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建设银行等19家国内银行宣布与苹果支付(ApplePay)的合作,并于今日凌晨5时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苹果公司的移动支付服务终于在中国落地,中国消费者也能通过苹果手机、苹果手表等智能终端体验ApplePay的支付方式。
在一些银行的官方微博上,有关迎接ApplePay的宣传早已陆续上线,为何中国银行面对这个“舶来客”如此欢迎?支付宝、微信等扫码支付方式不是已经相当普及了吗?一切还要从ApplePay的支付方式说起。
支付方式
据新华网报道,ApplePay最早于2014年10月率先在美国上线,去年7月登陆英国,11月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推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五个、亚洲第一个上线该服务的国家。
不过,与之前国内消费者已经熟悉的支付宝钱包、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常用的“扫码方式”不同,ApplePay采用的是近场支付技术。当用户需要进行支付操作时,需把手机靠近带有近场支付技术标志或ApplePay标志的POS机,并使用苹果智能终端自带的指纹认证功能,才可以完成支付。
换言之,消费者使用Apple Pay需要三个前提,一是拥有iPhone6以上型号的手机/智能手表,二是绑定合作银行的信用卡或储蓄卡,三是靠近非接触式支付的POS机。
业内人士指ApplePay比支付宝微信更安全
新华网援引IT技术专家陆蓓指出,从技术手段看,ApplePay可能比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更安全。当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发起扫码支付申请时,如果不是使用账户余额消费,而是选择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关联的银行卡,那么平台就会通知银行扣款,银行再反馈扣款成功消息给平台,最终平台告诉用户和商户付款成功。在这过程中,仍有用户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而ApplePay使用的是叫做“Tokenization”的技术,将银行卡信息转化成一个字符串(Token)存在手机、手表等智能终端中。当用户发起支付申请时,智能终端通过该Token生成一个随机Token和一组动态安全码发给银行,银行再通过Token服务将其还原成银行卡从而 回传授权完成支付。换句话说,加密的Token不仅不让商家获得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就连苹果公司也得不到这些信息,而使用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认证,又是安全性更高的指纹,所以ApplePay的安全性要比目前常见的移动支付高一些。
此外,ApplePay采用的近场技术,不需要移动网络支持,只要相关POS机同样具有近场支付技术,就能完成交易。
ApplePay打开中国市场的难点
虽然ApplePay有其支付优势,但因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在国内不仅拥有大量个人用户,在商户端的普及率也相当高。ApplePay要想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并不容易。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日前在《ApplePay进入中国意味着什么》一文中提及,ApplePay在中国的推广,除了要遵循中国移动支付监管技术标准和数据安全保护规制以外,还要面临收单、发卡和消费者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遇到的是商业模式的碰撞。在美国,ApplePay向发卡行收取支付服务的手续费,而在中国没有这样的商业模式。经过近两年拉锯式谈判,据说某些妥协安排暂时安慰了发卡行。
其次,在收单商户一端,银联标准的POS机目前完成非接触式改造的比例,目前应该不超过60%。况且不一定所有商户(大型超市、各类商家等)都有动力引导持卡人使用ApplePay,除非ApplePay像支付宝扫码支付一样有补贴或者捆绑coupon(优惠券)来争取商户收银台的支持。
第三,在消费者一端,Apple Pay的用户群受制于苹果新型号手机持有者,而追随并不断更新iPhone版本的用户多是年轻苹果粉丝。这个人群的消费能力和信用卡渗透率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董俊峰在文中提及,目前中国移动市场有三种主流支付模式,并对比了三种模式的优劣。
第一种,SE-NFC模式。支付载体高度依赖手机厂商,如苹果iPhone6,华为honor和三星S6等新款智能手机;发卡端高度依赖银行是否愿意合作;受理端基本上靠商户的配合和响应,跨行清算端是银联。可以看出,这个模式的链条比较长,格局各方的利益需要协调。优点是支付体验最接近原有线下信用卡的“嘟卡”支付(IC卡非接触式支付),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和熟练掌握。这种创新支付模式,最大的创新亮点实质来自发卡端,即手机支持端到端加密的SE-NFC支付。
第二种,HCE模式。支付载体并不高度依赖手机厂商,所有运行高版本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都支持,但苹果手机除外(IOS操作系统不支持HCE);发卡端,银行有自主权实现发卡段的改造;收单端和清算端的状况,与第一种SE-NFC模式类同。所以,这种支付模式的创新亮点依然来自发卡端,只要高版本安卓智能手机即可,但不支持iPhone。与第一种模式的手机阵营截然相反,但实现了对客群的互补。
第三种,扫码支付模式。以支付宝移动支付和微信支付为代表,发卡端利用原有与银行直连快捷支付接口实现的转接支付,不需要发卡行的改造和更多配合,清算端由支付宝和微信自己掌控,而收单端则需要建立闭环的扫码机具,扫码枪或者二维码生成器。这种扫码有两个方向,一是布设在商户的扫码枪扫描客户支付宝或微信中生成的二维码;二是由用户持手机调用支付宝或微信中“扫一扫”来扫描商户端提供的二维码。不论哪个方向,这种支付在线上与线下都实现了闭环收单。这种模式,在发卡环节不依赖任何手机厂商或者发卡银行,甚至不需要手机终端的改造升级,只要智能手机就可以(不论是安卓还是IOS操作系统);但是,在收单一端却无法轻松复用原有银行卡POS收单网络。所以,这是一个由支付宝等非银支付机构主导的模式。
目前阶段利益相关方的痛点是什么?
从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的当然是扫码支付;从商户来看,目前扫码支付比较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与本地coupon的捆绑;从银行和银联来说,扫码支付在清算体系上完全绕开了银联,在收单市场上蚕食了原有银联和银行收单网络的业务;从手机厂商或者芯片提供商来说,SE-NFC和HCE两种提供了支付增值服务,提高了手机产品的客户粘性,对维系客户忠诚度有帮助,而扫码支付模式基本上与其无关;从支付交易的数据控制方来说,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的数据控制方是发卡-收单-清算三方;而第三种模式的数据控制权则基本上为支付机构一家所掌控。
董俊峰指出,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在线下大行其道的时候,银联和银行会不约而同选择支持前两种支付模式,以维系自己在移动支付市场的话语权,这就是移动支付市场的江湖。暂时三分天下,但将来会不会三国归晋,最关键还要看客户的支付习惯迭代速度,以及商户更买哪家的账(要充分考虑收单扣率和促销补贴因素)。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市场格局走向的因素,就是金融监管部门的态度和导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