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清朝的陈世美是怎样被宋朝的包公铡的?

“民女秦香莲与书生陈世美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后来丈夫进京赶考,时过三年杳无音信。秦香莲携一双儿女进京寻找丈夫,到了京城方知陈世美科考高中状元,并已经娶了皇帝的女儿,成为东床驸马。陈世美一心贪图富贵,不认妻儿,并派出家丁韩琪追杀,欲加害她们母子。  韩琪于心不忍,拔剑自刎。秦香莲百般无奈,喊冤开封府。  包黑子不畏权势,为民申冤,铡了陈世美。”  这是戏曲《秦香莲》的故事梗概。
    “舌头底下压死人。”从古到今,被流言毁掉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评剧《秦香莲》和京剧《铡美案》的传唱,把一个为官清廉、正直善良的陈世美毁的一塌糊涂,成了男人们“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据考,历史上确有陈世美其人,但作为历史人物,陈世美无疑是被冤枉了的善人,或者说,是他得罪了刀笔小人,才不明不白地惹了一身腥臊,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事实上,陈士美并不是什么宋朝人,而是清朝顺治年间湖广均州人氏(现丹江口市)。他出身于仕官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陈世美在贵州为官时,一个昔日的同窗好友千里迢迢赶来,找到陈士美想谋个一官半职,谁知道这个颇有点“书呆子”作派的陈士美不念旧情,竟会秉公办事,一口回绝了同窗好友的要求。有道是:小人得罪不得。这个同窗被拒绝后,不是反省自己无德无能,而是满腹仇狠,决心报复陈士美。可陈士美毕竟权高位重,有钱有势,想报复谈何容易。思来想去,这位同窗终于想出了一个“馊主义”——编一个“花边绯闻”,以此来搞臭陈士美。于是,一部陈士美抛弃妻儿再度婚配的丑恶行径被搬上了人间舞台。
    起初,剧名叫《秦香莲抱琵琶》,剧中并没有包公铡陈这一故事情节,而是剧团在演出时,应观众们的愤怒情绪临时加进去的。
    有资料这样记载: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
    短戏演完,接着就是正戏《秦香莲抱琵琶》,当故事演到: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时,整部戏便结束了。可是,秦香莲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了观众,人们情绪激动,恨透了这个忘恩负义陈世美,齐声大吼:“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像雨点般向戏台上打去。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从前台溜到了后台。发现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铁面无私的‘包黑子’才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
    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一班人马再度登场。当戏演唱到将陈世美被铡后,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就这样,阴差阳错,清朝的陈世美被宋朝的包公铡了。
众说纷纭,也不知道哪家的学说是正史。
到底还有多少真相啊
秦香莲谐音情相连,那个求官不得的小人讽刺陈世美不念旧情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秦香莲谐音情相连,那个求官不得的小人讽刺陈世美不念旧情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原来陈世美是清朝人阿...
额 这都行?很神奇啊
这是正史还是野史?
不要轻易得罪文人啊~
包公也穿越拉
這是我的第一念頭~
又一出关公战秦琼么,唉。到底是什么才是真的
不会吧~~~~~~~~~~
隔了几百年的世间,谁知道到底真实情况是什么,在加上政治上的禁-言,小说的刻意夸大说法,事情肯定早面目全非了
陈世美的形象与故事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见于http://baike.baidu.com/view/21285.htm
这年头神马都是浮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