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概孙耀庭适应了这种仰人鼻息、阿谀奉承的宫廷奴婢生活,他在司房里干了几年后,便又“走了运”,被提拔到溥仪的皇后婉容手下侍候,先后一年多。   
    孙耀庭曾经提起过服侍婉容的那段经历:“她那时还小,属马,比我小几岁.我得常常陪着她玩。凡她高兴的事,我总顺着她去做。” 在宫殿前的空地上,婉容和她的三个妹妹等席地坐成一个圆圈,孙耀庭在外圈奔跑,乘人不注意时将手帕丢下,一圈后又将此人“捉”住。——这就是“丢手帕”的游戏。 在御花园的天一门旁,万春亭内,蒙了双眼的孙耀庭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去追逐婉容。——这是名为“打瞎”的游戏。 “她洗手,我得跪着端脸盆:她要抽烟,我得跪着递上,她要吹烟灰,我得用盆子接着;她上下台阶,我得小心地扶住她。因为我侍候得好,她待我还好。但是,我得察言观色。当她发火时,我很害怕。”
一次,孙耀庭在房里和几个小太监议论宫中的什么事,恰巧被路过的溥仪听到了。溥仪募地闯了进来,凶狠的拧着孙耀庭的耳朵,将他带到养心殿,溥仪高高而作,孙耀庭伏地而跪。孙耀庭知道大事不好,免不了一顿训斥。谁知,溥仪怒目一阵后,忽然“嗖”的拉开抽屉,掏出一支手枪,往桌上一摔,厉声说道:“你好大的但,竟敢背地里说长道短!今天,朕要毙了你!”“万岁爷饶命!万岁爷饶命!”孙耀庭颤抖的告饶,不停地磕头:“我有天大的胆,也不敢说万岁爷啊!” 溥仪看着这个趴在地上的“臣民”。忽然,他又大笑一声,说道:“去吧,下次不可。”孙耀庭连连磕头谢恩。起来后,连头也不敢抬,满身冷汗的离开了养心殿。孙耀庭回忆起这件事时,都心有余悸,说:“溥仪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我怕他。”
1924年直奉战争时,冯玉祥倒戈进京,把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溥仪躲到他姑母荣寿固伦家,随着钻进日本驻华使馆。孙耀庭出皇宫后,曾在摄政王载沣家里继续伺候婉容。一个多月后,婉容找溥仪去了。从此,孙耀庭结束了太监生涯。 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孙耀庭离开婉容后,曾回到老家静海县。可是,那些庄稼人都会的农活。他却干不了,何况,他没有一寸土地呢。当了8年太监的孙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来接济了。 在乡下,他成了新闻人物。那些妇女们,带着某种奇特的神色,远远地看着他,低声议论着什么。     
      顽皮的儿童,一群一群地跟着他,指指点点,还高叫着:“太监!太监!”只有那些善良的老人,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有时,也向他打听些宫廷秘事。 他在乡下住不下去了。两年后,他重返北京,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和四十多个同命运的太监住在一起。其中有几个太监还有些钱,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们把这些房屋、土地出租给别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为此,孙耀庭他们每天能吃上两餐杂粮。然而,孙耀庭说:“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年长月久,出租的房屋破坏了,所收的租金已对付不了房屋的维修了。孙耀庭为生活计,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拣些煤渣、废品。
著名的晚清学者贾英曾在《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写过孙耀庭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状况,记叙如下:

      解放后,孙耀庭参加了工作,负责北京的寺庙管理。他曾当过6年的出纳。那时,他每月的工资是35元,后来,他的工资加到45元。孙耀庭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什么负担,这些钱够用了。”“组织上还常发给我生活补助费。今年春节期间,我领到了50元补助费,添置了这套衣服。”说罢指了指身上。这是一套崭新的浅蓝色的衣服。上衣是中式对襟,袖上的两道折痕,显得棱角分明。 寺院管理组的李同志说:“孙耀庭身体很好,一直未住过医院。前些年,他常在寺院内种花,种菜。有时寺院里开什么会,他常主动地为大家烧水,人们劝他休息,他总是笑着答道:‘没事'!” “寺院里有医务室,医生经常给我检查身体.”孙耀庭接过李同志的话头说:“有时病了,要上附近的门诊部,他们就用车子送我去.” “你坐过小轿车吗?”我接着问他。“坐过,坐过,那年西哈努克亲王来北京,我就是坐小车去人民大会堂见他的。我们开会、参观,通常乘的交通车,偶尔也乘小汽车。”他的神采,又一次飞扬起来。无论是在湖水涟漪的什刹海畔散步,还是上鼓楼一带购置物品,孙耀庭总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照顾。在广化寺内,人们叫他 “老孙”,或“孙师傅”。他则叫别人“老弟”什么的。李同志今年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孙耀庭有事找他,就这样打招呼:“老弟!……”      
     穿过四合院的门,来到他的住所。他有两间房,中间有门相通。外间靠东墙的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放着一把崭新的北京牌保温瓶,以及玻璃瓶、钢精盆之类。这张桌子的对面,即外间的西墙边,放着一个液化气罐和一副煤气用具。孙耀庭指着这些告诉我:“我可以自己烧来吃,也可以上食堂买来吃,挺自在的”。里间,在一长排明亮的玻璃窗下,放着一张书桌。桌面的玻璃板下,压着四张放大了的照片。一株高大的美人蕉旁,孙耀庭左手拄着寿杖,右手抚摩着宽阔的蕉叶,面带喜色;一丛无花果前,孙耀庭站着,在爽朗地笑。      我将告辞,便请他赐字留念。他挪过一把椅子,慢慢坐下。稍一思索,便在一张洁白的纸上书写了杜甫题为《八仙歌》的一首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望着这首诗沉思起来:孙耀庭为什么特别喜爱这首诗呢?是他爱酒吗,不是,他一辈子也没有喝过酒。那么,究竟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这首诗所颂扬的李白那种蔑视权贵的气质,曾经不知多少次地引起他对往昔的回忆和诅咒吧。 辞出门外,我又不由自主地转过身去,望了望伫立在门内的白发老人。孙耀庭,这个东方古老封建帝国的残剩人物,一生中包含了多少动人的故事。他从受压迫、受歧视转为受关怀、受尊重,从仰承鼻息、阿诀奉承转为欣然书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一缩影么?
历史很有意思。
太监这一群人有很多故事,他们即是经历者也是见证者。
没认识108个中的几个啊,除了几个比较有名的祸国殃民的以外。
“如果爱,请深爱”
小的我沒文化、只知道一二個耶
多謝樓主小的長見識了~~
很精彩哦,楼主继续!!!要听长篇!!!
...看完我疯了..TJ..多有爱的词啊
很精彩啊,期待后续,尤其是那些有重大发明的,如蔡伦,真不知道他原来也是太监啊...
很有趣啊,继续
这个题材有点意思~继续蹲着等后续。。。
很有意思的帖子啊!收藏了,等更新
咋不更新了呢???等待中......
很强悍的是我看的108这个数字就想到满汉全席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