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百件古物看世界

BBC在2010年和大英博物馆合作,利用他们250年来的馆藏介绍世界历史,播放了一百集节目。最近,馆长尼尔麦格莱格(Neil MacGregor)把节目的剧本加以整理,配上彩色插图,出版了长达七百页的《一百件古物中的世界历史》(A World History in 100 Objects)。湟湟巨著,洋洋大观,通过考古发现阐释百万年人类历史演化的进程。

作者说,他们选物时力求涵盖全球,虽有宗教、皇室的圣物,但更多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用品,宗旨是探索人类本质上的相似之处。他从距今二百万年的坦桑尼亚石斧开始,一直讲到2010年深圳生产的太阳能台灯,把世界历史按照时间先后分成二十个部分,每个阶段又通过各地的古物来论述,涉及工具、语言、食品、文学、科学、宗教、政治、经济、战争等各个方面。

本书的特色,一是引用多位专家学者深入浅出的说明;二是古今贯穿,让人了解古代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古往今来人类思路情感的相通之处;三是叙述节奏把握有方,让读者觉得考古、历史并不枯燥,反而象观赏好莱坞大片那样引人入胜。

比方,说到人类最早的工具,坦桑尼亚奥度瓦峡谷(Olduvai Gorge)中二百万年前的石斧,他指出,那时的石斧就像今天的瑞士军刀,是一种高科技、综合性的趁手工具,刀、斧、椎、锤等功能合而为一,无往不利。还有,制造工具虽然是人的基本定义之一,但自从工具产生之后,人类一直依赖于它们;而且人的本性就是精益求精,不但要合用,还要美观,有时在制物时大费周章却无关实用。

考古发现的艺术品,例如埃及人的黏土牛模型,也能揭示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埃及的牛群,除了农耕、运输需要,一般不用来生产牛奶和肉制品。当时人无法消化牛奶,而养牛吃肉成本太高。不过牛群倒是“活动血库”,人们时常放点牛血加进食物中,作为蛋白质补充营养。同样,美洲玛雅人祭拜玉米大神的雕像,但最初的玉米坚硬无比,没法消化,必须放在水和白石灰的混合液中久煮,然后再捣成糊、做成饼才能食用。

要说故事曲折精彩,还得提到公元九世纪,欧洲法兰克王国三巨头之一的洛赛(Lothair)王。他下令制作水晶刻盘,演示《圣经》中先知丹尼尔为民妇苏珊娜申冤,还她清白的故事。但为了王位后继有人,王国不被侵吞,他想要和不育的王后离婚,并授意下属诬陷她和自己的兄弟通奸。作者评论说“王室的离婚总会引起重大的政治风波”,不免提起英国王室二十世纪的类似“八卦”。

书中的中国古物也不少,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例如,周代的青铜器铭刻,第一次提出“天命”的概念。战国的编钟,体现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汉代的漆器耳杯,展现当初庞大的官僚体系:制器需要六个工匠,却另有七个监察官吏的姓名的记录。唐三彩墓葬,暴露了藩镇割据的历史和在墓志铭中自我吹嘘的大军阀。元代就有青花瓷,这个工艺最早是中国人从伊朗学来,然后加以本土化并发扬光大的。明代的“飞钱”,是用桑皮纸制作、至今触感柔软的纸币,后因通货膨胀而废除。还有乾隆收藏的古物玉璧,皇帝认为是碗托,大剌剌地在上面刻下自己的推断,而且垫在碗下,陈列宫中。

通读全书,我的最大感想是人类的工艺和科技真是日新月异,一代超过一代;人类对欢乐、享受的追求也是古已有之,愈演愈烈。作者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强调“世界是个大家庭”,也许为了弘扬博爱、和平。但书中提到,如今大众认可的英国特色——下午茶,在维多利亚时代却综合了世界各国的物产:茶叶来自中国,白糖产自加勒比,和英国殖民扩张的历史紧密相关。鸦片战争的烽火不提,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来自希腊、伊朗、中国、非洲各地的古物,至今争议不断,原属国一直想收回。古物中体现的,不只是天下大同的乌托邦美景,其实也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历史过往。
回复 2# hanyywyb

在Amazon应该可以买到。值得收藏。
中国大陆有卖这本书吗?收藏一本也不错。
又成进士了!想想探花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最近追的好文推荐:《我是巅峰BOSS》《虐渣指导手册》、《折桂令》、《重生之女土匪》、《吾家有妻骄养成》、《我爱神婆》、《寻郞》、《穿越之复仇》
讨厌错别字。
返回列表