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女博士杨元元的死值得我们同情吗?

杨元元死了,有那么多人同情,而且声泪俱下,她真的值得我们如此吗? 我认为她既对不起父母,更不值得我们同情。她的死只能说明她没有责任心,没有做人的良知。我们为什么没有死,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会一直走下去,就是因为我们有责任感,我们知道我们活着的意义,我们懂得要回报父母,回报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还要回报社会,所以我们有战胜任何困难的勇气。

我遇到许多美国孩子,父母只提供支助他们到18岁,以后就靠他们自己。他们没有钱就去打工或贷款,有钱继续读书,但没有人为此去选择自杀。我有一个美国朋友,是个医生,今年快60岁了,仍然还没有还清读书时的欠款。另一个黑人朋友,平时他喜欢来我店里和我聊天,他是本科在读生。突然几天不见他的踪影,我有些想他,就打电话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骑车时,被人刮了一下,踝关节骨折了,正在医院里养病。我下班去看他,给了他一些钱,他很感动,还似乎是不太相信,我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待友之道。他听后居然哭了,我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他说18岁以后,父母就再没有给过他一分钱。我问他上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他说是靠打工和贷款。我问他你父母很穷吗,他说他父亲是黑人中很有名的律师,但他没有这种想法,他还说要了父亲也不会给,所以还是不开口的好。我感到很诧异,我们许多中国人,恨不得自己不穿不吃也要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认为只有如此才是个好父母,而不是从思想上帮助他们独立自主。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懂得教会他们的孩子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培养他们承受压力和痛苦的能力,只有如此,孩子们才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最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我们身边不是有许多华人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却因为没有独立生活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而中途放弃了吗? 不久前我还看到几篇有关因为孩子在父母哪里要不到钱而反目成仇,最后还杀死了父母。杨的自杀,不也是在变相要她母亲和亲人的命吗? 她对得起含辛茹苦养她的母亲吗? 她又为她的母亲做了什么呢?

美国有许多人,活了一辈子,也读了一辈子的书。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或知识不够用,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他们会边上课边打工,或打工攒到钱后再回到学校里去,直到毕业,这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是吗? 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传统思想吗?

杨在读博,没有钱,完全可以先去找一份工作,有钱以后继续完成学业,为什么总想从父母的身上刮油水呢? 我看她就是太自私,太不成熟。不要什么事情都怨社会,遇到困难就后退,根本就是懦夫,即使她将来有一天走向社会,也会成为社会的包袱,而非栋梁之材。中国没钱的人太多了,但有作为的不都是富人的子弟啊,他们不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去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吗? 演徐三多的演员,是个农民的孩子,北飘多年,现在成了中国演艺圈的大腕,他吃了多少苦,如果也选择自杀,我们还能看到他今天的成功吗? 在国外有多少从国内来的博士都在餐馆打过工,有人因此自杀吗? 他们今天的辉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她就不能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都是从苦日子走出来的,不但自己成功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的人呢。

蒲松龄考了一辈子秀才不中,69岁写了[聊斋]一名惊人,他吃了多少苦,和受到多少侮辱? 你们想过吗? 如果他也自杀了,我们还能看到那么多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吗?

有时候活着比更死难,但我们还要活着,因为我们不只为自己而选择活着,还有责任和义务。自杀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自己的背叛,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说的在理。她妈妈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便是获得赔偿和同情,和失去女儿永远的痛相比又如何?
反过来说她母亲也不是替孩子着想的合格家长。
总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从中学生到博士生甚至有海归。我们的同情似乎只值得送给这些不珍惜生命的人的 父母和那些为他们付出过的人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这么放弃让人惋惜。
没有信仰是很悲哀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