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从几次大屠杀看汉族人之没有血性 by ppteam(ZT)

本帖最后由 何鸿燊 于 2010-3-15 21:56 编辑

最近看明朝人王秀楚写的《扬州十日记真实细致地描写记录了清军在1645年4月攻陷扬州后,血腥屠城的情况。清军纵兵屠戮,不分男女老幼,烧杀抢掠,“十日不封刀”。 劫后之状,惨不忍睹:“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籍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

“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寺院僧人焚化积尸,“查焚尸薄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其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 清兵自是惨无人道,不必多说。令人感到纳罕的是汉人竟然是那样温顺缺钙,没有血性。城破,守城明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宁可从城墙上摔下跌死,也不敢做抵抗。

“惶惶觅隙潜匿”。百姓亦然。路边,一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汉人青壮男子五、六十人魂魄皆飞,无一人不至前者。然后,乖乖地跟着上刑场。“跪!”,随着一声喝令,众人齐刷刷倒地,引颈就戮。闻城破,“则邻人相约共迎王师,设案焚香,示不敢抗”,作者“虽知事不济,然不能拂众议,姑应曰唯唯。”被搜查出来的人要么下跪乞命,要么献金讨饶,全无一点气节。包括作者在内,亦如此。

  查一下历史,满清兴起时,人口不过百万,军队不过十数万。明朝人口数千万,军队上百万。然而,就是这十万清兵入主中原,如入无人之境!“转战烧杀三十七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多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万锐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万,杀死汉人3200万,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

  噫!我真有点闹不明白了。莫非清军是天兵天将?刀枪不入,以一当十,当百?

  历史发展到近现代,这种情况依然如故。20世纪日军侵华。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随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三十万生灵涂碳。看了一些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据史料记载,在日军攻陷南京时,国民党军队一如当年守卫扬州的明军,纷纷四处逃命,作鸟兽散。有的脱掉军装,混入百姓内,企图蒙混过关。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更是违背自己与南京城共存亡的偌言,在陷落前,扔下十几万军队和无数南京市民,率先逃之夭夭。被害的军民,在日军的屠刀下,温顺就戮,无一反抗。日军杀人的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有车裂,有活埋,有刀砍。有杀人比赛,有*杀妇女。枪挑婴儿,剥皮抽筋,无所不用其极。死难者尸体盈野,血流成河,惨绝人鬟。

  在日军侵华的八年间,到处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除了“南京大屠杀”外,还制造了无数惨案。有“潘家峪惨案”、“济南惨案”、“杭州大屠杀”、 “合肥大屠杀”、“长沙大屠杀”、“开封大屠杀”等等。 多少年来,我们声讨日军的暴行。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政府与民间控诉日军残暴行为的宣传不少。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当时进攻南京的日军只有 5万人,而守卫南京的国民党军队有15万人。结果是5万日军杀死了15万全副武装的中国军人外加15万中国老百姓!

  在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军队人数只有38万,而中国军队有200多万。但日本以区区弹丸之地和不及中国五分之一的军队,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打得中国军队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侵华战争的八年时间内,以100多万军队杀死了3500多万中国军民! 我们常常称自己为“泱泱大国”,文化多么博大精深,多么悠久,多么优秀。这样博大精深,这样悠久,优秀的文化哺育出来的汉人,竟然像鸡犬一样任人宰割!南北朝五胡乱华,北中国汉人几乎被胡人杀绝。元朝蒙古人对汉人屠杀,清朝满族人对汉人屠杀,现代日本人对汉人屠杀,所杀汉人越来越多。且屠杀我们的都是人口比我们少得多,地域比我们小得多的民族。

  就连像印尼这样的三流国家也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屠杀华人。为什么会是这样?汉族人的命就这样低贱? 做为汉民族的一员,我深深为自己民族的怯弱感到羞耻,为本民族这样的凄惨遭遇感到悲哀。

  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多次大屠杀中存活下来,真是侥幸! 与我们任人宰割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人。 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驻守冲绳岛的10万日军同20多万强行登陆的美军浴血奋战,直至最后一枪一弹。在空中,数千名神风特攻队队员,驾着满载炸弹的飞机冲破层层火网,撞向敌舰。另外,45万冲绳居民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敢与军队一起共赴国难。其中,战死和自杀者竟达12万人以上。日军驻冲绳岛守军司令牛岛满中将和参谋长长勇中将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在其坚守的最后一条坑道入口处,按照武士道传统刨腹自杀。许多妇女儿童在最后时刻纷纷跳海自尽。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绝境中,这些日本人同占绝对优势的美军拼死战斗了整整83天。在自己遭受惨重损失的同时,也迫使敌人付出了巨大代价。登陆美军伤亡高达4万9千人。其中包括美军司令官巴克纳中将。美国海军也遭到了其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损失,其中毁伤军舰400艘以上,伤亡官兵近万人。

  读史至此,我在想,假设我们能够有日本人一半的拼命精神,何至于发生什么“南京大屠杀”?什么“扬州十日”?什么“嘉定三屠”?凭着这么多人,大不了也就是来个同归于尽。何至于落得个像鸡犬一样任人宰割,遭人鄙夷!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文化教育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日本人勇敢拼命不怕死,是由于他们长期受到“武士道”的教育熏陶。在这种思想熏陶下,他们视荣誉高于自己的生命,将勇敢尚武视为美德。武士道的要义就一句话:“赖生不如好死”。对贪生怕死的人他们嗤之以鼻。在不得已时,为了向人们表明自己的心迹,可以切开腹部,光荣地死去。由于长期受到这样的教育,所以日本人死硬,绝少出现中国汉*这样的败类。宁可战死自杀,也不会束手就擒受辱。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死硬难对付的原因。

  反观我们,则恰恰相反。流行在许多国人脑子里的哲学是“好死不如赖活”,“好汉不吃眼前亏”。只要能够活命,管它什么气节不气节,荣誉不不荣誉,民族不民族,国家不国家!于我何干?只要能够活命,那怕像猪狗一样活着也行。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汉*层出不穷的原因!

  在我们的文化里,讲的是“中庸”、“非战”、“忍耐”、“宽恕”、“包容”、“明哲保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抱怨”等等等等。没有一丝尚武的气息,没有一点男人的血性,一派和平主义气氛。汉武帝刘彻出击匈奴,开拓疆土,在史
书里被说成是穷兵赎武,受到贬斥。在文学作品里,充满厌战情绪。杜甫的诗篇“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诗声啾啾!”就是例证。在我们现在的电视、电影、书刊里,充斥的是一股女人味。油头粉面的奶油小生,柔弱无骨女里女气的阴阳人,就像被阉割了一样。

  影视作品中,还有那满地下跪拖着长辩子的满清臣民。动辄奴才长奴才短的。什么《康熙大帝》,什么《戏说乾隆》。这些血腥屠杀几千万汉族同胞,大搞“文字狱”,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残刽子手,竟被某些无耻的汉*文人描写成“神武”的明君,可亲的皇帝,顶礼膜拜。这些作品粉饰独裁、美化专制、宣扬奴才意识,戕害人类的灵魂,其背后是廉耻丧尽的汉*理论 在作怪。

  在这些人眼里,真是不知道什么叫羞耻二字。在此,我想起了一段话:“我把你象犬马一样的驱使,猪羊一样的屠宰,你反倒匍匐在地、为我歌功颂德;我由此认定你是软骨头的孱头,没廉耻的贱类,我不鄙视你鄙视谁?我不屠杀你屠杀谁?” 这样,不用多久,也不用敌人,我们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中国再一次的亡国灭种也未可知! 我们是到了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时侯了。否则,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就像我渔民被印尼海军屠杀不了了之一样),有资格去侈谈什么“倔起”么?











我最烦什么孔孟之道,中庸之道。这是在教人怎么早点阳痿。

哈哈。。。同感, 中国文化春秋战国达颠蜂,最后被那个千古孔老二的垃圾圣秃 -- 董仲输老头彻底炎割成了一个太僵,中华民族从此一步一步走向死啃孔老二狗屁文化的腐臭人文,整个民族毫无血性可言。。。到了晚清,4亿七千万之众,只能供区区2W 八国联军如猪狗般的驱赶和任意砍杀。。。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 --- 就是南京大屠杀中最有力的写照。

猪子百家中俺最推崇韩非的"法治天下", 孔蒙那玩意,作为课外读物还行,把这等垃圾推到治理国家的高度,而不是遵从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 -- 规则,法治,分权; TG 早晚把国家玩完。

回首晚清, 连空老二的忠实门生李洪章同学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无不感慨"孔子会打枪不?"。 在日本东京跟一手完败大清的日相伊藤博文一签定完《马关条约》谈起中国的命运的精彩对话。。。有兴趣的可找来好好读读。。。。
有血性的都被杀光了
本帖最后由 道尔家的猫 于 2011-8-18 01:34 编辑

不是很赞同楼主的这种观点,这些史实确实没错,可是还有另一些史实。
就像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心里一道永远的伤,提起来就很难受。之前也愤慨于南京守军的不作为,可是阅读了一些史料之后改变了一些看法。看历史应该全面的看,辩证的评价。南京大屠杀之前的南京保卫战确实败的落花流水,但是还是有很多将领血战到底英勇殉国。之前的淞沪会战也是这样,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后辈的我们再回首这场战事的时候总会找到很多让人扼腕的地方,战斗指挥者的错误决策,不少军官逃跑,让人恨到牙痒,可是也还有一些故事看了之后让人豪气万丈,南京保卫战里死守雨花台的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淞沪会战里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还有后来的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还有中国远征军打的松山战役,好多好多,让人震撼和感动。
至于说到扬州十日嘉定屠城,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时手无寸铁、甚至已经好几年没有吃到饱饭的平民百姓和铁骑强兵的清军之间的战斗力的差距。当时的战役其实恰恰体现了汉族人的血性。那么多平民,手无寸铁,可还是要打这场一点胜望都看不到的守城战,哪怕清军最后屠城。这是怎样的一种血性和勇气!
套用当年明月的一段话:
1937年日本人决定开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输,当时的日本比中国有钱,士兵比中国精锐,武器比中国先进,他们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战斗机,有航空母舰,而中国内地四处是军阀混战,黑社会横行,老百姓大多不认字,还怕死,重工业基本谈不上,飞机能数得出来,几条破船在长江里晃来晃去,且人心惶惶,一盘散沙。
所以他们告诉全世界,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于是他们打了进来,于是他们打了八年,于是他们输掉了战争。
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人。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
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大多名不副实,所谓埃及,所谓两河流域,所谓印度,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灭掉了N次,雅利安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莫卧尔人,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了,文化更是谈不上。
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

血性,依然在

至于说到泥轰人所谓的血气,呵呵,当年日本天皇颁布投降诏书之后多少日本人跟着投海自尽啊剖腹自杀啊什么的,所有人痛哭流涕;后来美国人来了,又有多少人跟着美国大兵身后卑躬屈膝?
这让我想到了古代宦官,入宫之前痛哭流涕,入宫之后跟在他们主子后面奴颜婢膝。
如是而已
1

评分人数

忽然想起了文革时的那些大屠杀,包括广西大屠杀、内人党案,发觉无话可说
文革时期的事真的很让人痛心……
无奈啊……

今天是九一八,勿忘国耻
血性,那也要培养的,看看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工作,个个都想着钱,不是说钱不好,但我们的历史还有谁记得犹记当初上学时,语数英三样,英最重要,数排第二,语文只要差不多就行,而且之后就是化物生,历史只要考试时知道在那一页就行了,对中国哪有什么归属感
人的坦荡,是任何奢侈品都换不来的。
还有五胡乱华
不明白为啥这段历史很少被提及?
好多都不是真正的汉人了
竹林雅聚寻诗客
旧友欣书品韵斋
五胡乱华是一段混乱的时期。
回复 3# 道尔家的猫

对!
血性,一直在!
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怕牺牲
冷暖自知
回复 11# 蓦然回首99
这句话在无数场合中被引用,不过大多数还是用来安慰一时看不开的筒子吧……比如说某个哥们事业受挫了一时难过到不行想要自杀,朋友们通常就会用这句话来安慰他: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句话被说了这么多年,历史上不还是有那么多慷慨赴死的英魂。
不知童鞋你是从何得出中国人怕牺牲这个结论的……这让那些逝去的英魂情何以堪……
要按童鞋你这逻辑大家珍惜一下生命岂不都成了懦夫……
回复 12# 道尔家的猫
事无绝对。我只是说没血性的人多,并没有说一个都没有。看看抗战时多少汉奸和伪军就知道了。
应该说放到当时的情境之中,还有个原因么,我们现在知道他们有数倍于敌人的人力,可是老百姓不知道哇。。。
我觉得中国人呢,不喜欢出头,但不是不能做事,要改革啊,要反抗侵略者,都需要有个人带头煽动才行。
我其实很难理解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所有的错都推个清朝,难道推给对方的野蛮就可以掩盖你自己的懦弱与荒淫无道吗,明朝出过几个及格的皇帝,大多数甚至都不配被称作皇帝,明末民不聊生,李自成揭竿而起,单单只是一句蛮族入侵可以解释的吗,再说句难听的,我们汉族人又凭借什么认定自己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别的人都是蛮夷呢,偌大的北方当初可是被宋朝拱手让给了所谓的蛮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