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心情物语] 85后新婚女子:“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

那咱老陕的家风是什么?是《白鹿原》中白嘉轩式的传统宗祠礼信,还是寻常家庭的长幼有序?是写出来挂在了墙上,还是在父母的话语里、在长辈的身体力行中潜移默化………

“四世同堂”大家族:父辈身体力行传家风

“我们家的精神是什么,其实就是家风。”谈及家风,西安市民惠洁女士说,“我家也有家风需要传承,比如勤劳质朴等。”而她认为,这些也要总结,不光得靠潜移默化,还得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惠洁的爷爷已百岁高龄,奶奶88岁,全家42口人,四世同堂。“陕北人亲戚之间爱多走动。我爷爷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每年都要在一起团聚。”惠洁说,而春节聚会最累的就是她爸爸,从年前就开始准备年货做年饭,还得帮她带孩子。年过六十的人了,中午都顾不得休息,就为全家人操持打点,“这些就是家风在父辈身体力行中传承给子女的。”

“1+2+4”七口之家:家风是重孝道、和谐相处

“我们家此前也没有所谓家风的说法,就是平常家庭过日子,大家和和气气的。”家住西安市城南的张云说,“如果要总结,那就是融洽相处。”张云和丈夫贺建刚都是独生子女,6岁的儿子平时由双方父母轮流照顾,这个典型的“1+2+4”家庭能相处融洽,张云说:“这离不开长辈们的包容。”

“有一次我爸生病,老公忙前忙后照顾,我爸说这都是建刚的爸爸把孝道的家风传承得好。”张云说。贺建刚说,虽然孩子还小,但也从平日里家人的相处中对孝顺有了认识,上次奶奶生日,他还给奶奶准备了生日贺卡,让全家人都很惊喜。

85后新婚小夫妻:老公挣钱老婆花也是传承

而85后武静的回答就有些“调皮”了,她认为“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

武静去年结婚,这类小家庭的“家风”自然没有传统大家庭的那般厚重。武静说,她和老公都是85后,双方父母都在陕北老家,婚后为了腾出时间照顾老公,原本当律师的她就只做法律咨询,“两个人居家过日子,都太忙了就没人顾家了。”武静说:“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中国传统婚姻观是有道理的。老公辛苦挣钱,我放弃一点事业,照顾好家里的琐碎事,守护好这个小家,做到和睦相处,不让父母操心,就算是传承家风了。”

家风之辩

最爱彼此宽容 最烦互相抱怨

尽管这对85后小夫妻没觉得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存在,但在办公室与同事讨论时,大家才意识到:家风这俩字,现代人虽不会挂在嘴边,但却会于无形中受其影响。

比如25岁的同事小王认为自己家的风格就是民主,家里遇到什么事,爸妈都会叫齐孩子们开会讨论,从来不强压;而46岁的老张对家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长幼有序、家长权威,“我家老爷子70多岁了,现在发火了一瞪眼我也发怵,不敢争辩”。

谈及最喜欢的家风,大家谈及最多的是一家人能互相体谅、坦诚、信任,老话说家和万事兴,而相互体谅、互相释放善意,是家和的前提。

谈及令人讨厌的“家风”,相对成为共识的是一家人相互抱怨、习惯性发牢骚,“互相指责抱怨也会成为一个家庭的风气”,这种风气会让家庭成员都很难受,也会影响到为人处事的心态。

家风之思

家族影响弱化 传承愈显重要

此次央视街头提问“家风”,也引发不少市民热议和思考。

“个人觉得家风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家族的性格特征,这由多种原因形成。”西安市民韩先生说,如族群职业、社会地位等,现在家庭单元小到一两个人,家族意识不断被消减,此时谈家风怕是比较困难。

网友“JasonLee”说,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加速了人口流动,另一方面也瓦解了传统的“家族”,一家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对此,知名文化学者张颐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对此,不少市民表示认同,并表示,越是这样越显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我会好好想想、总结一下从长辈身上学到的,和该传承给孩子哪些性格品质。”有市民这样说。

哪些家风家训影响过我们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家风经历了怎样的塑造与改变?哪些家风和家训影响过我们?

●“五常八德”:儒家思想为传统家风渊源

家风又称门风,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度下,中国人非常注重庭训家教,家风有曰耕读传家,有曰积德行善,有曰仁孝清廉,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可大致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八德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颜氏家训》:传统中国家风宣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思想家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同时也希望子弟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写下约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曾国藩家书》:教儿女辈“勤俭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包含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在其家书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丁进华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责任编辑:NN128
净搞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怎么不去调查官风、党风、社会风气。
本帖最后由 水墨砚 于 2014-2-9 01:49 编辑

家风是最小的单位,一个个小的家风才会组成社会风气,而家风里培养出来的人可能入党,可能为官,可能为商等等,各种人都是从“家”这个小单位出来。家风不好,培养得出好的人?别指望有多少人可以“歹竹出好笋”,家和国底蕴可不就是家风和国风的一种继承。
这不是什么虚头八脑的东西,很实在。
家风是最小的单位,一个个小的家风才会组成社会风气,而家风里培养出来的人可能入党,可能为官,可能为商等 ...
水墨砚 发表于 2014-2-9 01:45



    我想你理解错了,我并不是认为“家风”本身是虚头八脑的东西,而是觉得央视搞的这个节目就跟“你幸福吗”是一样的套路。咱老百姓的家风,说实在的,基本都是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可为什么入党、为官之后就变了呢,家风党风国风本来就是相互影响,一味在电视上作表面文章询问家风有意义么,那些家风不正的不还是说一套做一套么。
我觉得家风需要传承,毕竟,如果小家搞不好,大家更没法搞。
但是我有点看不上中央台这些记者,好像找个选题就上,你真的能把家风这个课题在全国内热起来么,哗众取宠的味道比较重。
家风对一个人的是非观确实有影响,但国人是个奇葩物种,很多贪官污吏奸商恶霸,对小家还是不错的,但就是没公德心,先小家后大家嘛,为了小家利益坑蒙拐骗损公肥私的多了去了,远得不说,就拿食品行业来说,现在就是一个互相投毒的时代,人人都觉得只要自己不吃给别人吃就没关系,结果呢?
Love all, trust a few, do wrong to non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