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闻人生] 外媒批《舌尖2》变味儿:美食片拍成爱国教育片


  自4月中旬开播至今,《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来的争议之声越来越多。相比第一季的纯粹,《舌尖2》被不少人认为削弱了美食而强化了故事。甚至于日前美国某媒体以此为题,表示《舌尖2》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于该报道的其他一些质疑,不少网友予以回击称“略为牵强”。但美食比重过少这一点,获得了不少认可。而导演组也根据“民意”对今晚播出的第三集《时节》进行了紧急调整,根据观众的要求增加了不少美食的内容。本报综合报道

  外媒质疑 舌尖拍成了爱国教育片

  《舌尖2》近日在央视热播,再次撩拨起吃货们的味蕾,同时也引来国外媒体关注。与第一季赢得满堂彩不同,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旗下的《中国实时报》栏目4月28日以“《舌尖上的中国II》有点变味儿”为题,刊发评述文章质疑该片制片人似乎更在意扣动观众的心弦,而非味蕾,“食物的制作者和食用者成了主角,而不是食物本身,有喧宾夺主之嫌。”
  文章称,《舌尖上的中国II》第一集的内容详尽无遗地展示了各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食,从酥油蜂蜜、清炖跳跳鱼到雷山鱼酱,再到泉州萝卜饭。但真正的重点是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文章提出质疑称,“很多中国观众”指出《舌尖2》似乎已变成一档爱国主义教育节目,而不再是一部纯粹的美食纪录片。社交网站上有许多用户对第二季表示失望,称一些人认为该片尝试将个人情感上升至政治层面。
  据《舌尖2》官方网站介绍,第二季还将涵盖教育、富士康以及单亲家庭等主题。《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表示,这些与食物有何关系还不得而知。

  网友反击 上升到政治层面有点过

  “民以食为天,肯定会有很多人观看这部纪录片。《舌尖2》令观众们赞扬的是它能勾起人们对家乡和童年的怀念。”虽然《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最后也对《舌尖2》表达了些许肯定,但此报道随后引来了许多关注《舌尖2》的网友的热议。
  该文章的网友评论中,只有几条表示赞同该文章的质疑,其他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指出,文章将美食节目牵扯到政治话题上,有些太过。
  网友“xiaoba123456”就表示,“评论比正文好看……舌1和舌2不知作者有没有看完,舌2我觉得是更倾向美食制作者和食用者,但这也是围绕食物说故事。作者硬要扯上政治宣传,那就没意思了。”
  网友“docfans”也认为把美食节目上升到政治层面进行质疑不妥,“我觉得表述成上升到政治层面有些过了,不否认第二季有政治因素渗透。这个节目美食和美食后面那双勤劳的手都很重要。”
  不过他同时也指出,《舌尖2》确实没有达到许多人的期待,“第二季完全没有叙述人们期待更多画面的美食。我觉得还是这帮人(编导)不进取,学国外的片子有些过头了,没自己的独特创意。”

  剧集调整 第三集将增加美食篇幅

  事实上,在《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刊发之前,《舌尖2》在中国观众间的讨论也一直不断,话题主要是有关于“人文太多、美食太少”。
  有观众认为《舌尖2》不及《舌尖1》的浑然天成,反倒是多了几分刻意:“完全没了第一季淡然乡愁的感动滋味,刻意煽情纠结人情乡味,素材太多展开太广,有些凌乱。”还有观众更加直白地指出该片缺点,“编得像走基层,形在意无存,主题之外承受了太多强加的信息和主观设计,画面够好,剪辑节奏太快。”
  这些“民意”,自《舌尖2》热播之后其实一直为导演组所关注。总导演陈晓卿表示,今晚继续放送的《舌尖2》第三集《时节》,根据观众的要求在播出前进行了紧急调整,增加了不少美食的内容。“既然观众觉得人的故事不好玩儿,那我们就多加一些美食。”
  据了解,《时节》这一集反映食物与自然、时间的关系,按照四季轮回拍摄而成,是第二季中拍摄时间最长、使用设备最复杂的一集。该集导演胡博介绍,修改是从第一集播出后开始的,不到两周的时间十分仓促。
  “这一集初剪的版本是80分钟,在剪出40分钟播出版本时,已经是‘刀刀见骨’。”胡博谈到数次剪辑过程中,重新组织结构与素材取舍的艰难,“既要保留整体叙事完整,又要考虑到观众喜欢看什么。”

  剧透一下
  今晚“舌尖”讲什么 看看江南人怎么吸螺蛳


  今晚播出的《时节》,将追赶时间的步伐,展现那隐逸乡间的美食:苏州桂花酱、溧阳雁来蕈、浙江春笋、千岛湖螺蛳、开化青蛳……因为在《心传》里上海菜已出现过,该集导演胡博告诉记者,《时节》这集刻意避开了上海,不过会重点介绍浙江美食。
  “在千岛湖,我们拍了很多有野趣的鱼和螺蛳,不过成片大多都舍去了,但保留了江南人吸螺蛳的快乐。”提及吸螺蛳,胡博印象特别深刻,她告诉记者,在不产螺蛳的地方,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在吃之前就没有这个技能,只能用牙签挑出来,不过江南人‘哧溜’一吸,肉就进嘴里了,很干脆利落。”
  “吃”过千岛湖的螺蛳,观众也将随着镜头“品尝”到开化青蛳的清香甘美。胡博回味说,除了鲜肉,青蛳的尾部也可以食用,刚入口带些淡淡的苦,但吃下去就会回甘,有清香的味道。不过胡博也遗憾地提到,“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以捕捉青蛳为生的,不过随着环境的变化,他这个职业最多只能干两三年了。”据《青年报》

新闻加点料
  《舌尖1》为什么能火


  质朴

  以往展现中国美食的影像素材,大多是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来梳理,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烹饪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对垒”形式出现。《舌尖上的中国》则摒弃了“好好吃”“太美味了”这样空洞的介绍,将更多画面用于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网友“马德里的星星”赞叹说:“镜头集中展示的,并非摄影棚中顶尖大厨和利嘴主持抑或花瓶美女的厨艺,而是将菜肴从材料入手,经由种植、丰收、加工,从一个平凡的家庭厨房中温情地端出,承载着祖先的文明和天人合一的哲思。有人文的关怀,一种质朴的珍惜态度贯穿其间,这种温情是绝大多数列举数据、搬弄文字、炫耀历史的纪录片所缺乏的。”

  文化

  “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语。总导演陈晓卿说:“这个片子不完全是美食纪录片,是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是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陈晓卿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我想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舌尖上的味道,另一个是通过这个味道感受中国的变化。”
  有网友评价说看完后有一种别样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了美食上。在我未触及的地方,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在艰辛寻找自然界馈赠的食材、巧妙制作各色美食,在旁白节制而温情的语调的催化下,一种感动油然而生。”《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舌尖的那一刻感动,让观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情感

  很多观众表示,《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让人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讲到宁波年糕,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乡音,特别想家。”飘泊海外多年的北京人王旻说她自己这几天一直在追看《舌尖上的中国》,“编导们以食物为载体,展示了传统而温情的中式生活。在慢慢展开的食物画卷中,最打动人心的却是片中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微笑,让观众重温对家乡那最质朴而亲切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诱人口水的饕餮美食,更多是家庭小作坊的劳动者脸上满足、灿烂的笑容。“镜头对准的都是制作平凡的美味佳肴的平凡的人,他们做出的食物戳中我们的胃,他们发自内心的朴实笑容戳中我们心中那方柔软之地。”

(责任编辑:UN625) 原标题:美食片拍成教育片 《舌尖2》有点变味儿
顶5楼

中国这么大,美食这么多,要是没有背后的故事,让我这个吃惯浓油赤酱的人看着卖相一般的糍粑怎么产 ...
yishifanhua 发表于 2014-5-5 20:20


其实美国有部纪录片叫《食品工厂》也有叫食品公司的,央视播过,跟舌尖的侧重点不一样,拍的挺赞的~~~
楼上,你太好玩了,论汉堡的不同吃法。。。
很喜欢这套节目,人文情怀=爱国主义?真是千人千面啊,咱孤陋寡闻,愣是没看出来。。。
回复 34# yishifanhua


    那1分钟不到就结束了,每个州1秒足矣~
顶5楼

中国这么大,美食这么多,要是没有背后的故事,让我这个吃惯浓油赤酱的人看着卖相一般的糍粑怎么产生兴趣。

拍得爱国怎么了,煽情了怎么了,你去拍个舌尖上的美国呀,介绍下你51个州的汉堡不同吃法。
WSJ和NYT现在是标准的逢中必反,我们看美食关他们什么事,烦不烦呀,自己的事都没管好,来管人家家里,要他们这帮吃垃圾食品的解救我们,然后让我们都吃他们的垃圾食品?
本帖最后由 zhoujin 于 2014-5-4 09:41 编辑

我们喜欢舌尖上的中国,是因为我们对本国的吃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没有文化内涵或不了解的人,肯定是体会不到的---例如老外们

不过说实在的,拍纪录片还是老外拍得好,特别是科教类的,可能是他们把这个要求或规范按在舌尖上了,用一般纪录片评价要求去评舌尖,自然是不够好,同时也是不公平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看着挺好啊  可能每个人理解不同吧   我到没感觉多像爱国教育片。。。
搬一个微博上的回复:
要是你们当初没有干掉原住民,或许还能增加饮食多样性,吃着汉堡的命就别操着满汉全 ...
小道具 发表于 2014-5-2 10:52

这才是神回复,说实话可能是境界不够,我也没怎么看出政治意味、爱国教育啥啥的,顶多就是环保教育,宣扬勤劳朴素、热爱家乡什么的,这不是人之常情么,其实相对于据说是紧急增加美食内容的第三集而言,我更喜欢第一、二集,主线清晰、故事饱满,美食么本来就是人做的、给人吃的呀,结合着人文才是正常的么,要不然就成美食集锦了不是?题目是舌尖上的中国,又不是中国的美食串串烧……
没觉得什么爱国主义,不纯粹但是有觉得,但是侧重不一样也很好看,本来中国饮食里面包含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家庭教育很有关系
总之,赞
老外评论很重要?
我觉得还不错,看了的……没想过什么爱国主义不爱国主义,讲的就是华夏美食罢了……
本帖最后由 lilian69 于 2014-5-3 00:34 编辑

回复 6# nanlingxue


    我讨厌的是它的语气跟叙事节奏,不是内容。
一般大忽悠,开始的时候都是一副狗血的语气。
突然转折,让人想拿大耳刮子抽丫挺的。
有点像以前中央多少台那种神秘节目,神神道道虚张声势耸人听闻地说山村半夜有鬼影什么的,最后5分钟揭秘说原来是某老汉梦游或尿频总上厕所……
配乐感觉也很差,总而言之所有声音的处理是一种虚假的宏大,十分浮夸浮躁,赶着投胎一样
这外媒真无聊,我觉得吧第二季的立意在于食物的人文,食与人本就一体,无人就无食的意义,没必要为迎合而随意改变
搬一个微博上的回复:
要是你们当初没有干掉原住民,或许还能增加饮食多样性,吃着汉堡的命就别操着满汉全 ...
小道具 发表于 2014-5-2 10:52

哈哈哈,说得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