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霞客故里游

国内如今每年5月19日的旅游节,纪念的是明代探险家、地理学家和大“游侠”徐霞客(1587-1641)。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他从二十二岁起离开家乡,跋山涉水,历经三十年,足迹遍布江南、西北、西南各地。在古代交通不便,自费自力的情况下,他三次遇盗,多次绝粮,最终考察撰写成了260多万字(今存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本书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名闻遐迩,流芳千古。近年来,徐霞客更被尊为“游圣”,他的故乡江阴也利用本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一力打造以他为品牌的旅游景观,希望籍此吸引中外游客。

今年5月回国,我和父母去江阴观光。从无锡家中到江阴虽然只有二三十公里路程,惠山隧道开通之后,更是一路康庄大道,我却直到今日方才成行,只能自我安慰曰“失之东隅,得之桑榆”。车行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先到江阴“景观农业”、“旅游农业”的成果示范基地“嘉贸国际花鸟园”游赏。此园是升泰农业有限公司 “运用日本科技”培植花卉,养殖鱼鸟而设立的生态农业景观,坐落在江阴青阳镇,占地2万多平方米。

园中的精华部分是展示花鸟的场馆,分成三大部分。进门就是玻璃搭建的吊花厅,几百株盆栽密密麻麻地悬挂在头顶上,虽然只是樱草一类的平常草花品种,但红紫相间,摇曳生姿,倒也楚楚有风致。吊花下摆放着白色塑料的小圆桌和椅子,游客可以坐下,喝茶休息。大厅四处都有玻璃渔缸,各色观赏鱼类兴冲冲地游来游去。中央还有一个水池,正中悬浮着一台白色钢琴,可能有时还有音乐助兴。大厅深处有一个舞台,大概也可以作为表演场地。舞台两侧另有奇石盆景,左手是山水,右手是藏龙卧虎两块大石。工作人员另外竖立了一溜画板,有图文介绍吊花的品种。我一瞧,原来这些草花中还有久闻大名的“曼佗罗”,花朵呈倒挂铃铛型,红白紫色不等,长条枝蔓,雅韵十足。

从吊花厅再往深处,隔着自动玻璃移门,右边是鸟类展厅,左边是莲花池。我们先去看鸟。这个展厅两侧是大鸟笼,住着体型较大的孔雀、火鸡、丹顶鹤、蓑衣鹤、金雕,甚至还有和普通家禽相差不大的芦花鸡、“贵妃鸡”,时不时要凑热闹打鸣。中间是体型较小的鸟类,比如鹦鹉、猫头鹰、八哥,有的没有笼子,任它们在架子上蹦蹦跳跳。 金刚鹦鹉五彩斑斓,十分醒目。不过更给我惊喜的是一身黑羽、并不起眼的八哥。母亲对它说“你好”,它也扑棱棱地跳了几跳,回复说“你好”。

离开笼中鸟,我们穿过展厅侧面的又一道自动门,进入曲折的长廊。走廊临水,池中有假山石堆砌,名为“如意岛”。走廊里另有金属桌椅,不少游客兴致勃勃地在水边投放鱼食,结果不但引来了成群活泼肥硕的锦鲤,还有很多水鸟也来光顾。白色水鸥尖叫扑腾,赤麻鸭、针尾鸭则要矜持些,还有据说是很罕见的黑天鹅两对,静静地在水面划过,留下身后一道长长的水纹。

从长廊往前走,穿过自动门就到了莲花厅。这里一派热带风光,四面是硕大的盆栽,枝叶宽大,花朵白而大,散出迷人的幽香。占最大面积的是正中一个水池,里面五颜六色的睡莲开放,池边也有奇石盆景和供人休息的桌椅。扶老携幼,全家来游的客人在这里照相、进食,欢声笑语,十分惬意。

花鸟园除三大展厅之外,另有小桥、流水、树林环绕,我们急着去看徐霞客故居,没有来得及细看。我的总体印象是此地开园伊始,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备,所以游客还不是太多。
中午在马镇“打尖”。这是江阴最南部的乡镇,现在已经改名为“徐霞客镇”。建筑风格可以看出是政府总体规划的,所有商业和居民用房都是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式样,最高也不过两三层。沿路的小店包括副食品店、绒线店、饭店和旅馆,甚至还有网吧和“苏果”超市,虽然小门小面,却也与时俱进。午餐我们吃农家菜,清炒鸡毛菜、红烧鱼、双椒鳝片、明炉鸭血汤、韭菜馄饨,浓油赤酱,份量十足,很有淳朴可爱的乡村气息。

小镇的景观包括徐霞客故居、仰圣园(内含晴山堂和徐霞客墓)和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览园等。时间有限,我们只游赏了前两处。先游仰圣园,这是江阴人出于对“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敬仰,于2001年修造的。该园占地二十亩,以徐霞客游记碑廊为主体,还有亭台楼阁等建筑。

进门当面一座影壁上镌刻的是毛泽东写的“我很想学徐霞客”几个大字,是大白话,也是大实话。转过去,碑廊很长,曲曲折折,绕园一周,都是当代书法名家摘抄《徐霞客游记》中的篇目,用行草楷篆各色字体写就镌刻的,黑底白字,非常打眼。园中有一大片水面,水边停着一只木船,标志牌示意是徐霞客时代的式样,看上去饱经沧桑,给人“漏船载酒泛中流”的惊险感。远远有两只大白鹅游弋而至,还大剌剌地引吭高歌,发出并不美妙的鸣叫。

我们沿着碑廊迤逦而入,一路看到小小的天井、画窗,这里几株翠竹,那里一树藤萝,地上铺着鹅卵石,是江南园林的典型小景致。经过徐霞客石像(右侧有李先念题词,赞扬他追求真理,尊重科学云云),沿着小路,就到了晴山堂。里面最珍贵的是明代碑刻七十多块,是名人名家撰写的徐家人的墓志铭、传记等,都用玻璃罩遮护。此堂是1977年在徐霞客当年离家上船的河埠旧址建造的,原来的晴山堂是徐为母亲八十大寿修筑的。传说,徐母七十八九岁大病一场,徐霞客为此特地入浙祷神,夜间得梦,听到“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诗)一句,不解其意。不料来年春天母亲果然转危为安。徐霞客于是筑堂献寿,名为“晴山”,庆祝母亲痊愈。晴山堂后的徐霞客墓从徐氏祖祠迁来,明代墓葬式样,是高出地表约一米的圆筒, 有个直径一米多的圆顶。墓前有石制供桌,墓碑是清代式样,顶端刻有“十七世”字样,标明徐霞客的世系辈分。

相比于仰圣园,徐霞客故居面积小些,但房屋、器物更为“地道”。故居为明式建筑,大门口挂有陆定一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此处原有十三进、一百多间房屋,明末清初经历“奴变”,遭到劫掠毁坏,目前只剩三进,于十年前(2001年)整饬一新,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进的展厅, 正堂陈列徐霞客的传略和家世介绍,右翼厢房有他的旅行路线图和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左翼有模仿明代式样的家具(床、柜、箱、桌等),介绍他的家庭生活。厅外天井的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看过展览,我才知道徐霞客之所以选择如此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一来是得力于寡母的赞助,二来也是因为家里男性命途多舛 。从弘治年间高祖徐经和好友唐寅一起赴京赶考,因涉嫌科场作弊被“封杀”之后,几辈男人科举蹭蹬,英年早逝,直接导致家道中落,一代不如一代。“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既然走不通,徐霞客就另辟蹊径。从雁荡烟霞到腾冲胜景,从黄山奇峰到丽江风光,他探险揽胜,纵横天下,科举考试的失败反倒成就了他从不第童生到万世游圣的脱胎换骨。

故居的后院还有一个“徐母织房”的小展厅,陈列人物雕塑,纪念被徐霞客留在家里的母亲和妻儿。徐母出身大家,不但知书达理,理解徐霞客的远大志向,而且生财有道,勤于生产,善于居积,从精神和经济两方面支持他的探险生涯。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斯言诚然。
本帖最后由 马丁 于 2011-7-29 01:16 编辑

这里是徐霞客游记,但是不全,真是坑爹呀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classic/xuxkyj/xuxkyj.html
俺耐着性子看了一整章 粤西游日记 三,以上并没有收录,因为想找一点儿原始的考据,居然没有昏死过去,可能自己去游览的时候对照着才有意义吧,这么平白的去看,这个山那个峰,今天下雨了,明天有人请客的,完全晕啊。

另外,想找的考据并没有找到。
无图无真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