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其他] 吐槽 复旦177名学生联名写信为投毒案凶手求情

本帖最后由 whdxwd1 于 2014-5-8 20:55 编辑

日前,由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合签名的《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寄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随之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份《声明书》。建议给被告人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
今年2月18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5日,被告人林森浩委托辩护律师正式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作为二中院的上级法院,上海市高院将开庭审理林森浩上诉案。复旦投毒案进入二审程序。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拿到了这封由复旦大学177名同学联合签名的“请求信”,177名学子表示,希望国家、社会、法院综合考量,慎重量刑,能给林森浩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多位律师及专家则表示,“请求信”对二审量刑的影响可能性不大。
上书 177学子为林森浩求“免死”
“我们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我们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请求信写道,林森浩投毒,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其罪严重,后果惨重。林本人必须痛彻心扉地忏悔,如果得以生存,应以一切办法为受害者父母尽孝、赎罪。
“我校老师学生对受害同学黄洋的死,极为难过、极为悲痛、极为同情。”记者看到,在这封177名同学联名的请求信中,此处用了3次“极为”。请求信还显示,全校师生,很多为黄洋的父母捐了款,表达惋惜的同时,“让全社会从中汲取教训,绝对不能再发生此事。”177名同学恳切表示,“我们愿意代黄洋尽孝,尽一切力量帮助他的父母。”
知情人士、上海著名律师严义明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封“请求信”是由复旦大学一教授发起的,177名学生自愿联合签名后,直接寄往上海市高院。
昨日,《法制晚报》记者联系到了参与“上书”全程的复旦大学同学。一位王姓同学说:“我们签名都是自发的,大家觉得黄洋已经去了,如果林森浩再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损失太大了。我们觉得应该呼吁一下,没有别的目的和想法。”
在请求信上签名的一位同学说,“他(林森浩)还没有走向社会,在他为自己的严重罪责承担后果的同时,希望国家、社会、法院能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林森浩如果判成死缓,也能达到处罚的目的。
同学 林森浩不是极为凶残的人
记者注意到,这封请求信首先表达了对林森浩行为的愤怒:我们非常愤慨,同声谴责。
师生同窗之情,自古以来是最纯洁珍贵的,投毒置人于死,是极其恶劣的禽兽行为,永远被人唾骂。林森浩应终生忏悔、内疚、自责。因此,必须接受法律的严惩,是应有之惩罚。
同时,请求信还列举了林森浩平时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系列琐事。林森浩的同学介绍,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从平时节约的钱中捐出800元(他每月的生活费仅200多),是同学中捐款最多的学生之一。林还发表过8篇学术论文,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上也有作品刊登。
此外,据请求信介绍,病人送的红包,林森浩坚决拒收。他还曾给农民工连续服务一周,从始至终都很热心。
他平时节俭、朴素(家里是农民,很累很穷,母亲还患有心脏病)。“因此,我们认为他不是多次杀人、多次伤人的极为凶残的人。”

辩护律师 一审时被害人同学要求判死
昨晚,林森浩二审的辩护律师斯伟江([url=]微博[/url])也接受了《法制晚报》记者的采访。斯伟江向记者表示,在一审的卷宗中,也有受害人黄洋的同学要求判处林森浩死刑的书面材料。
“一审法院将它放到了卷宗里面,”斯伟江认为,一审时既然将类似材料放到了卷宗里面,表明法院有可能把这些作为量刑考虑因素。
斯伟江说,有复旦的校友请求法院对林判死刑,如果法院一审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那二审也不会考虑这次校友的联名请求信。


网易上海市手机网友(140.207.*.*)的原贴: 1

我就是这177名复旦学生中的一名,我想说明以下几点:
1.这个行为是我们学生的行为,与学校无关
2.我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法学方向的学生,我们受到过良好的法学教育
3.我们的行为只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许你们觉得我们的说法不对,但你们不能侮辱我们,言论自由在宪法给我们的权利
4.我们并不是纵容林森浩的行为,我们也不是不同情黄洋家人。相反,我们严厉谴责林森浩的行为,并且我们也在积极帮助黄洋家人。我们只是觉得死刑太残忍。在文明社会,死刑只针对于手法特别残忍的或者毫无悔改之意的罪犯,如果林森浩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改,我们认为可以给他一次机会,并承担起对黄洋父母的赡养任务
5.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妨碍中国司法程序,我们只是希望在舆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影响中国司法的正是那些没有自己思考、盲目跟风的言论
6.一个国家的进步在于包容不同的声音,我们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7.就我个人而言,我敢于公布自己的身份和姓名,而不是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畏畏缩缩,不敢出面,只敢背后捅刀
-----------------------------------------------------------------------
我没兴趣多说话, 只是想请这177人和教授,喝了毒水, 和黄洋作伴后,再在地下才有资格为凶手求情











------------------------------------------------------------------------------------------------------------------------------------

复旦学生黄山遇险事件遭质疑 冷漠功利引广泛批评

近日,民警张宁海因搜寻黄山遇险人员不幸牺牲的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在质疑18人冷漠做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如何尊重生命的思考。

冷漠、功利引来广泛批评

12月12日,由复旦大学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自发组成的“驴友”团在安徽黄山未开发区域登山探险时迷路,发短信救助后家人报警。13日凌晨,他们在黄山警方营救下脱险,但年仅24岁的黄山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却在搜寻归来途中不幸牺牲。

登山的学生被救出后,一位网名“淡淡esse香”的记者发表微博,说“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随即发表的照片也显示,站立在路边等待英雄遗体下山时,学生表情不一,有人双手插在口袋里。

此后,网上不断爆出事件“内情”:复旦登山协会负责人的MSN截屏内容,谈到了“夺权”;复旦校内网一个帖子,谈到学校应做好危机公关和“媒体控制”……

12月17日,在黄山为张宁海举行追悼会的同时,复旦师生也在校内同步撞响校钟。其中,一位被救学生跪拜、许多学生流泪献花的场面令人震动,但也有人质疑这迟来的道歉和敬意,只是被痛骂之后的“作秀”。

复旦黄山门背后冷暖 现场记者:他们有点太冷静


一支由复旦大学生、校友和校外人员组成的18人探险队,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报警,在搜寻归来途中,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张海宁不幸坠崖牺牲。队员对牺牲民警的冷漠,网上曝出的“复旦媒体公关”等各种言论,让此事件迅速升级,最终演变成了“黄山门”。

本报记者 龙婧 实习生 路琳娜 发自上海

死神来得猝不及防。

12月13日,一支由复旦大学生、校友和校外人员组成的18人探险队,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报警,在搜寻归来途中,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张海宁不幸坠崖牺牲。

张宁海牺牲后,媒体和公众陆续质疑队员对牺牲民警过于冷漠,而随后网上曝出的“复旦媒体公关”等各种言论,让此事件迅速升级,最终演变成了“黄山门”。

复旦学生黄山遇险

在登山队领队侯盼的记忆中,他们大约是凌晨2点听到搜救队的声音。那时,他们已经在翡翠谷被困了7个小时。

这支登山队一共有18人,10名男生,8名女生。7人有10次以上的户外探险经验,7人有1次以上户外活动经验,4人没有经验。他们同样是在复旦BBS上看到信息,报名拼团的。因都曾属复旦登山协会,大部分人彼此认识。

按照计划,他们将穿越黄山东海大峡谷。这是一处没有开发的景区,但对驴友来说,却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户外路线。2009年5月,复旦登协曾经组织一支28人的队伍,在有向导的情况下穿越了这个大峡谷。

侯盼说,这次队伍里有参加过那次穿越的队员,他们还带了GPS、等高线地图等装备,队伍里又有测绘地图的专业人员,而以前穿越过的老队员给过他们攻略,这让他们最终决定无向导穿越。

一切都很顺利。虽然到达后(12月11日)当天下午GPS就因落水不得不关机,但他们还是凭借指南针和地图,顺利抵达了计划露营的通天塘营地。侯盼说,12日凌晨,黄山下起了小雨,这让雾变得大了很多,因为分辨不出山形,又没有GPS,队员们在越过一个高地后下到山谷,开始分不清方向。

GPS被重新打开,定位却出现了100米的偏差,队伍开始偏离原定路线。到了下午4点,侯盼跟探路的领队在如何前进路线上发生分歧,而队员在得知今晚走不出大峡谷时,也开始变得焦急,有人提出要报警。

侯盼说,关于报警,队伍里也有人反对,但当探路的队员表示,体力透支且有失温的情况发生后,他最终也投了赞成票。

“这个地方几乎没有信号,时断时续。”登山队队员施承祖回忆,报警是大家一致同意的,当时电话不能打出去,他们一群人轮流往外发短信,都没有回音,而他用手机给自己姨父发出去两条,都被收到了。

施承祖的姨父报了警,上海警方联系了黄山警方。最终,黄山方面出动了一个230人的救援团,开始搜救。

尽管在求救信息里附上了坐标,但队员所处的云谷寺一号地区,由于过于偏僻,加上天黑雨大,到了凌晨2点,才被救援队伍找到。

救援民警坠崖牺牲

队员们开始一个个随着民警走出去,张宁海在旁边打着手电探路。侯盼最后一个离开,他走出不到5分钟,听到后面有人喊“有人掉下去了”。

掉下去的是张宁海,黄山景区一个25岁的民警。当时,他正拿着手电,给往下撤的队员照明,在一个湿滑草地,他脚一滑。在旁边的人,只来得及看见电筒翻滚而出的光线。

有人掉下去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队伍,侯盼说他赶紧冲到前面,这时已经有消防队员拿着绳子下去了。他听到有喊声从下面传来:“是个警察,有警号。”那声音顿了顿:“用手拍他的脸,已经没反应了。”

张宁海掉下去的消息,负责压队的唐清威也知道了,那是他后面的救援人员对讲机里传出的声音:“是警察,人没了。”

“我的脑子嗡了一声。”侯盼说,他叫队伍停下,让队员报数,但河边水声太大,人又太多,他决定让大家退回原来露营的地方,等天亮再走。侯盼说,张宁海掉下去后,他们在原地等了几个小时。天亮了,另一支救援队来了。

唐清威和侯盼证实,他们出山时,队里所有的人都知道有人掉下去,但由于当时太乱,张宁海已经牺牲的消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下山途中,登山队遇到了从上海赶来的东方卫视记者冷炜。

在下山之前,冷炜采访了3个人,一个是第一个下来的大一的女孩,另一个则是发出短信的施承祖。接着采访了领队侯盼。“我在前两个刚采访完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有点……很冷静。”他问侯盼:“为什么队员们看上去好像都很冷静,看上去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侯盼回答:“你说谁?你把他揪出来!”

快出山时,侯盼找到了冷炜,拜托他帮忙给张宁海的家人带一句话,就是他代表他们的团队向张宁海家人表示极大的歉意,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

登山队员被指冷漠

被救下来的学生,开始被安排洗澡,体检。做体检时,冷炜一直在场,他目睹的画面让他即使在后来所有学生都道歉后,依然耿耿于怀。

“这些学生在体检时,一直都在嘻嘻哈哈,面带笑容。没有一个人提到牺牲的张宁海。”冷炜说,这让他当时就感到不太舒服,体检完吃饭,这时侯盼主动提议大家默哀一分钟。这让冷炜觉得欣慰,他提醒摄像师说,一会要是有他们难过得吃不下饭的(情景)注意拍一下。

但事实让冷炜很失望,没有一个学生表露出难过的表情,还有不少人依然在谈笑风生。同事拍完后,对他说了四个字:“你看你看!”冷炜说,这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他一个人心中,黄山台的女记者陈艳(音)采访完下来第一句话就是:“这些孩子太过分了,一个个嬉皮笑脸的。”

冷炜说,如果学生们不在这个时候做点事情,将来会被骂死。于是他找到侯盼,建议他在张宁海遗体被运出来时,带领队员去接一下。侯盼答应了。冷炜同时证实,学生们在出山后,曾对校方和管委会表示,想对张宁海家里做点事。但是管委会和校方以“现在不合适”拒绝了这个要求。
我觉得有资格为凶手求情的只有受害者的亲人
其他人还是不要说什么比较好
如果真的同情这个人,还是帮着找出证据证明他不是凶手更好,总觉得这件事怪怪的,动机不够充分
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这些人的亲人被杀看他们还求不求情。
我能理解这些人

他们在感谢这个凶手的不杀之恩=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觉得只有受害者本人有资格为凶手求情,受害者的亲人也没有这个权利。
“我没兴趣多说话, 只是想请这177人和教授,喝了毒水, 和黄洋作伴后,再在地下才有资格为凶手求情”
完全赞同,这177个傻X连起码的是非观念都没有,还腆着脸要求什么包容不同的声音,你丫死后再去阴间包容吧。
拿别人受到的伤害来当圣母,恶心死了
小三儿和私生子女神马的,最讨厌了!
种马渣男之流的,都应该下19层地狱!!
怀疑这个人有精神缺陷。中国还达不到能够养着杀人凶手的收入水准,连美国也还没有废除死刑
难得糊涂,沉默是金
这些人这么热心,又是高材生,那不如每人每月拿100资助死去学生的家长,给他们养老好了,100块而已哦
签名被屏蔽
回复 8# 阅读读


    有缺陷的是178个法学专业的 啊, 怪不得会有为药八刀求情的教授,云南强奸杀害少女以及摔死年幼的弟弟 却不判死刑的法官, 一个畸形体系出来的,他们的逻辑是,美国会投诉人权的
所以圣母到把杀人凶手做为同情对象的,都是先天小脑发育不全的。或者他们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示自己也很想把比自己强的竞争对手干掉,只是不够胆以身试法,内心深处却默默点赞,表现出来的就是极力为凶手开脱,不希望他以命抵命。
他们有什么资格去求情,想没想过死者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拿别人一辈子的痛当人情,这是他们家没有人被杀,如果这178人是当事人家属有这圣母心态吗,真恶心
兰香缘  路人丁的修仙生活 系统请叫我雷锋  归妹 慢慢仙途   重生女修仙传
嘛……这凶手挺恶心的,特别是辩称是愚人节玩笑这种话,但是我个人不太赞成死刑……
我觉得一个社会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否则很容易形成独裁。
而且这些同学只是说不要马上死刑,判个死缓什么的,要求减刑的力度不大。
目前中国马上判死刑的案例也不是特别多。
重点在于这个凶手他对社会的危害性。我觉得他的心理不太健康,如果放到社会上有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会有其他人遭受毒手,所以我也赞成死刑。
这些同学可能是不赞成死刑的那种人。
因为死的不是他们,所以他们才会有同情心,才会想着已经死了一个,不能再死一个浪费了,还想着让杀人凶手养着被害人父母,这是怎么样的逻辑怎么样的脑残才能想出来的啊?有没有想过被害人父母能不能接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