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一名特别代表日前披露了极端武装“伊斯兰国”的暴行,在其控制地区掠夺妇女,开设交易市场买卖未成年少女,一些女孩甚至“拿一包烟就能带走”。
IS甚至发布了一份指南,告诉成员如何购买、销售和强奸女性奴隶,该指南声称,女俘只是一份产权,允许购买和出售,或者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果对象合适,甚至可以跟未进入青春期的女奴发生关系。
女奴贸易,让IS统治区如同回到了旧时代。其实,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有历史根源。在中东地区家中,奴隶贩卖的传统源远流长,早于臭名昭着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黑奴贸易,甚至结束得也比西方国家晚。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IS掠夺贩卖女奴,跟中东地区的历史有什么关系。
女奴曾经在阿拉伯历史和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早在公元七世纪下半期,阿拉伯帝国商人就开始以驯化的骆驼为交通工具穿越撒哈拉沙漠及其以南的西非国家做生意,同时传播伊斯兰教,运回来的“货物”中就有大量黑奴。他们很多是以十五六个人和一匹马做交换被贩卖的。马似乎还挺值钱,这是因为撒哈拉以南不产马,而马不像骆驼那样能忍受饥渴,因此在穿越撒哈拉时会死很多,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就高。
这些黑奴很多被阉割后留在阿拉伯和土耳其显贵的后宫劳作,不像后来运往美洲的的奴隶大多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儿,阿拉伯人的奴隶主要是在主人家里工作,和主人的关系也更近。
除此之外,随着阿拉伯人对外扩张的不断胜利,奴隶的数量不断增加,战俘成为奴隶的主要来源。在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战争中,上至贵族下到士兵,都占有数量不等的奴隶。在绥芬战役中,
阿拉伯的一个士兵有一至几名奴隶来侍候他, 有些贵族拥有上千名的奴隶。
奴隶在哪个国家都有过,但女奴是中古世纪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显着而重要的现象。在阿拉伯人对外扩张过程中,被征服者蓄为奴隶中的女奴占有相当的数量。大批女子被送入宫廷,经训练后成为歌女。哈里发们沉醉于宴乐歌舞的糜烂生活,不理朝政,不关心平民百姓的痛苦。这成为阿拔斯朝政治腐败的原囚之一。
阿拉伯王室和女奴通婚者也不少。据才迈赫舍利所着《无辜人的春天》里记载,在哈里发欧麦尔时期,有一次曾俘获波斯国王叶兹德吉尔德的三个女奴,后来这三女全都配给了显贵人士。从这以后,阿拉伯王室、贵族和女奴婚配的情况就多起来。当然,一个贵族的这种妻妾可以是成百上千的。
那与主人婚配的女奴是什么待遇呢?主人和女奴所生养的孩子归主人所有。生了孩子的女奴被改称为“孩子的妈妈”,她仍归主人所有,但是主人就不能将她出卖或转赠了,这一点也在IS的那本指南中提到。而这个孩子可以有一部分权利继承父亲的财富。主人死后,她便可获得自由。
女奴社会地位虽然总体上是低下的,但这并不代表女奴的素质都是低下的。由于女奴的主要任务是辅助主人的生活、工作,因此女奴多从小被培养成精通琴棋书画,宗教历史以及种种社会礼仪。女奴的这些优秀品质,使得女奴成为主人的左膀右臂。不少歌女是多才多艺、她们在阿拉伯文学史中占有一定地位。
阿拉伯人贩卖的奴隶以女性居多
提起贩卖奴隶,大部分人想到的是16世纪到19世纪以从大西洋到美洲为输出路线的大西洋奴隶贸易,这也是公认的最残暴、对非洲破坏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黑奴贸易。而实际上,黑奴的输出路线不止这一条,在其他路线中,比如跨越撒哈拉沙漠通往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撒哈拉奴隶贸易,参与黑奴贩卖的以阿拉伯人居多。
英国学者约翰·怀特2007年出版的《撒哈拉奴隶贸易》一书,是对那段历史的比较详细的研究。撒哈拉奴隶贸易始于阿拉伯帝国崛起的七世纪,绵延至二十世纪,远远长于大西洋奴隶贸易,但贩卖的奴隶数量要少于后者。
撒哈拉奴隶贸易中被贩卖的奴隶大约六七百万人,少于其他一些学者的估计,而怀特对大西洋奴隶贸易人数的估计是1500万至1750万,高于西方学界一般认为的1200万至1300万左右。
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不是光盯着黑奴,他们的奴隶可谓各种肤色都有。阿拉伯奴隶贩子也从东欧和南欧处于弱势的斯拉夫民族中,获取白种女性和儿童(南欧和东南欧是欧洲历史上传统的奴隶市场,这也就是今日英文中斯拉夫人和奴隶两个词如此相近的原因),将他们运到撒哈拉以南,满足那些非洲统治者的欲望。
在女奴这件事上,每三个运往美洲、即将要在种植园里吭哧吭哧干活的奴隶中,有两个是男性,但这个比例在阿拉伯人经手的贸易中,是反过来的,男女比例是1:2,因此这些奴隶贸易中“性”的色彩更浓厚些。
虽然有学者承认,由阿拉伯人主导的奴隶贸易中,奴隶所受到的待遇比途经大西洋“死亡航线”运往美洲的奴隶要人道,比如,奴隶的自由度更高,半途中死亡的人数也少一些,但这种比较总归是“在两个烂鸡蛋里挑一个不太烂的”,《一千零一夜》毕竟你是拿它当童话故事看。
阿拉伯奴隶贩子手中的年轻女性很受欢迎,她们大多是被买来当做小妾或者当做性奴对待。奴隶市场上的年轻女孩在被买走之前,买主经常会检查一下,等于是验货的意思。这个习惯似乎被极端组织继承,去年发布的IS成员买奴隶的视频中,一个IS士兵打开一个女孩的嘴巴,检查她的牙齿,并说“如果她没有牙齿,我要她干什么?”
迟迟不能铲除的毒瘤
即便19世纪末西方国家纷纷废止了黑奴贸易,但直到1878年,麦加和麦地那仍旧是主要的奴隶交易市场,每年有2.5万奴隶被贩卖。
一战之后,阿拉伯国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逐渐废止奴隶制。1953年,卡塔尔的酋长们在参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礼时,随行人员中仍有奴隶。
沙特阿拉伯的奴隶贸易在1962年之前都是合法的,最终废止是因为来自英国的压力,三年之后,联合国的一份报道指出,沙特阿拉伯王室依然保有奴隶。
《罪孽压身》中提到,西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毛里塔尼亚1980年才废奴,那其实是那个国家第三次发布废奴法令,说明以前的法令都没被很好地执行。2007年该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拥有奴隶者将被判处10年监禁;宣传奴隶制度的,将被判处两年监禁——但在现实生活中,奴隶依然随处可见。
直到现在,买卖奴隶的现象在尼日尔、苏丹这种国家仍然屡见不鲜。而这个没有被根除的旧社会毒瘤现在被IS继承,被俘虏的女性待遇与畜生无差,有的强迫成为慰安妇,几个小时内被极端分子强奸30次。而作为一种宗教的极端主义者,他们还自认为是在履行信徒权利,遵守神圣的教导。
在他们发布的一些“指导纲要”中,鼓励女孩9岁就要嫁人,最迟不要超过十六七岁。而在此之前,他们要学习宗教、纺织和做饭,决不允许接触邪恶的科学。在IS的女奴市场上,9岁的女童的价格最为昂贵,而她们被买走之后,就极有可能面临强奸。这些年轻女孩也被作为奖品,吸引外国武装分子加入“伊斯兰国”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这都是令人发指的暴行。
参考资料:
钱志和,《阿拉伯帝国的蓄奴和释奴》,《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程映虹,《黑奴贸易是西方的原罪么?》,《东方早报》,2012/4/22
Murray Gordon, Slavery in the Arab World, New Amsterdam Books,
April 21, 1998
John J. Miller. "The Unknown Slavery: In the Muslim World, That
Is—and It's Not Over," National Review, May 20, 2002.
http://guanhai.hk/home/index/article/id/2320.html
伊斯兰, 贩卖, 热衷, 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