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为什么他们恨我们?”

2011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十周年纪念日。“九一一”伤亡惨重,号称南北战争以来美国本土死亡最多的事件,也让美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到了重创。“九一一”刚发生的时候,萦绕在民众心头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他们那么痛恨我们?”当时的总统小布什归咎于恐怖分子、甚至阿拉伯世界民众对于美国民主政体和生活方式的普遍排斥,他“不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的论调,实际上采取了与伊斯兰世界划清界线、你死我活的立场。

作家詹姆斯左格比(James Zogby)在新作《阿拉伯的声音》(Arab Voices)中对这种极端看法提出反驳。左格比的父母来自黎巴嫩,他作为第二代阿拉伯裔美国人,不但进行有关阿拉伯世界的学术研究,而且也是新闻媒体的明星人物:他每周有个专栏在二十种阿拉伯文报纸上发表,又在杜拜的电视台主持一档脱口秀节目。他还和兄弟约翰合作,经营“左格比国际民意测验公司”,经常在中东、北非地区探察民意。本书的内容,就是结合他们最近十年来民意测验的结果写成的。

左格比开宗明义,指出美国对于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一错再错,归根结底就是拒绝倾听来自阿拉伯民间的声音,偏袒以色列人,固守对于伊斯兰教的偏见。反之,他们的民意测验却是挑选了八个代表性国家,精心设计了九十多个问题, 雇用和培训当地人员,多次深入民间,和老百姓长谈。所以,他对于结果十分自信,以此为依据驳斥美国人的各种“迷思”(myth): 阿拉伯人都是极端军事分子,痛恨美国人民和美国文化;阿拉伯国家千人一面;伊斯兰教就是一个教导仇恨、战争的宗教等。

左格比发现,阿拉伯世界国家都有各自关注的政治、经济问题,他们认同的阿拉伯身份是建立在通用的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基础上的。他们和西方世界的复杂关系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逐步形成,因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战胜国无视中东民意,强行推进殖民主义、支持犹太复国。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是赞同阿拉伯各国自治的,而且美国产品和文化历年来远销各国。所以,在“九一一”之前,大部分阿拉伯人对于美国的好感不低,赞赏美国的科技、文化、人民和民主自由的体制。伊斯兰教徒象基督徒一样,从事宗教活动,可是他们也为自己的生机、家庭操心,并不都是恐怖分子或者战争狂人。

可是,“九一一”之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发动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关塔那摩虐囚案,对美国境内伊斯兰教徒的监控歧视等,却让阿拉伯世界对于美国的观感急剧恶化。然而,即便如此,年轻人依然对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衣着、音乐等极感兴趣,只有年长者思维比较僵化。特别是在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阿拉伯世界看到新的希望。因为他父亲的背景和本人的友善态度,比如他2009年在开罗大学的讲话,奥巴马曾被阿拉伯世界视为扭转美国政策的关键人物,可是他当政以来并没有实际建树,又造成了民间的失望。

左格比指出,关心阿拉伯世界到底怎么看待自己不是美国人自信不足的“怨妇”情结作怪,而是因为这个地区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生死攸关。从1970年代越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中东所花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远超在别处的投资,这里也是他们发动战争最多、运送武器最多的地界。所以,作者呼吁美国国会、政府和人民要改变对阿拉伯世界的偏见,努力开创平等交流、理性沟通的局面。作为阿拉伯裔美国人,他也号召自己的族群既要学习阿拉伯文,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也要搭建桥梁,帮助美国广大人民倾听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声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