但是也不可不防,德国人在欧洲已经大规模运用伞兵实施作战,共产黨有苏联人撑腰,苏联人的伞兵建设开展得很早,又与德国人多有交流,说不定传给了共军,有样学样,未必不能做起来,我们的防空本就薄弱,要是被共军突袭,再辅以伞降,以小股部队在地下人员的帮助下进入武汉,那就麻烦了。"
  国府自己就有伞兵训练,他们也是有见识的,眼下虽然不通音讯,但是不妨碍他们开一番脑洞,德国人在西线的战例表明,伞兵对于夺取前线据点是有相当用处的,虽然共产黨有没有这么做并无切实情报,但是只要有可能性,就不能不考虑。
  汤恩伯亲自跑过来,说明他的部队已经因为这个事情而有所动摇,黄伯韬急急地问道。
  "湖州前线战况如何,共军发起地面进攻了吗?"
  汤恩伯哪肯理他杂牌,无奈之下,顾祝同自己又问了一遍,他才不情不愿地开口。
  "打了一夜的炮,我们做好了准备,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事也没有,就扔了一堆传单下来。"
  徐庭瑶也告诉他们:"我军前线亦是如此,共产黨从昨日凌晨发起炮击,至天亮方休,后又了出动空军似是侦察,又似是告警,前线将士看到这样的传单,军中谣言四起,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恐怕很难服众,已经有一些人叫嚷着要反攻武汉了。"
  "哪些人?"
  徐庭瑶也不瞒他,指出道:"第五军杜聿明部,他们机械化程度高,求战心切。"
  黄伯韬断然否定:"不行,第五军是预定中的突击先头部队,我军的一把尖刀,怎么能调走呢。"
  两人都看顾祝同,后者犹豫道:"情况不明,贸然改变计划,万一真是宣传,岂不误事?"
  "那南京呢,南京近在咫尺却联系不上,这怎么说。"
  汤恩伯没那么容易被说服,要是校长有恙,他另可不打上海也要回去,徐庭瑶虽然没那么露骨,意思也是差不多,他们本来就是直属军委会的机动部队,不久之前才刚刚归淞沪前指调遣,但是与第3战区的老部队相比,是有一定区别的,顾祝同也不好完全用军令来压。
  谁知道他们的口袋里,有没有校长的手令啥的?
  退一步说,如果事情当真像共产黨讲的那样,他就要多考虑一层了,淞沪前线堆了60多个师近五十万人,是党国的精锐力量,这支力量掌握在谁的手上,谁就会在其后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又一个新的消息传来。
  共军占领了广德,威胁到他们的侧背!
  "这怎么可能!"
  汤恩伯一下子懵了,广德是他的第31集团军大后方,他放了一个新编师8000人在那里,就是真得被偷袭,也应该有足够时间守到援军到来。
  黄伯韬马上在广德的位置做了个标记,三人脸色苍白,这个位置太重要了,他一丢,说明共产黨已经拿下了南京,并且马不停蹄地南下占领了广德,这代表什么?
  共产黨的胃口不小,因为广德到杭州的空中直线距离只有区区97公里!
  
        
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决战:合围顾集团(二)
  驻守广德的是新编第29师,师长辛少亭出身西北军,在黄埔系统为主的第31集团军中不受重用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原任第110师328旅旅长,被升到师长的位置,但却是个新编师,该师主要以收编的伪军和民团为主,人数达到8000人,战斗力吗?汤恩伯自己都不抱希望,只是想让他们当个看管辎重的治安部队而已。
  但是无论如何,那也是8000人枪,依托有利地形,又有坚固的工事,总不能连几个小时都守不住吧,他的主力,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回援,原本是万无一失地。
  但他偏偏就丢了。
  按照逃回来的士兵说法,他们是在睡梦中被共军突袭的,只看到无数辆战车冲过来,轻易地突破了防线,又有空军的打击,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一下子就崩了,共军有战车是他们知道的,因为对峙期间,共军就多次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演练战术,根本不避嫌。
  这是以机械化部队为主力的大范围穿插?
  长官部的人都有些无语,共军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要在顾祝同集团的侧背搞事情。
  "共军有这么大的胃口?他们在上海地区不过一个扩编的新四军,了不起2-30万人而已,我们有60万大军。"
  "陈毅、粟裕都不过是无名之辈,他们敢么?"
  就连一向小心谨慎的顾祝同都不相信,共产黨的目地是包围并歼灭他们,多半只是用这样的方式逼迫他们后撤,在运动中寻找战机,这才是共产黨一贯的战法。
  但无论如何,广德是个关键点,丢不得的。
  "让第5军去吧,不管共军目地可在,以机械化对机械化,看看谁更强。"
  徐庭瑶不敢马上答应,而是看了一眼汤恩伯,那是他的防区,如果后者不点头,他派了部队也很难讨得了好,汤恩伯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方才你们说,共军在淞沪一线只有2-30万人,如果他们想要包围我们,一定会抽调前面的部队,那么问题来了,假设这一切是真的,共产黨以两翼包抄之法逼我军选择,是保证后路呢,还是继续之前的计划?"
  黄伯韬愕然:"汤司令的意思,共产黨之所以炮击之后没有发起地面进攻,是因为兵力不足?"
  汤恩伯站起身,傲然说道:"我们有近60万大军,本来就应该以重压之姿击穿共军防线,直取上海,他要围就围好了,我们打我们的,广德既然已经丢了,就以他为诱饵,逼共军增加兵力防守,进一步削弱前线防御,第5军当马上出击,不是广德,而是湖州,我第31集必随后跟进,一举突破共军防线。"
  顾祝同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而且,如果不让他向前打,汤恩伯很可能就要求返师武汉,还不如让他去呢。
  就在他们委决不下之时,华中解放军一纵一师已经越过广德县城,朝着杭州的方向急奔而去。
  "抓紧时间吃东西,战斗随时可能打响,到时候就没有时间了。"
  于是往嘴里塞了一口馒头,含糊地说道,他的指挥车行驶在比较平坦的宁杭公路上,不像野外那么颠,总算可以吃点东西了。
  要知道从进攻发起,经过一夜的战斗和行军到达南京,连城门都没进转头南下,又跑了一天占领广德,根本就没来得及吃东西,这个馒头还是广德城里的群众在他们经过时硬塞到手里的,从冒着热气捂到冷下来,不过打仗嘛,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于是不挑。
  奇怪的是,没有人回答他,于是爬到后窗一看,运兵车厢里的战士们歪歪斜斜地靠在车厢壁上,已经睡着了。
  "排长,你也眯会儿吧,这一带有公路,好睡觉。"
  副排长朱家芬挤过来,他本来跟着三排的车,没想到被地雷炸断了履带,需要等候修理,只好把人分到其他车上。
  "睡不着,我还成,你先休息一会儿,到时候接我的班。"
  于是是真得没困意,才一天一夜而已,他又没有下车打仗,体力消耗不大,身体自然不怎么乏,朱家芬摇摇头。
  "我也不困,这算什么,当年被国军追在屁股后头,一追就是好几天,没吃没喝还要打仗,现在多好啊,他们有吃有喝有觉睡,以前不知道机械化是个啥,现在才知道,好着咧。"
  "是啊,战士们不用腿,体力得以保存,等到战斗一打响,就能更大地发挥出战斗力,我们所有的战事革新,都是为了这个目地。"
  朱家芬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大男孩,虽然年纪不大,知道的却不少,经常向他们普及一些闻所未闻的东西,听得人向往不已。
  他们这个老红军团是华中部队第一支全机械化部队,首长寄予厚望,他们也不负重托,出其不意地从南京南下,一举拿下广德这个重镇,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出发,直奔杭州的方向。
  这一路上他们的仗没打多少,广德县城也是一举而入,基本上就是个野外拉练的水平,但是几百公里连续跑下来,对车辆是个严格的考验,他们团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损失几乎都是机械故障,不是变速箱出了问题,就是化油器堵塞,或是电路故障,问题不大但总要停下来修理,这也凸显了一个问题,机械化部队的保障是比补给更关键的要素,否则跑跑路就要减员大半,那还打个屁仗。
  好在这批产品的质量并不差,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也会及时反馈到工厂,促使他们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强化结构,进一步增强军品的品质,以更高的标准来生产下一批次的成品。
  当然,这些都不是前线部队要考虑的问题,他们只有一个目地,那就是不顾一切向南穿插,将敌人分割包围。
  
        
第七百五十四章 大决战:合围顾集团(三)
  杭州湾,帆影如林,在以"足柄"号和"出云"号重巡为首的掩护舰队周围,无数机帆船、木帆船穿梭而过,把杭州湾北岸的解放军往南岸送,现在不需要在萧山上岸了,可以直接从杭州港进入城区。
  源源不断。
  为了实施杭州登陆作战,南方局下了很大力气,一共收集了1200多条大小船只,从日伪海军的巡逻艇和辑私艇,到渔民打渔的摇橹,广大人民群众一听说是解放军要用,争先恐后地自带干粮来报名,哪怕一条小船只能载上两三个人,也照单全收。
  北方有独轮车,咱南方也有打渔船嘛。
  小林仁站在舷边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很感慨,因为这样的支持力度,让他想起了日本人最狂热的那段时期,从天皇到普通市民,勒紧裤腰带也要造舰,凭着这样的热情,他们从一个撮尔小国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工业强国,挤身世界列强之列。
  现在的中国,准确地说是,现在的中国共产黨已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他对共产黨的胜利毫不怀疑,更为未来的中国而心惊,这个国家已经觉醒了,以其庞大的体量,又有共产黨的强力领导,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的一强。
  至于日本,再也没有机会了,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跟在强者身后,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小林君,你在想什么?"
  "寺冈君,中国人很努力,他们即将统一,我们也要努力,拯救日本。"
  "是啊,我听到他们的作战计划,要以30万人围歼近60万人,还是敌人的精锐,这势必载入战争史册,共产黨可怕的实力,未来也许就会出现在日本本土上,我们的动作要再快一点,每多拖延一天,就会有更多的日本国民死去,这是中国人乐意看到的,现在我们应该清醒了,国内那个反动的政府,必须要推翻,他们一定要为战争失败承担责任。"
  小林仁很赞同寺冈谨平的话,战败的责任只能由这些家伙来承担,才能平息中国人的怒火,这个过程越快越好。
  由于我军占领杭州城区,对陆地的炮击停止了,但是这些军舰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保证,那些大大小小的船只在经过他们身边时,都会好奇地看上一眼,有些上海周边的渔民,还能认得出"出云"号这条侵华的标志性战舰,想不到,有一天他会挂上红色中国的海军战斗旗,为我军开辟道路。
  占领杭州的是王必成的第五纵队,由新四军五师扩编而来,下辖第5、15、25三个师,为了加强领导,把原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江渭清调来担任他的政委,参谋长何以祥也是老搭档了,第5师师长饶守坤,15师师长张云龙,25师师长梁金华也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将,他们是第一次实施这样的登陆作战,在军舰的炮击下,敌人的抵抗微乎其微,等到天一亮,飞机又飞临战场上空,开始给予更加精确的打击。
  五纵的第一个师是从萧山上岸的,他们的动作比国军的援军还要快进入市区,双方在街道上出其不意地相遇,猝不及防之下,国军很快就被打退了,结果其余的两个师可以直接从杭州港上岸,更快地到达市区。
  五纵只是先头部队,紧接着,华中解放军下辖的第4、第6两个纵队以更大规模的渡海行动,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将十万部队送到了杭州湾南岸,并迅速向西北方向展开。
  王必成更是不等友军完全到达,就以五师为先锋,迅速向临安、安吉一线挺进,这里已经是国军的重点驻地区,不再是无人的坦途,在飞机的掩护下,他们一路猛打猛冲,奋勇突进,不断地将敌人甩在身后,这样的行为终于让敌人意识到了我军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以敌人的一半兵力,包围两倍于我军的国军主力。
  这个消息让所有的国军将领震惊了,这个计划不光是大胆的问题,而是代表了一种非凡的勇气,因为曾经的日军也想过这么做,但是最终并没有成功,现在共军简直是在蛮干,被他们戏称为。
  "薄皮包大馅饺子"
  在失去战场无线通讯形式的条件下,国军的反应晚了整整两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天的时间,杭州的共军就从一个师变成了三个完整的纵队,出发去收复杭州的第49军一头撞上了铁板,这支以东北军为骨干的部队,在我党地下工作的不懈努力下,走投无路又不甘心当炮灰的余部悍然举行了战场起义,又为我军争取到了一天的时间。
  在这么狭窄的战场上,一个小时都可能左右战局,何况是整整24小时。
  利用这个宝贵的间隙,南北对进的两支部队在安吉县以西的章村会师,将这个薄皮大馅饺子的最后一道绉折给彻底合上了。
  等到国军最终搞清楚这一切,又是几天时间过去了,当意识到共产黨的真实意图是整个淞沪前线部队时,他们不得不马上调集更多的主力部队调头,来试图打破这个包围圈。
  于是,突击的箭头就顺理成章的交给了机械化第五军,对此反复无常的命令,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颇有微辞。
  "军座,哪有这样打仗的,先是命我们攻击湖州、嘉兴一线,不管他怎么搞,拿下大上海便是,现在看到共军断了我们退路,又返回去突围,简直是正中共产黨的下怀嘛,我怀疑,长官部里有共谍!"
  "住嘴!"
  杜聿明怕他再大放厥词,赶紧打断:"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不要多说无益之言了,我们在一条船上,船沉了什么派都没有卵用,能活下来再说吧。"
  他一指邱清泉:"你不满,就去同共产黨打一仗好了,"
  "有何不敢,我倒要看看,共产黨有多头铁,第五军这个先锋官,你们谁也不要同我抢,新22师不能打开缺口,邱某提头来见。"
  邱清泉一把抓起军帽扣在头上,向他们敬了一圈礼,转身而去。
  杜聿明又喊另一个:"衍功,你准备第二波攻击,接应邱雨庵。"
  "是。"
第七百五十五章 大决战:合围顾集团(四)
  第五军是军委会的直属机动部队,原来一直部署在湘桂边界,准备应付日军对广西的进犯,只是这一进程被海南的穿越给打断了,他们的技术装备多,运输量大,因此行动起来没兄弟部队那么便捷,为了减小装备的损耗,很多时候必须要依托铁路运输,现在到了拼命的关口,自然不能再计较这些,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家底。
  加上军直属部队,第5军全军足有5万4千人,拥有意造、苏造轻型坦克50多辆,意制、美制、苏制各式汽车200多辆,苏制75毫米火炮20多门,德制37战防炮60多门,轻重机枪的配制也是全军之冠。
  因此在制订新的突围计划时,顾祝同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第38集团军,第38集团军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第5军,同时以李延年的第二军、姚纯的第36军为后继,甘丽初的第六军和傅仲芳的第99军为预备队,实施单一方向的迅猛突击,不惜一切代价打穿我军的包围线。
  在他们看来,华中解放军所能投入的兵力,也仅仅够在国军重兵集团的外围拉出一条线。
  原本并没有错,华中一纵一师从广德到安吉县60公里的宽度,一万多人的队伍,意味着每公里的密度只有200人,一人要防守5米的宽度,可不就是细细的、看似极易绷断的线吗。
  后续的部队要从南京赶过来,需要一点时间,国军的将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利用内线运输方便的特点,希望能在增援部队赶到之前,突破我军的防线。
  结果新编第22师抢到了这个箭头,虽然新22师没有甲等师的旅编制,不过该师同样编有四个团,即第64、65、66团和补充团,反而因为精简了一级领导机构而变得更加紧凑,全师高达一万五千之众,在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黄埔6期)、参谋长柴钊(黄埔6期)的带领下,恶狠狠地朝着一师的防线扑来。
  "德盔、水连珠、大盘鸡、M1930野炮、T26轻坦,这是一支完完全全的苏械师啊。"
  "嗯,除了帽子和军服,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拿苏械的德盔师,他们本来应该在昆仑关大战第5师团的,没想到让咱们给碰上了。"
  张正坤听到手下几个海南籍连排长的议论,明智地没有去问为什么,自从皖南突围,他们就经历了一系列想都想不到的变故,这些由中央直接派下来的基层军官,直接帮助他们由普通的步兵团变成了机械化步兵团,并且在第一战里,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啥子"机械化"的巨大威力,敌人的阵地变得不堪一击,战士们不需要用血肉之躯去撞开敌人的坚固堡垒,大炮、空中打击如果还不行,装甲车的抵近攻击一样可以把那些隐藏在地下的暗堡给轰成渣。
  张正坤爱死了这种名为ZB39的铁疙瘩,它坚固、快速、火力强大,简直是理想中的步兵战车,甚至比无人机拍到的国军苏制坦克还要威风,一辆能装一个完整的步兵班呢。
  "前沿呼叫,敌人的地面进攻开始了,方位在安吉县以西的章村,由我军负责提供引导。"
  张正坤熟门熟路地执行起标准流程来,要说这次战斗让他感到有一些无趣的地方,那就是战斗变成了一种严格执行的标准程序,师属炮兵还在展开,炮兵纵队不知道到了哪里,他毫不犹豫地直接呼叫起航空兵。
  当然了,并不是说什么样的战斗都可以直接呼叫空中支援,他们的无人机也同样被嘉兴的华中解放军指挥部所掌控,如果上级认为有必要发动空中打击,一样会提供,但是来自于地面的请求,优先级是不一样的,会得到最快的处理和反馈。
  果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上级就响应了他们的要求,来自于空中的打击将如期而至。
  "全团注意,各个车组进入出发阵地,听候命令,战斗准备。"
  "哇欧!"
  通信频道里一片欢腾,张正坤不禁露出一个笑意,这帮小子,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突击之后依然能保持高昂的士气,不光是胜利在支撑他们,强大的装备也是原因之一。
  按照机械化步兵条令,他老老实实地戴上钢盔,从指挥车的炮塔里缩下去,关上舱门,开始使用车载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战情,只见镜头里的敌人黑压压一片,在十多辆坦克的引导下快速向前推进,每一辆坦克上都坐着一名军官,露出半截身体在外头。
  "弟兄们,加把劲,共军人不多,打过去就是胜利!"
  第66团团长刘俊生(黄埔6期)一手抓着勃郎宁,一手攀着坦克的盖子,大声招呼他的部下,他的团分到了6辆T26和4辆意大利的菲亚特CV33轻型坦克,在步兵的簇拥下潮水般地涌过去。
  在他看来,共军的阵地完全没有准备,既没有挖掘战壕也没有修筑堡垒,当然了,前后2天不到,想要修也修不出什么,即使共军有一些技术装备,架不住他们人多啊,一个师的人马主攻一个点,就是拿人往里填,也能给填平了,他很有信心,哪怕前面的是日军的野战师团,都能撕开一道口子。
  然而,在距离共军阵地还有一千米,只要再加把劲就能进入坦克炮的射程时,来自空中的打击到了。
  螺旋桨转动时产生的气流在一个方向上高速冲刺时,会发出撕开空气的尖啸声,而炸弹落下时,又会让这种声音被放大,产生出极为强烈的压迫感,地面上的士兵仿佛笼罩在无处可逃的绝望中,变得惊恐万分。
  哪怕是悍不畏死,敢于面对敌人的密集火力发起集团冲锋的强军,在这样的打击下也往往会崩溃,原因就是,你与天上的飞机,找不到一个拼命的机会。
  刘俊生就是这样的感觉,看到那种怪头怪脑的飞机冲下来,心里头想到的竟然是。
  俺操,共军开挂哩,这要怎么打?
  
        
第七百五十六章 大决战:合围顾集团(五)
  常乾坤的大队从苏州觅桥渡机场转场到刚建成不久的湖州前线机场,起飞后不到五分钟就到达了战场上空,在上海虹桥机场的强一大队没赶到之前,他们起到的是对地攻击的作用。
  但即使只是不合格的舔地机,也是很有杀伤力的,因为国军的队形实在是太密集了,夹在队伍中间的坦克又是如此地显眼,想不成为目标都难。
  "各机组依次攻击。"
  常乾坤根据地面的指示,抖抖翅膀向下插去,他的僚机紧跟其后,两机首先松开外挂架,把挂在上头的250-4扔下去,每枚炸弹在离地面不到一千米的高度炸开,分出200多颗杀伤子弹,每一颗子弹只有一公斤重,能分解出上百颗钢珠,在高能炸药的推动下,会变成上百颗高速飞行的弹头,朝着四面八方射去。
  "轰轰轰"
  一连串的爆炸声在国军的队伍中响起,波浪般前进的队形猛然为之一滞,刘俊生反应倒是很快,在看到飞机的一瞬间就溜下坦克,爆炸的气浪将他的T26推得摇摇晃晃,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是"钉钉咚咚"打在车体上的声音,让里面的人感觉随时都可能散架,好在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不过外面的步兵就惨了,他听到弟兄们的哀嚎,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击中,他却不敢停下来,因为紧接着,就听到了"哒哒哒"的破空声,敌机开始扫射了。
  "轰"
  一辆CV33不幸被打中车顶,高速的弹头轻易地撕碎了薄薄的车顶装甲,也不知道打中了什么,引起一连串地殉爆,整辆车燃烧起来。
  空中打击来得又快又狠,打在国军的进攻队形里,让新编第22师的先头第66团死伤惨重,几辆战车被击中起火,队伍一下子就乱了。
  "他娘的,共军的飞机,怎么来得这么快?"
  邱清泉他的部下一起趴在地上,这个时候最安全就是贴地不动,任何动的活物,都容易成为空中的目标,参谋长柴钊趴在他身边,望着天上的飞机,心有余悸地说道。
  "只差一点,我们冲进共军的防线,战在一起,他们就不敢轰炸了。"
  "哼,我就不信,他们的飞机还能无限弹药不成。"
  邱清泉很不甘心地说道:"热他娘,抗战抗战被鬼子的飞机搞,现在打内战了,又被共军的飞机搞,我们不是搞了多次全民献机吗,飞机都到哪里去了?"
  "师座,这样的话千万不要说了,那是夫人在操持。"
  廖耀湘忍不住提醒他,邱清泉并不傻,焉能不知此事是提不得的,要不是今天碰上了这么恼火的事,他也不会脱口而出。
  好不容易等到共军的飞机下完了蛋蛋飞走了,他们灰头土脸地从地下爬起来,邱清泉发现这一趟损失了至少3辆坦克,心疼得他直抽抽,士兵死了无所谓,了不起去村子里绑人好了,战车已经失去了来源,虽然美国人答应要为国军提供装备,但是目前来说,他们自己都缺坦克,能从遥远的大洋彼岸运来多少真是不好说,现实就是损一辆少一辆,打没了就真没了。
  "师座,情况不妙,共产黨有准备,也没有构建阵地,一定是有什么陷阱在等着我们。"
  "陷阱,什么陷阱?"
  廖耀湘摇摇头:"不好说,我看要给杜军长提个醒才好,咱们的队伍太密集,容易被炮火杀伤。"
  "你提醒我了,咱们还在用打日本人的办法,共产黨肯定了如指掌,不行,要变一变。"
  邱清泉反应过来,这是一支不一样的共军,不能用当初围剿苏区的办法来对付,他们甚至比日军还要强,尽管口头上不愿意承认,他还是做了一些改变。
  防空武器几近于无,别说高射炮了,高射机枪都没有一挺,他们早就知道,用步枪或是轻重机枪打飞机纯属浪费子弹,最好的办法还是分散隐蔽,等他们自己扔完了离开。
  邱清泉马上下令前方的部队分散开,剩下的坦克之间间隔拉开到100米左右,伴随的步兵也不能超过一个排,后面的步兵随时补位,这种步坦协同的战术来自于苏联的35年条令,是苏联的军事顾问手把手教会他们的,没过多久,他们的新战术就受到了又一次考验。
  这一次来的飞机造型有点奇怪,像个大蛤蟆,但是这个大蛤蟆飞得特别低,速度也特别慢,他们马上感受到了不一样。
  这货的火力太强劲了,不光会扔炸弹,还会打出一发发屁股冒火的.......好吧还是炸弹,邱清泉发现这种飞机简直就是为了对付装甲部队而研制的,他们慢悠悠地在战场上空盘旋,瞄准某个目标来一发,基本上跑不掉,简直是点着名地挨个炸。
  在它的无情打击下,他的宝贵坦克一辆接一辆起火爆炸,那些试图加速逃跑的,也被轻而易举地打掉,这种飞机实在是打得太准了。
  炸完坦克炸大炮,那些拖在汽车后头的师属76炮,同样是他们的心头肉,一门都舍不得。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共产党的飞机似乎无穷无尽,并不是他们想像的,只是地面部队的掩护,而是恰恰反过来,地面部队才是空中打击的补充。
  邱清泉看得很清楚,这种机型似乎专门为了对地攻击而生,他的携弹量很大,滞空时间相当长,打得又异常地准,专门炸那些显眼的目标,比如说汽车、坦克之类。
  就这样,新编第22师顶着空中的一轮轮轰炸,终于熬到了他们离开的一刻,邱清泉第二次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不禁悲从中来,短短几十分钟,他的机械化部队已经荡然无存,所有的坦克都在燃烧,汽车烧成了铁架子,拖在后面的大炮歪七扭八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堆零件。
  更让他绝望的是,从他们要进攻的方向上,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共军的炮兵开火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大决战:合围顾集团(完)
  翟英俊的团赶到章村后马上展开,恰好在强一大队完成攻击后补上空档。
  "高爆弹,3号药包,角度5,放!"
  "高爆弹,3号药包,角度6,放!"
  "高爆弹,3号药包,角度7,放!"
  每一轮炮火上抬一个角度,使得他的炮兵团以每分钟5发的速度迅速向前延伸,相当于把敌人的阵地又犁了一遍,虽然,哪怕是最轻的50公斤航弹也比炮弹要重得多,但是架不住他们的射 速快,反应及时,成本更是低廉,因此,才会被叫做"战争之神"。
  炮一团的36门122卡车炮飞快地吞吐着火舌,向远处的国军倾泄弹雨,江浙三角地带的公路修得比较多,他们才能得以快速通过,赶上一师的推进速度,不然的话,只能依靠飞机的支援,就算空军没意见,飞机也是需要保养的,出动率不可能始终维持一个高位,哪有随时随地可以展开的卡车炮来得方便。
  "前进!"
  张正坤的一团在空中打击结束,身后的炮火准备开始之际,马上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全团剩余的不到三百台ZB39一起发动,载着全团两千多战士冲向敌人,对于一团来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他们的目地并不是要歼灭国军,而是把他们打回去。
  这种阵势,让傲气十足的第5军也为之一夺,新编第22师被空中打击和地面炮火击垮,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就不得不撤回去,有着"疯子"之称的邱清泉失去了往日的狂傲,他总算认识到了双方的差距之大,根本无法弥补的那种。
  顶上去的是第五军的基本部队第200师,杜聿明的起家部队,发现情况不对,他又把手里的预备队荣誉一师顶了上去,集中全军剩下来的所有车辆,以求与共军决战。
  "这么多战车,没有步兵伴随,共军这是什么战法?"
  第五军参谋长侯腾(黄埔6期)躲在一座矮丘后面用望远镜眺望,看到的一幕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在二战初期,关于坦克的运用,其实所有的国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苏联人的大纵深理论是最早的实践战术,讲究以坦克为尖刀,突破后由步兵负责巩固并扩大缺口,再实施向纵深突击的作战形式,德国人也有类似的理论,集中运用坦克进行大范围的穿插,以求割断敌人的联系,实施包围并歼灭作战,但是这些理论无一例外都需要步兵伴随,为坦克扫清道路,完全依靠坦克本身的战斗,极易被敌人识破,反坦克战术的成熟,让坦克极易受到攻击,这也与当前坦克本身就比较孱弱有关,哪怕是汽油瓶这类的简单武器,也在西班牙战场上得到了验证,坦克是不能单独行动的,苏联人甚至因此而取消了单独的坦克军的编制,又回到了把坦克编入每一个作战部队,作为步兵支援武器来运用的老路上,当然了,那是原本的历史。
  学习苏联的国军坦克部队也执行了同样的条令,而从美国军校学习归来的侯腾,对于共产黨如此大规模发起坦克集团冲锋的作法,自然是大惑不解了。
  "原来如此。"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共产黨为什么会这么做,在接近到双方阵线大约6-700米距离时,共军的战车放慢了速度,从车后厢钻出来一个个士兵,手持武器以车体为掩护,形成了密不透风的保护层,至少像那种近距离扔燃烧瓶或是背上炸药包当人体炸弹的办法,很难过得了步兵这一关。
  杜聿明仔细观察这些下车的共军步兵,他们的战术动作带着明显的游击习气,这是长年的被追击、被优势兵力追击练出来的,至少也是五年以上的老兵。
  这样的老兵依托战车,经过了专门的训练之后,马上就形成了可怕的战斗力,这不是一个1+1=2的简单算术,而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他看到了共产黨的步兵战术,不光是为战车消灭威胁,而且也为战车指示目标,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在无线通讯技术还处于原始阶段的二战初期,步兵与战车之间的联系,基本上是靠敲车体,当然了,你如果能敲出摩尔斯电码,那也是一种本事,实际上,这样的简单沟通方式,只能表达很少的几种约定意思,像是指示火力点的复杂动作,基本上不太可能。
  但是共产黨的步兵,就在干这事,他虽然离得远,不过一眼就能看出来。
  太可怕了,他感觉到,这是比空中优势还要可怕的认知,共产黨在战车的运用上,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至少这种一次能装载一整个步兵班的战车,全球绝无仅有。
  "3点方向,敌人坦克!"
  张虎的声音能穿透耳膜,于是能感觉出他的紧张,打了这么久,他们还没有碰上过敌人的坦克,现在就连于是自己也有点紧张,因为他开的不是59中坦,只是一款18吨不到的轻型装甲车。
  好在对面的国军也没有什么好货色,无论是T26还是CV33都是薄皮饺子,甚至比他的装甲车还要脆。
  定定神,于是冷静地找到目标,向炮手发出指令:"换穿甲弹,3点方向,急速射!"
  ZB39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优势,拥有射击稳定系统,可以在行进间瞄准并发射,虽然火控有些简陋,但是依然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黑得透亮的那种。
  结果,杜聿明悲哀地发现,他的坦克只能停下来,一边用镜瞄一边校正,打得着打不着只能靠平时的训练,再有就是撞大运。
  而共军的战车炮不光打得准,而且打得飞快,虽然炮管子并不怎么粗(30毫米),但是准头和穿深都惊人,中者立仆。
  其实他们的对手T26早期型和CV33也都只有37毫米短管炮,初速低得惨不忍睹,即使命中也击不穿ZB39的装甲。
  就这样,在黑科技的加持下,杜聿明发起的攻击被无情地反推回去,共产黨的几百辆战车横扫他的两个主力师,以无可匹敌之姿打得他的第5军连停下来组织起防线的机会都没有,就演变成了溃败。
  而第5军的败退,又造成了第38集团军的后退,共产黨以坚定而有力地进攻,粉碎了国军的突围计划,将两倍于已的敌人重兵集团,牢牢封锁在杭州到湖州、广德之间一片狭小的地区中。
  完成了粟裕战前的计划。
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决战:武汉战事紧(一)
  淞沪前线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主席已经休息了9个小时,正是精神奕奕之时,现在是开战后的第三天,与刚开战时的12个小时相比,已经渐趋平稳,他也得以回到中央机关的驻地,处理一些军事以外的问题。
  恰好这个时候,去华北搞调研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吴明远回来了,主席一听说马上让人把他请来,听取他对华北局工作的建议。
  "华北局对于"整风运动"精神体会得很深,工作也很认真细致,我参加了他们的学习讨论,同志们一致拥护中央的决定,自觉检讨工作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深挖思想根源上的......"
  主席只是看着他不说话,吴明远自觉地停下嘴:"对不起,主席,我这些天净背工作报告去了,一不留神就冒出来。"
  主席递给他一根烟,上下打量着说道:"看得出啊,你是走了很多地方的。"
  "差不多每个分区都走到了......"
  吴明远的脚上蹬着一双胶鞋,已经磨得不成样子,鞋面明显是洗过多次,从黄色变成了灰白色,蓝色的工裤也是污泥处处,那是他从第一天到延安就穿的,一年过去了,不知道补了多少个洞,主席知道这种牛津布有多耐磨,居然能破成这样,可见用得有多狠,更不用说身上灰白色的八路军服,基本上就是华北工作干部的标准装束。
  有些事情是做不得假的,吴明远其实做的是最艰苦的农村工作调查,他在18年前就做过,焉能不知道。
  "总得来说,华北五省的土改推行得还算顺利,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我党的基层工作扎实,在很多村子都建立了农会、妇救会等组织,他们大多由当地的积极份子组成,经过了残酷的大扫荡,有着很强的战斗力,这样的村集体,乡集体,是十分宝贵的,他们思想进步,嫉恶如仇,革命性强,只需要增加理论学习,就是我党最好的基层干部苗子,土改这个事情,在他们的推动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其中有过火的现象,有一些阶级成份划分的争议,但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第一次干,要触动千年的封建思想,困难不言而喻,对于这样的错误,我认为应该纠正,同时要保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给他们撑腰,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要时刻警惕地富反坏份子的反扑,一些干部就这样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真得是太可惜了。"
  吴明远有些动情,他亲历过边区的土改,但是有一说一,与我党经营了好几年的边区相比,刚刚解放不久的华北广大地区,形势要复杂得多,华北部队先是围北平,其后又去包围太原,兵力一直不足,给了很多地区的土改失意份子一个空子,吴明远自己就遇到了多次险情,要不是华北局对他的保护足够给力,绝不可能毫发无损。
  这一趟调研,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阶级斗争就是你死我活,你要他的地,他要你的命。
  主席拍拍他的肩膀:"是啊,这么好的同志,倒在了建国的前夜,让人心痛,这个问题中央一直在研究,但是人手实在很紧张,解放战争进行得很快,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在今年以内就基本解决问题,到时候,整个南中国会缺少数以百万计的干部,以解放军实行军管来管理城市,是山东经验,也是海南的同志总结出来的一套办法,广大农村呢,需要多少支土改工作队?目前山东、东北的党委都在竭尽全力支援全国,也在加快培养干部的速度,但是与全国解放的速度相比,还是太慢,解放军有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要负担起城市管理的任务来,华北的土改工作结束以后,培养出来的工作队就可以抽调南下了,你总结的这些经验和教训,非常宝贵啊。"
  吴明远吸了一口烟,他的牙齿已经有些发黄,无论是在延安还是华北,早就烟不离口了,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老一辈革命家嗜烟如命,自己经历一番才发现,不是他们一定要抽,而是真得工作需要,提神醒脑,没有比一支烟更方便了,双倍黑咖啡?你想多了,红牛乐虎?你在讲咩呀?
  "主席,我想说的是,有些干部,在学校里是培养不出来的。"
  "说得对,我最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的干部从革命时代就应该是深入到群众当中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夸夸其谈,理论一大把,做事只会喊口号,这样的干部曾经危害过我们的革命,所以我们的学校,就不能这样培养干部,要把他们放到基层去,放到广大农村去,人民群众认可了,组织上才能认可,就像你们说的那个"公考"一样,要让人民出卷子,考试合格了以后才能上岗喔。"
  说到具体的问题上,吴明远就不会发表意见了,组织上要怎么做,都有安排,主席也知道这一点,把话题转移到当前的战争上来,和他说了一下最新的战局,结果令人欢欣鼓舞。
  "西北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包括西安在内的陕南地区,正向汉中、四川进军,既得陇、复望蜀嘛,我们可不能停步不前,给国党以喘息之机,那样就会增加果统区人民的困难,要不得啊。"
  "淞沪战场形势不错,围住了顾祝同集团37个师,160多个团,50多万人马,可以说这一战定乾坤哪。"
  "华南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最为迅速,在敌人的腹部给了他们重重一拳。"
  "现在就看武汉,逐鹿中原哪,他们那里坚持住了,整个国军的主力部队就被我们截断了退路,这是致命的一击喔。"
  吴明远听完,感概道:"我回来的时候路过太原,看到战士们都在写请战书,纷纷要求加入战争,打蒋匪帮,有些部队已经开拔了,这样一来边区也不缺少保卫,我倒是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在部队通过边区的时候,分批加强政治学习,至少一个月到三个月,对于他们将来解放其他地区,会有很大帮助。"
  主席点点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我们的战士,在行军的间隙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学习的要求,这支军队是可靠的,现在增加一个进修的过程,是很有前瞻性的,这个可以有啊。"
  吴明远提醒了主席,王震带着警备区的部队离开之后,边区的保卫工作是一个问题,还有那些国营农场的生产,开春了,正是播种的季节,部队的战士们可以学到先进的机械化耕作方式,为将来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类似的大规模国营农场做准备,特别是边疆地区。
  
        
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决战:武汉战事紧(二)
  武汉三镇被长江和汉水分隔开,到1940年为止,无论是长江还是汉水,都没有一座桥梁,人们过河要靠船夫, 而位于长江以北、汉江以东的汉口,就处在战事的中心位置。
  第132旅全体人员以空降方式,出其不意地占领汉口,他们从汉口机场推进到汉水和长江一侧,并没有再过江,因为这片地区太大了,一个旅6000多人根本守不过来,兵力如果太分散,危险就会成倍增加,还不如巩固一个地区,反正他们的主要目标已经达到了,现在的任务就是吸引敌人,给前线的敌人巨大的压力。
  武汉可以说是整个长江以北敌人的退路。
  汉口王家墩机场,陈运来把指挥部建在了这里,市区情况复杂,还有租界的存在,不如这一带容易清理,周围的建筑不多,视野开阔,而且背靠跑道,阜阳前线机场的战斗机直接转场到了这里,大量的油料、武器弹药运过来,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实力。
  "汉口地下党的同志已经武装起来,建立了工人纠察队,他们有很多都是对面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的工人,因为工厂被日本人接管,不愿意给他们干活而离开,国府来了之后,生活困顿,很多人快要活不下云,他们是我党着力争取的对象,有较强的组织力,很多人都会开枪,我们把缴获的枪支发下去,把城区交给他们,一下子解决了后顾之忧。"
  政委时学勤从城里赶过来,向他介绍地方局势:"前线怎么样?"
  "敌人从红安、麻城两个方向上逼近,来得很快,已经打过两场了,一营在处理,问题不大。"
  陈运来的表情很轻松,即使没有运来全部的重武器和车辆,他们依托有利地形,也能完成阻击任务,只是没有多余的人手实施反击,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敌人是一个王牌军,人数很多。
  而这只是第一天的情况,武汉告急,大本营失陷,委员长生死不明,国府在最初的混乱之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目标,援军正从四面八方赶来,他的一个旅要防守多个点,还要担心敌人渡过汉水或是长江,从背后进入市区,确实有些捉襟见肘,毕竟工人纠察队没有军队的战斗力,打打下手还行,真正的战斗骨干只能是他们自己。
  现在132旅的全体官兵,除了军医、通讯这类的非战斗部队,所有的人手都被组织起来,以战斗小组的形式,组织起一条弹性防线,虽然表面上看没有坚固的工事、战壕,不过却更加灵活机动,给了敌人无处不在的错觉。
  汉口东南方向的黄陂县城,余程万将他的第57师师部放到了这里,开战日那天夜里,他是第74军三个主力师中反应最快的一个,他的第一目标就是王家墩机场,这是日军的主要军用机场,共军绝对不会放过这个要点,虽然反应快,但是他们连夜赶路也未能如愿,因为从黄安到武汉外围的黄陂县,足有60公里远!
  目前的第74军还没有美械化,汽车是不存在的,马匹也不多,至少他的第57师,有腿走是常态,60公里如果是急行军,一天一夜有可能到达,但是他明知道前面有敌情,又怎么可能不顾军事常识而枉顾将士性命,那样的话跑到了又有何意义,于是这个过程就拉长到了两天。
  黄花菜都凉了。
  他的先头团第171团在汉口机场以北5公里的地方被共军袭击,一个团连十分钟都没有坚持到便被打垮,经过收容,全团3000之众少了将近一半,他都没有搞清楚对方的战法。
  "到处都是枪声,我们不知道他们躲在哪里,还有小炮,口径不大,威力不小,一炸一大片,我的机炮连就是这样被摧毁的,还有枪手,打得又远又准,一些军官太过突出,被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子弹打倒,我分明看到,前面没有敌情啊。"
  团长杜鼎(黄埔六期)很郁闷,他要不是见机跑得快,此刻只怕也成不明不白冤鬼了。
  参谋长陈嘘云(黄埔四期)有些不得要领:"这条路上没有埋伏点啊,共军是如何做到的?"
  "我想起来了,他们穿着灰绿色的军服,与环境有些相似,不动弹的话,很难看出来。"
  原来如此,余程万在屋子里走了两步, 摆摆手:"你先下去吧,安顿好弟兄们,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多谢师座。"
  杜鼎垂头丧气地走了,陈嘘云低声说道:"171团看着没了士气,要不要把169团调上来?"
  "唉,事情没那么简单,共军守着机场,说明他们有空援,武汉危矣,委员长到现在都没有现身,只怕也是凶多吉少,我们试出了深浅,一个团不成,一个师也难,须得联络上其他们部队,一齐推进。"
  余程万算是看清楚了,共军的人应该不多,否则就会反推过来,171团的损失绝不可能这么少,169团留在黄安,是他的后招,因为这次回师,既没有军委会的调令,也没有收到军长王耀武的命令,完全是自作主张,他没这么傻,一点后路都不留。
  好在没过多久,从麻城方向传来消息,王耀武跑出了汉口,目前栖身第58师师部,正指挥该师向汉口进击,命令他们也跟着进攻。
  同时,军政部长、参谋总长何应钦逃到了江南,以总参谋部的名义发布命令,号召全国驻军向武汉集结,政治部长陈诚发出了同样的号召,他的嫡系部队第18军响应号召,自淮河前线后撤,打着解救领袖的幌子进军武汉,走在了其他部队的前头。
  一时间,能否收复汉口,救回领袖成为所有果统区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
  
        
第七百六十章 大决战:武汉战事紧(三)
  黄安县城老街的一间客栈里,柴意新带着吴荣翔走进大门,客栈的伙计会意地把他们领上二楼,一间客房里,一位清瘦的长衫男子等在里头,听到动静转过身来,朝他伸出手去。
  "柴意新同志,我是郑位三。"
  "我......我是柴意新。"
  柴意新与他握手,有些结巴的说道:"组织上需要我做什么?"
  "组织上希望你,回归大家庭,参与到解放战争中来。"
  郑位三和高敬亭等人一样,也是鄂豫皖先遣工作组的一员,他带领的小组负责黄安、麻城一线,是敌人的防御重点,工作方式方法也会不同。
  争取国军内部的起义就是其中之一,柴意新早在黄埔时期就参加了共产黨,后来大革命失败,组织关系并没有断绝,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果共合作抗日,这类关系又开始重新接上,由总理亲自出马,发展了一大批当年的左翼黄埔生,不一定让他们揭竿而起,而是伺机而动,和谈失败后,两党即将兵戎相见,这些黄埔生就要有所选择,柴意新接到了他的新关系,对方带来了总理的亲笔信,希望他站到人民的一边,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现在就是关键时刻。
  武汉落入我党之手,蒋某人身陷囹圄,给了这些黄埔生以极大的震撼,也让柴意新坚定地站到了我党的一边。
  郑位三就是他的新的联络人,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
  "黄安县目前由你的第169团守备,你有把握发动起义吗?"
  "本团自抗战以来,多次经历大战,下级基层军官几乎换了一茬,士兵更是多次补充,他们有强烈的对日作战意愿,肯为国家流血牺牲,但是对于内战,早有议论,不过是畏于军法,不得不行而已,虽然军中心向我党的不多,但是我相信在当前的形势下,可以发动大部分官兵退出内战,一些顽固份子我也心中有数,提前布置把他们控制起来,是有把握的。"
  "太好了,我们边区特委将配合你团的行动,组织工农大众,与你们一起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柴意新大喜:"解放军快到武汉了吗?"
  "是的,目前他们正沿大别山南下,会从广济一线过来,还有一部分插入山区,随时有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组织上希望你们打响起义之枪,给予武汉的同志最直接的支援。"
  郑位三毫不讳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黄安位于大别山南麓,曾经是我党的重要游击区,这里经过了国府残酷的清剿,群众对于国府有着切齿的仇恨,他甚至断定,只要打出红军的旗帜,告诉他们我党的队伍回来了,就会掀起革命的高潮,现在有了第169团的参与,起义更有把握,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助力,更加影响了当前的战局。
  黄安、麻城,在国军驻军离开之后,差不多同一时间举行了起义,两地起义军被编为华中解放军鄂豫皖支队,整个黄麻地区的老百姓一听到"红军回来了",争先恐后地将家中的男子送到起义部队去,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家,都只剩下了一棵独苗,但依然不悔。
  鄂豫皖特委在敌人背后烧的这把火,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他们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后方,为了避免前后夹击,要分兵出来防备,都给武汉的部队赢得了时间,而时间,是现在最宝贵的东西。
  不光如此,我党为了配备武汉行动,在湖北各地都掀起了暴动和起义的高潮,把那些抗日中发展起来的地方武装合成一股绳,不管大小都足以撼动国府对地方的统治,更是从根本上拖住了敌人援军到达的速度。
  湖北通城,离武汉足有200里地,位于湘鄂赣边境,是当年秋收起义的发起地,也是我党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抗战之后,这里成为前线的兵源地,以保安大队、保安团为代表的一大批男子送上前线,补充进各个中央军的主力师当中。
  原保安大队三中队中队长万美豪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保安大队整体做为补充兵加入了淞沪战场,被编入第88师524团1营3连,他也成为3连连长,这个营就是广为人知的"孤军营"。
  上海解放以后,谢晋元等人不愿意遵从戴笠的指令搞破坏,被内部的坏份子刺杀受重伤,其他的官兵有要回国军的,也有要留下投靠我军的,万美豪等一批通城籍的官兵想脱下军装回家,我军也给予了路费放地,他们回来之后,国府却没有放过他们,要追究擅自脱队之责,这个罪名可大可小,为了不被军法处置,他们不得不接受国府的条件,继续干保安团的活,当然这也是补充兵的一种形式,迟早会扩编后成为正规部队。
  万美豪等人在成为补充兵前就有过投共的举动,只是阴差阳错没有成行,眼看内战就要开打,他们亲眼目睹了我军在上海的做法,再一次萌生了投奔我军的念头,经过地下党的一番工作,将这一批有着抗战经历的保安团士兵全数争取过来,在当年的起义地点,又一次发动新的暴动,从而截断湖南、广西与武汉的联系,有力地支持我军在武汉的行动。
  让国府始料未及的湖北风暴就这样突然暴发了,他们发现,这片从日本人手里接收过来的中原要害之地,竟然到处都是我党的地下武装,简直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上。
  而更让他们胆战心惊的是,现有的军队中,还有多少同情我党的异见份子?
  只有天知道。
第七百六十一章 大决战:武汉战事紧(四)
  大别山是武汉的天然屏障,但并不是说他就无法翻越,更不是没有人居住,相反,果共两党都曾经以它为基地,与敌人周旋,国军要对付的是鬼子,而我党要对付的,是白匪。
  张淦带着第7军的余部跑进大别山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共军有高达,不,是战车,他们在平地上根本跑不过,进山是唯一的办法。
  第7军从来没有打过这么窝囊的仗,大炮轰完飞机炸,就是不和你拼近战,铁打的队伍也着不住啊,尽管真正的死伤并不多,但是队伍在黑夜里一乱,再要收拢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他能把一万多人带进山,足以证明第7军不愧为赫赫有名的劲旅。
  然并卵,一进山才发现,这里面也不是什么坦途,当然,山区的地形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说得是。
  人心。
  他不是第一次进山了,早在廖磊主政安徽,任第21集团军司令时,他们就在这一带与鬼子周旋,每当打不过,便会躲进山里,鬼子要么不追,要么追进来让他们伏击,共产黨的游击战术,他们也会,至少是自己认为会。
  当第21集团军还是抗日队伍时,山里的百姓当他们是自己人,每到一地都会受到热情款待,百姓节衣缩食慰劳的情形就像在昨日。
  张淦并不知道,今日已经完全不同了。
  他们发现那些熟悉的村子里空无一人,连只鸡都没剩下,米缸里更是空空如也,百姓跑得干净之极,除了空屋子,什么也没留给他们。
  "妈卖掰,他们跑到哪里切了?"
  "鬼晓得,到处都是山。"
  "没有粮食,这么多人怎么办?"
  他们是被人赶进山的,所有的辎重包括重武器全都扔掉了,口粮也没有顾得上带,作战加上跑路,耗费的体力无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村子,居然一口吃的都没有,不等军官们下令,所有的士兵都去村子里翻找,结果更让人失望。
  为了解决上万人包括他们这些军官的肚子问题,众人集思广益,只能派出人手上山去找吃的,野果、猎物,只要是能吃的,通通来者不拒,大别山里的物产还是比较丰富的,在他们的努力下,总算搞来了不少东西,大部分都是他们不屑一顾的野菜。
  饿肚子的情况下自然没得挑,第7军的官兵在村子里升火煮东西,张淦等人也收到了下面的人的野味,参谋长杨赞模、政治部主任陈汉流、第171师师长刘昉、第172师师长曹茂琮等人围坐一起,看着串在木枝上的野味只咽口水。
  "下头的人说,有几个弟兄没回来,不知道是不是迷路了。"
  "我的师里也有,说不定跑到哪个林子里去了,你们说,这山里头会不会有猛兽?"
  "怕个屁,老子手里有枪,就是老虎来了也是一家伙,不知道老虎肉好不好吃?"
  "不好吃,硬。"
  张淦听着他们的话,心里有些烦闷,山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粮食,打猎是解决不了上万人的肚子问题的,野菜更不可能,没有一个可靠的后勤保障,这里的人就算没有被共军打死,最后也会溃散,得穿过大别山回到武汉,或者果统区自己的地盘。
  但是这重重大山,如果所有的百姓都和今天这样,他们是很难走出去的,他很奇怪,哪怕是当年剿共,老百姓也不会逃得这么干净,难道是有组织的预谋?
  他的心里一个激灵,下意识地去掏衣袋,一个小巧的铜制罗盘到了手中。
  "军座有什么忧虑之处么?"
  杨赞模靠过去问道,张淦没有答话,而是转动罗盘,指针飞快地转动着,最后停在"坎"位上。
  他掐指一算,嘴里念念有辞:"坎三震四,龙潜于渊,不是个好兆头啊。"
  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只见张淦猛然起身,大声说道:"熄火,拔营,我们走。"
  "军座,弟兄们跑了一天一夜,粒米未进,这个时候,说什么也得让他们吃点东西,不然会哗变的。"
  "是啊,不差这一会儿功夫,吃几口再说。"
  "了不起多派些人手充当暗哨,共产党没那么容易追上来。"
  "军座,你闻闻,可香了。"
  众人七嘴八舌,意思都是一个,你又没啥证据,搞得一惊一乍的,不是添乱嘛。
  众怒难犯,特别是在大伙都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张淦深知这个时候,军令不好使,只能一屁股又坐下来,刚要伸手去分已经烤熟的野味,突然听到一声枪响。
  "砰"
  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惊起一阵飞鸟。
  "在那边!"
  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一些军官拔出手枪,从惊飞的鸟群判断,枪声来自于山腰,他们指挥人手冲向那个方向,很快枪声便激烈起来。
  "不好,共产党埋伏了人手,我们的行迹暴露了。"
  这个时候,他们也该明白过来,百姓并不是自己跑掉的,而是共产党的鼓动,为的就是给他们增添麻烦。
  不得不说,这一招挺狠的,他们只能花费很大的功夫去寻找并不可靠的食物来源,现在可倒好,吃个饭都不消停,张淦等人只能匆匆吃下几口,马上准备转移。
  至于共产党,谁也没指望能抓到,果不其然,当他们的人冲上山腰时,那里只剩下两个哨兵的尸体,鬼影子都没一个。
  "高书记,白狗子跑了。"
  另一处山头的密林里,高敬亭从望远镜里看到下面的大队国军正匆忙离开,他们大多数人没有能吃上东西,最多也就喝了口野菜汤,为了泄愤,他们在走后点燃了村里的屋子,浓浓的黑烟升上山顶,每一个躲起来的村民都看得很清楚。
  "这些狗日的刮民党!"
  气愤之余,村民们更对红军鼓动他们提前离开抱以感激,这么多国军,村子里得祸祸成啥样啊。
  "高书记,村里有几个小伙子想加入红军,打白狗子,你收下他们吧。"
  朴素的乡亲们能想到的报仇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部队上,一如当年的苏区,高敬亭是他们心目中的特委书记,红军的带头人,是亲人。
  "乡亲们,不要害怕,白狗子已经走投无路了,你们屋子,我们会重新帮你们盖好,愿意参加队伍的,我高敬亭欢迎,这回我们新帐老帐一起算,把他们彻底消灭干净!"
  高敬亭又找找到了当年打游击时的感觉,他喜欢这种一呼百应、人人景从的场面,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也有信心拉起一支队伍,因为这里是。
  红军的大别山。
  
        
第七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武汉战事紧(五)
  红军回来了,这个好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整个山区,张淦和他的第7军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每一步都万分艰难,没吃没喝倒也罢了,好不容易想找个地方歇息一下,总有枪声适时地响起,让他们惊恐万分地爬起来,找了半天又找不到人影,等到再睡下,枪声准定再次响起,要是置之不理吧,那就要付出若干个士兵失踪的代价。
  他们不得不组织起讨伐队,可是共产黨的小股部队战斗力极强,不光抓不到他们的影子,反而还要损兵折将,几次三番下来,没有人再愿意脱离大队人马,他们也只能缩成一团,行动迟缓不说,又累又饿精神颓废,与进山的时候相比,明显差了许多。
  披着一身布条伪装网的林维先仔细观察了半天,打开对讲机,轻声说道。
  "高书记,我看差不多了,他们有的人连枪都拿不稳,走路直打颤,要是搞一家伙,准定崩盘。"
  "知道了,你们小心点。"
  2公里外,高敬亭收起对讲机,他的小组一行最初只有30人,经过这些时间的发展,已经扩大到了500多人,枪枝也因为缴获而做到了人手一枪,这些年青人都是山里娃,有的还是猎户,体能好走山道如履平地,都是最好的兵苗子,他虽然没有时间来训练,但是简单组织一下,教会他们开枪和打伏击还是做得到的。
  当然,哪怕是有了五百人,他也没想过去硬撼一支上万的队伍,通过不断地小股袭扰来迟滞敌人的行动就是极限了,真正的攻击来自于后方。
  许世友很郁闷,因为他出身鄂豫皖根据地,又是湖北人(通城),在大别山一带打过仗,于是步行穿过大山直捣武汉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第4旅头上。
  这要找谁说理去?
  好在很快,他们的先头营就与先期派出去的工作组联系上了,听到前头是第7军的余部上万人,许世友总算打起了精神,这可是一股很顽强的敌人,算得上比较大的鱼了。
  "出发的时候,咱们就说过, 要第一个冲进武汉,现在组织上让咱们抄近路,但是没有车坐,咱们怕吗?"
  "不怕!"
  干部战士们大声答道,他满意地点点头:"对,咱们不怕,就是用脚板走,咱们也要第一个赶到,别的同志已经提前为咱们趟好了路,还能捞到一场仗打,现在我命令你们,按照主席的要求,发扬咱们长征时的艰苦作风,冲过去,打垮敌人,解放大别山!"
  第4旅的战士们在高敬亭先遣工作组的帮助下进入山区,跟随敌人的踪迹追赶他们的步伐,离第7军越来越近。
  另一个方向,东解一纵一师梁兴初部、山解第9旅张仁初部与重型旅由霍邱南下,一路冲过第21集团军的指挥部六安,沿着大别山脉的走向冲向安徽与湖北的交界处。
  第21集团军的主力第7军被击溃后,一部逃入了大别山,其余的部分都被21集收容,集团军部直属部队连同第48军在内,还有4万多人,他们放弃了六安向南逃窜,经霍山、桐城到达安庆,算是完全放开了防线。
  沿着他们放开的口子,重型旅、第一师和第9旅迅速突进,经霍山、太湖直逼广济县,而挡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田家镇要塞。
  实际上,守卫这里的第51师也接到了回援武汉的命令,但是军长王耀武留了个心眼,让师长李天霞放一个旅在这里,堵住共军的进攻道路,李天霞把这个任务交给第153旅,自己带着师直和第151旅回师武汉。
  第153旅旅长张灵甫在这里呆了十天,用尽所有的办法来加强脚下的要塞,虽然条件很有限,但是经过一番修整,还是有了一定的规模,他也自认为做好了准备,因为比起当年防御日军的经验,这些工事都做了有针对性的构筑,形成交叉火力、消除射击死角,他们的装备在中央军里算是比较强的,拥有战防炮、迫击炮等重武器,只是师属76.2毫米火炮被李天霞带走了,否则他会更有信心。
  田家镇要塞周边的几处制高点都安排了守军,防守上没有疏漏,就在开战后的第一天,身后的武汉失陷了,委员长据说也落到了敌手,他很焦虑,想跟着主力回师武汉,结果人家不带他。
  张灵甫没有办法,只能听从军令,因为如果委员长真得遇到了不测,他就失去了靠山,随时会被人搞下去,军中看不惯他的,可不是一两个。
  又无所事事地守了三天,他们终于等到了共产黨的军队,首当其冲的是一种长着圆脑壳的战车,虽然长得不咋得,但是他看出了妙处,这样的造型能让弹丸难以击穿首上装甲,果然,他的战防炮打上去,大多数炮弹都被直接弹开了,剩下的少部分只能在上面留下一个浅痕,根本无法对他们形成威胁。
  反之,圆圆的脑壳上伸出来的炮管子又粗又长,一炮打过来什么工事都挡不住,共军竟然把一百毫米的重炮安在了战车上!
  这种难以对付的重型战车,共军一次就派出了上百辆,排成长长的一排,后面跟着的步兵和轻型战车也是一样的数量,第306团团长卢醒拼死抵抗,使用包括人体炸弹在内的办法,却很难靠近敌人的战车,他的阵地到处都被突破,共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张灵甫悲哀地发现,这里曾经挡过日本鬼子一个月,却没有办法阻止共军的战车哪怕一天。
  "快走!"
  卢醒和第305团团长唐生海阻止了他自杀的举动,张灵甫没能死成,也打消了念头,带着几个卫兵跳江向对面游去,还没游到一半,听见身后传来阵阵欢呼声,共军全线突破田家镇,沿着长江向上游进攻,目标直指武汉的外围。
  在他们的身后,山解的其他进攻部队源源不断地冲进来,扩大和巩固解放区,把战争导向长江,进一步分割敌人的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决战:武汉战事紧(完)
  成光荣的两栖连布置在汉口东边的赵家营,离长江不远,一百多人分成了20多个作战小组,相互之间以无线电联系,保证不超过一千米,以现有的民居、树林、山丘等为掩护,灵活机动,进行弹性防御。
  三天以来他们打退了无数波敌人的进攻,每次打死打伤的也就十多20几个,他们选取的伪装服与环境相融,如果不是自己主动现身,很难一眼看穿。
  "这是干嘛?"
  "敌人比想像得聪明,他们在试探,不停地试探,分析我们的布防规律,而且试出了我们的人不多,只能防守这一段,无法反击。"
  指导员何坚也回过味来,难怪敌人每次都是浅尝即止,他们也明白我军的装备优势,并不打算一窝蜂地向上闯,当然了,办法也很难想出来,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多。
  "我能想到的就是伪装成平民,我们不可能向每一个平民开枪,他们如果玩人肉炸弹,路边炸弹,那才是最麻烦的事,大老美都头疼。"
  "幸好他们不会。"
  为了防止敌人这么做,这一带的老百姓都被劝离,好在本时空的武汉还没有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千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市,汉口城区的面积有限,这一带日后会成为新的商贸中心,寸土寸金,现在却是一片荒野的山坡。
  他们拢共也没找到多少户人家,如果国军想要扮成百姓的样子,从这么荒凉的地方突然走过来一队百姓,怎么看画风都不对,首先他们得找一群女人和孩子才能扮成逃难的,否认一大群大老爷们儿,又没有什么商品可卖,是不是太奇怪了?
  如果是一个两个这种渗透,基本上也会落入我军的掌握中,国军派出来的探子不只一批,抓了几批后再也没有新的派来,显然他们知道成功概率不高。
  那么就剩下最后的几个办法,敌人开始从汉阳、武昌方向集结人马,威胁汉口的侧背,他们的目地很简单,进一步分散第132旅的守备力量,把宝贵的兵力放到江防上去,否则只剩下工人纠察队,他们并不能放心。
  为了始终保持有一架无人机在天上,成光荣他们向营里申请了支援,很快无人机就发现了新的敌情,敌人在集结炮兵。
  要说有什么威胁,炮兵绝对算一个,不管什么炮砸下来,他们的防护也是难以挡住的,成光荣毫不犹豫地呼叫了空中支援,几分钟后,敌人的火炮还没有开始表演,我军的飞机先到达上空。
  航弹的运输量不大,他们都要省着点花,平时的步兵什么的一般只要情况不那么危急,是不会呼叫飞机的,也只有碰上了具有相当威胁的敌军,才会动用宝贵的空中力量。
  在两架强一的持续打击下,第51师的师属炮兵刚刚做出集结的动作,正是最脆弱的时候,马上成为了飞机的靶子,被连轰带炸地摧毁殆尽。
  这么一来,李天霞又测试出了共军的一种技能,空中打击十分迅速,显然就是从王家墩机场起飞的,都不用加速便到了战场上空,难怪敌人对他们的动向一清二楚, 他们马上停止了白天的活动,改为夜间出击,又是一头碰到钢板上。
  夜视仪、热成像之类的东东,给了两栖连更大的战场优势,无处不在的准确打击,让李天霞精心准备的夜间攻势化为泡影,死伤被俘超过了之前所有战斗之和,不知不觉他发现自己的一个主力团就这么没了。
  其他方向上的进攻也是一样,王耀武指挥的部队,碰上了前所未有的敌人,他明知道对方的人数不多,就是难以取得进展,短短几天时间,所有的重武器全部被毁,敌人的空中打击来得又快又狠,而且不受天气气候的因素影响,哪怕是雨天都是一样。
  王耀武渐渐感到了绝望,他知道对方的援军正从大别山一线赶来,可是没有任何办法,反而自己的后院开始起火,"黄麻暴动"让这一片曾经的赤区又一次插上了红旗,让他们一下子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他不得不连发急电,催促各地的国军迅速回援,好不容易等到第一支部队到达武昌,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
  先是田家镇要塞被共军突破,连一天没有坚持到,接着,九江方面报告,一支共军的船队通过江面,正在日夜兼程地朝武汉方向赶,前方的马当要塞等江防地区都出现了共党活动的迹象,没有对敌人造成任何影响。
  然后,他派去黄安-麻城一线的镇压部队发现,从大别山里窜出来一支共产黨的正规部队,蕲春方向,共产黨的战车部队在突破广济一线后又一路猛冲,离武汉不远了。
  种种敌情表明,共军的进攻速度前所未有地快速而高效,远在更近的国军部队之上,听到后背出现共军的消息,王耀武就明白,他的好运气到头了。
  两天以后,重型旅、第一师和第9旅的联合部队越过蕲春、浠水、诸城,出现在第51师的背后,一举包围并歼灭了该师剩余的4000多人,俘虏包括师长李天霞在内的官兵3000多人,将第74军的退路彻底堵死。
  又过了三天,完成战斗部署的第一师从正面、第9旅从侧面、重型旅的200多辆坦克迂回包抄,配合从大别山区出来的许世友第4旅,将第74军围困在黄安、麻城、黄陂、团风之间的四角区域,包括一个军部、两个师部、4个旅部在内的23000多人。
  在我军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攻势下,战斗于5个小时之内结束,除4000多人战场起义外,其余的19000敌军被全歼,俘虏包括军长王耀武以下国军官兵12000多人,打死打伤6000多人,彻底歼灭了这个国军的王牌军。
  至此汉口我军与突破淮河的解放军胜利会师,保证了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完全解放。
第七百六十四章 解放:进军湘桂黔
  战争开始的第十天,华南各省纷纷响应,广东、福建两省全数为我党接管,广西、云南两省也倒向我党,夹在两省之间的贵州虽然还在中央军的控制下,却惶惶不可终日,湖南、江西两省也从事不关已变成了身陷其中,两省一属第9战区一属第3战区,在没有正式重新划分之前,虽相邻却没有归属。
  坐镇长沙的第9战区司令薛岳一下子麻了爪爪,在39年上半年,为了抵御日军第11军这个华中地区最强大的机动兵团,第9战区集中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包括第1集团军(滇军)、第19集团军(中央军)、第27、30集团军(都是川军)、战区直属的第10军、第26军、第37军、第79军、第99军和暂编第2军,并随时得到军委会直属部队的支持,比如第74军,但是由于形势发生变化,长沙战役没有打起来,他们自然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日军北撤之后,各战区奉命"收复失地",比较靠前的第9战区不甘人后,虽然没有抢下武汉、南京、杭州等大城市,也一举收复了半个湖北和小半个江苏。
  等到和谈开始,军委会拟定要改战区为绥靖区、剿总司令部,处于后方的一些战区会改为军管区,第9战区预计划分为第7军管区,以湖南、贵州为兵源地,负责编练新军,相当于变相解除了他的兵权。
  薛岳不是黄埔出身的嫡系将领,但是很得蒋某人信任,剿共期间就指挥过中央军部队追剿红军,被戏称为"长征后卫薛伯陵",如果说红军走了25000里,他也至少走了一多半。
  抗战开始后,又被委以重任,继陈诚出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守备湖南这个关键的节点,从另一个方向上拱卫重庆。
  因此,对于蒋某人的任命,薛岳毫无怨言,依然在积极工作,哪怕之前他的旧恩主李济深多次派人来劝说,也不为所动,除了没有将信使送官,对于那些让他倒戈的说辞,根本不屑一看,摆明了分道扬镳。
  但是战争开始之后,局势急转之下,一天之内,共军突破了国军的防线,连续占领了武汉、南京、太原、西安、杭州、广州等多个省会,特别是武汉的陷落,让他瞠目结舌,因为那是超过400公里之远的突袭,他研究过德国人在欧洲的战例,不得不说二者有其相似之处,而共产黨显然运用得更加娴熟。
  可谓一击致命!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失去最高领袖后的党国,是多么地不堪不一击了。
  不久,逃出武汉的军政部长、总参谋长何应钦跑到了九江,声称要集结兵马反攻武汉,政治部长、号称"小委员长"的陈诚也汇合了其"土木系"的基本部队第18军,扬言要救出领袖,而从南京跑出来的行政院长孙科等一干政府官员,最后在南昌落脚,同样以国府正统自居,号召国军重新集结,向西南等地退却。
  其中还有多少不为人所知的暗流,一下子浮出水面?鬼知道。
  但是共产黨大势已成,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蒋某人的倒台,让整个国府群龙无首,各派系势力没有一个强力的可以统管全局的人物代替,即使是在中央军内部,各派力量的倾轧也是显而易见的,别的不说,何应软和陈诚就是一对死对头,比中央军和地方派系的矛盾还要不可调和,其他势力呢?二陈、孔宋、甚至是胡宗南、戴笠这些崭露头角的新生派,都绝不会甘居人下,所以共产黨的统战才会那么地无往而不利。
  他的参谋长吴逸志(保定6期、陆大一期)敲门进来,薛岳抬起头。
  "学行,脸色不好,哪里又出事了?"
  "共军突破了田家镇、大别山,桂系第7军溃散,王耀武的第74军全军覆没,连他本人也被抓了俘虏,共军已经完全控制汉口,正向汉阳、武昌进军,最多明天就会失陷。"
  "完了,完了。"
  薛岳扔掉手里的笔,连声说道:"武汉一丢,江北各地部队人人自危,所谓的大决战已经无法实行,这个时候,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全力向西南撤退,以空间换时间,就像抗战时期那样,还能拖得一时,撤不出来就完了,党国危矣。"
  吴逸志也叹了一口气:"谁能想到,共军竟然不按套路出牌。"
  "我要是有他们的装备,也不会按套路来,你马上电告南昌,请孙院长他们火速动身来湖南,晚一点我怕共军再也不会给这个机会了。"
  "他们才刚拿下武汉,湖北都未肃清,会即刻进军湖南?"
  薛岳看了他一眼:"战前你能想到他们突袭武汉吗?"
  吴逸志吓了一跳,武汉到长沙空中直线距离连300公里都不到!(293公里)。
  那岂不是说,人家想打就能打过来,这里可没有第74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全部调上了前线,他们可以说是光杆司令一个,手下只有几个新编师,连番号都没来得及给,只能以保安旅的名义招募的,武器更是差得远,传说中的美援还在云南呢。
  吴逸志去给南昌的临时国民政府发电报,薛岳其实也清楚,他们就算接到电报马上启程,隔得这么远也很难马上赶到了,除非有飞机。
  国军还是有一些飞机的,至少空军保留了一些驱逐机和轻轰机大队,为了避免被共军的空袭打掉,全都分散到了江西等地的原日军机场,战斗机不能载人,运输机可以,他希望这些人当机立断,但并不笃信,因为深知政府扯皮拉筋的本事,比执政的本事强。
  薛岳只能是尽力而为,形势在持续恶化,共军巩固汉口之后,马上过江占领了其余地区,然后马不停蹄地沿江而下,直扑湘北门户。
  岳阳。
  他所担心的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共军在实施一种前所未有的大穿插,要一次性把半个中国包进去。
  这是何等的战略眼光,又是何等的魄力!
  
        
第七百六十五章 解放:桂系的觉悟
  武汉彻底失陷,解放军顺着大别山源源不断地进入安徽和湖北,国军重兵集团被围困在宁沪杭三角地带的事实,让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终于感到了一丝绝望。
  他们被彻底包围了。
  "白主任又来电了,望德公速做决断,另,安庆的李司令有电报发来,是今天的第2封,说是共军势大,安庆恐怕不保,他们只能过江前往南昌,响应国府的号召,希望长官能有个明令。"
  程思远的话,让李宗仁不胜其烦,坏消息越来越多,白崇禧坐镇桂林,一天给他发来了好几封电报,可见广西的形势有多糟糕,共产黨一出手就是杀招,端了武汉、南京,让前线的部队无所适从,又假借军委会的命令让部队停止抵抗,不管有多少人上当,都会造成极大的混乱,这还不算,利用海空优势从华南下刀子,一下子捅到了他们的老家。
  要是桂系的军人知道家乡已经落入共军之手,这仗还怎么打?
  当了几十年的军人,哪怕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失败后下野,李宗仁也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因为那个时候,他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回来,而现在,广西落入共产黨的手里,那就肯定会变天,土改这个大杀器,对于把地盘看成命根子的军阀来说,是致命的。
  所以他们才会那么仇视共产黨。
  白崇禧手下没有兵,就是真诸葛也没折,他来电报无非就是商量一个出路, 毕竟这关系到几十万桂军,还有川军。
  川军早就不想打了,全国抗战,四川是最大的兵源地,光是单独的集团军就编出来4个,除此之外还为中央军和其他部队补充了上百万人,从抗战开始,四川编练处就一直在运作,不断地向前线输送补充兵,现在抗战告一段落,他们返乡的心情尤其迫切,毕竟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接下来还要打内战,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如果不是严苛的军纪在约束着,只怕早就做鸟兽散了。
  但是你打内战就打内战吧,要不要第一天就败像已露,军人还是渴望胜利的,胜利能带来荣耀,带来丰厚的犒劳,失败了能得到什么?
  战俘。
  没有人愿意当战俘。
  军阀混战的特点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谈,被吞并被裁撤都是可以接受的,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关进战俘营,成为罪人。
  "李长官,当初川军走到哪儿都不受待见,是你收留了我们,弟兄们服你,愿意跟你打小日本,现在小鬼子打跑了,我们就想问一下,上头是咋个想的?"
  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和第29集团军司令王瓒绪也是被手下问烦了,不得不跑到他这里来,特别是22集,他们守洛阳,隔壁邻居第33集团军悍然举事,把黄河防线开放给了共产黨,无数共军渡过黄河,接管了灵宝、商洛一线,现在他们就在自己的枕头旁边,这要怎么睡得着?
  参谋长徐祖诒安抚道:"莫要心急,李长官也在想办法。"
  "啥子办法,我们被共产黨围得死死得,要么打,要么谈嘛。"
  "王司令,你那里也有说客?"
  "刘伯承晓得哇,川东战神,亲自给我写信,要我们弃暗投明,不要让川军白白消耗在内战战场上。你让我咋个说嘛?"
  王瓒绪不是第一个被做工作的川军将领,早在双方合作救灾的时候,共产黨的统战人员就在五战区频繁出没,让李宗仁奇怪的是,军统河南站对此仿佛视而不见,也没有提出任何抗议,这是极不寻常的事情。
  当然了,如果他们不来烦自己,反而让他更自在。
  "川军上下都是这么想的?"
  孙震与王瓒绪都是点点头,如今形势不一样了,他们也不怕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第五战区河南地界目前只有一个桂军第11集团军,却有两个川军集团军,人数已经占优,他们的意见,李宗仁也不得不重视。
  或许还没有到逼宫的地步,也相去不远了。
  桂军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样,离乡背井跑到河南这个大灾省来,共产黨虽然没有对他们动手,但是几十万东北解放军就摆在黄河对岸,那是打败了日本人收复东北的得胜之师,他们再怎么狂妄也不会认为自己能够抵挡得住。
  打不过怎么办?
  那就谈咯,共产黨一直都没有关闭谈判的大门,与国府的谈判虽然破裂了,对于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却始终都在继续,川军和桂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全军一致的要求下,李宗仁也只能顺应军心,与共产黨的代表讨论出路问题, 在黄绍竑的斡旋下,华北局统战部、东解城工部的同志过河来到郑州,正式与李宗仁及其代表商谈和平建国的问题,双方避免了诸如投降、投诚之类的字眼,以和平起义为名义,争取让第5战区整体站到我党一边来。
  当然,由于形势的变化,他们不可能拿到战前起义的优厚待遇,我党也不会无原则地退让,压力在对方的一边,当然要照我方的要求来谈,态度上就会显得不卑不亢,川军、桂军的问题一起解决,齐活。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河南救灾工作稳步进行,沿着河南省的边境线,每天都有几十万灾民过境,战争开始以后,形势陡然紧张起来,过境的速度被人为地加快了,谁都知道,一旦救灾工作结束,双方就将兵戎相见,到时候想跑也跑不掉了。
  于是,谈判就从灾民的安置问题开始谈,河南全境上千万灾民,我党已经接收了6-700万之多,愿意上船去海外的也将近百万,大量的汽车、火车甚至是马车被抽调出来用于救灾,他们把灾民送到沿海的港口,再把堆积在港口的粮食运到安置区,如此循环往来。
  这个过程被国军将领看在眼里,无人不动容,因为不管出于什么目地,共产党都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事情,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哪个政府能做到这个地步?
  因此,我党还需要第五战区的部队帮着救助灾民,他们不需要反戈一击去和昔日的同僚作战,也是一个不错的利好消息,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的谈判就容易展开了,李宗仁与桂林那边不停地往来电报,经过一番紧急磋商,最终三方达成了和平的协议,双方继续当前的这种合作,国军放开黄河通道,让东解的部队可以穿过河南省,投入到前线的战斗中去,作为交换,在解放战争期间,第五战区的部队不再成为敌人,相应的部队长官也将从战犯名单中剔除,后者才是李、白和四川将领们最为看重的。
  协议包括整个第五战区的辖区,河南和安徽两省,河南的部队问题不大,安徽的第21集团军经过一番工作,最终也加入了和平协议中去,只可怜了张淦的第7军,先后两次遭遇毁灭性打击,全军从3.2万人骤减至万把人,加上被我军俘虏的、击溃的、跑散的,最终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张淦本人也在协议达成之后,从大别山的藏身地走出来,向我军交出武器,避免了当作反革命被肃清。
  同时,广西省政府府主席黄旭初宣布,广西全省和平解放,从即日起一步一步地向我党移交治权,至此,整个华南地区都获得了解放。
  
        
第七百六十六章 解放:蒋某的固执
  上海龙华监狱,位于龙华,好吧这是废话,被我军接管以后,换了一块牌子。
  上海市第一看守所。
  牌子换了,内容还是一样,这里关押着各种反革命,普通的刑事犯都不够资格进来,李世群、张啸林、吴四宝等人在被处决以前都在这里头呆过,闻兰亭、袁履登、林康侯等人目前也在其中的某间囚室里等待被转送,他们犯的是投机倒把罪、汉奸罪、扰乱社会秩序罪、反革命罪,判刑10-30年不等,余生基本上也都是在牢里过了,但是不是在上海,而是其他的地方。
  看守所只是个过渡的羁押处,专门关押那些上庭前的犯人。
  "老闻,你说共产黨会把咱们送到哪里啊?"
  前米业大亨袁履登不无后悔地说道:"早晓得,就和虞先生一样,跑到外头去好啦。"
  闻兰亭"哼"了一声:"他是不敢留下来,怕共产黨找后帐,我们是汉奸,他是反革命,我们关二十年,他是要砍掉脑壳挂路灯的。"
  同室的林康侯插话道:"要学也要学荣德生啦,人家才是脑壳灵光,一转眼就和共产黨搞合营,成了红色大亨,聪明人哪。"
  "做都做了,要认赌服输,这么多年,我们什么没见过,在这上海滩也算一号人物,风光过、落魄过,干过......没干过好事,栽在共产黨的手里,以为是个死,人家呢,明正典刑,与日本人勾结,枪毙也不过份吧,人家还能援经据典,最后留下一条命,我倒是真想看看,再过十年、二十年,共产黨的天下,会是个什么样子。"
  闻兰亭的话让二人沉默下来,共产黨的原意是他们与日本人的勾结不深,坏事做得不够多,处以罚没非法所得,有期徒刑几十年,用余生来赎罪,他们也明白,共产黨的监狱,不是让他们吃饱喝足睡觉的,还得劳动和学习,在看守所的这些日子,他们每天都要学习时政,也就是了解报纸上的新闻,不像他们以为的洗脑教育,但其实吧,一些政治教育就是隐含在其中的,他们或许也知道,但并不排斥,毕竟,在一个没有自由的小天地里,每天可以看到外界的变化,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就这样他们听到了共产黨的最后通碟,听到老总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听到了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就拿下武汉、南京、太原、西安、杭州、广州等一系列省会城市的消息,尤其关键的是,捉到了党国的最高领袖,在全国所有的政府机关墙上挂着的那张标准照。
  竟然成了共产黨的阶下囚?
  人人都是将信将疑,直到某一天,一辆囚车开进大门,从车上下来一串人,其中的某个,熟悉得一眼就能认出来。废话,那么锃亮的光脑壳,想认错都难。
  共产黨没有说大话,他们当真捉到了蒋某人。
  从囚车上一下来,蒋某人的脸色就变了,说什么也不肯走,因为他认出来,这里是龙华监狱,当年关押过共产黨的地方,也是处决要犯、政治犯的地方,共产黨这是报复,赤果果的报复!
  商震向狱方提出抗议:"岂有此理,你们怎么能把委员长带到这里?"
  "不是这里,应该是哪里?"
  一位身穿中山装的儒雅男子走过来,身边跟着看守所的所长扬帆。
  "周......部长?"
  这一串人几乎都认得来人,总理走到他们身边,用平和的语气说道:"商先生,我希望你明白一个事实,你们不是我们请来的客人,这里是最合适的地方,难不成,还要住到洋房里吗?"
  商震哑口无言,总理摆摆手:"把他们带去各自的房间。"
  这里的人全都是侍从室的成员,却不包括警卫人员,因此很容易就被看管人员一一押走,只剩下蒋某人一人,有些不知所措,又有几分恼怒地说道。
  "恩来,你要来杀我么?"
  "我没有这个权力,只是想来与你谈一谈。"
  蒋某人没有说话,也不想僵在这里,扬帆为他们安排了自己的办公室,是当年的狱长办公室,唯一的变化就是正中墙上的画像变成了主席和老总,蒋某人站在下面,看着这两位一生之敌,很是呆了一会儿。
  "请坐吧。"
  总理为他倒了一杯白开水,蒋某人嘴唇干裂,想了想还是接过来,浅浅地抿了一口。
  "蒋先生,形势现在你很清楚了,我军已经基本上解放了华南、包围你在上海的主力部队50万人,你的得意弟子汤恩伯、杜聿明全都在里面,中原即将被解放,李、白刚刚与我们达成协议,河南、安徽和广西全部起义,在西北,你的学生胡宗南、戴笠放弃陕西往四川逃窜,一路上被我们的飞机轰炸,最后能有多少兵力可想而知,我们正在向湖南、贵州进军,正在向江苏、浙江进军,正在向你的家乡溪口进军,全国解放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不会太久。"
  "那你想做什么?羞辱我?"
  "我没空,只是希望你抓住最后一个机会,让包围圈里的部队放下武器,他们没有机会了,能少死一个中国人,都会给我们的未来增添一份力量,如果你愿意,我们党可以视为立功表现,将来在量刑的时候适当加以考虑。"
  蒋某人听得浑身发抖,气不打一处来。
  "我是一国元首,世界列强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领袖,你们没有权力抓捕,更没有权力审判,想让我卑躬屈膝,跪地企求,做梦!"
  总理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不像你,不会搞暗杀,更不会视法律如无物,随意地关人杀人,你的罪行,会通过公平的审判昭告天下,能决定结果的,只有人民,如果你不接受这个机会,我只能说,好自为之。"
  蒋某人深深地了解这位对手,他说的话一定会兑现,抱着水杯连续喝下一大口,把杯子往桌上一顿,断然说道。
  "党国还有忠臣良将,我绝不会为了自己活命,让他们弃械投降,你们要杀要剐,随便好啦,我不怕。"
  总理沉默了一会儿,站起身走出门,没有再看他一眼。
  "带他去囚室,想办法找本圣经给他,注意看好,不要让他自杀。"
  扬帆记下总理的嘱咐,马上让人去办理,总理上车前停下脚步,看着高墙上面的铁丝网,这里曾经关押过多少我党的忠诚战士,他们大都没能活到胜利的那一天,今天,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反动派,反革命份子关进去,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虽然党员都是唯物主义者,也不妨碍会这么想,因为事实如此。
第七百六十七章 解放:包邮区的天
  湖州、嘉兴、杭州、广德,在这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区域里,华中解放军一共包围了国军第3战区67个师部、33个军部、9个集团军司令部、一个战区长官部将近50万人马,外围的华中解放军一共只有12个纵队的正规军30多万人,占据了绝对的海空优势,技术兵器的比例也远高于对方。
  合围之后,国军连续组织多次大规模突围行动,均被我军击溃,所拥有的重炮、高炮部队损失殆尽,人心浮动、士气低落,渐渐地无人再肯带头出击,这个时候,我军前沿大展开展的政治攻势,开始成为蒋军官兵的噩梦。
  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面对我军的广德防线,广德县城是他的后方兵站所在地,屯集了大批粮食弹药,结果一下子全部丢给了共产黨,气急败坏之下他连续向广德实施了多次进攻,结果连共军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地面炮火和空中打击瓦解了,现在他只能老实下来,反而还要大肆挖掘战壕,防备对手的进攻。
  "国军官兵们,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没有援兵也没以补给,粮食是不是快吃完了?开始杀战马了吧,放心,战马也撑不了几天,如果不想自残杀吃尸体,那就赶快到我们这边来吧,哎呦,香喷喷,刚出炉的山东大包子啊,一口下去全是油,可美了。"
  大功率扩音器顺着风把各种各样的声音传过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让敌人一点办法也没有。
  "可恶,共党竟然使用这种伎俩瓦解我军军心,实在是可恶。"
  参谋长万建藩气愤不已地说道,他并非出身黄埔,能得汤的信任一是与他一样留学日本,二是妻子为蒋某人的兄长之女,留学日本,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过教官,转着弯的与黄埔拉上关系。
  "如今军心浮动,每日都有逃亡,是不是要行连坐法?"
  所谓连坐法是指士兵逃亡则罪班长,一班逃亡则罪排长,一排逃亡则罪连长,一班一人逃亡全班追责,为的就是让士兵们相互监督,提高逃跑的难度。
  汤恩伯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局势发展到这个样子,士气一落千丈是肯定的,如果打不出一个像样的胜仗,只会持续恶化,用严苛军法来维持,短时间可能还行,时间一长必然会有副作用,难道真得杀光下层军官?
  那非得造反不可。
  共军有一点没有说错,他们快要断粮了。
  50多万大军聚集于此,每天的消耗都是个天文数字,需要几个省来供应,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全都是淞沪前线部队的粮食供应区,现在被共产黨分割开来,后方屯集的粮食又全数落入敌人之手,只凭军中的一点存粮,能撑十天已经不容易了,中央军还好一点,一些杂牌部队早就开始叫苦,原因很简单。
  要控制杂牌部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住粮食、弹药供应,又怎么可能让他们一次性得到长时间的粮食供应呢?
  现在问题来了,没有粮食,人家凭什么给你卖命?
  从包围圈合龙的第三天开始,一些杂牌军就开始向长官部闹粮,后来更是发展到武力抢粮,火并的事件发生了好几起,如果不是中央军占据绝对优势,现在只怕就是一场大内讧了。
  问题并没有解决,哪怕顾祝同竭力调和,又到处求告挪了一些军粮应急,这么多天下来也早就吃光了,接下来吃什么?
  树皮、草根、田鼠,士兵们各显其能,把这片方圆不到20里的区域寻了个遍,到后来只能杀军马,军马杀完了呢?
  汤恩伯束手无策,不久,去长官部开会的副参谋长宋湘涛(黄埔三期)回来,向他们通报了一个坏消息。
  从第9战区奉军委会之命调过来的两个川军集团军第27集团军杨森部和第30集团军王陵基部于一个钟头前脱离党国,举行了战场起义,一次带走6个军17个师的人马12万多人,占全部兵力的4分之一!
  众人皆是无语,川军不受待见,除了第5战区,其他长官都不愿意接纳他们,但又无法排除在外,于是各种歧视便不可避免,对他们的反水,汤恩伯一点也不奇怪,没有粮食又没有出路,他们不反才是奇怪。
  像是雪崩一样,川军起义带动了其他杂牌军的连锁反应, 同为川军的第23集团军唐式遵部和第28集团军潘文华部首先响应,第49军105师出于东北军,在统战工作的努力下很快跟随他们而去,其他部队里的杂牌军也群起而动,纷纷投向我党,他们的行动又影响到了中央军,一些前沿的官兵在我军的政治攻势面前,从一个一个地逃亡变成了整个班、排、连式的集体行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汤恩伯也收到了劝降信,来自于他的夫人,写信的人是他的"义父",福建省主席陈仪。
  只不过他没有给任何人看这封信,也没有理会信上的内容, 只是召集了第31集团军师以上军官会议,向他们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追随委员长到底。
  会场上一片沉默,还是他的基本部队第13军首先出声附合,从军长张雪中(黄埔一期)到下面的几个师长纷纷表态愿意追随汤司令,其他的两个军第29军①和第85军也只能表示赞同,有了他们的态度,汤恩伯的态度马上硬起来,联系了好几个中央军的集团军司令向顾祝同施压,以免其投共。
  顾祝同名义上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但是其中的很多部队都是从别的地方调来的,有些只听命于军委会,也就是委员长,他的话并不一定好使,而且因为战前积极参与剿共,抗战中又多次挑起摩擦,甚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很怕共产黨找后帐,因此并不怎么相信共产黨的保证。
  现在全军五十万人面临绝境,在杂牌军一个个举行战场起义之际,他的心又有所动摇,然而中央军一干将领的表态让他无法转变立场,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既然已经到了绝境,也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了,经过商讨,他们决定以第31集团军为主力向一个方向上突围,并以几个普通师四面出击吸引共军的注意力,至于选哪个方向,只要不是有坦克驻守的就行。
  ①这个第29军不是77事变时的那个29军,而是由新编第2军改编而来的中央军,顶替了杂牌军的编制,军长陈大庆是黄埔一期的校长嫡系。
  
        
第七百六十八章 解放:是晴朗的天
  经过十天的不懈努力,广德、安吉、杭州一线,华中解放军的4个纵队已经部署到位,完全封死了国军的退路。
  "内线消息,顾集团要做最后一搏。"
  嘉兴指挥部,粟裕接到南方局城工部、统战部的情报,马上将情报输入到系统中去。
  "晚了,我们的部队已经上来,无论他们朝哪个方向上突围都不可能有结果,这纯粹就是送死行为。"
  参谋长赖传珠说道,粟裕琢磨不透:"他们明知道是送死,为什么还要来送死呢?"
  陈毅想了想说道:"会不会,他们的目地就是为了送死?"
  "怎么说?"
  "川军和其他的杂牌军起义之后,剩下来的大都是中央军嫡系,忠于蒋某人,是比较顽固的死硬份子,他们不愿意投降,又明知道打不过,干脆就带领这些部队与我们拼命,一方面是消耗我们的实力,一方面也是避免这些部队投向我们,这里头有很多都是3年以上的老兵,能在抗战中活下来的,一旦为我们所用,战斗力不得了,那些顽固派就是怕这一点,才会孤注一掷,能突出去最好,就算突不出去,也可以达到消耗的目地嘛。"
  陈毅看得很清楚,分析也比较透彻,这并非不可能的事,蒋某人还是有一些信徒的,一直以来他所奉行的"领袖原则",聚集了一大批对他死心塌地的顽固份子,特别是黄埔系的将领。
  "那就消灭掉好了,也让所有的顽固份子看一看,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赖传珠的话引起指挥部里大多数人的共鸣,统战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该投降的基本上都投降了,剩下的只能用武力解决,粟裕对此早就做出了安排,敌人想突围,多半会选择在夜里,希望降低我军火炮和空袭的威力,形成混战,如果不能趁乱冲出去,白天就更没有机会了。
  除了完善的封锁线和充足的弹药,南方局还掌握着几条绝密的内线,敌人的动向就是这些内线提供的,当晚,内线再次送来准确情报,敌人将突破口选在了广德县城以南的周树集,南方局有关领导马上决定,让他们伺机起义,打乱敌人的部署,进一步瓦解敌人的士气。
  为了顺利突围,汤恩伯也是拼了血本,他决定一次性排出三个主力师,以人海战术对我军防线发起攻击,三个师分别从集团军的三个军中抽调,他的基本部队第13军派出了吴绍周的第110师,吴出身黔军,没有黄埔背景,却深得汤恩伯信任,能够在他的基本部队中做到师长,自然能力还是有的,接到命令之后,吴向全师传达命令,众人听到都认为是九死一生,全都不吭声,场面上一下子僵持住了。
  "这是战区长官部和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我们师打头阵,你们几个团长谁先上?"
  第110师原本是2旅4团的甲种师,后来整编成三个主力团一个补充团的改编师,三个团长全都是黄埔出身,副师长廖运周,参谋长苟吉堂一个是黄埔系一个是留日系,各自都有自己的算盘,无奈之下,吴绍周就只能点人头。
  "第330团打头,328团跟进,329团与师部最后行动。"
  第330团团长陈钦文(黄埔6期)无奈地点点头,副师长兼第328团团长廖运周(黄埔5期)拍拍他的肩膀:"你老兄也是时运不济,既然军令难违,只能听天由命了。"
  "哼,谁不知道那是个送命的活,只可惜了2000多弟兄,没有倒在日本人的枪口下,却要死在内战的战场上。"
  廖运周不露声色地说道:"听说汤司令已经决意杀身成仁,我等不过是先走一步罢了。"
  "屁,他的副官是我老乡,昨天和我说,他早就准备好了老百姓的衣服,只怕到时候死得是我们,他倒是趁乱溜了,一个忠义两全的名声,咱们弟兄全他妈白死了。"
  补充团团长李乃文不忿地说道,他是原来的主力团团长,整编后没了位置,只能去满是新兵的补充团,虽然也是团长,但是很明显心里不服气,另一个团长也证实了此事,陈钦文更是郁闷。
  "不行,他一个集团军司令都没想过要成仁,让我们殉死,凭什么?"
  廖运周轻描谈写地说道:"我还听说了一个消息,他的恩人陈仪已经投了共,目前是那边的红人,你们说,他如果被共军抓了,会有性命之忧吗?"
  "难怪,他这是两头下注,都不吃亏啊。"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国人的天怀,他轻轻地一句话,让几个团人顿时心生不忿起来,感情人家早有退路了,谁不知道陈仪是他的恩人,还有亲戚关系,不论突围能否成功,人家都不愁没有生路,难怪一意想要推动国军进攻。
  死到临头,这种不忿马上变成了不满,眼见铺垫得差不多了,廖运周开始把话题往生路上引,战局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很多人心里都动摇了,只是不敢宣之于口而已,如今反正没了活路,廖运周便不失时机地把他们的焦虑放大了,这几个团长都不算死硬份子,也没有人真正愿意为党国捐躯,在他的不断引导下,话题越来越偏,最后变成了一起去找师长请愿。
  "你们要干什么?"
  吴绍周的反应有点过激,反而让这些团长没了退路,干脆拔枪挟持了他,想要逼他下令起事,吴绍周哪里肯干,正在僵持的时候,参谋长苟吉堂走进来,看到他们的动作,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莫要伤人。"
  廖运周苦笑道:"苟参谋长,你也看到了,我们都是情非得已。"
  苟吉堂马上劝吴绍周:"师座,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与其死于内讧,不如悍然举事,给全师弟兄谋一条生路。"
  吴绍周一言不发,见他想要拖延时间,苟吉堂又劝众人:"既然师座不愿出头,不如由廖副师长主持,我们听从他的命令好了。"
  "有理,就听廖副师长的命令,谁敢不从,马上枪毙。"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处于一个谁也不敢相信谁的地步,廖运周恰到好处地成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一致决定让他代理师长,把吴绍周控制起来。
  就这样,第13军110师,这个汤恩伯的起家部队在敌人即将开展突围行动前发动战场起义,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廖运周这条线由总理亲自掌握,准备用于关键时刻,如今就是这个关键时刻,他在几个团长的支持下接管部队,马上派人与解放军联系,确定了战场起义的时间、地点和联络方式等问题。
  同时他们向解放军提供了第13军军部、第31集团军司令部的位置,战争开始之后,一些国军将领吸取了日军的教训,开始学会隐藏指挥所的位置,给空中侦察带来了麻烦,而像汤恩伯这种喜欢往前面跑,钻到军部去的指挥官,更是很难找到其准确位置,现在,第13军内部的人主动提供方位,给了我军一个机会。
  "出动空军,打掉这个顽固份子的指挥部,争取更多的敌人起义。"
  粟裕当机立断,马上下令空军出击,在第110师假装出击其实是举事的同时,一个大队的强一到了战场上空,根据无人机确认的地点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将第13军军部所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炸成一片火海,而从敌人的电文中得知,第13军当即失去指挥,第31集团军也在不停地寻找他们的司令,就这样,因为两级上司的缺失,第110师的起义无惊无险,轻松到达我军的控制区,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
  第二天,起义将领的联名信向第3战区的所有部队传达,眼见最顽固的汤集团军陷入混乱中,连他的起家部队也有人起义,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突围计划,本来就低落的士气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汤本人生死不明,更是让让第31集团军陷入了失去指挥的境地中,顾祝同不得不亲自来掌握部队,以求收拾人手,稳定军心,只是有了31集这个例子,其他的部队不免有样学样,一些中央军的部队开始尝试与我军接洽,被战区政训处查到,马上成为"通共"的把柄,为了杀一儆百,他们不得不当众处置了一些军官,起到的作用不好说,这些人所在的部队全部被打散编入其他军中,结果造成了更大的逃亡潮,前沿的部队干脆也不联系了,拖枪带口地往我军阵地上跑,眼看事态就要失控,顾祝同不得不马上组织队伍突围,也不搞什么重点目标了,各集团军按防区自行出击,能跑出多少是多少。
  一场围歼和突围战终于打响。
  为了突破重围,那些死硬的顽固份子带领部队冲向我军的防线,在大炮、空袭和机枪组成的火力网下,一波又一波地毫不停歇,无一例外都被粉碎,其战况之惨烈,让在后头观战的顾祝同等人心惊胆战,那是比日军还要猛烈得多的火力网,国军的冲锋如同飞蛾扑火,连个浪花都飞不起来就撞成了碎片,那些经历过抗战的国军军人不可谓不勇敢,但是毫无用处,血肉之躯终归难以对抗钢铁,也就是在这一刻,他才发现,共产党已经今非昔比,他们有着打不完的弹药,炮弹和昂贵的航弹不要钱地往国军头上砸,这根本就是一场屠杀。
  共军防线看上去其实并不坚固,既没有密密麻麻的工事,也没有高大的炮楼、坚固的地堡,甚至连战壕都修得乏善可陈,他们完全就是凭借着强大的火力,硬生生地将国军的人海挡住,尸体一层层地在阵地前堆积起来,很快就铺满了整个战场,他感觉胃里很不舒服,一些参谋人员忍不住呕吐起来,实在是太惨了。
  前线的惨状也感染到了后面的部队,等到他们出击时,动作很明显慢了许多,士兵们看着前面的尸山血海,有很多人当场就扔掉了枪,高举双手向我军的方向跑,军官们一连毙了好几个,才算堪堪把队伍稳住,但是再要他们向前冲锋是不可能的了,顾祝同决定把进攻时间定到晚上。
  天色一黑下来,吃完最后一餐饭的国军官兵再次准备出击,我军的空中打击不期而至。
  在持续不断地轰炸下,刚好进入出击阵地的部队崩溃了,本来就经历了白天的血战,亲眼看到前面的部队一片片倒下,尸体就在脚下,黑夜让他们多了一些胆气,也少了一分对军纪的约束,许多士兵和基层军官自发地跑向我军阵地,一边跑还一边喊"不要开枪"之类的话,等到了我军阵前,成排的大功率探照灯点亮夜空,我军战士走出来,将这些人缴枪之后放进去,眼看时机已经成熟,国军防区崩溃在即,指挥部断然下令,准备向敌人发起最后的进攻,一举歼灭这个重兵集团。
  经过连续几天的打击,连同战场起义在内,包围圈里的敌人少了差不多一半,剩下的20来万国军也没有了血拼的勇气,又完全断了粮,士气早已经降到了谷底,看到我军的坦克,许多部队直接就扔掉武器举手投降,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到3月底,四面合围的部队在中心位置会师,彻底宣告了战役的结束,虽然具体的战果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是可以预见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
  这场胜利的意义之深远,直接影响到了附近几个省的动向,一些附近的地区望风而降,敌人的核心统治区已经我军打开了大门,如同一颗熟透了的果实,等着人去采摘。
第七百六十九章 危险游戏
  "嘟,嘟"
  艇内的报警器被触发,"419"艇马上实施了紧急下潜,在220米的潜深拐了一个弯,绕着一座海底山脊避过去,15分钟后,远处的动静被海水传到耐压壳上,听音器里发出"咚咚"的响动,就像拿一把木头锤子锤下去,声音又闷又硬。
  "3颗深弹,距离1.5公里,又是2颗,距离1公里,散布范围800米,深度180到250。"
  声纳兵小张一边听一边纪录,技师伍文楠是部门主管,闻言也拿起一个耳机,从声音的延展性上,可以判断出敌人正在实行5公里范围的圆形搜索,除了深弹,一些嘈杂的引擎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根本没有任何掩饰。
  毕竟这里是美国东海岸,所谓200里领海区,这不是人家的后院,而是床榻边上。
  你都登堂入室了,人家能不急吗。
  "老伍,怎么样?"
  政委潘春良走进来,等他放下耳机才开口问道。
  "应该是触发了声纳浮标,从他们反应来看,与以前不是一个档次的,我估计全是老船,装了一些改进型的声纳,没有发现我艇的迹象。"
  新船老船听引擎声就能听出来,"419"艇在东海岸晃了三个月,最近的时候在离自由岛不到500米的水面上浮,拍下了纽约1940年的夜景。
  后来,美国人对于海岸线的防卫越来越严密,"卡塔琳娜"是他们最容易发现的常客,无人机在进行抵近侦察时,几次遭到美机的威胁,在一些海岸线,他们发现了一些巨有明显卡塞格伦天线(锅形)特征的建筑物,巨大的阵列天线也出现在一些关键地点,美国人正在飞快地进行科技追赶,至少在东海岸已经逐渐形成了有规模的警戒系统,不管这套系统的处理方式如何,都足以威胁到靠近的船只。
  当然,他们一直没有发现真正的猎物。
  那条"尼米兹"级航母。
  他们现在连无线通讯都要小心地使用了,因为很可能被美军侦测到方位,基本上进入了只收不发的状态,因此国内的解放战争成为战士们最关心的事情,每天都能为我军的胜利而高兴,恨不得马上回家参战。
  算算时间,他们出来半年了,也到了回家的期限。
  与美国海岸警卫舰队玩了一会儿捉迷藏,将他们远远地甩掉,"419"艇伸出光电杆,这里已经远离海岸线,应该在岸基雷达的探测范围之外,但是谁知道呢,原本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试探美国人的底线。
  一个以身试法的危险游戏。
  艇身浮出水面后,接收机开始工作,期间错过的消息一一下载下来,除了国内的消息,还有加密的任务指令。
  "开战第一天活捉蒋某人,这是没得玩的节奏啊。"
  "不错,有点斩首行动的范儿了,就该这么干。"
  消息在战士们的口中传递,很显然,解放战争的进程将会大大加快,说不定等到他们回国,结束了也不一定。
  程大洋和陶建设关心的是上级的命令,经过解密,两人都是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417"艇已到达佛罗里达外海,他们将接替你们的工作,你们应迅速向其靠拢,预计地点如下:经纬度数值,交接工作后返航,路线为大西洋、印度洋,另,贸易船队已安全返航,军委、南海舰队司令部。"
  要回国了,不是原路返回,而是走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一线,等于绕了地球一整圈。
  在他们赶赴美国东海岸之前,完成了南美贸易的商船队和护航舰队沿着原路线返航,也使得"419"艇失去了最后的机动补给,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走。
  "也好,咱们去欧洲打一转,看看传说中的第2次世界大战是个什么样子。"
  3天之后,他们在预定地点等到了来接班的"417"艇,两艇战士举行了简单的联欢会,同时完成了工作交接,程大洋将几个月来所收集到的天气水文资料、美方巡逻方案、雷达设施的安装地点、性能等情报转给兄弟艇,让他们继续完善资料,以备将来之用。
  联欢会一结束,两艇便各自上路,奔向不动的任务地点,"419"艇进入海况恶劣的大西洋,悄悄地跟在一个商船队后头,朝着欧亚大陆的另一头驶去。
  诺福克海军基地,卡尔.托马斯在一张海图上做出标记,标记位置距离海岸大约150公里,他将这个点与一周前发现的点相连,勾勒出一条曲线,这是可疑敌人的行动轨迹,沿美国东海岸一路向上,又转而下行,目地显然在于发现。
  糟糕的是,他们不知道对方的数量,也不知道从何而来,失去远海预警能力的美国,就像是20世纪末期的中国,只能被动地处处设防,那个时候的南海,是美国海军的游戏之地,从海空两个方面全面碾压,如今他总算体会到了中国同行们当年的苦逼。
  "我们的朋友离开了吗?"
  "不知道,又是一无所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即使离开,也有更深层次的目地,美国需要再努力一点。"
  美国舰队总司令克劳德.布洛克海军上将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威廉·丹尼尔·莱希海军上将一起走进来,后者是从华盛顿飞来的,刚刚下飞机。
  托马斯向他们敬了一个礼,不无忧虑地说道:"声呐、深弹的研制和生产还要加快一点,我们现在的人手连自己的海岸线都难以守备,西海岸发生的那些奇怪事件,我严重怀疑是他们进行的海上渗透,一条7-8000吨级的核潜艇,可以在海上呆一年,如果他不想现身,几乎没有办法能找得到,简直是太可怕了。"
  两位上将交换了一个眼神,莱希安慰他道。
  "那些科学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根据你们的资料,已经拿出来很不错的成品,英国人一直在要求技术转让,总统想听听你的意见。"
  "当然是把盟友拉进来一起干了,中国和苏联已经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研发速度配上苏联人的生产能力,简直是天作之合,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封锁,因为中国人已经有了,英国和其他的国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帮手,把这些过时的技术与他们分享,符合美国的利益。"
  托马斯听他提到英国,心里一动:"海狮计划?"
  
        
第七百七十章 艰难抉择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我们将战斗到底。)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我们在空战中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防卫本土,)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收音机里传出来一个愤怒而有力的声音,让人不禁联想到,演讲者一定是挥舞双手、唾沫横飞、激情四射的样子。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even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我们决不投降。即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荒--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之下也将继续战斗,直到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让新世界拿出它所有的一切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霍普金斯走过去"啪"得关掉收音机,罗斯福来不及制止他的动作,抱怨了一句。
  "我们应该多倾听来自盟友的声音。"
  "可是这个盟友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要是我们再与德国人纠缠不清,赤色苏联和中国就会统治这个世界。"
  霍普金斯亲眼见证了80年后的中国,据说那是他们最不发达的一个省,已经达到了这个世界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不是美国穿越者的存在,他的建议是加入算了,哪怕允许美共公开活动也无所谓,反正玩议会政治,看谁更有钱更能忽悠呗,现在么,没有人甘心拱手交出世界,他们肯,后面那些大家族、啥啥会之类的也不会肯,了不起换个总统来好了,鬼知道会把美国带到哪条沟里去。
  罗斯福与密友产生了分歧,分歧来自于对德国的处理办法。
  在霍普金斯看来,只要能阻止赤色洪流,哪怕与魔鬼握手言和也无所谓,英国人的坚持毫无必要。
  如果,之前英法两国还能努一把力,那么在德国人取得优势之后,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中国人的崛起,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威胁了,再不努力阻止,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哈利,你听到了,我们的盟友并不打算屈服,德国人的飞机现在每天都要轰炸港口、海岸线和工厂,英国人好不容易建起来的雷达站,根本撑不到48小时,与此同时,德国人在雷达方面一定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如果继续下去,没有苏联在东线为我们分担,盟军将会面对什么?我们不得不在1940年就要考虑诺曼底登陆,这怎么可能?"
  霍普金斯摊摊手:"问题就在这里,德国人必须站到我们这一头,不会再有什么反法西斯同盟了,我们要团结起来,集合整个自由世界的力量,对抗强大的,有着未来科技的对手,美国要成为这股力量的中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信我,富兰克林,从过去一年的发展,我感到了巨大的危机,只凭美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切,必须要把大英帝国、英联邦、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土耳其、挪威、丹麦、瑞典,还有德国,通通联合起来。"
  罗斯福明白他的意思,要把这么多国家拉到一起,几乎没有可能,因为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算计,如果有可能,德国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崛起,然而事实却是,他们默认了这一切的发生,现在又为此后悔不迭。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地,都给了苏联和中国一个机会,中国人已经把手伸到了美国人的枕头边,一次次地挑战他们的底线。
  双方都很清楚,战争不可避免,除非一方彻底认输,美国人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德国元首还有与英国媾和的意愿吗?"
  "他必须有。"
  霍普金斯的态度强硬得让他们无法相信,罗斯福又问他:"英国怎么办?"
  "让步,德国人已经拿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现在是时候回归原本的历史了。"
  罗斯福并没有被他说服,但是东海岸的紧张局势,让他不得不为美国的利益考虑,欧战继续下去,只会便宜躲在后面的苏联人,而他们到目前为止,依然在大量地动员人力、物力,军工生产被放到了首要地位,轻工业交给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双方配合得十分默契,因此,才会引起霍普金斯的忧虑。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与斗志满满的丘吉尔商议,没想到,还没有开始说这个话题,对方先向他们通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德国人正在谋求法国海军的现役和在建的舰只,双方的谈判已经接近达成协议。
  战前,法国海军的吨位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英、美、日,超过意大利,现在又超过了日本,排名全球第三,拥有从战列舰到航母的全部类型,都是德国人缺少的,不仅如此,法国人强大的造船能力,也让德国人心动不已,双方的谈判从果共和平谈判就开始了,经过不断的讨价还价,终于就要达成协议,一旦被接管,将对英国人的地中海舰队造成极大的威胁,毕竟,德国、意大利加上法国的舰队,足以对英国的海洋霸权发起挑战了。
  对此,丘吉尔的办法简单直接,要么加入,要么消灭。
  罗斯福一个头两个大,英国人绝对不会允许德国人在海上的挑战,所以这根本不是威胁,而是发生过的历史,他毫不怀疑下一刻,两个曾经亲密到一起作战的国家就要兵戎相见,这样只会把法国推向对立面,而且更加严峻。
  因为"自由法国"目前还不存在,他的领导人被德国人关在战俘营里,生死不知!
  
        
第七百七十一章 弩炮行动
  特鲁克群岛,位于西太平洋中部,由大大小小70个岛礁组成,围成一个两千多公里大的泻湖,是理想的天然锚地,从南美归来的商船队在这里中转,可以让远航的船员稍微休息一下。
  "哇,真美!"
  吴健雄和杨刚等几个女学生都看呆了,湛蓝色的湖水下,各色海鱼在珊瑚之间游来游去,许多礁体已经变成了化石,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芒,宛如仙境一般。
  "黄海先锋"号上的船员们也为之倾倒,这里有点像是后世中国出国的几个热门地点,应该说比那些地方还要好,一个2000多平方公里大的天然泻湖啊,搞旅游简直不要太爽。
  钱学森注意到,岸上的建筑都是木结构,有些像是和式,也就是独立的庭院有檐有廊,不多的楼房上空飘扬着一面红旗,而不是日本人的膏药旗。
  难道这里是中国的领地?
  南洋厅被我党接管之后,岛上的日本侨民大多数都准备回国了,虽然人数不算多,但几万人的安置也是个问题,"新日本解放组织"刚刚拿下北海道,那里并不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岛屿,习惯了在赤道附近讨生活的日侨,也不愿意再回去,他们与我方商议,希望能在一些岛屿上定居,双方还在协商,主要是人数问题,这些群岛的环境很原始,能够容纳的移民数量有限,未来还要留出一些空额给中国,当钱学森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比普通人更了解在中南太平洋拥有这么大一片岛屿群是个什么概念,难怪,南美洲贸易会开展得顺风顺水,没有一定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从事大规模的远洋商贸,随便一个意外都能让贸易方亏得底掉,现在可好,他看到所有的商船上全部装满了商品,有些专门的冷藏船,还能储运生鲜和肉类,让他们在海上也能吃到可口的冷鲜肉,至于水果等特产,更是琳琅满目,吃得他们都不爱再吃了,总得来说,这趟旅行虽然前后长达五个月之久,却让他们受益非浅,一点也不觉得浪费。
  也是直到此时,他们才发现,那些日本人果然是为中国做事的,人家没有骗他们。
  "要回家了,感觉怎么样?"
  彭刚从身后拍拍他的肩膀,两人一路同行,已经有些熟络,钱学森笑道:"到上海还有不少日子吧。"
  "但是,你已经站在祖国的土地上了呀。"
  心中的猜想被证实,钱学森激动不已,这里是日本人从德国人手里夺来的海外殖民地,虽然以托管名义,但是将来如果移民数量足够,很容易在公投中获得正当的理由,这也是国际法所公认的,因为当地本来就没有合法的政权。
  人数,对中国来说,是问题吗?
  此刻,再看到那些在水里嬉戏的男女学生,钱学森心情大好,彭刚心情也不错,这趟美洲之行收获颇丰,不仅救出了一批留美学子,也不仅打开了南美贸易线,而且在美国人的后院插上了一脚,要知道销售网络的建立,其实也是情报网络的建立,有了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他们将比CIA更加如鱼得水。
  对于一个情报人员来说,哪有比在境外建功立业更让人满足的呢?
  两人心情愉快地聊着天,船长卢在壮在舰桥上喊他,彭刚赶紧跑上去,听他说道。
  "老彭,"天龙"号传来消息,发现不明舰只,正在向我方靠近,是否戒备?"
  "距离还有多远?"
  "雷达无显示,应该在200公里以外。"
  "黄海先锋"号上的海事雷达功率有限,达不到军用那么远,也没有那个必要,主要侦察手段,其实是从"天龙"号轻巡上起飞的无人机,而且,"天龙"号上还有水侦。
  护航舰队指挥官罗舜初已经看到了无人机回传的画面,以"天龙"号主信号塔的传输功率,200多公里已经达到了控制的极限,好在对方一直在缩短这个距离,很快就进入了稳定的传输范围。
  "唆嘎,那是英法两国的舰队,他们应该是冲着独国的袭击舰来的,这个方向是往新西兰或是澳大利亚吗?为什么偏离航道,接近加罗林群岛了?"
  "天龙"号舰长后藤英太郎大惑不解,难道是因为阿根廷的事情不爽了,要来找自己的麻烦?
  然而很快事实就推翻了他的猜测,两国的军舰并不是一起同行,而是相隔了一短距离,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清楚地看到,后面的英舰一边追击一边开火,而前行的法舰也在用后主炮还击,双方打起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两个月前,他们在阿根廷外海好得穿一条裤子,共同组成搜索舰队,包围追踪德国袭击舰,德国人从德雷克海峡进入太平洋,他们也跟着追过来,比中国的商船队要早很久,照理来说,此时应该到达了澳洲,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让人不太理解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也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怎么会突然之间翻了脸,打生打死起来?
  "怎么办?他们越来越近了。"
  罗舜初也有些棘手,法国舰只在前面跑,慌不择路之下,朝着加罗林群岛的方向过来并不难理解,那么麻烦也随之而来了,这是一场意外的战争,谁知道,炮火长不长眼睛?
  "升火起锚,我们出港。"
  来不及请示上级了,罗舜初当机立断,下令"天龙"号和另外两条驱逐舰启动出发,迎向英法两国的舰只。
第七百七十二章 法国海军决不投降
  从内心讲,萨默维尔一点都不想执行这个所谓的"弩炮行动",双方在搜索德国袭击舰的这两个月里配合默契,法国水兵的素质也让他感到钦佩,他与法方舰队指挥官马塞尔.金索尔海军中将还建立了一些私交。
  但是,政治就是政治,和好与翻脸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而他一个军人,接到了伦敦的命令,又有什么办法呢?
  加入搜索舰队的法舰一共有14艘,包括两条战列舰("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一条航妈("贝亚恩"号)、三条轻巡和8艘大驱(法国人的驱逐舰上万吨),实力相当强劲,而英国人只有一条战巡("声望"号)、两条航妈("竞技神"号、"鹰"号)、7条重巡、5艘轻巡和24艘驱逐舰,从这一点来看,德国袭击舰哪怕一条商船都没击沉,也达到了目地,把这么大一股海军拖在身后,已经是战略性的成果了。
  没想到,一夜之间,两个亲密合作的战友就要相互防备,直至发展到敌视,萨默维尔很无奈,但还是在职权范围内对法舰进行了劝降,希望他们哪怕是在第三国的港口内保持中立到战争结束("贝亚恩"号就是这样做的),但是法国分舰队指挥官马塞尔.金索尔断然予以拒绝,并马上决定离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港口,前往法属印支殖民地。
  他们原本停泊在澳属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之所以没有去条件更好的澳大利亚,是国内的局势使然,法国投降以后,海军总司令达尔朗上将就要求法国海外舰队注意与英国之间保持距离,把原来停靠在英属港口的军舰全都撤回到法属殖民地或是国内,只有搜索分舰队由于跑得实在是太远了,没有办法完全脱离英国人,因为他们需要港口补给,无论是燃油还是食物,只有英国人才能提供。
  法国投降的消息传来,两军之间就有了些微妙的变化,法国舰队开始单独行动,不再紧紧贴着英国人,更不再与他们混合编队,双方的联络以电传和联络官为主,从紧密合作变成了相互戒备。
  然而,当萨默维尔接到伦敦的命令时,这种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澳大利亚海军、空军加上新西兰海空军,萨默维尔在澳大利亚集结了一支庞大的舰队,于是他向法国分舰队发出最后通碟,结果遭到了金索尔的拒绝,双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法舰以两条战列舰(法国的分类就是战列舰,军迷一般称为战巡)为先导,从莫尔兹比港发起突围行动,而英方则全力围堵,他们首先出动了陆基轰炸机对法舰进行空袭,重点是法军的"贝亚恩"号航母,该舰属于第一代航妈,都是由其他的舰体改装而来,一战后,法国人利用"诺曼底"级战列舰的舰体建造了这条航母做为实验之用,排水量达到了25000吨,但是动力不佳,只能达到21节的航速,与其他国家的高速航母相比有很大差距,毕竟,在没有装备高效弹射器的情况下,自然的甲板风是提高舰载机起降效率的重要因素,高速航母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不过做为一条实验型的航母,"贝亚恩"号至少起到了为法国培养舰载航空兵,增加航母建造经验的作用,现在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实战。
  法舰是一边突围一边反击,各种防空武器火力全开,只不过在二战初期,防空火力的应用十分拉胯(后期其实也很拉胯),如果不是英国人的陆基飞机实在太烂,法舰早就被一波灭掉了,经过一番苦战,法国人用慢吞吞的"贝亚恩"号吸引英国战机的注意力,其他的军舰不顾一切地向外冲,最后牺牲了一条轻巡和两条驱逐舰,再加上唯一的航妈,总算是冲出了英国人的包围圈,余舰开足马力朝外海逃去,英舰在后面紧紧追赶,也就是无人机拍下的那个画面。
  到了外海,原本打头的"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放慢了速度,变成了断后,为的是用相对厚重的装甲来吸引英国人的火力,以便掩护轻巡和驱逐舰,他们的对手拥有6门15英寸主炮(381毫米),按前二后一的配置,在追击的时候,能够以4门主炮对准逃跑的敌人,反观两艘法舰都是主炮前置配置,后主炮只有6英寸(150毫米),对"声望"级战巡够不成威胁,而且,英国的舰载机开始起飞,准备进行鱼雷攻击,轻轰也载弹随行,打算给予更大程度的摧毁,不知不觉中,他们靠近了加罗林群岛的外海海域。
  "中将,我们可能走不了了。"
  旗舰"敦刻尔克"号上面升起了金索尔的海军中将旗,它也成为承受火力最多的法舰,舰长塞金(Seguin)海军上校担忧地说道。
  "那就牺牲"敦刻尔克"号吧,打信号,从现在开始,由"斯特拉斯堡"号担任旗舰,科林特舰长将代替我行使指挥权,我发布的最后一道命令是,本舰转向,与英国佬决一死战,上帝保佑法国。"
  满排35000吨的战舰开始向左进行战术机动,在海面上划出一个巨大的弧线,"声望"号乘机抵近开火,终于在第三次齐射时达成了命中。
  距离1万2千码。
  十五分钟内,"敦刻尔克"号被4发15英寸(380毫米)炮弹击中;第1发击中位于超射位置的主炮塔顶部,造成炮塔右半部的人员全数阵亡,但因炮塔内设有舱壁分隔左右两部分,使左半部得以保全;第2发命中舰载机设施;由于在装甲设计时并未将抵抗15英寸(380毫米)炮弹纳入考量,导致最后两发直接穿过225毫米(8.9英寸)厚的装甲带区域。第3发炮弹穿过右舷130毫米(5.1英寸)口径炮塔的操控室,直接贯穿到涡轮机房为止;第4发炮弹直接穿过舰舯装甲带,击中编号BR 2的锅炉室,造成严重损坏。①战舰失去一半动力,速度一下子慢下来,紧接着,赶到战场上空的一队"剑鱼"双翼鱼雷机向"敦刻尔克"号发射了8枚鱼雷,舰长全力闪躲,也只躲开了其中的5枚,三枚鱼雷先后命中左中侧和右后侧,造成40多名舰员阵亡,舰身也破开了两个大口子,海水汹涌而入,很快就达到了数千吨之多,法国水兵顶着英舰猛烈的炮击和天上的战机,一边还击一边堵漏,舰身还是渐渐倾斜,为了平衡,塞金上校命令向另一侧注水,"敦刻尔克"号带着几千吨海水浮在水面上,以决死之姿向英舰开火,然而,随着其他英舰赶上来,炮火很快覆盖了整个舰体,一座座炮台被摧毁,直到最后一个炮位也哑了火,变成一巨浮在水上的钢铁棺材。
  "结束了,打信号,让他们投降吧。"
  萨默维尔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本舰并没有受到重创,也很是挨了几炮,法舰几乎是朝着他们对冲,明显是在牺牲自己拯救全军,这是很高尚的行为。
  "上将先生,法国人回信了。"
  "声望"号舰长怀特沃斯上校举着望远镜,一字一句地读出旗号:"法国海军决不投降!"
  ①照抄的历史战例,不过发射的英舰是"胡德"号。
  
        
第七百七十三章 保卫领海
  "弩炮行动?"
  由于英军出动了舰载机,从"天龙"号上出发的无人机不得不升上8000米高空,进行远距离监视,好在摄像头比较给力,拍到的画面依然清晰。
  彭刚搭快艇登上"天龙"号,与罗舜初一起研究事态的发展,很显然,英法之间已经爆发了战争,并不是在做戏。
  他仔细那么一回忆也就明白了,这是历史事件的重演,只不过从法属非洲殖民地改到了中南太平洋。
  甭管在哪,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要不是冲着自己来的,他们也没打算干预,只不过追赶者显然并没有打算停下来,逃在前头的法舰还有 9条之多(一战二轻巡6驱逐),为了逃避天上的舰载机,他们四散乱窜,跑得贼快,法国人在船舶动力方向有相当的经验,往往能爆发出超过设计的上限速度,如果只靠船只来追赶,一时半会很难追得上,所以英国人动用了舰载机,再慢的飞机也比最快的舰只要快得多。
  问题是你追就追了,跑到咱们的领海来是为毛线?
  越界是很不道德的行为,虽然咱们后世主张14海里领海线,但这会儿还没开始整《海洋公约》啥的,就算有,咱也没签字不是,本着我党坚决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外交原则,目前在没有与国际上的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一切解释权自然归领地宗主国所有,也就是说,华属加罗林群岛的领海海域面积。
  咱们说了算。
  不管怎么样,200海里至少也是经济区了吧,你不能啥话也不说,公然跑到咱们的领海来,又是开炮又是扔炸弹啥的,当二鸦吗?
  就是三鸦,咱们也不虚。
  彭刚很刚,但并不头铁,一切所谓的"刚",都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没有实力,咱们就只能忍受大老美的挑衅,用生命捍卫领海的管辖权,现在有了实力,那就得按咱们的规矩来。
  "海航在特鲁克基地的驻场大队出动没有?"
  罗舜初秒懂,"新日解"移交南洋群岛之后,南洋局就准备在这一带常驻海军,以宣示主权,海军的船只不多,要紧着别处有些顾不过来,先弄一队飞机镇镇场子好了,顺便,检验一下新机在热带湿热高盐环境下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看看能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毕竟将来东南亚的行动,都需要在类似的战场环境下作战,把南洋群岛作为一个试验场也是有必要的。
  因此,在南美贸易船队东去的同时,驻场海航大队进驻了特鲁克基地,一边训练一边进行机场和其他设施的建设,海空军加上警察部队,初步建立起本地的基础政权,当然了,这也利益于人口不多的缘故,局势相对简单,没有那么多的复杂情况要处理,不过,随之而来的移民就有些麻烦了,这年头靠天然的海景吸引移民?你想多了,在大多数中国百姓看来,这里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荒凉海岛,没有人愿意拖家带口跑来开荒。
  彭刚管不到民政,其实也管不到军政,不过他身上带着南洋局的特殊指令,允许要求当地一切组织配合,地方政府也不例外。
  眼瞅着英国人的舰载机进了200海里范围,彭刚毫不犹豫地叫了家长,不对,是支援。
  同时,"天龙"号和两条二驱架起高音喇叭开始喊话,依然是"先礼后兵"。
  "前面的船只请注意,前面的船只请注意,你们已经进入中国领海,请停船接受检查,不得擅自动用任何武器,否则将视为对中国的武装挑衅,再次提醒,请立刻停船接受检查!"
  突然响起的声音让交战的双方都有些惊讶,没有即时好用的导航仪,要确定位置得手工测量,他们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原来已经跑了这么远了。
  "斯特拉斯堡"号舰长路易斯·埃德蒙·科林特(Louis Edmond Collinet)海军上校正指挥全舰奋力迎击,天上的海上的应接不瑕,战舰挨了不少炮弹和近失弹,好在没有中鱼雷,也没有强大的足以破甲的15英寸炮弹,否则能不能撑到现在就难说了,在不远处,"敦刻尔克"号的巨大船体还飘浮在水面上,但是再也没有发射一发炮弹,命运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多半是被鱼雷击沉,如果运气不好,他也很可能步其后尘。
  科林特越来越绝望,因为英国穷追不舍,他们知道法属印支还有很远,很难躲过飞机和军船的追赶,即使不考虑命中的问题,一旦油料、弹药告罄,末日也就来临了,周围都是英国人的海外殖民地,他们根本插翅难逃。
  这个时候,一个陌生的声音插进来,让他又惊又喜,喜得是居然有人挑战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惊得是,这个自称中国的国家,实力好像不咋的,只有三条一看吨位就不大的军舰,而大英帝国集合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再加上航空兵,好听一点是"勇气可嘉",难听一点那就是"不自量力",螳臂挡车。
  但是他还是心存感激,至少人家站出来了,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丛林法则,他还是下令降低航速,一方面是回应中国人的喊话,另一方面嘛,反正也跑不过英国人,干脆拼了得了。
  "上将先生,中国人要求我们退出战斗。"
  萨默维尔还没决定用什么方式送法国朋友喂鱼,既然对方要求光荣战死,他也只能是成全,结果中国人插进来,用巨大的声音要求双方停战,在"声望"号舰长怀特沃斯上校看来,简直是找死,他看得很清楚,从加罗林群岛的方向出现的几条小船,连重巡的体量都不到,不是找死是什么?
  "有必要给他们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就像乔治.艾略特(George Elliot)爵士那样。"①
  怀特沃斯说完没有听到反应,转头一看,萨默维尔站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上将先生?"
  "中国人为什么要为法国人出头?"
  "管他们为什么,这里是公海,我们有权力做任何事。"
  "不,你不会明白,他们不一样。"
  萨默维尔告诉他,菲利普斯在新加坡是如何被中国人羞辱的,他上报给海军大臣的敌情通报,别人可能不太明白,他这个前东印度舰队的司令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只不过,全舰队就他一人知道是没有意义的,眼下各舰激战正酣,他要下令往后撤,一时间也是来不及的,天上的舰载机大多都没有装备无线电,做不到实时通讯把他们叫回来,而且已经来不及了。
  "天哪,中国人的战机!"
  怀特沃斯终于明白,萨默维尔的担忧来自于何处,这里离加林群岛只有200多海里远,中国人的陆基战斗机只用了不到一个钟头便赶到战场,直接向他们的舰载机开火。
  不是什么警告式射击,而是漫天的曳光弹道。
  "欧!"
  法国水兵看到那些可恶的英国舰载机被一架架打得凌空爆炸,纷纷脱帽欢呼,歼一战斗机只用五分钟就成为这片海域的主宰,无论是慢吞吞的剑鱼、老式的双翼战斗机管鼻燕还是全金属的单翼双座轻轰贼鸥,全都毫无还手之力,"鹰"号和"竞技神"号航母本来载机量就少,很快就被打得抱头鼠窜,再也派不出一架飞机来。
  拿下制空权后,稍慢一点的强一大队也赶到了战场,虽然它没有挂载鱼雷和大一点的炸弹,但是凶猛的火力打小一点的战舰简直不要太爽,那些些薄皮的轻巡、驱逐甚至是重巡,被当头来一通扫射,半封闭式的炮位首先遭了殃,然后是舰桥,被火箭弹轰上一发也是很要命的,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无脑轰就是了,虽然英舰都在尽力躲避,而怎么也快不过天上的战机,战局一下子就逆转了。
  法国舰队的幸存舰只反而变成了旁观者,他们减慢了速度又停止开火,中国飞机也不会找他们的碴,法国人看到英舰被来自天上的袭击打得狼狈不堪,一如他们之前的模样,无不是大声叫好。
  "向中国同行打旗号,法国海军向他们致意,请求加入对英战斗。"
  科林特的请求马上得到了彭刚、罗舜初的批准,法国人既然有意释放善意,我们也没道理不接着,反正事情只是为了维护领海安全,说到哪里都有理。
  法舰重新加入战斗,已经支持不住的英舰再也扛不下去了,只能往回撤,萨默维尔倒底也没有下令用鱼雷击沉失去战斗力的"敦刻尔克"号,结果已经这样了,何必再结一个死仇呢。
  虽然这仇已经结死了。
  沉没在莫尔兹比港的"贝亚恩"号和另外三条法舰,以及上面的上千名水兵,都是难以解开的死结。
  但是现在萨默维尔首先要考虑的是把这些军舰带回去,损失了大部分舰载机的两条航妈首先回撤,然后是一些受伤较重的小船,只要进入澳新陆基空军的掩护范围,基本上也就安全了,他相信那么远的航程,应该超出中国空军的极限了吧。
  就这样,局势一下子颠倒过来,变成了英舰且战且退,法舰穷追不舍,天上的中国飞机嗡嗡乱叫,直到把携带的弹药打光了才依依不舍地飞回基地。
  在追击的时候,法舰马力大、航速快的特点就成了很大的优势,特别是空想级大型驱逐舰,吨位比英国人的重巡还大,只是因为主炮口径小了点,只能分类分到驱逐舰里。
  对于这种变化,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以为必死的金索尔海军中将和"敦刻尔克"号战列舰上的幸存水兵了,他们已经在唱"马赛曲"了,没想到英国人一下子扭头就跑,比兔子还快。
  根本就顾不上处理他们。
  追得起劲的法国人也忘了他们,最后还是慢了一步的中国军舰,开到他们的身边,把这些幸存者接上来。
  彭刚看着那条浮在水面上的巨大的钢铁身躯,心里琢磨开了,好歹也是大几千吨钢铁呢。
  法国人不会要了吧。
  没等他想好要怎么和法国人说,战局又起了变化,英国人逃跑的路线上,出现一阵黑烟和船影。
  无人机拍到挂在桅杆上的旗帜,红底黑色铁十字"卍"字图案。
  被英法联合舰队追了整整半年的德国袭击舰出现了!
  ①一鸦时的英国司令官。
第七百七十四章 猎杀现场
  "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被英法联合搜索舰队逼进了广袤的太平洋,本来以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没想到陷入了另外一重危险,找不到一个哪怕是中立国的补给港口,从美洲西海岸到亚洲大陆之间全是大大小小的岛屿,而这些岛屿中,除日本列岛,其余的不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就是英国人盟友的领地。
  这片大洋比大西洋平静,但也辽阔得多,以至于他们的油料、食品消耗得很快,如果再挨上哪怕一周,用不着英国人来追,汉斯.朗斯多夫海军上校只怕就要自己凿沉这条军舰,以免为英国人俘虏了。
  实际上,他已经在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毕竟水兵们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没有必要白白牺牲。
  好在从欧洲接收到的消息表明,法国人居然投降了,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如果法国海军依然听从政府的命令,那么他们至少也会退出搜索行列,他的敌人一下子少了一大半。
  紧接着,英国人要对法国海军动手的消息又从遥远的欧洲传来,朗斯多夫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至少能与英国人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拼一把,怎么也比自沉好。
  只不过难度在于,如何与法国海军取得联系,并且得到他们的谅解。
  万一人家死活不从呢?
  不管怎么样,他开始动起脑筋,从一个隐藏的荒岛栖息地出来,向巴布亚海域一带驶近,这一带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岛屿,找个无人荒岛很容易,就算是有人,出奇不意地控制起来,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
  同行的补给船"阿尔特马克"也跟在后边,万一不敌被击沉了,可以救起落水的舰员,然后向英国人投降好了。
  从满载油料、食品到现在,"阿尔特马克"货舱里的耗子都被水兵们捉来吃光了,无论这一仗结果如何,也是撑不下去的。
  就这样,"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出其不意地在英法交战时,出现在他们的后方,靠着雷达的指示,一路追下来,结果刚好拦在英国人往巴布亚撤退的路线上。
  "升起战斗旗,帝国海军加入战场,与英国人誓死一战。"
  朗斯多夫一声令下,已经打横过来的军舰可以将全部6门11英寸(280毫米)主炮对准英国人,目标直指跑在最前头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这是英国人第一艘入役的航空母舰,具有所有试验性质军舰的特点,速度慢、载机少、体积庞大反应时间长。
  虽然还没有火控雷达的概念,但是装备在"斯佩伯爵海军上将"主桅测距仪顶部的FMG 39G(gO)搜索雷达,已经可以实现初步的射击引导,但不具备校正功能,原因是精度太差。①靠着这个原始的家伙,他们才能屡屡避开英国人的搜索,逃出生天。
  "上校先生,我们的潜艇赶来了。"
  他的副官于根·瓦滕贝格少尉(Jurgen Wattenberg)提醒道,朗斯多夫赶紧跑出舰桥向后张望,果然,远处出现几个黑影,露出水面的围壳上升起了海军旗。
  "给他们打旗号,加入盛宴吧,强调,我们的敌人是英国。"
  朗斯多夫还没有头铁到,以一条万吨装甲舰去拦截如此之多的英国舰只,哪怕有法国人的帮助,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只是想尽量地给予敌人杀伤,免得再来找自己麻烦,为此,他不惜用光剩下的所有库存弹药,谢天谢地,除了油料和食品的短缺,弹药是上校手里唯一比较充足的东西,谁让他们这几个月尽跑路来着,再说了,英国人在这条线上的商船廖廖无几,根本就没有猎物让他们狩,饿了这么久的群狼,眼睛都是绿的,在他的指挥下,慢吞吞赶到战场的4条"U艇"分散开来,朝着英国人的屁股摸去。
  "天哪,"竞技神"号着火了!"
  怀特沃斯吃惊在于,仅仅第二轮齐射,德国人就形成了命中,在接近8000码的距离上,至少两枚炮弹砸进了"竞技神"号的船体,熊熊大火不是来自于油库,就是弹药库,已经烧得浓烟滚滚,成为附近海面上一个醒目的标志。
  突然出现的德国军舰让萨默维尔有些恼火,他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法国人的一个圈套,就是为了把他们引向中国人的领海。
  不对,那里明明是日本人的管辖地,什么成了中国人的领海了?
  一定要提抗议!
  他注意到,德国人命中"竞技神"号之后马上转移了目标,将炮口对准了另一条航妈"鹰"号。
  这说明德国人并不贪念战果,只是想尽力给英国人制造麻烦。
  "全速,冲过去!"
  虽然只有一条船,可在全部的英国舰队中,能稳赢德国人的只有"声望"号,现在没有舰载机的帮助,要想减少损失,就必须以"声望"号冲破拦截,速度还要快,法国人已经追得很近了。
  随着距离的迅速接近,"声望"号开始了首轮试射,同时将舰体打横,以便发挥出全部主炮的威力,殊不知这样一来,就给了其他的猎手一个机会。
  "好大一个家伙。"
  "U41"艇艇长古斯塔夫.阿道夫.穆格勒少校亲自掌握潜望镜,在大约3000码的距离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船影,高高飘扬的米字旗代表了他的归属。
  "打吗?"
  "不,加速,再靠近一点,1、3、6号鱼雷筒注水,准备发射。"
  穆格勒爱死了这个游戏,与单打独斗全靠自己的独狼战术不同,与几条艇相互配合实施猎杀的狼群战术也不同,一条战列舰级别的水面舰艇吸引敌人的火力,他们暗戳戳地摸到英国人的屁股后头,狠狠地踢上一脚。
  那感觉不要太爽。
  恩,就像现在这样。
  ①"FMG"是"Funkmessger?t"(德语"雷达")的缩写,"39"代表引进年份为1939年,"G"代表制造商GEMA,"g"代表工作频段335-430GHz,"O"代表它被安装在测距仪顶端。
  
        
第七百七十五章 立场问题
  德国人的加入,让战场形势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彭刚和罗舜初谨慎地控制着形势,并不打算过度参与。
  "既然他们有了帮手,咱们只做份内的事,军舰和飞机都不得超过领海线,凡是越界的英舰,一律攻击,界外的交给法方处理好了。"
  罗舜初发现,揍起英国佬来,日本人异常兴奋,听到不能越界的命令,竟然有些失望。
  对此,彭刚毫不在意,也没有打算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他的注意力放在德国这个不速之客身上,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这么大范围的追击,居然能跑到中南太平洋来,要知道这段路程可不近。
  "我们不帮独国人吗?"
  后藤英太郎一路跑过来,一脸期待的表情,彭刚摇摇头:"虽然两国之间处于和平状态,但是我党秉持反法西斯的立场不会改变。"
  听得后藤英太郎满头雾水:"他们不是支持贵国抗战吗?"
  "那只是正常的贸易来往而已,又不是没给钱,钨砂、桐油、猪鬃可都是战略物资。"
  "意思就是,可以贸易,不可以并肩作战?"
  彭刚恨不得踢他一脚,小日本怎么那么轴呢:"你倒底想说什么?"
  "独国人在找英国人的麻烦,我们需要他们搅局,那条船在东南亚没有对手,但是他们缺乏弹药和油料,还有其他补给品,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提供的。"
  彭刚愕然,他不是想不到这一点,而是没往这上头想,中央一定不会同意支持德国人,这是政治正确,但小日本可以啊,两国都是反共同盟的一份子,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意思就是日本可以支持德国,中国不可以,但日本又需要中国的支持,所以这是个转口贸易,日本人起的是中间商的作用,好吧,念头通达了。
  彭刚义正言辞地说道:"中国共产党绝不会与纳粹份子站在一条战线上,但也不会干涉他国正常的贸易行为,仅限于贸易行为。"
  后藤英太郎会意地点点头:"哈依,我们的明白,仅限于贸易行为。"
  东南亚基本上被南海舰队封锁了,再远一点就是印度洋,那里是大英帝国的海外运输线,印度和马来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支持着英伦三岛的抵抗运动,如果这个时候,一支小规模的袭击舰队出现在当地,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就凭东印度舰队的那几条破船,彭刚还有些小期待呢。
  "轰轰"
  连续两声巨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们发现,战场上最大的一条船,英国人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正在倾斜,战局在瞬间呈一边倒的局面。
  中国的飞机已经返航了,他们就算再来,一个来回也得俩小时,基本上可以排除掉,中国的三条日舰止步于200海里左右,没有再向任何一方开炮,而是开始救人,海面上到处都是漂浮的残渣,许多水兵在水里飘着,有的抓住救生圈或是一块木板,有的套上了救生衣,一时半会不会沉下去,这里头既有英国人也有法国人,而救他们的,却是中国人。
  对于彭刚他们而言,战斗已经结束了,其他人想怎么样,他们管不着,只要不侵犯领海,打生打死都无所谓。
  这是程序正义,也是立场问题,不能有丝毫马虎,因为今天发生的任何一件事,包括刚才与后藤英太郎的谈话,都会上报给组织,没有什么暗箱操作,更没有灰色路线。
  中国舰队和航空兵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保卫自己的领海不受侵犯。
  但是对于死里逃生的法国舰队来说,中国人做得已经够多了,消灭掉那些讨厌的舰载机,他们就有了与英国人一较高下的资本,否则哪怕是慢吞吞的双翼机,也会给他们带来致命的威胁,金索尔无比怀念沉在莫尔兹比港的"贝亚恩"号,他已经决定了,如果还能活下来,一定要给国内打报告,航妈才是海洋的主宰,战列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布雷斯特造船厂的船台上,还有一条正在建造的航妈"霞飞"号呢。
  "损管队!"
  怀特沃斯上校已经顾不得计较中国人的态度了,"声望"的左舷中了两条鱼雷,大量海水汹涌而入,舰体大幅度倾斜,必须要赶紧处置。
  从距离来判断,虽然"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安装了鱼雷发射管,可是这么远不太可能同时命中两条,因为鱼雷的发射一般是呈扇形,为的是提前封死军舰前进的路线,射得越远,间隔就会越大,超过舰体的长度便会失的,要同时命中两条,那得多近?
  他很快就推算出来,距离不会超过一千码,很有可能在600-800码左右。
  这简直是顶在鼻子底下,想到福兰克群岛海战的结果,他马上反应过来。
  德国人的"U"艇!
  要说战列舰的天敌是什么,飞机算一个,但是水底下的潜艇也不得不提,因为二战后的战列舰普遍取消了鱼雷和深弹装置,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更专业的驱逐舰。
  啥叫驱逐舰,驱逐潜艇的船。
  现在的情况却是,明明知道附近有敌人的潜艇,他们却没有办法实施反潜作业,因为所有的驱逐舰不是被中国人的战机打得浓烟滚滚,就是被法国人追击中,就连德国人的"斯佩海军伯爵"号,也没有对"声望"号开火,因为他们知道,11英寸炮弹对一条战巡的伤害不大,还不如去找重巡、轻巡和驱逐舰的麻烦,那些舰只挨一发都够呛。
  就这样,法国人的"斯特拉斯堡"号成为这里面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几乎如入无人之境,船上装备的13英寸(330毫米)主炮火力全开,朝着惊慌失措的英国舰队发射,如此巨大的威力,一般的驱逐舰中一炮就差不多失去了战斗力,轻巡挨不过五炮,重巡也强不到哪里去,一些驱逐舰英勇地靠近试图施放鱼雷,却被更加密集的副炮火力撕碎了。
  "斯特拉斯堡"号足足装备了16门130MM高平两用炮。
  "上将先生,转移吧。"
  怀特沃斯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奈舰体又被命中了两枚鱼雷,眼见倾覆不可避免,他只能劝萨默维尔离开,转移到其他的舰只上去。
  事到如今,萨默维尔也不再坚持,从绳梯下到小艇,将自己的中将旗带到轻巡洋舰"海王星"号(H.M.S. Neptune)上,并向舰队发布了自行撤退的命令。
  海面上一片混乱,30多艘英舰被十多艘法、德军舰打得溃不成军,"声望"号和"鹰"号相继不保,火力转到了7艘重巡上来,尽管英国海军英勇地进行了抵抗,实力上的差距还是粉碎了一切,7条重巡被击沉4条,剩下的三条也都身受重伤,不过他们的奋战拖住了敌人的脚步,使得其余的20多艘舰只大部分都逃出了包围圈,法、德军舰也没有余力追赶,他们的油料不多了。
  至此,这场被称为"加罗林外海海战"的战斗落下帷幕,一共历时7小时。
  
        
第七百七十六章 收拾残局
  仗打完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法国人和德国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毕竟,不久之前,双方还是打生打死的关系。
  海面上漂浮着大片大片的油污,各种残骸以及落水的水兵,基本上都是英国人,很显然,德国人自己都供应不上了,法国人一时间也没想到这一茬,最后还是彭刚带着一批船只跑过来,把这些水兵打捞起来。
  找英国人换点东西也不错不是。
  "灭火灭火,先把火灭了,再看看会不会沉,不沉的话拖回去,不要浪费鱼雷嘛,很贵的。"
  "那边还有一条,有幸存者啊,问问他们肯不肯下来,不下来就交给德国人了喔,人家要与船同沉,那是一种精神,都严肃点。"
  德国人和法国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中国人(反正他们也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看着都差不多)在那里到处打捞东西,人也要,没沉的船也要。
  "竞技神"号就没沉,"鹰"号也没沉,俩坑货都是被"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狠揍了一通,舰岛给打烂了,只能飘在海上,估计动力系统都没坏,他们不愿意被德国人俘虏,也不肯自沉,上面还有一票飞行员啥的,最后全都便宜了彭刚,被他叫了拖船连人带船拖回去,拆了当铁也行啊,船钢还是很有用的。
  可惜,"声望"号还是沉了,它一共中了五条鱼雷,整个左舷被炸烂,神仙也堵不住,活下来的舰员不到五百人,其余的都沉入了海底,包括舰长怀特沃斯上校。
  此外再加上一些重巡什么的,海面上一共漂浮着6条英舰的残骸,加上法国人的"敦刻尔克"号,彭刚和罗舜初在这场被好事者称为"捡垃圾"的战斗中,救起了3000多名英国水兵,有了这些人打底,英国人不光没法追究,还得为中国海军的绅士行为而道谢,因为他们如果落到德国人手里,那就难说了。
  最不济也是扔到一个荒岛上,等着船只经过,天知道会不会有。
  彭刚看到,远处浮起几个细长的黑色船影,与后世水滴型的艇身不同,二战时期的潜艇大都是船形,这些大名鼎鼎的"U"艇曾经让英国人极为头疼,如今看到他们的真身,也就那么回事,引擎声跟拖拉机似的,只怕最普通的民用声呐也能轻松捕捉到,只不过能给英国人制造一些麻烦,那就比什么都强。
  法国海军中将马塞尔.金索尔坚持要跟着他一起行动,彭刚也乐得如此,等到垃圾捡得差不多了,德国人、法国人也都收拾好了心情,开始考虑战后的事情。
  双方的船只隔开一个距离,既不过于疏远,也不靠得太近,中国人的船停在他们当中,充当起一个调停的作用,双方各派一些代表上来谈判。
  彭刚不会法语,也不会德语,但他会英语,好在这个时代的欧洲人,多少都能懂一点英语,倒也不难交流。
  "我们只是自卫,你们双方要为这次战争负责。"
  彭刚需要一个调子,朗斯多夫首先响应:"没问题,德国人不在乎,只要是能打英国佬,怎么都行。"
  金索尔是他救上来的,略想了想也答应下来:"战争是英国人挑起的,我们也是自卫,不过误闯了贵国领海,可以承担责任。"
  "很好,我们达成了第一个共识,战争是英国人挑起的,他们需要负责。"
  彭刚看了一眼二人:"你们之间呢,解除敌对关系吗?"
  朗斯多夫还是先开口:"我接到的命令是,法国海军不再与第三帝国为敌,中将呢?"
  金索尔点点头:"我也接到了同样的命令,但是并不包括加入你们。"
  "那是上面的事,我们不打就行了。"
  朗斯多夫很高兴,如果法国海军退出,这片海域真没有他的对手了。
  "行,双方解除敌对关系,现在你们可以决定去向了。"
  这回是金索尔先开口:"我们打算去西贡,虽然法国在南太平洋还有几个小岛,但是没有任何的修理和停泊设施,只有法属印支殖民地有。"
  彭刚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不知道吗?"
  "知道什么?"
  "西贡已经沦陷了,法属印支殖民地丢了三分之一,你们的总督撤到了金边,那里有港口吗?"
  金索尔呆了一下,整个亚洲的法属殖民地里面,只有西贡有一定的修理能力,但是也不足以修理和维护像是"斯特拉斯堡"号这么大的军舰,如果连他都没有了,那就真得无立足之地了。
  朗斯多夫用一种同病相怜的眼神看着自己的法国同行,本来还以为可以跟着捡个漏,现在可倒好,全都成了泡影。
  他们现在是没燃料、没弹药、没补给的三无舰队,偌大的太平洋,法国人只剩下了几个鸟不生蛋的海岛,德国人,连个荒岛都没有,可谓是难兄难弟了。
  彭刚点到为止,不再掺和他们的事情,走投无路之际,某个日本商人找上门,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些补给,当然不是无偿的,至于要什么?
  什么都要,橡胶、石油、金属、军火啥的都行,去哪搞?
  要是连这个都要别人提点,你们还是自己找绳子上吊算俅。
  在外头混了一年多的朗斯多夫恍然大悟,人家提出来的这些东西,分明就是英属马来亚、缅甸、印度的特产嘛。
  日本人是德国人的盟友,法国人又是德国人的附庸,不管怎么样,有人伸手拉一把,总是值得表扬的,他们开始商量起具体的行动细节来,彭刚只当没听见,别人的内政,我们还是不要干涉的好。
第七百七十七章 应对措施
  "加罗林外海海战"规模不小,影响更大,甚至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首先紧张起来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两国属于高度自治的英联邦国家,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但基本上还是附从于大英帝国,英法两国撕破脸,他们也要跟着转向,英德宣战,他们也跟着宣战,与殖民地相差不大。
  英国搜索分舰队铩羽而归,输得裤衩都掉了,浩浩荡荡的一支大舰队,回来的只有一半,一半当中重伤不少,轻伤无数,毫发无损的基本上没有,一般的舰只被强一轰上几下都受不了,小点的就直接挂了。
  这一仗,澳新海军拿出了全部家底,现在家底打没了,接下来怎么办?
  大英帝国海军的主力可在欧洲,那才是货真价实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呢。
  分舰队司令官詹姆斯·福尼斯·萨默维尔(James Fownes Somerville)海军上将也顾不得那么多,直接向伦敦发出加急电报。
  Australia is in danger!India in crisis!Britain is perilous!
  翻译过来就是:澳洲玄了,印度危险了,大英帝国要嗝屁了。
  他的电报措辞严厉,再加上澳新两国的首脑一致呼吁,这事一下子变成了局部危机。
  威胁到了整个亚太殖民体系的安全。
  能不急吗,搜索舰队这一通跑,大英帝国的小半个舰队就没了,损失包括三条航母("皇家方舟"号、"鹰"号和"竞技神"号)、一条战巡("声望"号)和五条重巡在内的十多艘舰只,澳新海军也丢了大半,等于说,从中南太平洋到东大西洋,已经没有了英国海军的存在!
  这比损失的军舰本身更让人心痛。
  更严重的是,与法国撕破脸,对方如果与德国人合流,就将在东南亚为所欲为,甚至可以封锁新加坡,把他们的大本营怼死,再更近一步,印度怎么办?
  本土需要的很多资源,橡胶、金属、棉花、粮食等等,都是通过这里运到本土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
  兵源!
  澳、新、马来亚、印度,是大英帝国海外的主要兵源地,现在这条线处于德国人的直接威胁之下,还有什么比之更糟糕的事情呢。
  萨默维尔还得尽力收拾这个烂摊子,把好不容易逃回来的军舰安排到各个有修理能力的港口去,好在澳大利亚有一点工业,布利斯班、阿德莱德、悉尼等地的船厂可以容纳这些重巡以下的船,再大就只有新加坡了,那里的巨型船坞是整个亚洲排名靠前的(比日本的小一点)。
  另外,还得组织起各地的防卫力量,以陆基空军为主,进行不间断地巡逻,以防德国人发了疯直接扑到澳洲来。
  就这样,在等待伦敦的回音中,他们提心吊胆地过了十多天,等来了法国人和德国人通过巴士海峡的消息,美国人传来的。
  而在此之前,南洋局集体讨论了海战对当地局势的影响。
  南洋局军委书记赵宏伟首先做了自我批评。
  "事情紧急,他们来不及通报,我们可以理解,彭刚同志做为我党派驻海外的情报人员,有临时处置权,这也是事实,因此对于这次事件的结果,我负主要责任,他们所做出的决定,可以归于南洋局军委的集体决定,请组织上慎重考虑。"
  张浩摆摆手:"今天不追究责任,因为事情还没有定性,是不是一个错误都不知道,所以谈不上追究责任,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变数对于南洋局势的影响,咱们先讨论出一个意见,再上报中央。"
  "我同意。"
  军委委员张怀秋首先出声,余东升也举起手,主持会议的于铮一锤定音。
  "张浩同志说得对,事情已经发生了,先做好应变措施,再讨论其他的东西。"
  海航参谋郭鹏列席会议,负责讲解战局变化,他打开投影仪,将做好的PPT打到屏幕上。
  "各位领导请看,从南洋群岛到新加坡之间,基本上都被南海舰队所控制,虽然没有开战,但是在实质上,我们已经切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系,英国人对此不满是肯定,美国人也是乐见其成,他们在加罗林群岛外海的行动,未必没有示威的意思在里头,不管出于什么心理,这次行动都威胁到了中国海外领地的安全,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一支怀有敌意,又悍然开火的舰队,闯入200海里范围,无论它是领海还是经济区,就像我们对南海的主权宣示一样,21世纪尚且要武装驱离,何况是在"海洋公约"没有确立的今天,所以军委认为,当地驻军的反应是恰当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给予了警告,但是人家不听,开火是唯一的选择,我们不能等到自己的同志牺牲才来做出反应,中国军人的生命,他们赔不起。"
  列席会议的还有外事办主任王胜,听到他硬梆梆,没有丝毫起伏的言辞,王胜微微一笑,军方定了调子,外交当然也要跟上,事情就简单了。
  打你是因为你不守规矩,不光不会道歉,还要提出提议。
  证据?太多了,七、八条打残的军舰,3000多名水兵,他突然很想知道,英国人此时的嘴脸。
  接下来的应对之策也就顺理成章,派出使者上门向新加坡当局提出严正交涉,王胜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人选,再加上一名海军人员,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英方应该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果他们做了,那事情就大条了。
  南洋局全体表决通过,再以集体的名义上报中央,中央只讨论了半天,回电一共六个字。
  有理、有利、有节。
  鉴于华英两国未曾建交,双方不存在外交磋商的途径,因此,这只是一次单方面的警告行动,看着驶入港口的快艇,船尾插着一面熟悉而又陌生的旗帜,偏偏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菲利浦斯只觉得一阵蛋疼,国内还嫌麻烦不够大吗?
  要在这里搞事情。
  
        
第七百七十八章 咄咄逼人
  "见鬼,伦敦究竟想干什么?"
  比起菲利浦斯的克制,海峡殖民地总督托马斯.珊顿.怀特莱格爵士就没什么好话了,说起来真是冤枉,明明发生在中南太平洋,却要找到新加坡来,因为这里是英国的东南亚海外殖民地政府所在地,而在那边,无论是澳、新还是其他的海外领,都不足以处理这么大的外交事件,在人家眼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根本不算国家,至少不算是完整的国家。
  这话原本也没错,英国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就像菲律宾,人家只跟美国专员打交道,自治政府?什么玩艺。
  但这并不代表,怀特莱格总督就会爽,因为这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中国人生气了,生气的后果非常严重,一支强大的英国分舰队就这么完蛋了,新加坡可没有"声望"号级别的战舰,也没有"皇家方舟"之类的航母,靠那些老掉牙的旧船?
  菲利浦斯自己都不敢打保票。
  何况这次事件,还是英国人自己挑起的,没事你跑人家领海去做什么,一直以为,虽然强硬,但是中国人是讲道理的,也没有干过得理不饶人的事,上次外交照会事件,虽然有些波折,但最后还是很快平息了,双方又恢复了相互看不过眼,但始终保持克制不动手的状态,对于这样的状态,新加坡政府没有底气打破,哪怕骨子里再是不屑,在实力面前,白人更知道轻重,但是现在麻烦找上门来了。
  南洋局对海峡殖民地政府,地方对地方,王胜没有丝毫的局促感,反而饶有兴致地打量起这座金璧辉煌的建筑,看得出来,英国人在他全盛时期建起来的总督府,每一块砖头都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傲慢,而那些精美的壁画和浮雕,更是充满了殖民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英国人给这片蛮荒之地带来了文明,所有的土著都应该心存感激,顶礼膜拜。
  "那是弗雷德里克·莱顿(Frederic Leighton)的杰作,王先生,你知道他吗?"
  "略有耳闻,如果记得不错,莱顿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很有坏逊。"
  王胜转过身,一身黑色礼服、头戴假发的怀特莱格走过来,后面跟着他的助理。
  "王先生,你是中国的外交官吗?"
  "对,我受政府派遣,前来这里递交外交照会,你知道的,两国目前还没有建交,我们只能走一趟,总督先生。"
  王胜也没想到,殖民地总督居然亲自出面,上一回只不过派了个普通官员接待,显然,那次留给英国人的印象很深。
  "我想知道,因为什么?"
  怀特莱格明知故问,王胜并不关心他们是真得不知道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正色答道。
  "鉴于贵方未经我方允许,悍然闯入我方领海,并使用了攻击性武器,我方多次警告未获理睬,只能发起反击,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贵方承担,请注意,这是战争行为,请问贵方是否打算与我方开战?"
  王胜将一份纸质文件递给他,上面用汉英两种文字书写了照会的内容,附件则是证据,包括图片和证人证言,严谨而富有条理,这是怀特莱格看到文件时的第一印象。
  "我需要时间验证,因为事情发生在我的辖区以外,或者,我可以转交给国内的殖民地事务部,相信他们会有一个满意的答复。"
  王胜看了他一眼:"三天,三天之内没有答复,我方将视为严重的挑衅行为,并拒不认错。"
  "三天?"
  怀特莱格不敢相信:"我们的本土很远,三天连赶回去都做不到。"
  "电报,很遗憾,只有三天,如果没有答复,或是拒绝,我方将采取对等的行动,并且不会再另行通知。"
  王胜说完,便转身朝外走,走了几步突然停在一幅画像的面前,那是一幅人物的半身像,正是这间总督府的主人。
  "其实,相比维多利时代的风格,我更喜欢这一幅,他的作者是个中国人吧。"
  王胜看到了画像底部的签名,上面写着两个汉字。
  "悲鸿"
  怀特莱格点点头:"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华人画家为我画的,他姓徐。"
  "希望下一次来这里,还能看到这幅画,总督先生,请记住我的提醒,你只有三天时间,从现在算起。"
  王胜说完,再也没有回头,怀特莱格看着中国人的背影,郁闷不已。
  "他们没有说错,这些中国人一点都不同,少校,你怎么看?"
  殖民地情报事务助理拜伦少校深有同感:"很明显,他们在试探大英帝国的底线,法国人、德国人还不够,现在又加了中国人,我想他没有恐吓我们,三天,我们需要拿出一个方案,平息中国人的怒火。"
  怀特莱格以手抚头,头大如斗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他们哪里还顾得到远东,海军一天到晚给我惹事,又没有本事收拾,真是让人沮丧。"
  "阁下,我认为还是要重视,中国人或许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联合法、德,对新加坡下手,据我所知,马来亚的共产党组织最近很活跃,新加坡到处都是华人,荷印殖民地的风波,一定会影响到马来亚,英国如果不想落到荷兰的下场,就要早做准备。"
  想来想去,怀特莱格只能以更加激烈的口吻去电伦敦,让他们速度拿出一个方案来,否则就等着失去新加坡吧。
  与此同时,他命令马来亚英军全面戒备,东印度舰队也做好了随时出海的准备,空军日夜开始巡逻,即使不考虑中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也足够让他们头疼了。
  来自海峡殖民地总督府的电报和萨默维尔的电报前后脚发到伦敦,殖民地事务部、外交部又收到了澳、新两国的求救信,总算是引起了当权者的注意,对于入主唐宁街10号还不到一年的丘吉尔来说。
  又是一个坏消息。
  
        
第七百七十九章 反共同盟
  丘吉尔的战时内阁是个大杂烩,包括了英国所有有影响力的政党领袖,他希望以此来团结国内的力量,而不至于在关键时刻,有人拖后腿。
  前首相、枢密院院长张伯伦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政党保守党的党魁,他在政界的影响力很大,与王室的关系也很密切,丘吉尔需要他来平衡某些关系。
  有鉴于此,美国总统特使霍普金斯一下飞机就拜访了这位政坛老人,连大使馆都没去。
  "美国准备何时加入战争?"
  张伯伦见到他,连一句寒喧都没有,直奔主题,霍普金斯就知道,英国到了很危急的边缘。
  这也难怪,在获得先知的条件下,居然打得比历史上还差,20万远征军让德国人包了饺子,逃出来的不到十分之一,差不多算是全军覆没,这还不算,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战从一开始就达到了很大的规模,如果不是受制于数量,英伦三岛可能已经完蛋了。
  现在,德国人想要掌握法国海军,英国照例不许,为了防止这一切的发生,不得不制订了"弩炮计划",扣留停泊在本国港内的法舰,要求其他的法舰投降,可是结果呢。
  法国人一早就将大部分舰只撤回了布雷斯特或是土伦,前者是大西洋上的重要港口和造船基地,后者是地中海的第一大军港,因此,英国人的计划成果有限,反而由于措施不当,激起了法国政府的反感,德国人反过来不再要求他们交船,更希望以联合舰队的形式,吸引法舰的加入,不得不说,这个举措,极大地降低了法国海军对德国人的恶感,英国人的坑爹计划,又让他们有了一个新仇恨对象,毕竟,仅仅是莫尔兹比港沉没的那几条船,就造成了上千水兵的伤亡,法国人有什么理由不恨英国呢。
  反观德国人,没有再像历史上那样咄咄逼人,甚至没有对法国提出更多的领土要求,就连巴黎都还给了他们,当然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取缔反法西斯政党,建立一个右翼的亲德的政权,为此,德国人扶持了诸如"法兰西行动党"之类的法西斯主义政党,吸收大批对软弱的现政府不满的青年,让他们看到纳粹强大的军事实力,并希望法国也成为这样的政府。
  从武装占领到经济掠夺、政治转变、思想影响,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至少让法国人对德军不再抱有过多的敌视,恰恰在此时,英国人烧的这把火,成为最好的渲泻出口,法国右翼份子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一些历史话题比如"英法百年战争"之类的在大街小巷流传,法国被英国人坑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果说法德的世仇是因为领土纠纷,英法关系就是一盘扯不断也理不清的乱麻,对于海峡对面的那个邻居,法国人的感觉是复杂的,要说好感?
  真不多。
  霍普金斯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弩炮计划"已经实施,并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后果。
  此时的张伯伦并不知道发生在东南亚、澳新等地的事情,如今本土面临着德国飞机和潜艇的严重威胁,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德国登陆的问题,王室和中央银行已经全数转移到了加拿大,一路过来,到处都贴着"与德国佬决一死战"之类的标语和宣传画,可见形势有多糟糕。
  张伯伦实在是矜持不了,因为美国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曾想,霍普金斯一开口就让他意外。
  "战争必须结束,越快越好,否则就算美军越过大西洋来到英国,也无法实施登陆作战,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在恢复工业,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德国人显然抢占了先机。"
  张伯伦一愣:"美国政府是什么意思?要我们投降,还是与德国人媾和?"
  霍普金斯耐心地说道:"战争如果局限于英德之间,对我们的事业会产生很消极的影响,因为无论哪一方的损失都会使第三者得益,苏联人正在谋求黑海出海口,土耳其人快要撑不住了,德国本应该支持他们,但是很明显,双方私下里达成了某种协议,让这一切成为泡影,接下来,他们会向哪里发展?中东还是南欧,英国现在不能指望他们之间产生根本性的分歧,据我所知,苏联对于欧洲的扩张十分克制,他们在不停地大力修建苏波边境上的"钢铁防线",你们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依然做出防御的姿态,他们国内的动员总数达到一千万人,难道是为了吃光所有的粮食吗?"
  张伯伦苦笑道:"你要说服的人不是我,而是首相,和元首。"
  霍普金斯继续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我只是想让你们了解,世界发生了多少大的变化,布利特(指美国驻苏大使威廉.布利特)告诉我们,他在莫斯科吃到了来自热带的水果,市面上的供应,有很多包装上都印着方块字,从红肠到红菜汤,从白面包到厚丝袜,中国与苏联之间的贸易额,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他们在用很多方式进行着技术上的合作,新的战车、新的战机、新的战舰、还有我们在影像资料里看到的那些黑科技武器,导弹、雷达、信息技术等等,我们越是分析,越是心惊,未来的科技,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而自由世界,却在自相残杀,把机会拱手让给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失去了先机,不能再失去唯一的机会了,阁下,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说服你们,因为我认为,即使按照最好的结果来设想,我们都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扩张速度惊人,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干些什么呢?"
  张伯伦叹了一口气:"是啊,除了看着赤色洪流冲向欧亚大陆,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霍普金斯见他意动了,不失时机地说道。
  "无论英法德还是别的国家之间有多大的成见,但是总有一个目标可以把他们拉到一个战壕里来。"
  他挥挥手,极力让自己看上去很有气势。
  "那就是遏制共产主义。"
第七百八十章 伦敦上空的鹰
  英法等欧洲传统列强对于法西斯主义在早期时持容忍态度,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与共产主义是针锋相对的死敌,通过法西斯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蔓延,成为很多国家之间的默契,哪怕,德国人表现得富有侵略性,都不足以成为他们首先要考虑的目标,苏联在短短15年取得的成就,实在让他们有些害怕,要知道早在帝俄时期,俄国人就有"欧洲压路机"之称,现在共产主义掌握了政权,加上俄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会造成多少可怕的影响?
  因此,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让法西斯扩大自己的实力,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英国人一直以来实施的"大陆平衡"政策,是不让欧洲出现统一的迹象,无论这个统一者是拿破仑还是亚历山大一世。
  小胡子元首也不行。
  霍普金斯知道要说服英国人很难,在这个年代,他们还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最大规模的殖民地,发达的工业和强大的海军,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在过去,工业重新运转起来,借着战争的东风,各种物资需求大增,以英联邦这个全球最大市场为主体的经济运作,足可以抵消任何形式的外部压力,如果没有人威胁到他们的海路时。
  然而,德国非常清楚他们的弱点,竭尽全力打击英国的海上运输线,迫使他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于护航和围剿袭击舰,如今英国需要的是足以保护本土的飞机、军舰和其他武器,这一切都要靠美国的支持。
  霍普金斯却希望他们与德国人媾和,在正式会见丘吉尔之前,他先后拜访了保守党党魁、枢密院长张伯伦、副首相、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自由党领袖、空军大臣阿奇博德?辛克莱以及外交大臣,贵族院代表哈利法克斯勋爵等人,与他们一一阐述了美国的立场,特别强调了苏联与中国这对共产主义双生子对自由世界产生的严重威胁,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不再把资源消耗到与德国人的战争中来。
  美国能影响到英国的,只有援助一途,人家目前还不言听计从的小跟班呢。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照耀着伦敦的大街小巷,所有人都在津津乐道于德国鬼子上了岸,要怎么去干他们。
  "第9号雷达站被炸毁了,3座发射塔全毁,剩下的2座也受损严重,信号处理房连同里面的操作员一个都没逃出来,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对付我们的雷达预警系统,截止昨天,我们的15个雷达站被大规模轰炸了290多次,第9号是最后一个还能正常工作的。"
  空军元帅休.道丁在海军部的战时内阁联席会议上,向在座的掌权者讲述了最新战情,德国人的空军并没有深入内陆,只是不断地轰炸沿岸的雷达网,那些竖在高处的天线塔,简直是最好的目标,根本不需要寻找,为了保护这些雷达站,皇家空军不得不将战机前移,被市民戏称为"海岸保卫者"。
  空战大部分时候都在海峡上空发生,对于双方的距离并没有实质性区别,德国人拥有超过5000架战机,而英国人哪怕是提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也只有区区1200多架(历史上只有700架),他们在整整3个月的时间内,不炸城市也不炸港口,全力对付英国人的雷达站,终于彻底将其摧毁,道丁忧心仲仲地说道。
  "为了避免损失,我们只能在内陆重建这些雷达站,但是预警效果会大打折扣,或许给予我们的窗口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先生们,我只能说,情况非常危急,非常。"
  他一连用了两个"非常"来加强自己的语气,让在座的大佬们面色严峻,因为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大量空军飞行员的损失,德国人摆明了就是与他们拼消耗,用不间断的打击让数量劣势的英军飞行员在疲劳、饥饿、精神不振中起飞作战,根本得不到休息,目地就是让他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彻底交出制空权,有了制空权,制海权也就玄了,接下来会是什么?
  还用得着说吗。
  短暂的沉默中,军情6处长斯图尔特·孟席斯(Stewart Menzies )上校举起手,主持会议的张伯伦向他示意可以发言,前者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我们收到一些消息,德国人在本土、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新建了500多所航空学校,每所学校少的在1000人左右,多的在3000人以上,最近,他们又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占领地招募飞行员,并责成当地政府建立同样的航空飞行学校,把很多飞行爱好者选进去,进行正规的培训,法国的一些飞机制造企业和发动机工厂都被要求继续生产,大量的订单来自于法国自己的战争赔款,我们预测,德国人的飞机制造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达到每年2万架左右的产量。"
  "德国人疯了吗!"
  听完他的报告,在座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念头,现在的德国空军已经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了,可能在数量上比苏联少一点,但是质量绝对完胜,现在他们又从精英培养模式转化为大规模消耗品培养模式,数量一定会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失去雷达预警能力的英伦三岛,将会被扑天盖地的战鹰塞得满满当当,皇家空军那点可怜的数量,只怕连给人家塞牙缝的资格都没有,两人的报告前后响应,揭示了一个铁一般的残酷事实。
  战争已经变成了国力之间的比拼,单纯的局部的胜利无济于事,就像在东亚发生的那场战争一样,穷逼的日本耗尽国力,也没能完成对一个4亿5千万人口大国的征服,反而把自己陷进了泥潭,胜利没有对国家带来多少好处,经济上更是越来越穷,现在轮到英国了。
  
        
第七百八十一章 邪恶轴心
  更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德国人的飞行员培训计划,并不是什么出人意料的东西,当前世界上的两个航空大国美国和苏联,都有一个叫做"航空爱好者协会"或是"航空俱乐部"之类的组织,注册人数数以十万计,他们可以说是业余飞行爱好者的集合,但也可以随时转化为军用,等于成为了后备的空军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大规模培养飞行人才的前提是什么?
  飞机吗?
  是燃料,美苏两国都是石油生产大国,原油开采量和炼油生产量名列前茅,没有海量的燃油支持,是负担不起这么大规模的培养计划的。
  而德国却没有这种条件,德国和中国一样都是贫油国,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机械化、大海军再加上规模庞大的空军,都需要石油的支持,一个罗马尼亚油田是不够的,煤转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运用,也不过解的燃眉之急,那就有说道了。
  在座的都是人精,不难推断出一个基本的事实。
  苏德之间有着很深的勾连,粮食、石油正在通过某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输入,换句话说,苏联正在鼎力支持德国人对英作战,这简直要颠覆他们的认知。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柏林、莫斯科、罗马轴心已经建立,他们达成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协议,共同瓜分世界。"
  孟席斯用夸张的表情所出情报机关得出的结论,在座的都是政治精英,自然听得懂。
  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首先发问:"意大利是否有参战的打算?"
  "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德国外交人员正在罗马极力游说,但是墨索里尼首相还没有下定最后决心,不过,他们的海军最近频繁有动作,应该快了。"
  意大利的目标是地中海,他们的海军有一定的规模,原本法国海军的主要假想敌就是意大利海军,但是现在,恐怕英国在直布罗陀的地中海分舰队,将不得不面临法意联合舰队的威胁了。
  哈利法克斯的脸色很差,地中海虽然是个盆子,却直面北非和中东,是英国非常重要的海外通道,一旦埃及落入他们之手,截断了苏伊士运河,那就意味着,欧亚之间的海路,要绕着整个非洲转一圈,简直是可怕的噩梦。
  孟席斯又补充道:"马德里和里斯本,也有德国人的外交人员在活动,西班牙的法西斯群体在街头大肆游行造势,庆祝德国人在欧洲取得的胜利,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样学样,现在法西斯主义,已经成为欧洲的热门,人人都把小胡子当成偶像,我们注意到,法国的法西斯政党接管了北部的大部分政权,他们依照德国模式组建自己的部队,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建立起两个师的武装党卫军,在德国人的推动下,整个法国都在向右转,左翼人士不是被驱逐就是受到了监禁,特别是共产黨,三个月之内有数千人被投入集中营,罪名是试图从事地下抵抗运动。"
  除了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王国、罗马利亚、保加利亚等国都全面倒向了德国,如果连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其中,小胡子元首整合欧洲的梦想就差不多成为现实,在座的人面色都有些不好,谁能想得到,仅仅几个月功夫,局势一下子急转直下,简直到了当年拿破仑时代,被实行"大陆封锁"政策的时代。
  与如此严峻的欧洲形式相比,来自于东南亚殖民地的报告就有些缺乏份量了。
  中国人,在这帮白人精英眼里,依旧还是拖着辫子愚昧不堪的下等人,根本不值得多花心思。
  但是霍普金斯并不这么看,在英国人举行战时内阁会议时,他也在美国大使馆,与美国驻伦敦大使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Joseph Patrick "Joe" Kennedy, Sr.)会面,向他转达了总统最新的政策转变。
  "哈利。"
  "约瑟夫。"
  两人相拥良久,后者是老牌政治家族,罗斯福家族一样,都是美国政坛长青树,这个圈子并不大,他们之间即使谈不上有多大交情,也是相交已久的。
  "没有船讯,你难道是坐水上飞机来的?"
  这年头跨洋游行,高速邮轮是最好的选择,舒适、方便、还有旅游和交际的功能,但时效性就不敢恭维了,只有大型水上飞机才有可能在一、两天内赶到,霍普金斯也不瞒他,有些疲惫地摸摸脑袋。
  "我可没心情在海上飘一周。"
  "为什么不发电报,不相信我的能力?"
  肯尼迪用玩笑的口吻说道,霍普金斯摇摇头:"不保险。"
  三个字就回答了他的疑问,电报是从什么时候起不保险的?肯尼迪记得是去年年中,5-6月份,国内要求所有的秘密报告,一律不准用电码回传,包括外交部门的密电码,这样一来,有些事情就无法即时转达了,比如这一次,霍普金斯放着肯尼迪这个老资格的外交人员不用,自己跑过来,保密的因素占据了大头。
  肯尼迪不再追根究底,直接问道:"英国人天天问我要援助,不光是武器,还有人,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飞行员,德国人压迫得很紧,每天都有十到几十人损失在英吉利海峡,有些能救起来,有些救不起来,德国人对海峡的打击力度很大,英国为了救一员落水的飞行员,有时候要损失一艘驱逐舰,你说,他们还坐得住吗?"
  肯尼迪是在英国防卫司令部里亲眼见证过,英国空军抵抗德国攻击的,原本接近完善的海岸雷达预警系统,成为德国人重点的攻击目标,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大功率雷达,要建设起来十分麻烦,光是一座80米高的信号接收塔,就要费上几个月的功夫,现在可好被人家一顿轰炸全成了废渣,没有雷达的英国空军,将在数量和质量上全面落后,他们将失去先机,不知道德国人下一步的袭击路线,无法提前布置拦截,以皇军空军本来就数量不多的战斗机,要怎么应付随后而来的轰炸机群?
  只能是原始的人力观察哨了,那样的话,反应时间将缩短到分钟!
  霍普金斯不瞒他:"总统已经答应对英国开放一些前沿性的先进武器装备,包括我们最新研制的海上预警雷达,美国现役飞行员也可以马上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英国,帮助他们抵抗德国人的空袭,但这不是目地,而是手段。"
  肯尼迪太了解他了,一听就明白。
  "逼迫英国人与德国人媾和?"
  "你觉得有可能吗?"
  "很难,至少在我的印象里,丘吉尔和艾德礼两人都不会同意,尽管他们之间并不对付,但在这一点上恰恰相反,丘吉尔在议会的强硬讲话,背后就得到了工党的支持,而上院和保守党,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见得会有明确的表示,他们不想得罪选民。"
  答案与霍普金斯接触的结果差不多,他还是想多问一句。
  "国王呢?"
第七百八十二章 亚洲动向
  "最近几天,柏林与罗马的谈判接近完成,意大利参战将成定局,罗马利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动向成疑,极有可能加入其中,如果再加上西、葡等传统反共势力,在欧洲一个以德国为主体的反共联盟形将成立,毫无疑问他们将针对欧洲进步力量构成严重威胁,有证据显示,在法国,法国共产党受到迫害的党员高达数千人,有很多人下落不明,疑似遭到了杀害,盖世太保正在讨论,对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镇压行动,希望引起注意。"
  柏林的一间公寓里,理查德.佐尔格写完简报,把它塞到一个信封里,用书报卷起来,放入公文包,出门之前,他先从窗口往外观察了一下,没有发现监视者。
  他是去年年底从日本回到德国的,由于有过这么一段成绩还算不错的间谍经历,被德国外交部情报机关大加赞赏,再加上从武官升上驻日大使的好友尤金.奥特上校的极力推荐,正式加入了德国情报机关,担任亚洲部分的首席情报官。
  总得来说,他在东京的这几年,对于德国了解日本和远东的动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日苏、德日谈判上,提供了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消息,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同样的消息,莫斯科也收到了一份,但依然成绩斐然。
  在东京,佐尔格可以大大方方地利用德国大使馆的电台把情报发出去,回到柏林,就不能这么干了,甚至使用电台都不行,只能用传递的形式,把消息通过他的秘密联络员辗转传递回莫斯科,为此,红军总参谋部情报局为他在德国建立了一整条交通线,涉及到的人员超过了20人,全都为他一人服务。
  谁让他成为了柏林情报机关炙手可热的人物呢。
  做完这一切,他继续来到一间报馆模样的部门上班,其实是情报机关的掩护。
  "佐尔格先生,头儿叫你去一趟。"
  屁股还没坐下,他就被叫到了负责人的办公室,坐在桌子后头是个英俊的白人,德国保安总局情报处处长、党卫队二级突击大队长瓦尔特.舒伦堡。
  ""heil,Hitler!"
  "瞧瞧,我们的英雄来了。"
  舒伦堡毫不做作地起身回了一礼,佐尔格放下手臂,谦逊道:"其实我没有做什么,都是同事们的功劳。"
  "理查,你是个白人,不要学东亚人那一套,谦虚从来都不是什么美德,你的功绩与世长存,这是元首的赞语。"
  "感谢元首的栽培,我希望有一天,能聆听他的教诲。"
  "会有那么一天的,当你戴上十字勋章时。"
  舒伦堡志得意满地摆摆手,让他坐下,佐尔格毫不客气地坐下来,他一直在试图打探元首的真实情况,但是回来都几个月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人人对此讳莫如深,情报机关内部更是不准问也不准提,仿佛这个话题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舒伦保这里,更是得不到一点哪怕是提示性的东西,像今天这样,看似提到了,又什么也没有,让人捉摸不透。
  "理查,你熟悉中国人吗?"
  佐尔格一愣:"我去过满洲,知道一些。"
  "那你觉得他们和日本人有什么不同?"
  "他们更谦逊,很容易服从,也有非常顽强的一面,对了,他们很多,应该是全球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
  舒伦堡抱着胳膊想了想:"我需要一份详细的报告,把你知道的都写下来,可能会有用。"
  佐尔格答应下来,有些不解:"我们与中国政府有过很频繁的交流,似乎我并不是最好的人选。"
  "那是另一个政府,他们提供的情报,让上面很不满意,现在的中国,已经差不多成了共产党的天下,世界上第二个赤色国家即将成立,上面需要知道,他们会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德国。"
  佐尔格默不作声地听他说道,德国人现在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最有力的盟国是苏联,另一方面反共是纳粹党的旗帜,在欧洲其他地方,残酷打击共产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党卫队的重要任务,他更想知道,德国人突然关注起中国,是为了什么。
  既然要他做事,舒伦堡还是多少透露了一声东西的。
  原来从遥远的东南亚传来了德国一支小小的袭击舰队的消息,新任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Karl Doenitz)海军上将十分重视,因为那是一支混和舰队,由一艘万吨级的水面舰艇加上四艘"U"艇组成,他们在英法联合舰队大举围攻之下成功逃脱,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基本上消除了敌人的威胁,现在,他们将在英国人的远东殖民体系上砸开一个大窟窿,有力地支持对英战争,邓尼茨要求情报机关给予重点支持,如果有可能,还将派遣更多的潜艇前往,以便产生更大的影响。
  "U"艇的自持力很低,需要远洋补给船提供保障,而"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也需要油料、弹药和配件的支持,他们是怎么跑上这么远从大西洋一路奔到了太平洋,眼看着就要到印度洋了,别的不说,这一经历也足以载入海军史了。
  情报机关也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日本人被彻底封锁在海岛上,照理来说是没法提供帮助的啊。
  美国人秉持中立,荷兰人自顾不瑕,英法势成水火,难道是东亚新霸主中国人?
  这倒是个有趣的假设,邓尼茨搞不清楚,只能求助于他们,他们又找来当初与国府合作时的那些人一调查,完全不明所以,因为当初的中国共产党就快被消灭了,怎么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的,谁也说不清楚,再说了他们也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交道,舒伦堡想起了从东京回来的佐尔格,没想到,他还真知道一些。
  或许是这份报告引起了舒伦堡的重视,他在情报机关谙然成为了亚洲问题专家,准确地说是亚洲"共产党问题专家"。
  身份上的改变也让他得到了更多的渠道,得以拿到一些别人拿不到的消息。
  其中一个消息引起了莫斯科的重视,旅居法国的温莎公爵夫妇,继1937年之后又一次访问柏林,得到了纳粹高层的亲切接见。
  
        
第七百八十三章 局势复杂
  4月的第一个周日,意大利向英国宣战(比历史上提前一个月),同日,法国临时政府(不是维希政权)宣布与英国处于战争状态,号召法属殖民地,海外领和外籍军团向英国发起复仇战争。
  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王国、保加利亚同日也宣布对英作战,土耳其在与苏联的谈判中压力巨大,一向支持他们的英法德等国要么自顾不瑕,要么站在了苏联一边,南线战云密布。
  北线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一致声明保持中立,不支持交战任何一方,也不允许英国舰队封锁波罗的海的行为,但他们在德国的压力下,都承认纳粹党的合法化,使得国内的右翼势力大涨。
  在西南欧,德国与西班牙的谈判也在进行中,小胡子元首极力想把同样实行法西斯统治的西班牙拉入阵营中,只是弗朗哥并不想过早地界入欧洲战事,因为西班牙本身刚刚结束战火,这个理由也得到了小胡子元首的认可,不过,为了平息国内激进份子的愿望,西班牙将组建志愿者兵团的消息,让英国紧张起来,因为德国需要西班牙的原因是威胁英国的直布罗陀基地。
  "南洋局来电,英国海峡殖民地当局就"南洋群岛外海海战"一事与他们交涉后达成协议,英国对此负有责任,以相应数额赔偿当地损失,其实就是花钱赎回俘虏,至于被他们拖回去的那些铁壳壳,不要了。"
  中央听说此事后讨论过,在中南太平洋地区保持一定程度的强硬态度,有助稳定当地局势,并且可以试探出英国的底线,英国人前所未有地退缩,表明他们已经无力向东南亚派出舰队,也说明那一战,打痛了英国人的心。
  老总戴上眼镜,看完南洋局的长电文,王胜通碟过去后两天,英方就给予了答复,愿意就此事与我方磋商,双方你来我往地谈判谈了半个月,于4月初达成最后协议,英国自认倒霉,花了一笔钱赎回被我军救起来的水兵,不再追究其他的事情,因为追究也没用,为了怕我方留什么尾巴,干脆一次性全部谈妥,倒是不失老牌殖民大国的风范。
  主席没有再去看电文,点了一根烟听他说,南洋局把事情讲得很清楚,原因是英法之战逼近领海,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之不理,警告未果怎么办?
  只能打咯,基本上做到了有理有据,英方对此也并不否认,只是隐隐指责我方与德国人相勾结,说出去不好听,虽然苏联和德国人在实际上已经是同盟,但我党一向秉持的反法西斯立场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原则问题。
  ""新日解"希望以援助的方式获得资源,说明他们有很强烈的自主愿望,日共的战斗力堪忧啊。"
  老总很明白主席的想法:"他们长期受共产国际的扶持,没有独立自主武装斗争的经验,战斗力不足是可以理解的,目前的"新日解"组织内部,以旧日本军人为主,打仗以旧日本将领为主,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要想清除日本百年的封建思想流毒,是有一定困难,毕竟国情不同,在我国行得通的那一套,在日本未必好使。"
  主席点点头:"这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特殊性,每一个国家都有其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同于苏联,日本也不同于我们,照搬会怎么样?教训深刻啊,我认为,除了在旧军队当中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充份地发动新解放地区的群众,这些人才是他们应该争取的对象,因为封锁日本本土的过程中,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战争中失去父亲、儿子的那些家庭,是什么造成的这一切,是日本军国主义,有了正确的引导,才会有共产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那一天,日本的社会矛盾不尖锐吗?我看恰恰相反,一个被大财阀大封建地主阶级把持的国家,靠封建皇权毒害群众思想的政府,怎么可能没有问题?要告诫我们日本同志,不能做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这种心态要不得,放下架子,深入到农村、乡镇、城市底层当中去,倾听最底层民众的需求,在任何一个国家,底层百姓的人数都是最多的,是占国家总人口大多数的,我们共产党,要依靠的始终是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底层人民,才能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起一个新世界。"
  我党对于"新日解"组织的关系,合作大过命令,放手让他们自己干,也是出于未来的外交考虑,结果日共的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军权把持在旧军人手中,政治建设不好评价,但是与苏联或是或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相比,他们简直幼稚得可爱,要么太左要么太右都是要不得的,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武装斗争,他们的战斗力让人直摇头,难怪历史没有任何作为,主席给他们的建议是加强军事政治学习,培养自己的军政干部,独立开展武装斗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哪怕这条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也比完全依靠旧军人要强,如果最后打下江山的全都是人家,你凭什么要求新日本赤化?
  "新日解"目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北海道,有了几百万的群众基础,接下来的目标是九州,这是一块硬骨头,九州地区民风彪悍,一向都是"强兵"的产地,号称比本岛还难打的所在。
  主席希望他们了解,革命工作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没有足够的政治工作打底,硬来是没有前途的,即使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要想彻底征服一个团结的地区,都会付高昂的代价,比如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日本的九州可能比阿富汗还要难缠,当然,既然他们决定了要去啃,我党也不会横加干涉。
  为了准备这一战役,他们与德国人私下里达成了一些合作并不奇怪,德国人能提供什么?当然是英属东南亚殖民地的出产了,以此换取油料和弹药的补给,我方同样不会干涉,别国的内政嘛。
  从现在开始,世界局势已经完全变了样,不再具备前瞻性和参考性。
  
        
第七百八十四章 遍地黄金
  南洋局汇报的工作自然不只是与英方的意外冲突,英国人退缩的背后,是我党在南洋掀起的革命风暴,57万平方公里的苏岛,经过长达8个月的工作,已经瓜熟蒂落,正式成为红色政权下的巩固地区。
  "苏岛革命政权,打出了红军的旗帜,斧头镰刀再一次高高飘扬,不得不说,这面旗帜给予西方殖民者的威摄力极大,当地的白人种植园主、土人部族纷纷逃亡,一些华人上层家族也因为害怕被清算而离开,我们都给予了放行,留下来的华侨和其他地方到来的华人华侨加起来大概在35万人左右,眼下的苏岛,到处都是空置的房屋、无人的种植园、荒芜的田地以及大量被放弃的矿山,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遍地财富"。"
  主席"哈哈"大笑:"布鲁同志发财咯。"
  老总也笑道:"还是不小的财喔,光是一个油田,就足够撑得起一个国家了。"
  有了海南的支持,石油已经爆产能了,不过总得来说越多越好,因为石化工业让所有人尝到了甜头,石化产品如今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无所不包,由于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性,海南已经建议把初级化工产品的生产地放到苏岛,为了支撑起一个大的工业岛,人口必不可少,所以才会有"救灾与移民"同时进行的大计划。
  为了支持这个庞大的移民计划,海南动用了所有的运输力量,一直停在港口的客船队也有了用武之地,第5战区整体起义之后,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两军通力合作,以疯狂的姿态将河南百姓转移出去,几乎搬空了整个河南省。
  "经过统计1500万灾民,愿意移民海外的只有400万左右,确定上路的300来万,第一批移民5万人已经到达了苏岛,本来嘛,经过了长久的海上飘泊,很多人都有些水土不服,好在海南医疗保障力量比较完善,早早准备好了药物和生产生活资料,给了移民们很大的鼓舞,再加上肥沃的田地,他们的心哪,一下子就安定下来了,"海工委"以生产建设兵团的方式对移民进行军事化管理,把来源完全打散,重新建立以连队为单位的移民村落,统一发放生产资料,让他们抱团取暖,这一招很有创见性啊。"
  总书记洛甫向中央汇报了移民工作的进展,他主动要求抓这个工作,得到了组织上的首肯,党的一把手坐镇,各个地方党组织和分局都是全力以赴,投入到如此大规模的移民行动中。
  口头上描述的,只有实际报告的一小部分,主席认真地看完了他写的工作总结,其中的复杂性,真是一言难尽。
  要让300万人从山西、河南等地穿过好几个省来到沿海的山东、河北等城市,沿途的保障就是一个大问题,在当地党组织的动员下,沿途的城镇乡村都竭尽全力,为过路的移民提供食宿,为此他们将得到一定的现金补助,但是哪怕一个人一百块新块,300万人也要用去3个亿的资金,并不是说一句走,人家就心甘情愿上路,沿途就可以不吃不喝直到上船的,组织上要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来完成这一计划,但是一切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因为那是我党第一块切实掌握在手中的海外领,特产丰富,前途光明。
  在一架歼一只卖五万块的年代,3个亿是多大一笔钱?
  主席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说道:"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永久财富,既然出得起那就一定要出,出不起我们勒紧裤腰带省也要省出来,告诉布鲁同志,人我们给他们送过去了,一个人就是一粒种子,一定要在南洋开花结果,就是他们对革命最大的贡献了。"
  "南洋局送来的报告我看过了,"海工委"做的准备工作比较扎实,对于移民的安置做了周密的安排,他们还利用当地华侨,向国内的同乡同族发起召唤,福建、广东、广西等一些传统的下南海省份,有不少的侨属、乡朋主动搭船来到苏岛,我们预计,完成整体移民之后,全岛华人人口将达到4-500万人,土著人口占比将会近一步降低,整个人口结构趋于平衡,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经过大力移民之后的苏岛,人口总量不升反降,可能只有战前的70%,并且不排除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洛甫没有说原因,但是大家都知道,土著害怕华人翻旧帐,很多人都跟着跑去了爪哇岛等地,特别是在各个地区的"工农兵苏维埃"成立之后,引起了很大的一波逃亡潮。
  毕竟,在殖民者长期的宣传当中,共产主义一向都是以"冷酷无情"的面相出现的,他们与当地华侨的恩恩怨怨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现在华人得了势,白人和土著都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去赌。
  南洋地区的革命风暴是从安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开始的,经过了一年多的武装斗争,在华侨基本上控制了苏岛的同时,安南共产党也拿下了大部分安南,包括法国殖民者的统治中心西贡,法国人仓惶逃往了金边,法属印支丢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也是摇摇欲坠,柬、老共产党支部有样学样,在国内掀起了盛大的反法武装斗争。
  安南共产党基本掌握国内政权之后,露出了想要统一印支联邦的念头,被我党明确拒绝了,双方目前合作紧密,经贸往来频繁,安南方面也需要我党在工业建设上的支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相安无事,对比现实,中央更加明白了,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历史,中国只有自身更加强大,才能真正压下那些宵小的蠢蠢欲动之心,靠友谊是不行的。
  从这一点来看,苏岛起到的不仅仅是一块海外领地,而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华人在海外如何成为一个有家的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