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看了日军侵华解禁照片的进来一下。。。从日本福岛核事故剖析日本现在的处境
本帖最后由 moliyadi 于 2013-9-26 07:39 编辑
大神从日本福岛核事故剖析日本现在的处境
原帖来自西西河。。。比较长。。。慢慢看。。。
记得3.11地震后前两天,都没有太注意整个事情的进展,因为当时我和多数人一样相信日本和技术能力尤其是应对和技术危机的处理能力。但是到第三天和第四天的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的改变还是来自两个公开新闻。
第一个改变我看法的新闻说,正在赶往福岛的美国航母正在撤离,引起我关注的新闻画面是,新闻中的航母甲板没有一架飞机,甲板上大开喷水器清洗全甲板。这个场景我只在过往记录片中见过,是航母的防辐射安全演习中全清洗的场景。【该新闻播报后第三天,新闻公布航母撤离是在遭遇福岛方向飘来的积雨云降雨后作出决定的。】
2.因为1的事情发生,我第一次感到福岛发生的事情,可能远比当时日本政府公布的情况严重。我试图在小圈子里讨论,实际关注的人不多,或者认同我的观点但是能有效证明这个观点的人没有。所以一时没有引起人回应,直到第四第五天,我无意中在公开场合讨论这个观点的时候,引起了当时一个还没有多少交往的朋友的注意。他从商前在核工业部工作,他老师是钱积慧——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副总干事钱积慧。
因为我的质疑引起了他的兴趣,所以他专门给我找来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有关资料。在看完事故介绍的记录片后【网络上很多,有兴趣的都可以去回顾下】,我注意到切尔诺贝利事故处理中的一个细节,在福岛核事故的一周内出现了同样的场景重现。这个场景就是,当时日本派往核事故现场勘察的机器人出现了故障无法完成任务。这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有过类似的问题,苏联军队当时同样使用机器人试图勘察事故现场具体情况,结果因辐射产生的伽马射线过大导致机器人的电路板出现严重损毁以至机器人无法正常工作。日本方面这条新闻恰好就出现在我看完切尔诺贝利事故纪录片之后不到l六小时。【福岛核事故发生后那两周我每天3-4小时睡眠】
然后,我把这个细节复述给第二点中提到的朋友,这时他也从对这个事情的单纯的兴趣开始变为关注。他随即通过关系和渠道向自己的老师以及老同事反映情况,并引起了他们的重视。而这个时候,距离日本把福岛核事故提升到三里岛核事故还有几天【三里岛核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其事故等级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最高级】,距离日本有关核能负责人专门回答国际原子能机构质询不到一周。
我上面说的一大段话,主要围绕那之后的事情来展开。就是国际社会当对福岛核事故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后发生。对了,顺便先和大家指出一个事实,这就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同一等级,即核事故的最高级。
----------------------------
下面补充新闻链接及摘要,
http://news.163.com/11/0413/05/71GD0F2N00014AED.html
国际原子能机构4月12日北京时间9时40分和10时30分发布的通报表明,福岛第一核电站状况、现场及周边环境辐射监测数据较前没有明显变化。另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时间12时45分新闻发布,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目前已被定级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的7级。
----------------------------
接下来的话,大致要以时间轴来说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上面那么多信息是怎么来的。我这样的叙述,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没有经过情报分析训练的人难以从庞杂的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更不要说很多关键信息被可以淡化处理。不过我这里说的大多数信息都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证实。诚然我的信息不足以覆盖我知道的事实的全部,但是对于说明我列举的事项而言是可以形成逻辑的自洽的,这里就不多啰嗦了,还是从时间顺序来。
前面第二部分说道,我和我那个出身核工业部门的朋友,都在各自做了分析与核实之后,确定了福岛核事故远比当时新闻报道的要严重的多。我们当即就各自向自己可以联系的有关部分反映,希望引起必要的重视。我朋友那里在引起重视后,组织了专家进行分析,专家分析的结果还是让我们比较吃惊---核反应堆的熔毁是大概率。
然后就是有关部门调动了卫星,毕竟熔毁不熔毁,温度瞒不了人的。再后面就是各大国之间的磋商,特别是五常之间的磋商,我不能说磋商的多少细节,这里多数人不会置信,不过只要相信一点就是了---对核事故处置的各种预案中,没有大国询问过日本这个当事国的意见。曾几何时,凡尔赛宫那些战胜国讨论如何瓜分战利品的时候,中国代表被拒之门外的那种惶惶与不安,就是那时候日本代表与日本首相的真实心理写照吧。
也许说到这里,很多人会以为我的话不仅言语有所夸大,而且缺乏事实为依据。因此我不妨换个角度说明当时的情况,并绕过五常讨论的日本核事故的各种处置方案,来说明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看当时欧洲和美国发出的日本旅行警告。
尽管在七月,核事故已经有所控制,当时西方国家的旅行警告还是维持到十月甚至十月之后【美国的旅行警告就是延迟到十月之后】。这里,就可以说一说,有关自贸区话题的一个头绪了——事故性质在被确认后,当时撤离的不仅有在东京的百分之八十的外国人,还有在日本的欧美金融巨头。他们转移的不仅仅是人员,还包括了大量核心数据。其中我接触的大摩的人说,大摩从东京转移出去的核心数据,一半去了香港,一半去了新加坡。
这里,看到回复我说的话的人,可能觉得很轻描淡写。那么我不妨问一下,大摩还有那些金融巨头们为什么这样做?这里我也说说我的理解。其实在事发后第二周,我和我朋友基本开始确信,福岛核事故已经相当于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级别。我相信,那些紧急撤离的外国人也至少是倾向于赞同我们当时的这种判断的。如果我记忆没有多少错误的话,我记得日本当时设置大阪为副都的前后,日本当时的首相菅直人曾经提过,东日本无人的话题。为什么?因为,如果日本核事故迟迟得不到控制的话,一旦到了日本雨季,自北向南的季风把福岛核电站事故中不断喷射的核物质带到日本东部地区,那实际意味着日本东部地区的全面污染。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升福岛核电站事故到最高级别是4月12日,而日本的雨季是开始自五月并持续到到7月。这里看的人不妨设想下,五常在一旦日本雨季到来前不能有效控制核事故的时候会有什么应对措施?我记得有些国家的提案我是写在当时的西西河的,如果没删除的话应该还看的到。
其实说到3.11对日本的影响,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1.地震灾害影响,2.地震引起的海啸灾害影响,3.海啸导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
这里,对日本直接经济影响最大的是2.海啸灾害及其影响,而表面上对日本政治与经济影响最深远的是3.福岛核事故,而真正实际对日本影响最全面最深远的还是地震灾害本身。我发现讨论日本话题的人,很少有人直接讨论3.11地震的影响本身,其实这才是我说的最关键的部分。或者说真正导致日本在3.11之后一系列重要变化的,还是地震带来的后遗症。为什么我会做这样的判断,我下面尽量说的细一些,让多数人容易理解一些。只有说明白这个,我说的那些话,才会形成一个证据链,也就是形成我说的逻辑的自洽。
-------------------------
说到这里我插个题外话,说说当时日本的人祸。
我记得3.11那一个月改变了很多人对日本的印象,这个印象实际就是长期存在在宣传媒体中的对日本国家与日本人的膜拜,从技术到人的素质的膜拜。我这里无意贬低日本国家技术的实力与人的素质,我只是在说打破被神话的日本技术与日本人的素质。比如,当自卫队拒绝出发遏制核事故的时候,比如日本当时事故在现在的是没有任何上岗资质证明的外包工。中国在核电站工作的人员,至少要考8个资格证书。事故发生当时,现场的东电员工只有处理日常维护工作的外包工,这些外包工日工资只有日本人均日工资的一半。我在福岛核事故中最震撼的不是事故本身,最震撼的是这些外包工,因为当一个又一个反应堆在事故中爆炸,乃至一个又一个反应堆出现熔毁的时候,这些在现场的外包工人甚至仪表都不会看,他们在现场唯一的原因是没有人通知他们撤离【或者忘记通知他们】。不过,日本东京消防局在自卫队拒绝出勤后顶了上去,要不然还不知道如何收场。
我和我朋友的震动,还来自救灾现场的人的冷漠。网络上有不少帖子介绍过,这里不多说了。这里只是说,那一天打破的不仅仅是一个被神话的国度。当然,比较熟悉日本体制的人这样评价,他说日本人比较死板,当他们面对的事态超过他们的计划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灵活应对,还是按照计划范围规定的来处理。这才有了,我们在事故到最最危险状态的时候,我们眼中的日本人的漠然的处理方式。不算惊慌,只是机械的按照计划中的处理方式,处理他们没有计划过的事故。
----------------------------
回到事故的影响,我实际是把三个事故影响放在一起说了。
我们实际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对日本地震或者3.11地震介绍看的多点资料的朋友应该会知道,这次3.11大地震,实际日本有过预测,这个预测大致在60年代做出。这个地震预测叫东海道大地震,这个大地震预测在日本东海道地震带会有不亚于关东大地震的地震。这样的地震,原本预计是在观察结论后的20年出现,也就是说这次3.11大地震实际是晚来20年的东海道大地震。其实在日本6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转型的腾飞期,日本一度争论日本工业化的走向,最终日本选择了用加速工业化发展和大地震争夺时间的赌博式发展。这个赌博就在于,日本为维持经济发展核心——能源发展的独立性,选择了核电为电力供应的主流。
到3.11地震爆发,日本电力需求近百分之70来自核电。
前面提过,日本3.11灾害直接影响海啸最大,这里是指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罹难损失都主要来自海啸。而这些损失,以日本自己的工业化实力与经济实力,足以应对。所以海啸造成的的后遗症问题在三个灾害中是最小的。
然后是核电。我们都知道在菅直人下台前,日本为了应对民意曾经一度搞过去核电的努力。这个努力至今仍在尝试中。而这个尝试的直接现实后果之一,就是大量替代核电的火电厂对煤炭与石油的需求激增。这改变了日本长期以来得以维持的贸易顺差。虽然,这个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与安倍经济学推进的激进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但是日本在逐步去核电化的过程中增加的能源进口是现在日本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这个我们不需要怀疑。
而说到地震影响,其实与核电影响是一体的。这里主要影响之一,也就是日本民众主张去核电化的诱因是,日本自己报道说,在日本3.11地震发生后,大地震震出了一个新地震代。这个地震带从东京湾横穿到爱知县地区。如同对东海道大地震预测那样,新地震带预测未来20年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这样这样说也许看的人还不明白3.11地震后发生了什么问题,这个新出现的地震带实际从东京到爱知县的范围内差不多是日本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日本3.11地震后第一个关闭的京滨核电站起因就是这个核电站在这个新地震带上。即使这个新地震代如同,前面提及的东海道大地震预测那样延后数十年,只要这个地震发生,其影响必定重大。简单点说,日本用时间换来的工业化成果,或许会被这个新地震带带来的各种问题所抵消。日本的去核电化带来现在的贸易持续逆差就是影响之一。
我记得在确定日本上述问题之后,我在小讨论里这样感慨的说,没想到预期还要封锁我们数十年的岛链最重要的环节,就这样打开了。岛链再也锁不住我们了。而我之前提的很多话题,包括与自贸区关系以及国内改革的话题,可以从这个判断上展开一些了。
其实这个话题要从远一点的环节绕过来,不过我说话习惯一贯如此不喜欢直接给人答案,要看的人自己想。这里破次例,尽量说细些,说怎么样构成证据链的。这里还要回到3.11事件发作后不久,在各国大致确认事故级别之后。尽管那时候日本媒体与政府对外宣布提高事故等级磨磨蹭蹭的,前面已经说了,卫星扫一扫事故中的核反应堆熔毁与否温度是瞒不过去的。那么,既然各大国确认事故的级别及其危害程度,他们会怎么做呢?
鉴于日本没有处理类似事故的能力与经验,各大国闭门协商处理的各种解决方案就包括让有能力处理这样事故的国家接手事故处理。
不管哪个国家接手处理,都不外乎用强制的方式接管相关事故的处理。无论是什么国家以什么强制方式,对日本的主权都是无可避免的侵犯或者伤害。
这里,很多人看了会说日本不是最后控制住了事态么。对日本没有多少实际影响不是么。这里,我要强调的只是,这是在应对3.11危机后,五常形成的共识,尽管这次危机上没有最后实施有关强制措施。但是,在此以后,日本只要出现类似他们自己国家能力无法处理的事态,五常都可以援引这个共识为先例直接介入。这里我可以很明确的说,美国当时已经默许中国与俄罗斯强制介入的可能。
这件事无疑会强烈的刺激日本当局,所以这几年日本急速的右转及其他右倾化反应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必然逻辑下的反弹。这种反弹,在现行的五常体制下实际没有任何意义。尽管日本政府在其国民面前尽可能的包装自己的国家为一个成功的发达国家,一个有完全自主能力屹立在列强之林的世界强国。事到临头,也不过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回想1919年顾维钧徘徊在凡尔赛大门之外的种种情势,世界依旧还是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是当事人有所易位而已。
--------------------------
2分钟的片段,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最后演讲,来自明叔主演的电影《我的1919》,hoho,青春的明叔啊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战败国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肖克俭(顾的好友)等人也在巴黎集会抗议。而软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代表团团长陆徽祥等人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出走,代表团仅剩顾维钧和王正廷两人仍在坚持外交斡旋。肖克俭眼见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中国的现状,愤然给爱妻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顾维钧受了感动,说:“山东是中国的,我们拒绝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