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有没有给女儿的及笄礼呢?
挺有趣的,可惜现在这些风俗啊之类的都没了
。。Ilyalongtempsquejet'aime
这家人好有心,东西也都好齐全
8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要完成这个本身房子都要基调是古典的,要不然的话还没发安置
http://wd.koudai.com/s/252203806
为什么要用明制冠礼呢???冠礼不是周制的吗???


     自周天子建立礼乐制度,冠礼一直存在于汉族礼仪传承之中。
     在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因华夏沉沦于乱世,冠礼一度废而不行。柳宗元在答韦中立的书信中说,“冠礼,数百年来人不复行”,因此大唐复兴冠礼:“品官冠礼悉仿士礼而增益,至于冠制,则一品至五品,三加一律用冕。六品而下,三加用爵弁。
     到了宋代,一些士大夫痛感佛教文化是对大众层面的强烈冲击,造成固有文化的迅速流失,主张要在全社会推行冠、婚、丧、祭等礼仪,以此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司马光曾痛心疾首地说:“冠礼之废久矣。近世以来,人情尤为轻薄,生子犹饮乳。巳加巾帽,有官者或为之制公服而弄之。过十岁犹总角者盖鲜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长,愚呆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所以,司马光在他的《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规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为了顺应时变,司马光将《仪礼》的《士冠礼》加以简化,使之易于为大众掌握。此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明上承唐宋,《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我理解这是为了让冠者有更深刻的人生体验,毕竟人太小时,不甚懂其意义。

    现在以明制作为冠礼的内容复兴,是因为离现世最近,其礼乐制度完备。而周制去之太远,很多内容已不可考。
至此,冠礼结束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2.jpg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25.jpg

焚香上告于列祖列宗,吾氏家族又添成年之丁........将传承华夏文明于后世.......
本帖最后由 whdxwd1 于 2011-12-19 22:15 编辑

告庙:于后花园设香案,瓜果.......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3.jpg
礼成:冠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吾向全体参礼者宣布:拙子君飞冠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并与儿子向全场宾客再行揖礼表示感谢。然后:请各位宾朋至家中另厅茶叙!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4.jpg
冠者揖谢:此时冠者已是成人,冠者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冠者立于场地中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赞礼、客人、乐者、有司、赞者。受礼者回礼。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5.jpg
聆训:冠者于席跪于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冠者静心聆听,在父母说完后答:“儿虽不敏,敢不祗承! ”对父母行拜礼。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1.jpg
冠者答:“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冠者向宾行揖礼,正宾回礼。正宾复位。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6.jpg
字冠者:给冠者取"字"。
正宾起身下来。主人起身。宾为冠者取字,念祝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7.jpg
有司奉上饭,冠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冠者拜,正宾答拜。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8.jpg
置醴:有司上醴酒。
醮子:正宾接过醴酒,走到冠者席前,面向冠者,念祝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冠者拜,接过醴酒。正宾答拜。冠者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


44930650201010280021344011589001630_009.jp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